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林玉巒酒肆做兇頑 癞和尚旋身誅惡霸
關燈
小
中
大
的下力腳闆和一些小田主,已是氣人。
最可恨是他們多産糧食,勢必導緻谷價低落,減少好些收入,倒不如聽其自然,雖然每隔些年必要發生一次水災,但受害的是那些生來命苦的下力腳闆,此是前生造孽,今世受罪,命中該死,天不容他,又不是田主人害他的,有什相幹?為了水災欠收,自然我們也有害處,但是表面吃虧,算起來還是便宜。
一則我們遠在多年以前早就防到,三家十幾座大糧倉全放出來,少說可抵五年收成,可供全縣百姓兩三年的吃用,在新陳代替累積之下,每年都有不少增加,到了荒年谷價必要飛漲,我們放出一兩成,便是一本兩三利。
機會如好,鄰縣再有災荒,所得更不可數計。
等到糧食換成銀子,到了谷賤豐收之時再行大量收買,将其補足,還要增加許多,結果名為一年荒,我們倒添了好幾年的收成。
糧食照樣堆滿倉中,庫裡面的銀子平空又增加了許多。
至于買青放荒,逼收欠租所得尚未計算在内。
這些該死的下力腳闆天要收他,不關我們屁事,就是全家死光,至多損失欠租,吃虧之處并還可從轉租的佃戶身上陸續設法取回,一點不會丢掉。
他們無産無業,天生拿力氣換飯吃的東西,無論過得多苦,那是命該如此。
他們要吃飯,便不怕他不來租我的田,人總不會死絕,死了一批又來一批,用不着這樣操心。
每次水災均要死傷許多人畜,雖然有益無損,又是發财機會,但是我們全都敬天信佛,從未求神許願,望他成災。
再說所得雖多,四面大水,出入也不方便。
可是天老爺要收人,給我們添财,此是定數,我們如何反抗?要想用人力去抵抗天災,便是違天逆數而行,自己出了許多錢,卻便宜了人家。
便拿收成來說,雖因水利開成,增加一點年景,但是每年糧價定必平穩,不能幹中取利,更不能為了災荒發财,白堆着成千累萬的糧食,不遇到災荒設法出脫,便算每年翻糧,掉換新糧,都是佃戶長工效勞,不要出錢,至少一頓粗糧和每半月四兩肉的牙祭,也是多出來的耗費。
盡管越積越多,實際上庫裡銀子卻不能大量增加,糧更不易賣得善價,太不合算。
天底下沒有這樣呆子。
我們坐在高房大屋之内,吃飽山珍海味,稍微用點心思,遇到豐年增加食糧,遇到荒年增加庫銀,就是當年把我糧食搬空,不過隔上一年半載照樣裝得滿滿實實,庫裡銀子卻添出了好許多。
每一件事都有精明強幹的人專管,幾句話一說出口,沒有幾天銀子和水一般流将進來,一點事不費,這是多好福氣。
你們偏要勸我做這油蒙了心、糊塗混賬的事,哪有此理。
非但不肯出錢出力,領頭動工開那河渠,反将那幾個連經自己勸說有點良心的惡奴大罵一頓,回來聽些埋怨了事。
自己在用了多少年的心思,前兩次的大水災不算,便這三兩年一次的尋常山洪隻一發難,心要把兒子喊回,由梧桐岡玉泉崖發源之處起,親身實地查看地形和山洪來勢,以及水道去處。
不知受了多年辛苦艱難,好容易查出利弊,無奈财力太薄,明是一件最有利的事無法下手,而這幾家富豪反倒幸災樂禍,把它當成發财良機。
即便聯合山内外土人輪流分工,建此百年水利,聽對方口氣,也必以官私兩方的勢力淫威出頭作梗。
休說對方人多勢盛,敵他不過,事辦不成還要惹出亂子,連累善良,傷害許多人命。
就是對方溫和一點,不以暴力強制,山外大片田土都是他們所有,隻要一聲令下,不許土人出力相助,誰也不敢違抗。
單憑山口内數十家耕農樵采的人,去掉老弱,能有幾人?就對方不來阻止,也是辦不成功。
那年鐵笛子變易形貌來此救災,曾與他談起此事,先也十分動念,幾經尋思,仍覺時機未至,好些顧慮,以緻遲到今天,發生這場從來未有的大洪水,新集業已被淹,水還在漲,被害的生命财産不知多少。
當初隻要他們稍有一些天良,休說不曾發生這次洪水,便前兩次的水災也不緻發生。
幸而前些年把山口内小河開通,人家都搬在高地居住,否則也是一樣受害。
鐵笛子對于此事最是關切,去年便說,人力物力用得大大,就是公衆有利的事,叫人家出力氣,也不能不顧他的衣食。
