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銀花明火樹 朗月耀星河
關燈
小
中
大
這年因其十二白天就趕了來,閑中無事,仍和兩同伴沿河遊玩,住在和尚廟裡。
為了過河方便并還帶來一隻小船,十四夜裡忽想移居鎮上。
像他這樣豪富,先又來了客貨,自然不怕沒有房住。
過河時天早入夜,當年花燈因有兩三家富豪怄氣,各結一幫互相比賽,比較往年還要熱鬧,河岸上燈火通明,宛如白晝,遊客香客成千累萬,往來如織,各處燈棚人都堆滿。
大忠等三人照例自來自往,不要手下接送,一點架子也沒有,因此卻出了事。
這兩家富紳中有一人名叫張玉庭,父親是朝中大官,乃兄又是山東提督,家财豪富,本身也有一點功名,越發趾高氣揚,目中無人。
雖然讀過一點書,不似尋常土豪那樣強橫作惡,仗着自家财勢和父兄的交情,也極驕狂任性,想到就做。
每次出門都要帶上許多豪奴,前呼後擁,所到之處常人早被轟散。
這年因幫一家親戚與人鬥富,别出心裁,定制了幾百盞花燈,自覺必能出奇制勝,到了十四夜裡忽聽人說對頭打算以多為勝,要放三萬六千盞河燈,因料自己這面趕造不及,業已點出,誇耀示威,雖知對方是個土财主,不如自己能運巧思,休看燈多,決非自己這面對手,但是還不放心,惟恐丢人,隻帶了五六個随同練武的教師和豪奴,穿着常服,自往窺探。
不料那土财主非但擁有幾千頃良田,并在鎮上開有好些行棧,暗中做着極大土産生意,資财十分雄厚,但知官家一面自己勢力不夠,惟恐樹大招風,想作長久打算,無奈鬥大的字認不得幾升,一班有财有勢,又有功名、富而且貴的人家都看他不起,無法結交,又不願降低身分去走門子,特意設下巧計,知道這兩家對手财勢雙全,張玉庭非但父兄都是文武大官,乃父門生故舊多在當道,本省文武官吏府道以上都是他的世交,稱兄論弟,因其少年公子,家财豪富,無須求人,并不時常出入公門,喜歡應酬,隻是擺闊,無什請托,這等人如與結交,将來必有大用。
第一年先借賽會引鬥他的内兄内弟,果然第二年将他引了出來,一面用盡心思暗中準備,一面派人喧說,自己無什學問心思,隻能以多為勝,其實暗中準備的又多又好,耗費金錢之多自不必說。
當玉庭便服窺探之時,對方早有專人暗中窺探,動作皆知,知其來時還未吃飯,打算看燈回去再同飲酒賞月,特地備了幾桌盛宴相待。
先故意把那許多奇巧燈彩露出一半,等到玉庭看出不妙,非丢人不可,自家雖有極大财勢,父兄在朝為官,自身又有功名,其勢隻能暗中報複,不能公然和往年鬥燈的土豪一樣打出人命,連累父兄官聲和自己前程,就是将來暗算,當年人卻丢定。
尤其是這次賽會不是本心,全因内兄内弟去年為人所敗,愛妻慫恿,非代翻本不可。
經此一來,不問以後如何,當時人已丢定。
照着鄉風,自己亮燈不與人鬥,算是專做功德,還不相幹;一經指明叫陣,如遭慘敗,非但傳為笑談,丢人太大,失了家中名望,并還晦氣,無論官商俱都不理。
日子又短,多大财力也難挽回。
正在急怒交加、無可如何,主人畢貴忽然親身迎出,卑詞恭禮來請入席。
照例此是對方自知不敵,惟恐傷名倒運向人求和的表示,于理不能不去,何況主人禮貌殷勤,隻約有兩個有名望的相識紳青,并無多人。
初意以為對方虛聲吓倒,不知自己做了多少燈彩,暗中得計。
