第三十三~六章
關燈
小
中
大
第三十三章
我父親常常錯引莎士比亞的話,但我從沒見他讀過一本書。
不錯,在此我想說的是,用英語寫作的最偉大的作家是蘭斯洛特·安德魯斯(1555—1626)①,而不是那位艾文河畔詩人(1564—1616)②。
在那時,空氣裡也散發着詩意。
試試這首: 主是我的牧羊人。
我再無所求。
主讓我躺在青蔥的草場,帶我到清水池邊。
主讓我靈魂再生,以主的名義領我走上正道。
主護着我,穿過死神陰影籠罩的峽谷, 不再害怕邪惡,主與我同在, 主的臣民給我帶來安撫。
在仇敵面前,主為我設下筵席, 在我頭上塗上聖油, 在我杯中注滿美酒。
仁慈和善德永伴我身,我永遠在主的庭宇中生活。
蘭斯洛特·安德魯斯是參加詹姆斯國王欽定本《聖經》翻譯學者中的主要翻譯者和釋義者。
基爾戈·特勞特是不是寫過詩歌?據我所知,他隻寫過一首。
那是臨死前一天寫下的。
他完全意識到猙獰的持鐮收割者在向他走來,很快就會到達。
一個有益的提示:在離宮的大樓和活動汽車房之間有一棵水杉樹。
特勞特是這麼寫的: 當這棵水杉樹 噼啪一聲倒伏, 我啪啦一聲回到你處。
第三十四章 我第一個妻子簡和我姐姐艾麗各自有一位時常要發瘋的母親。
簡和艾麗都是杜達霍爾女子學校畢業生,曾經是伍德斯托克高爾夫鄉村俱樂部裡兩名最漂亮、最活潑的姑娘。
順便提一下,所有男性作家,不管多麼潦倒,多麼令人讨厭,娶的都是漂亮太太。
該有人研究一下這個問題。
簡和艾麗都沒趕上時震,謝天謝地。
依我的推測,如果她們活着的話,簡可能會在重播中發現人類一些好的方面,而艾麗則不會。
簡熱愛生活,性情樂觀.同癌症搏鬥到了生命的最後一刻。
艾麗的臨終遺言表達的是解脫的寬慰,沒有任何其他意思。
我在其他地方已經記錄了她的話:“沒有痛苦了,沒有痛苦了。
”我沒聽到她的話,我哥哥伯尼也不在場,是一個帶外國口音的男護工打電話向我們傳達的。
我不知道簡最後說了些什麼話。
我也問了。
她那時已是亞當·雅莫林斯基的妻子,不再是我的了。
她好像是默默地安睡了,沒意識到不再會回來呼吸空氣了。
在哥倫比亞特區華盛頓一座聖公會教堂裡舉行的葬禮上,亞當對前來哀悼者說,她最喜歡講的驚歎語是,“我等不及了!” 簡一次次以極大的興奮期待的事件,總是與我們六個孩子中的某一個或幾個有關。
這些孩子現都已長大成人,有了自己的孩子:一個是精神病科的護士,一個是喜劇作家,一個是兒科醫生,一個是畫家,一個是航空公司飛行員,一個是版畫複制匠。
在聖公會教堂她的葬禮上,我沒有講話。
我什麼也不想講。
我想說的一切,都是給她一個人聽的,而現在她已離去。
我們兩人同是來自印第安納波利斯的老朋友。
我們之間最後一次談話,是她去世前兩個星期的一次電話交談。
她在哥倫比亞特區華盛頓雅莫林斯基家中,我在紐約曼哈頓。
我同我現在的妻子吉爾·克萊門茨結了婚,她是個攝影師兼作家。
我記不得我們倆是誰先撥的電話,是誰花的電話費。
反正是我們兩人中的一個。
不管發起人是誰,這次通話實際上是一次告别。
她死後,我們當醫生的兒子馬克說,他不會像她那樣,為了多活幾天,為了能夠繼續兩眼炯炯有神地說“我等不及了!”而默許醫生在她身上采取各種救治措施。
我們的最後一次談話十分親密。
簡問我,她死亡的具體時刻将由什麼決定——好像我知道答案似的。
也許她覺得自己像我寫的小說中的一個人物。
從某種意義上講,她就是這樣的人物。
在我們的二十二年婚姻生活中,是我決定着我們下一步的去向