目前正在準備,不久必辦,偏又有事他往,來遲了數月。
昨日先還恐賊黨警覺,不該心存顧忌,雖恐雨後山洪突然發動,有好些話均未得仔細商量,他便走去。
聽口氣,好似此來對敵收徒還在其次,最重要是治水防荒,興修水利,一勞永逸。
心想話說太長,至遲明早即回,等他歸來再與密談也是一樣,不料水勢來得這快。
不過這條河渠不是三數日可以開成,有他在此,急赈救災到底好辦得多。
本就悲憤愁急,再一想到蹤迹已洩,反正不免傳揚出去,不如放光棍些,索性拿出本來面目,救完水災,去和這幾家惡人一拼存亡,免得虛生一世。
不是姜飛勸阻,方才惡奴強要酒菜,業已發作。
這時一聽對方口出不遜,又是幾個作惡多端的小人,不由氣往上撞,因是素來老成持重,又不願打那不如他的人,還在強忍怒火,勉強答說: "姜、萬二人是往來山地采藥的老客人,不知他的底細。
這父子兩人更從未見過。
"劉子貴哪知方才罵那一句已被林飕父女聽去,業已種下禍根,隻為雙方初見,忙于談心,無暇及此,尚未發作。
老漢人又剛直,表面謙和,心中最恨這類惡人,正當追原禍始怒火頭上,辭色終是勉強。
劉、馬二人看出老漢神情冷淡,面有憤容,相識多年,一向當他是個開小酒鋪的山民,哪還放在眼裡,強暴已慣,初次遇到這等神情,加上方才的氣,竟把那老少二人忘記,當時觸怒。
剛把桌子一拍,滿桌杯筷盤碗震得叮當亂響,同聲怒喝:"你這老驢日的也敢無禮,将他吊起來打!"朱彰也看出老漢辭色不遜,心中有氣,本要随同發作,忽想起對面那兩個對頭,心中一動。
目光到處,後來白衣少年業已不知去向,略一尋思,還未開口,先是劉、馬二人起立要抓,老漢身子一閃,也未見怎縱躍,人已往旁避出一丈遠近。
馬三寶一手抓空,去勢大猛,差一點撲到對面蒸籠架上。
劉子貴酒後氣粗,自恃會點武功,口中怒喝:"驢日的,你敢逃走,大爺今天要你狗……"底下一個"命" 字還未說出,棚内忙着蒸馍的二三十個土人連同旁觀的人都和老漢相好,又都知道這三家土豪的罪惡,平日氣憤,見他們這三桌十餘人遇到這樣災荒若無其事,乘着人家急于救災之際不住呼喝,要酒要菜,趾高氣揚,神氣活現,
最可恨是他們多産糧食,勢必導緻谷價低落,減少好些收入,倒不如聽其自然,雖然每隔些年必要發生一次水災,但受害的是那些生來命苦的下力腳闆,此是前生造孽,今世受罪,命中該死,天不容他,又不是田主人害他的,有什相幹?為了水災欠收,自然我們也有害處,但是表面吃虧,算起來還是便宜。
一則我們遠在多年以前早就防到,三家十幾座大糧倉全放出來,少說可抵五年收成,可供全縣百姓兩三年的吃用,在新陳代替累積之下,每年都有不少增加,到了荒年谷價必要飛漲,我們放出一兩成,便是一本兩三利。
機會如好,鄰縣再有災荒,所得更不可數計。
等到糧食換成銀子,到了谷賤豐收之時再行大量收買,将其補足,還要增加許多,結果名為一年荒,我們倒添了好幾年的收成。
糧食照樣堆滿倉中,庫裡面的銀子平空又增加了許多。
至于買青放荒,逼收欠租所得尚未計算在内。
這些該死的下力腳闆天要收他,不關我們屁事,就是全家死光,至多損失欠租,吃虧之處并還可從轉租的佃戶身上陸續設法取回,一點不會丢掉。
他們無産無業,天生拿力氣換飯吃的東西,無論過得多苦,那是命該如此。
他們要吃飯,便不怕他不來租我的田,人總不會死絕,死了一批又來一批,用不着這樣操心。
每次水災均要死傷許多人畜,雖然有益無損,又是發财機會,但是我們全都敬天信佛,從未求神許願,望他成災。
再說所得雖多,四面大水,出入也不方便。
可是天老爺要收人,給我們添财,此是定數,我們如何反抗?要想用人力去抵抗天災,便是違天逆數而行,自己出了許多錢,卻便宜了人家。
便拿收成來說,雖因水利開成,增加一點年景,但是每年糧價定必平穩,不能幹中取利,更不能為了災荒發财,白堆着成千累萬的糧食,不遇到災荒設法出脫,便算每年翻糧,掉換新糧,都是佃戶長工效勞,不要出錢,至少一頓粗糧和每半月四兩肉的牙祭,也是多出來的耗費。
盡管越積越多,實際上庫裡銀子卻不能大量增加,糧更不易賣得善價,太不合算。
天底下沒有這樣呆子。