入席之後主人忽然自願認輸,隻求從此雙方合成一家,不要張揚出去。
同時又說:"公子真個高明,暗地做了那麼多而且好的花燈,我今夜才知底細,差一點沒丢大人。
"玉庭明知不如人家遠甚,隻好含糊答應。
心想:對方雖然上當,總算雙方顔面無傷,是他自家求和,少時最好把燈和在一起,但又不好意思開口。
正在為難,那兩個舅爺也被主人用自己名義請到,見面之後背人一談,才知對方不願結仇,非但當先求和,并且另一半最好的花燈早就換了自家旗号。
這類比富賽燈之事照例虛虛實實,張冠李戴,事前不說真話,主人為示去年失禮,并還送了極重的禮物,均是富貴人家最心愛的古董字畫、珍奇玩好之物。
對方雖然商人,事理卻極明白,人更豪爽慷慨,反比一般俗吏酸丁談吐舉止高明得多,雙方一拍即合。
這三個少年公子雖然心喜,終恐旁人議論,主人把話說開,約定事後結交,登門拜訪,當時也未深留。
席散出來,見正走燈,天氣還早,連日擔心的事業已過去,還結交了一個富商中的通品,路上越談越高興。
正往前走,忽見一條小船橫波斷流而來,其急如飛,到後一看,那船乃是特制,船底附有兩長條羊皮制成的氣囊,左右兩舷各有一個水車,由兩個壯漢搖動,後面兩人劃槳,一人撐舵,走在這樣浪大流急的黃河之中竟是又穩又快,精巧已極,從未見過。
中艙隻有三個不起眼的船客,等到趕去人已上岸,船也快要開走。
一時乘興,想要喊住詢問,打算買來遊河,不料同行豪奴誤認土人所有,又恐船開,上來便用威勢吓人,吃船上人回罵了好幾句,想要發作,船已離岸,船頭一人大聲笑罵:"你們隻好欺負尋常百姓,我們自家的船,既不當官,又不欠糧,休說不受人欺負,便是你們拿去也不會用,到了河裡隻有淹死,明日十五想受超度還來得及。
" 三人聽他口吐不遜,自是大怒,無奈船已走遠,隻得氣在心裡。
正準備明日派人過河查問,忽在自己燈棚之内認出那三個坐船人,因其身材衣服相似,隻當是普通商民,随行豪奴又以惡聲相問,不料内中一個正是成大忠,非但不肯受欺,口齒尤為厲害,竟用言語将衆人問住。
豪奴和另一同行教師剛想伸手,大忠隻是冷笑一聲,往旁閃開,身邊兩人稍微用手一擋,動手的全吃了虧,幸而有兩個和尚認出大忠,上前解勸。
那教師原是行家,也嘗到對方味道,忙使眼色止住衆人,向和尚一打聽,才知那兩個是他所用保镖,武功極高。
三人雖然生氣,因表面上未分勝負,又有顧忌,就此走開。
怨家路厭,十五前半夜和畢貴合在一起,準備放燈,大忠又往
為了過河方便并還帶來一隻小船,十四夜裡忽想移居鎮上。
像他這樣豪富,先又來了客貨,自然不怕沒有房住。
過河時天早入夜,當年花燈因有兩三家富豪怄氣,各結一幫互相比賽,比較往年還要熱鬧,河岸上燈火通明,宛如白晝,遊客香客成千累萬,往來如織,各處燈棚人都堆滿。
大忠等三人照例自來自往,不要手下接送,一點架子也沒有,因此卻出了事。
這兩家富紳中有一人名叫張玉庭,父親是朝中大官,乃兄又是山東提督,家财豪富,本身也有一點功名,越發趾高氣揚,目中無人。
雖然讀過一點書,不似尋常土豪那樣強橫作惡,仗着自家财勢和父兄的交情,也極驕狂任性,想到就做。
每次出門都要帶上許多豪奴,前呼後擁,所到之處常人早被轟散。
