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回 同室操戈

關燈
雷道:“方兄過獎,不敢當!” 方天嶽忽然歎口氣道:“萬兄,你雖然忠心耿耿,但還是有人在殿下面前進讒言诽謗萬兄,還企圖從萬兄手中奪走天豹衛……” 萬古雷一聽,心中微愠:“我萬某光明磊落,又無把柄在人手中,有何讒言可進?至于天豹衛,乃殿下部屬,又有誰奪得走?” 方天嶽道:“恕小弟直言,萬兄與忠信衛指揮使公冶勳情同手足,光這一條就使殿下對兄有些不放心,是以萬兄大意不得!” 萬古雷惱道:“我與公冶兄相交那是什麼時候的事?如今各在一地,又無聯絡……” 方天嶽道:“這個小弟知道,因此在殿下駕前替兄作了解釋。

    唉!想不到孫兄竟是個心胸狹窄之人,上次比武,明眼人都看得出來,是萬兄占了上風,他因此耿耿于懷……” “這麼說,是孫銳鋒在殿下駕前謗我?” “孫兄出于忠心,對萬兄有些不放心,這還情有可原,他不該……咳,算啦算啦,不說了,說起來又惹萬兄生火……” “方兄又何必吞吞吐吐,痛快些說吧!” “孫兄想任天豹衛指揮使,對萬兄立下的戰功頗不以為然,看來甚為嫉妒,殿下又對孫兄寵幸,難免聽一面之詞,所以萬兄須多加小心!” “隻要殿下願把天豹衛交給他,我就拱手相讓……” “萬兄千萬别這麼說,我冒險對兄坦誠相告,—乃是因為對兄甚為欽佩,不忍兄被小人算計。

    但兄切勿外洩,以免小弟遭其報複!” “這個方兄放心,小弟決不對人言!” “起初小弟以為孫銳鋒是個大丈夫,對他甚是尊崇,日子一長,方知其心胸狹窄,妒賢妒能。

    小弟曾救殿下,蒙殿下提攜,官職與他同級,但仍是他的副手,共領侍衛隊。

    然其對小弟竟生嫉恨之心,把小弟趕出侍衛隊……” “竟有這等事?” “小弟處處讓他,侍衛隊裡任他獨斷專行,可他還是容不下小弟;以後小弟也不知落得個什麼下場!” “他既容不得你,那就到天豹衛來如何?” “多謝萬兄,但殿下一時不會讓我離開左右,有機會時小弟便懇求殿下外放。

    ” “方兄不必理睬這等小人,在軍中各幹各的事,殿下論功行賞,輪不到他說什麼話!” “萬兄說得是,今後彼此誠心相助,相互提攜,定能建功立業,不負平生所學!” 方天嶽走後,萬古雷獨自沉思。

     在京師最早見到方天嶽時,覺得他愛張揚,有些浮誇,又頗為自負,對孫銳鋒的傲慢很是反感。

    但過不幾天,方天嶽對孫銳鋒突然好了起來,以後離開萬府投奔了孫銳鋒。

    在北平這段日子裡,方天嶽對自己并不怎麼理睬,彼此見面時隻是按禮節打個招呼而已。

    那為什麼今日裡又突然來和自己套近乎呢? 這是什麼原因?孫銳鋒傲慢自大,不能容人,他方天嶽吃了苦頭,或是說看清孫銳鋒的為人,因而來找自己吐露一下心曲了正思量,羅斌從大營口來,道:“燕王命士卒中若有親戚朋友在宋忠部下的人前往大營集合,我已傳命下去,由查俊帶他們去。

