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訪俠
關燈
小
中
大
伶俐,從小便受磨折,熬練出一點體力,能耐寒暑饑渴之苦,從來沒有生過什麼疾病。
每日與左近人家把事做完,便往父母墳旁土崖洞裡一鑽。
因其人雖聰明靈巧,口甜會說話,左近種田人都喜歡他年幼能幹,無論是做什事,隻他答應下來一定做得好好,但是天性倔強,心高志大,又有算計,自知窮苦村童無人看得他起,表面不說,心裡卻想大來早晚能照父親死時所說好好為人,做點事業,平日對人隻管一臉笑容,伯叔公婆喊得十分親熱,從不肯與人為奴,或是常年受人管束。
每日前往相識農人家中幫做一點雜事,或代放羊割草,挑水掃地,但決不專做一家,當人長工。
中間有兩家富豪見他那樣伶俐,年才十一二,長得和十五六歲一樣,一個小人,百多斤的水桶挑了就走,做起事來又麻利又勤快,從不偷懶,幾次想要将他收去做書童,他都不肯。
内有一家是個小地主,年老無後,還想收作義子,他也堅拒。
先兩家富人恨他不識擡舉,告知全村的人誰也不許用他,以為旺子沒有吃的必要屈服,哪知旺子竟是硬到底,年紀又長了兩歲,體力越發健強,善于爬山,見人都往當地山中采那野生藥材,跟着學樣,有時并還掘點山糧,打上一兩隻小的野獸,去往别村販賣。
雖然生活比放羊勞苦,照樣可以度日,反倒多了一身衣服。
當地民風誠樸,居民都與他父母相識,本不以那兩家富人為然,加以平日用慣,人去之後好些不便,又恐小小年紀為山中蛇獸所傷,一面去向富人求情,說他性野聰明,不易受制,何苦造孽逼他,一面向其勸告。
旺子也因采藥打獵之事往返大遠,好些采藥材的地方均被商人和藥夫子包占,明知對方無理,野生之物誰都可采,無奈人小力弱,鬥他不過,偶然運氣好,得到一些拿到鎮上去賣,收的人偏都是那麼黑心,明明一樣東西,到了自己手中便十不得一,如其不賣。
這班人和事前商量好一樣,第一個給少,第二個反更刻薄,比第一個給得更少,還要挑剔,不賣又沒有吃的,每次都要受上許多閑氣。
自己還未長大,想起父母臨終之言,又不敢和人打架,遇見運氣不好之時,不是餓着肚子回來,便是露宿山野之中,餓了肚皮還要受凍,遇到大雨大雪更是苦透。
手邊又沒有應甩的家夥,轉不如代這些相識人家做點零工,放羊割草,還比較安定,隻為生路被對頭斷去,非争氣不可。
旺子正在咬牙狠心,想幾時能夠長大,遇見好人識幾個字,學點本事,不受人欺,多麼快活。
這年覺着再有兩三月人已十三,老長不大,老遇不到好人,以前想往那兩個富家書房外偷聽先生教書,先記下來,等把書得到再去認字,聽了沒有兩天便被人趕走,内中一家始而非打即罵,後又強迫為奴,實在可惡。
不久便發現那些讀書的小相公無一好人,教書的老夫子說話走路都是那麼搖頭晃腦,不知怎的看不順眼,人家又趕得緊。
心想:我就把書讀成,和那先生一樣,連路都不會走,說出的話也叫人聽不懂,有什意思?讀書之心雖然冷淡下來,但這兩家财主聽說都由他爹讀書做官才有這片家業,那些兒女走将出來也是吃得好穿得好,出起門來卻跟着幾個大人,明和我一樣都是小娃,可是無論什事,或是要什東西,那幾個大人全聽他的招呼,非但沒人敢欺他,看誰不高興還要欺人,随意打罵,自己便無緣無故被這兩家狗種打罵過幾次,故意把羊趕得滿山亂跑,人急得心裡火燒一樣,他們卻當作開心的事看了好笑。
跟的大人專讨這些小狗種歡喜,幫他打入罵人,連村裡幾個種有他家田地的大人也挨過打罵。
内有一次受欺發狠,要和他們拼命,被幾個相識的大人勸住,再三警告,說是萬動不得,這兩家比那強收義子的陳老頭勢力更大,他家小人隻有人敢動他一根頭發休想活命。
同時想起父親便為種了内中一家姓張的田,年景不好,欠了點糧,把家中東西逼光,吃了幾天官司,還把田強行收回,這才急病而死,死時再三囑咐小心之言。
這兩家是親戚,又都财主,最是強橫,自己不肯做他書童,以緻逼得連給人家放羊都不許便由于此。
同是一樣人,天底下事為何這樣不平?再想起父親死時慘狀,不禁傷心痛哭起來。
旺子正在悲痛,平日相識、常找他做零工的吳四老爹忽然尋來,說:"那三家恨你不知好歹,不許用你,我們已經托人求下情來。
你小小年紀在山中采荒,實在可憐,還是回去的好。
如今我和幾家同村的人也都說好,誰家有事你幫誰做,也不算是長工,由我們這幾家大夥供你吃的,每年冬夏還可尋一身舊衣服與你換季,你看如何?"旺子雖然年幼,頗有心思,常聽村人傳說,有兩個采藥人在山中遇仙之事,起初先想做人實在無什意思,窮人一年忙到頭,無衣無食,富人手腳不動,吃穿都好,還要打人罵人,把人送官治罪。
像這樣的财主,便照父親臨終所說,大來能夠做到白吃白用白欺負人,還不講理,豈不和張家一樣?衆人表面不敢開口,背後提起人人咒罵