我們坐在高房大屋之内,吃飽山珍海味,稍微用點心思,遇到豐年增加食糧,遇到荒年增加庫銀,就是當年把我糧食搬空,不過隔上一年半載照樣裝得滿滿實實,庫裡銀子卻添出了好許多。
每一件事都有精明強幹的人專管,幾句話一說出口,沒有幾天銀子和水一般流将進來,一點事不費,這是多好福氣。
你們偏要勸我做這油蒙了心、糊塗混賬的事,哪有此理。
非但不肯出錢出力,領頭動工開那河渠,反将那幾個連經自己勸說有點良心的惡奴大罵一頓,回來聽些埋怨了事。
自己在用了多少年的心思,前兩次的大水災不算,便這三兩年一次的尋常山洪隻一發難,心要把兒子喊回,由梧桐岡玉泉崖發源之處起,親身實地查看地形和山洪來勢,以及水道去處。
不知受了多年辛苦艱難,好容易查出利弊,無奈财力太薄,明是一件最有利的事無法下手,而這幾家富豪反倒幸災樂禍,把它當成發财良機。
即便聯合山内外土人輪流分工,建此百年水利,聽對方口氣,也必以官私兩方的勢力淫威出頭作梗。
休說對方人多勢盛,敵他不過,事辦不成還要惹出亂子,連累善良,傷害許多人命。
就是對方溫和一點,不以暴力強制,山外大片田土都是他們所有,隻要一聲令下,不許土人出力相助,誰也不敢違抗。
單憑山口内數十家耕農樵采的人,去掉老弱,能有幾人?就對方不來阻止,也是辦不成功。
那年鐵笛子變易形貌來此救災,曾與他談起此事,先也十分動念,幾經尋思,仍覺時機未至,好些顧慮,以緻遲到今天,發生這場從來未有的大洪水,新集業已被淹,水還在漲,被害的生命财産不知多少。
當初隻要他們稍有一些天良,休說不曾發生這次洪水,便前兩次的水災也不緻發生。
幸而前些年把山口内小河開通,人家都搬在高地居住,否則也是一樣受害。
鐵笛子對于此事最是關切,去年便說,人力物力用得大大,就是公衆有利的事,叫人家出力氣,也不能不顧他的衣食。
目前正在準備,不久必辦,偏又有事他往,來遲了數月。
昨日先還恐賊黨警覺,不該心存顧忌,雖恐雨後山洪突然發動,有好些話均未得仔細商量,他便走去。
聽口氣,好似此來對敵收徒還在其次,最重要是治水防荒,興修水利,一勞永逸。
心想話說太長,至遲明早即回,等他歸來再與密談也是一樣,不料水勢來得這快。
不過這條河渠不是三數日可以開成,有他在此,急赈救災到底好辦得多。
本就悲憤愁急,再一想到蹤迹已洩,反正不免傳揚出去,不如放光棍些,索性拿出本來面目,救完水災,去和這幾家惡人一拼存亡,免得虛生一世。
不是姜飛勸阻,方才惡奴強要酒菜,業已發作。
這時一聽對方口出不遜,又是幾個作惡多端的小人,不由氣往上撞,因是素來老成持重,又不願打那不如他的人,還在強忍怒火,勉強答說: "姜、萬二人是往來山地采藥的老客人,不知他的底細。
這父子兩人更從未見過。
"劉子貴哪知方才罵那一句已被林飕父女聽去,業已種下禍根,隻為雙方初見,忙于談心,無暇及此,尚未發作。
老漢人又剛直,表面謙和,心中最恨這類惡人,正當追原禍始怒火頭上,辭色終是勉強。
劉、馬二人看出老漢神情冷淡,面有憤容,相識多年,一向當他是個開小酒鋪的山民,哪還放在眼裡,強暴已慣,初次遇到這等神情,加上方才的氣,竟把那老少二人忘記,當時觸怒。
剛把桌子一拍,滿桌杯筷盤碗震得叮當亂響,同聲怒喝:"你這老驢日的也敢無禮,将他吊起來打!"朱彰也看出老漢辭色不遜,心中有氣,本要随同發作,忽想起對面那兩個對頭,心中一動。
目光到處,後來白衣少年業已不知去向,略一尋思,還未開口,先是劉、馬二人起立要抓,老漢身子一閃,也未見怎縱躍,人已往旁避出一丈遠近。
馬三寶一手抓空,去勢大猛,差一點撲到對面蒸籠架上。
劉子貴酒後氣粗,自恃會點武功,口中怒喝:"驢日的,你敢逃走,大爺今天要你狗……"底下一個"命" 字還未說出,棚内忙着蒸馍的二三十個土人連同旁觀的人都和老漢相好,又都知道這三家土豪的罪惡,平日氣憤,見他們這三桌十餘人遇到這樣災荒若無其事,乘着人家急于救災之際不住呼喝,要酒要菜,趾高氣揚,神氣活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