    ” “殿下這樣做有何用意?” “殿下說,讓這些人露露臉,宋忠在城裡散布的謊言不攻自破。

    ”萬古雷笑道:“這确是個好主意。

    ” 話剛落音,有士卒來報,宋忠在城外紮營。

    萬古雷等人便出來觀看,隻見對方旌旗飄飄,營帳一個接一個豎起,井然有序。

    想想雙方兵力懸殊,對第二天的決戰未免有些擔憂。

    聽說燕王舊部精銳大都在宋忠帳下隻怕是一場惡戰。

    翌日,燕王率軍長驅直入。

     走在最前面的,是那有親戚朋友在宋忠部下的官卒,連旗幟也是從前使用過的。

     萬古雷率天豹衛緊跟其後,方天嶽、孫銳鋒、關中四劍護着燕王定在天豹衛之前。

     此時太陽已高高升起,照得大地山川處處生輝。

    廣闊的野地上,雙方旗幟鮮明,盔甲閃亮,步履整齊地向對方走去。

     漸漸,由模糊的人影到清楚地看見對方模樣,雙方隊伍自動地停了下來。

    他們緊握刀槍,緊張氣昂地瞪着對方。

    隻等一聲令下,就要勇猛地沖過去,兇狠地砍殺…… “啊喲,爹爹呀,你老并未死去呀!” 突然,有人高喊出聲,聲音激動而驚訝,許許多多士卒都聽見了。

    這第一聲叫喊,好像一顆石頭仍進了蜂窩裡,群峰頓時騷動起來。

     “呀、大哥、大哥、是我呀、二牛……” “外甥、外甥、你…” “姐夫,姐夫,你活着哩”“張老大,張老大,我是……” 這些呼聲都來自宋忠部下,他們還以為親人都死在燕王之手,原來都活着呢! 在呼喚親友的喧鬧聲中,有人喊道:“弟兄們,咱們上當啦,宋都督騙人呀!” 旋又聽到有人高喊:“咱們原是燕王部下,被朝廷将我們硬生生分開了,弟兄們,回去吧,反了他娘的……” “回去找親友,咱們本就是一家!” “走可走啊,快走啊……” 這一陣呼喊攪得宋忠一方驚惶不安,緊接着一個、兩個、十個八個、幾十個、幾百個士卒,向燕王一方跑了過來。

    雙方相距本就不遠,片刻就與他們的親友擁抱歡呼。

     燕王高興得抽出腰刀,回頭對萬古雷道:“乘其混亂,布陣不及,直沖大營!” 萬古雷抽出劍往頭上一舉,雙腿一夾馬匹運起中氣喊道:“弟兄們,殺!” 耿牛揮一把大牛耳尖刀,發出牛吼:“天豹衛,殺!” 郭劍平、曹罡、羅斌也高聲喊叫着,縱馬向對方沖去。

     宋忠一方兵力本占絕對優勢,但燕王舊部的叛亂使他們驚慌失措。

    統帥宋忠本想以謊言激勵部下殺敵,哪知弄巧成拙,反吃了大虧。

    守在第一線的官兵,被天豹衛沖散。

     但是,也有幾位将領。

    從後面率所部奮力反擊,雙方展開了一場大戰。

     燕王見天豹衛未能将敵擊潰,雖然宋忠的中軍帳已被攻破,宋忠慌慌張張逃入城中,但還有不少部卒拼死力鬥。

    便下令未能、張玉,率五千主力軍立即沖上,搶占城池。

     “殺——!”五千健兒沖向敵陣。

     二十面大鼓齊擂,仿佛滾地驚雷,激勵着弟兄們奮不顧身地沖向敵陣。

     此刻,萬古雷縱馬奔馳,追趕着敵方的官佐。

    他什麼也不想,隻是揮劍砍殺。

     凡是被他追上的,沒有一個逃掉性命。

     李傑一手擎住大族,騎在馬上追趕着他。

    遇到敵人,便用旗杆将對方打下馬來。

    旗杆早換成鐵的,杆頭插有搶頭,成了兵刃。

     喊叫聲、馬嘶聲、兵刃铿锵聲連成一片喧嘯,然而萬古雷充耳不聞,他揮舞着神經劍,見一個砍一個。

    有的将官能與他交手三個回合,有的也要打上十招八招,因為是在馬上,不能盡展身手,他隻有運足了功力,将對方兵刃震飛或是震斷,然後一劍結果性命。

     他對敵手毫無憐憫之心,因為他的天豹衛弟兄也正經曆着浴血奮戰,他砍倒一個敵人,就香弟兄們減少了一個煞星。

    從天豹衛出征到現在,不過短短十來天,六百弟兄已死去了百人。

    盡管隊伍很快就補充上,但他親自訓練的六百弟兄,那是死一個少一個,在他心中他們消失了,任何人都不能替代他們! 幾乎每一次拼鬥,都是以少勝多,天豹衛弟兄沒有辜負殿下和徐王妃的期望。