每日與左近人家把事做完,便往父母墳旁土崖洞裡一鑽。
因其人雖聰明靈巧,口甜會說話,左近種田人都喜歡他年幼能幹,無論是做什事,隻他答應下來一定做得好好,但是天性倔強,心高志大,又有算計,自知窮苦村童無人看得他起,表面不說,心裡卻想大來早晚能照父親死時所說好好為人,做點事業,平日對人隻管一臉笑容,伯叔公婆喊得十分親熱,從不肯與人為奴,或是常年受人管束。
每日前往相識農人家中幫做一點雜事,或代放羊割草,挑水掃地,但決不專做一家,當人長工。
中間有兩家富豪見他那樣伶俐,年才十一二,長得和十五六歲一樣,一個小人,百多斤的水桶挑了就走,做起事來又麻利又勤快,從不偷懶,幾次想要将他收去做書童,他都不肯。
内有一家是個小地主,年老無後,還想收作義子,他也堅拒。
先兩家富人恨他不識擡舉,告知全村的人誰也不許用他,以為旺子沒有吃的必要屈服,哪知旺子竟是硬到底,年紀又長了兩歲,體力越發健強,善于爬山,見人都往當地山中采那野生藥材,跟着學樣,有時并還掘點山糧,打上一兩隻小的野獸,去往别村販賣。
雖然生活比放羊勞苦,照樣可以度日,反倒多了一身衣服。
當地民風誠樸,居民都與他父母相識,本不以那兩家富人為然,加以平日用慣,人去之後好些不便,又恐小小年紀為山中蛇獸所傷,一面去向富人求情,說他性野聰明,不易受制,何苦造孽逼他,一面向其勸告。
旺子也因采藥打獵之事往返大遠,好些采藥材的地方均被商人和藥夫子包占,明知對方無理,野生之物誰都可采,無奈人小力弱,鬥他不過,偶然運氣好,得到一些拿到鎮上去賣,收的人偏都是那麼黑心,明明一樣東西,到了自己手中便十不得一,如其不賣。
這班人和事前商量好一樣,第一個給少,第二個反更刻薄,比第一個給得更少,還要挑剔,不賣又沒有吃的,每次都要受上許多閑氣。
自己還未長大,想起父母臨終之言,又不敢和人打架,遇見運氣不好之時,不是餓着肚子回來,便是露宿山野之中,餓了肚皮還要受凍,遇到大雨大雪更是苦透。
手邊又沒有應甩的家夥,轉不如代這些相識人家做點零工,放羊割草,還比較安定,隻為生路被對頭斷去,非争氣不可。
旺子正在咬牙狠心,想幾時能夠長大,遇見好人識幾個字,學點本事,不受人欺,多麼快活。
這年覺着再有兩三月人已十三,老長不大,老遇不到好人,以前想往那兩個富家書房外偷聽先生教書,先記下來,等把書得到再去認字,聽了沒有兩天便被人趕走,内中一家始而非打即罵,後又強迫為奴,實在可惡。
不久便發現那些讀書的小相公無一好人,教書的老夫子說話走路都是那麼搖頭晃腦,不知怎的看不順眼,人家又趕得緊。
心想:我就把書讀成,和那先生一樣,連路都不會走,說出的話也叫人聽不懂,有什意思?讀書之心雖然冷淡下來,但這兩家财主聽說都由他爹讀書做官才有這片家業,那些兒女走将出來也是吃得好穿得好,出起門來卻跟着幾個大人,明和我一樣都是小娃,可是無論什事,或是要什東西,那幾個大人全聽他的招呼,非但沒人敢欺他,看誰不高興還要欺人,随意打罵,自己便無緣無故被這兩家狗種打罵過幾次,故意把羊趕得滿山亂跑,人急得心裡火燒一樣,他們卻當作開心的事看了好笑。
跟的大人專讨這些小狗種歡喜,幫他打入罵人,連村裡幾個種有他家田地的大人也挨過打罵。
内有一次受欺發狠,要和他們拼命,被幾個相識的大人勸住,再三警告,說是萬動不得,這兩家比那強收義子的陳老頭勢力更大,他家小人隻有人敢動他一根頭發休想活命。
同時想起父親便為種了内中一家姓張的田,年景不好,欠了點糧,把家中東西逼光,吃了幾天官司,還把田強行收回,這才急病而死,死時再三囑咐小心之言。
這兩家是親戚,又都财主,最是強橫,自己不肯做他書童,以緻逼得連給人家放羊都不許便由于此。
同是一樣人,天底下事為何這樣不平?再想起父親死時慘狀,不禁傷心痛哭起來。
旺子正在悲痛,平日相識、常找他做零工的吳四老爹忽然尋來,說:"那三家恨你不知好歹,不許用你,我們已經托人求下情來。
你小小年紀在山中采荒,實在可憐,還是回去的好。
如今我和幾家同村的人也都說好,誰家有事你幫誰做,也不算是長工,由我們這幾家大夥供你吃的,每年冬夏還可尋一身舊衣服與你換季,你看如何?"旺子雖然年幼,頗有心思,常聽村人傳說,有兩個采藥人在山中遇仙之事,起初先想做人實在無什意思,窮人一年忙到頭,無衣無食,富人手腳不動,吃穿都好,還要打人罵人,把人送官治罪。
像這樣的财主,便照父親臨終所說,大來能夠做到白吃白用白欺負人,還不講理,豈不和張家一樣?衆人表面不敢開口,背後提起人人咒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