不錯,在此我想說的是,用英語寫作的最偉大的作家是蘭斯洛特·安德魯斯(1555—1626)①,而不是那位艾文河畔詩人(1564—1616)②。
在那時,空氣裡也散發着詩意。
試試這首: 主是我的牧羊人。
我再無所求。
主讓我躺在青蔥的草場,帶我到清水池邊。
主讓我靈魂再生,以主的名義領我走上正道。
主護着我,穿過死神陰影籠罩的峽谷, 不再害怕邪惡,主與我同在, 主的臣民給我帶來安撫。
在仇敵面前,主為我設下筵席, 在我頭上塗上聖油, 在我杯中注滿美酒。
仁慈和善德永伴我身,我永遠在主的庭宇中生活。
蘭斯洛特·安德魯斯是參加詹姆斯國王欽定本《聖經》翻譯學者中的主要翻譯者和釋義者。
基爾戈·特勞特是不是寫過詩歌?據我所知,他隻寫過一首。
那是臨死前一天寫下的。
他完全意識到猙獰的持鐮收割者在向他走來,很快就會到達。
一個有益的提示:在離宮的大樓和活動汽車房之間有一棵水杉樹。
特勞特是這麼寫的: 當這棵水杉樹 噼啪一聲倒伏, 我啪啦一聲回到你處。
第三十四章 我第一個妻子簡和我姐姐艾麗各自有一位時常要發瘋的母親。
簡和艾麗都是杜達霍爾女子學校畢業生,曾經是伍德斯托克高爾夫鄉村俱樂部裡兩名最漂亮、最活潑的姑娘。
順便提一下,所有男性作家,不管多麼潦倒,多麼令人讨厭,娶的都是漂亮太太。
該有人研究一下這個問題。
簡和艾麗都沒趕上時震,謝天謝地。
依我的推測,如果她們活着的話,簡可能會在重播中發現人類一些好的方面,而艾麗則不會。
簡熱愛生活,性情樂觀.同癌症搏鬥到了生命的最後一刻。
艾麗的臨終遺言表達的是解脫的寬慰,沒有任何其他意思。
我在其他地方已經記錄了她的話:“沒有痛苦了,沒有痛苦了。
”我沒聽到她的話,我哥哥伯尼也不在場,是一個帶外國口音的男護工打電話向我們傳達的。
我不知道簡最後說了些什麼話。
我也問了。
她那時已是亞當·雅莫林斯基的妻子,不再是我的了。
她好像是默默地安睡了,沒意識到不再會回來呼吸空氣了。
在哥倫比亞特區華盛頓一座聖公會教堂裡舉行的葬禮上,亞當對前來哀悼者說,她最喜歡講的驚歎語是,“我等不及了!” 簡一次次以極大的興奮期待的事件,總是與我們六個孩子中的某一個或幾個有關。
這些孩子現都已長大成人,有了自己的孩子:一個是精神病科的護士,一個是喜劇作家,一個是兒科醫生,一個是畫家,一個是航空公司飛行員,一個是版畫複制匠。
在聖公會教堂她的葬禮上,我沒有講話。
我什麼也不想講。
我想說的一切,都是給她一個人聽的,而現在她已離去。
我們兩人同是來自印第安納波利斯的老朋友。
我們之間最後一次談話,是她去世前兩個星期的一次電話交談。
她在哥倫比亞特區華盛頓雅莫林斯基家中,我在紐約曼哈頓。
我同我現在的妻子吉爾·克萊門茨結了婚,她是個攝影師兼作家。
我記不得我們倆是誰先撥的電話,是誰花的電話費。
反正是我們兩人中的一個。
不管發起人是誰,這次通話實際上是一次告别。
她死後,我們當醫生的兒子馬克說,他不會像她那樣,為了多活幾天,為了能夠繼續兩眼炯炯有神地說“我等不及了!”而默許醫生在她身上采取各種救治措施。
我們的最後一次談話十分親密。
簡問我,她死亡的具體時刻将由什麼決定——好像我知道答案似的。
也許她覺得自己像我寫的小說中的一個人物。
從某種意義上講,她就是這樣的人物。
在我們的二十二年婚姻生活中,是我決定着我們下一步的去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