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絕處現生機 始識溫情出同類
關燈
小
中
大
聽人說左近有一孤兒,名叫旺子,聰明能幹,能耐勞苦,常來書房窗外偷聽讀書,往往半日不去。
先是一時好奇,想博善名,又聽一武師說旺子體力甚好,如其學武必有成就,打算收一得力書童,并還顯他豪俠好義,提拔寒苦。
不料對方竟不識擡舉,怎麼威迫利誘俱都不肯,并有決不與人為奴之言,不由大怒,犯了少爺脾氣。
因那書房鄰近花園旁邊,牆外便是樹林,旺子常往偷聽讀書,自己書房早已成了挂名差使,除和乃師勾結,裝些斯文,欺騙乃父,冒充才子而外,極少前往,隻有一個十來歲的兄弟和兩個小舅子在内讀書,便告老師,見了旺子立時命人驅逐,不許偷聽。
旺子也覺那老師不像好人,酸氣先看不慣,心生厭惡,不願再去。
本已無事,興保彼時沒有現在驕狂強橫,也未想到打他,偏巧同莊劉大公是他嶽丈,刻薄成家,最善用人,看中旺子能幹,想要收他為奴。
另外還有一家富戶也是這樣心思。
兩家先後命人往說,均被旺子拒絕,并說,"我一貧苦孤兒無田無業,既不當官,又不應役,隻不犯法,便可憑我力氣吃飯。
要我做事容易,講好工錢日月決不誤事。
我不該誰欠誰,無緣無故要我長期做人奴隸死也不幹。
我雖年輕,沒讀過書,卻曉得做人的道理。
将來長大,我還要去做事,不能一輩子都在你們有錢人家腳下随便受人打罵。
"并還說了幾句這三家為富不仁的閑話。
去的豪奴全都大怒,想要打他,被衆村人勸住。
回去一說,都有了氣,立時傳話村中農人準也不許用他。
如非有一老年紀人在旁解勸,當時便要綁來吊打。
興保比旺子年長不過幾歲,本來認得面貌。
當日打獵回來,因所得野獸甚多,正在說笑得意,見一村童由隔崖飛也似急馳而出,沖向人叢之中,本就發怒,想命人抓回喝罵,問其如何這樣大膽,敢在自己人叢中沖過。
忽然認出那是旺子,想起前去年所聞狂言,也沒和人說,斷定對方不敢還手,意欲打倒,顯他本領,親身趕上,滿拟兩拳一腳便可打倒在地。
原無殺人之心,不料身太虛弱,所練幾手花拳全不濟事,手還未出,人先被人撞倒,傷還不輕。
自出娘胎連重話都未受過一句,第一次吃到這樣苦頭,又禁不得一點痛苦,痛得直哭。
事後想起,平日自命英雄才子,将來還要盡忠報國,萬裡封侯,馬革裹屍尚非所計,如何一個英雄豪傑,被人一撞便号哭起來?衆目之下已極難堪,何況對方又是平日看得豬狗不如的放羊娃,這人丢得太大,腳又踏得骨痛欲裂,寸步難行,越想越恨毒,怒火中燒,覺着當時殺死都不稱心,意欲生擒回去慢慢折磨,親自下手,日夜吊打,直到打死為止,以消惡氣。
經此一來,旺子雖然僥幸把命保住,狗子張興保也全仗此一念沒有引出别的亂子。
旺子深知對頭厲害,以前村人喊他回去為各家做工,全是那些農人憐他孤苦,人又能幹,以為日久事冷,仗着所種的田都是張家所有,豪奴多半相識,隻向兩個為人較好而又有權的豪奴求情,說了許多好話,便喊回來,上面的人并不知道,也見不着。
原是瞞上不瞞下,并非真把人情托到。
也是雙方貧富懸殊,輕易也見不到,才得無事。
後來王老漢奉鐵笛于之命令其移居山口,探出前事,并還再三警告:"無事不可去往莊中走動,如見這三家對頭,尤其張家的人,必須遠避,并有張家養有好些武師,如被擒去誰也難于解救。
近年狗子張興保年長入學,越發驕狂。
去年有一外鄉人與之路遇,為了那人病勢沉重,一時疏忽,不知底細,不知說錯了什麼話,被其聽見,命人擒往莊中,由此失蹤,不見那人出來,想已被殺。
你一個未成年的孤兒,我又洗手隐居多年,不願露出本來面目。
你的事雖已過去,遇上仍不免有兇險,到底不可不防。