     此刻也是如此,盡管宋忠陣腳已亂,但不經過一場生死相搏,哪來的勝利? 殺!隻有殺,直殺到對方投降為止。

     終于,敵人跑的跑了,降的降了,戰場上的喧嚣平息下來,代之而起的是呻吟、哀号夾雜着馬兒的悲鳴。

     萬古雷停了下來,隻見數千具死屍橫陳在野地上。

    稻田裡,這是他出征以來見到的、陣亡人數最多的一次。

    他擦着頭上的汗珠,看着這眼前的慘景,心中忽然湧起一股愁思他想起了李白的詩句,“野戰格鬥死,敗馬号鳴向天悲。

    ” 眼下,不正是這樣的景象嗎? 此刻,燕王已進了城。

    天豹衛的頭領正集合人馬,清點人數。

     三千人馬,損折五百餘衆。

     他把目光掃向查俊等六人,他們知道他的意思,每次都要報禀天豹衛老弟兄的傷亡數。

     自從擴軍後,原來的弟兄有許多人升任了小旗、總旗,隻要有人戰死就由老弟兄補缺。

     這樣一來,老弟兄們便分散了。

     計算起傷亡數來,就要費力得多。

    今日,老弟兄損折了五十多名。

     方古雷在心裡算了算,六百弟兄大約隻剩四百名左右了,這還隻是剛剛開始,以後還不知要經曆多少次格鬥,這些弟兄還能剩下幾人呢?須知更大的拼鬥場面還在以後,懷來之役不過是十天來最大的一次交戰而且。

    老弟兄手上的功夫非一般士卒能及,如果在今後的拼殺中一個個損折,未免太不值得。

    應該把他們集在一起,成為自己衛隊,在交戰最緊急的時候親率他們出去,定能大奏功效。

     這樣一想,覺得十分有理,便對郭劍平、曹罡、耿牛、羅斌說了想法,四人極是贊同。

     曹罡道:“兄弟你想得好,這隻隊伍得來不易,好鋼須用在刀刃上,不然在緊要關頭卻無人跟随。

    你瞧見今夭宋忠的模樣了,大軍潰不成兵,各自逃散。

    要是俺以後吃了敗仗。

    身邊沒人,逃得性命事小,不能反攻事大。

    ” 郭劍平道:“有一隻精銳鐵騎在手中,平日不輕易使用,在緊要時使用,定能取勝!” 萬古雷道:“各位既然贊成,那便将他們召回,但小旗、總旗的缺額要很快補上,這事請羅賢弟和查俊他們商議,盡快‘辦好!”商量完畢,萬古雷率隊入城。

     燕王命宰牛殺豬,舉行午宴。

     清早大夥吃過一頓飯,時至下午,午飯晚飯合成一頓。

    衆人都已餓極。

     在縣府衙門大堂,燕王舉懷祝酒。

     他道:“今日一戰,弟兄們勇敢無畏,擊潰倍于我之敵,方愛卿又在戰中生擒宋忠,獲得全勝。

    各位欣喜之餘,紛紛來向本王祝賀,說斬敵數千,俘獲戰馬八千餘匹,又獲降卒數千,皆以為是大勝。

    其實,都督宋忠并非将才、不過是個富碌小人,可謂勝之不武,因此,不能視作大勝。

    若真有一場大勝,豈不滋生驕态,以為敵人不過如此,蔑視輕賤。

    須知驕兵必敗之理,老子曰:禍莫大于輕敵!望各位将軍牢記聖人之言,務必戒驕,方能戰而勝之!” 一頓,續道:“今日雖克懷來,但大戰在後,情勢不容我等稍懈,今日隻飲三杯,來日大勝後,本王再為大家慶功!” 一席話,衆将折服,舉懷共飲。

     第二天,開平一帶守軍陸續來降,水平守軍待燕兵來時開城投降,因為守将也都是燕王舊部。

    由此,燕王軍力大盛。

     在懷來的休整中,萬古雷已将夭豹衛原老弟兄集中,成了一支親随鐵騎。

     他不知未來還有多少次格鬥,也不知要幾年烽火才會平息,但他堅信一定能殺進京師,平定天下。

     —上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