" 旺子本就存有戒心,一見闖此大禍,料無幸免,心想,别無救星,隻王老漢一人,到了酒鋪門首正拼挨上兩棍,高聲說話,并向沿途居民說對方如何倚衆行兇,将他毒打經過。
偷眼一看,王老漢翁媳均未在内,有一新用店夥正在做事,也似不曾理會。
方想,此去兇多吉少。
猛瞥見對面樹下立着兩人正是玉泉崖上所遇師父鐵笛子的對頭,瘦長子手上還拿着方才在林中丢掉的兩隻烤山雞,雞上沙泥尚未去淨,心方一動。
忽見瘦長于朝他搖手示意,連使眼色,意似不要再強,白吃眼前虧。
猛想起這兩人,曾說師父中秋重陽之間要來赴約,令我帶信告知師父往朱砂場尋他二人,了那二十三年前一段公案,這和蝦米一樣的瘦長老漢決非好人,如何對我表示好意?方才他曾想收我為徒,也許借這機會将我救出,好勸我拜他做師父;否則不會如此。
心方一喜。
忽又想起王老漢平日所談師父隐迹風塵,專一周濟窮苦,和貪官污吏土豪惡霸作對,他那救人方法甚多,照例是救到底,與平常那樣号稱劫富濟貧,隻是一時施舍,不問那人善惡,也不管對方以後能否生活的俠客俠盜大不相同。
秦隴川湘一帶所有貧苦無告的人和各地的農人,好些都受過他的幫助,感恩已極,把他當作親人一樣看待。
因其深得人心,他肯幫人,人也拼舍性命幫他,到處都有極多的人與之一體。
因此所到之處從來沒有辦不到的事,救的人不知多少,對他敬愛的人更不知多少,而他打扮言動都和常人一樣,毫無足奇。
自己聽說羨慕得了不得,為此立志拜他為師,學他的樣也去救人,便是武功本領能比他好,沒有他這樣心思志氣也不在自己心上。
何況這兩人一臉好狡,叫老三的一個更是兇惡,橫不講理。
我如受了他的好處,強迫拜師,豈不讨厭?反正此時還未送命,到了對頭家中我再相機行事,多麼厲害兇惡,隻要這口氣不斷,心思不亂,終可無事。
照王老漢所說,人如遇見兇險艱難,如能拿定主意,沉着應付,相機而行,并非不能渡過難關。
怕既無用,罵也平白多吃些虧,好在我的力氣比尋常大人還強,不如停了叫
先是一時好奇,想博善名,又聽一武師說旺子體力甚好,如其學武必有成就,打算收一得力書童,并還顯他豪俠好義,提拔寒苦。
不料對方竟不識擡舉,怎麼威迫利誘俱都不肯,并有決不與人為奴之言,不由大怒,犯了少爺脾氣。
因那書房鄰近花園旁邊,牆外便是樹林,旺子常往偷聽讀書,自己書房早已成了挂名差使,除和乃師勾結,裝些斯文,欺騙乃父,冒充才子而外,極少前往,隻有一個十來歲的兄弟和兩個小舅子在内讀書,便告老師,見了旺子立時命人驅逐,不許偷聽。
旺子也覺那老師不像好人,酸氣先看不慣,心生厭惡,不願再去。
本已無事,興保彼時沒有現在驕狂強橫,也未想到打他,偏巧同莊劉大公是他嶽丈,刻薄成家,最善用人,看中旺子能幹,想要收他為奴。
另外還有一家富戶也是這樣心思。
兩家先後命人往說,均被旺子拒絕,并說,"我一貧苦孤兒無田無業,既不當官,又不應役,隻不犯法,便可憑我力氣吃飯。
要我做事容易,講好工錢日月決不誤事。
我不該誰欠誰,無緣無故要我長期做人奴隸死也不幹。
我雖年輕,沒讀過書,卻曉得做人的道理。
将來長大,我還要去做事,不能一輩子都在你們有錢人家腳下随便受人打罵。
"并還說了幾句這三家為富不仁的閑話。
去的豪奴全都大怒,想要打他,被衆村人勸住。
回去一說,都有了氣,立時傳話村中農人準也不許用他。
如非有一老年紀人在旁解勸,當時便要綁來吊打。
興保比旺子年長不過幾歲,本來認得面貌。
當日打獵回來,因所得野獸甚多,正在說笑得意,見一村童由隔崖飛也似急馳而出,沖向人叢之中,本就發怒,想命人抓回喝罵,問其如何這樣大膽,敢在自己人叢中沖過。
忽然認出那是旺子,想起前去年所聞狂言,也沒和人說,斷定對方不敢還手,意欲打倒,顯他本領,親身趕上,滿拟兩拳一腳便可打倒在地。
原無殺人之心,不料身太虛弱,所練幾手花拳全不濟事,手還未出,人先被人撞倒,傷還不輕。
自出娘胎連重話都未受過一句,第一次吃到這樣苦頭,又禁不得一點痛苦,痛得直哭。
事後想起,平日自命英雄才子,将來還要盡忠報國,萬裡封侯,馬革裹屍尚非所計,如何一個英雄豪傑,被人一撞便号哭起來?衆目之下已極難堪,何況對方又是平日看得豬狗不如的放羊娃,這人丢得太大,腳又踏得骨痛欲裂,寸步難行,越想越恨毒,怒火中燒,覺着當時殺死都不稱心,意欲生擒回去慢慢折磨,親自下手,日夜吊打,直到打死為止,以消惡氣。
經此一來,旺子雖然僥幸把命保住,狗子張興保也全仗此一念沒有引出别的亂子。
旺子深知對頭厲害,以前村人喊他回去為各家做工,全是那些農人憐他孤苦,人又能幹,以為日久事冷,仗着所種的田都是張家所有,豪奴多半相識,隻向兩個為人較好而又有權的豪奴求情,說了許多好話,便喊回來,上面的人并不知道,也見不着。
原是瞞上不瞞下,并非真把人情托到。
也是雙方貧富懸殊,輕易也見不到,才得無事。
後來王老漢奉鐵笛于之命令其移居山口,探出前事,并還再三警告:"無事不可去往莊中走動,如見這三家對頭,尤其張家的人,必須遠避,并有張家養有好些武師,如被擒去誰也難于解救。
近年狗子張興保年長入學,越發驕狂。
去年有一外鄉人與之路遇,為了那人病勢沉重,一時疏忽,不知底細,不知說錯了什麼話,被其聽見,命人擒往莊中,由此失蹤,不見那人出來,想已被殺。
你一個未成年的孤兒,我又洗手隐居多年,不願露出本來面目。
你的事雖已過去,遇上仍不免有兇險,到底不可不防。
" 旺子本就存有戒心,一見闖此大禍,料無幸免,心想,别無救星,隻王老漢一人,到了酒鋪門首正拼挨上兩棍,高聲說話,并向沿途居民說對方如何倚衆行兇,将他毒打經過。
偷眼一看,王老漢翁媳均未在内,有一新用店夥正在做事,也似不曾理會。
方想,此去兇多吉少。
猛瞥見對面樹下立着兩人正是玉泉崖上所遇師父鐵笛子的對頭,瘦長子手上還拿着方才在林中丢掉的兩隻烤山雞,雞上沙泥尚未去淨,心方一動。
忽見瘦長于朝他搖手示意,連使眼色,意似不要再強,白吃眼前虧。
猛想起這兩人,曾說師父中秋重陽之間要來赴約,令我帶信告知師父往朱砂場尋他二人,了那二十三年前一段公案,這和蝦米一樣的瘦長老漢決非好人,如何對我表示好意?方才他曾想收我為徒,也許借這機會将我救出,好勸我拜他做師父;否則不會如此。
心方一喜。
忽又想起王老漢平日所談師父隐迹風塵,專一周濟窮苦,和貪官污吏土豪惡霸作對,他那救人方法甚多,照例是救到底,與平常那樣号稱劫富濟貧,隻是一時施舍,不問那人善惡,也不管對方以後能否生活的俠客俠盜大不相同。
秦隴川湘一帶所有貧苦無告的人和各地的農人,好些都受過他的幫助,感恩已極,把他當作親人一樣看待。
因其深得人心,他肯幫人,人也拼舍性命幫他,到處都有極多的人與之一體。
因此所到之處從來沒有辦不到的事,救的人不知多少,對他敬愛的人更不知多少,而他打扮言動都和常人一樣,毫無足奇。
自己聽說羨慕得了不得,為此立志拜他為師,學他的樣也去救人,便是武功本領能比他好,沒有他這樣心思志氣也不在自己心上。
何況這兩人一臉好狡,叫老三的一個更是兇惡,橫不講理。
我如受了他的好處,強迫拜師,豈不讨厭?反正此時還未送命,到了對頭家中我再相機行事,多麼厲害兇惡,隻要這口氣不斷,心思不亂,終可無事。
照王老漢所說,人如遇見兇險艱難,如能拿定主意,沉着應付,相機而行,并非不能渡過難關。
怕既無用,罵也平白多吃些虧,好在我的力氣比尋常大人還強,不如停了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