這年因幫一家親戚與人鬥富,别出心裁,定制了幾百盞花燈,自覺必能出奇制勝,到了十四夜裡忽聽人說對頭打算以多為勝,要放三萬六千盞河燈,因料自己這面趕造不及,業已點出,誇耀示威,雖知對方是個土财主,不如自己能運巧思,休看燈多,決非自己這面對手,但是還不放心,惟恐丢人,隻帶了五六個随同練武的教師和豪奴,穿着常服,自往窺探。
不料那土财主非但擁有幾千頃良田,并在鎮上開有好些行棧,暗中做着極大土産生意,資财十分雄厚,但知官家一面自己勢力不夠,惟恐樹大招風,想作長久打算,無奈鬥大的字認不得幾升,一班有财有勢,又有功名、富而且貴的人家都看他不起,無法結交,又不願降低身分去走門子,特意設下巧計,知道這兩家對手财勢雙全,張玉庭非但父兄都是文武大官,乃父門生故舊多在當道,本省文武官吏府道以上都是他的世交,稱兄論弟,因其少年公子,家财豪富,無須求人,并不時常出入公門,喜歡應酬,隻是擺闊,無什請托,這等人如與結交,将來必有大用。
第一年先借賽會引鬥他的内兄内弟,果然第二年将他引了出來,一面用盡心思暗中準備,一面派人喧說,自己無什學問心思,隻能以多為勝,其實暗中準備的又多又好,耗費金錢之多自不必說。
當玉庭便服窺探之時,對方早有專人暗中窺探,動作皆知,知其來時還未吃飯,打算看燈回去再同飲酒賞月,特地備了幾桌盛宴相待。
先故意把那許多奇巧燈彩露出一半,等到玉庭看出不妙,非丢人不可,自家雖有極大财勢,父兄在朝為官,自身又有功名,其勢隻能暗中報複,不能公然和往年鬥燈的土豪一樣打出人命,連累父兄官聲和自己前程,就是将來暗算,當年人卻丢定。
尤其是這次賽會不是本心,全因内兄内弟去年為人所敗,愛妻慫恿,非代翻本不可。
經此一來,不問以後如何,當時人已丢定。
照着鄉風,自己亮燈不與人鬥,算是專做功德,還不相幹;一經指明叫陣,如遭慘敗,非但傳為笑談,丢人太大,失了家中名望,并還晦氣,無論官商俱都不理。
日子又短,多大财力也難挽回。
正在急怒交加、無可如何,主人畢貴忽然親身迎出,卑詞恭禮來請入席。
照例此是對方自知不敵,惟恐傷名倒運向人求和的表示,于理不能不去,何況主人禮貌殷勤,隻約有兩個有名望的相識紳青,并無多人。
初意以為對方虛聲吓倒,不知自己做了多少燈彩,暗中得計。
入席之後主人忽然自願認輸,隻求從此雙方合成一家,不要張揚出去。
同時又說:"公子真個高明,暗地做了那麼多而且好的花燈,我今夜才知底細,差一點沒丢大人。
"玉庭明知不如人家遠甚,隻好含糊答應。
心想:對方雖然上當,總算雙方顔面無傷,是他自家求和,少時最好把燈和在一起,但又不好意思開口。
正在為難,那兩個舅爺也被主人用自己名義請到,見面之後背人一談,才知對方不願結仇,非但當先求和,并且另一半最好的花燈早就換了自家旗号。
這類比富賽燈之事照例虛虛實實,張冠李戴,事前不說真話,主人為示去年失禮,并還送了極重的禮物,均是富貴人家最心愛的古董字畫、珍奇玩好之物。
對方雖然商人,事理卻極明白,人更豪爽慷慨,反比一般俗吏酸丁談吐舉止高明得多,雙方一拍即合。
這三個少年公子雖然心喜,終恐旁人議論,主人把話說開,約定事後結交,登門拜訪,當時也未深留。
席散出來,見正走燈,天氣還早,連日擔心的事業已過去,還結交了一個富商中的通品,路上越談越高興。
正往前走,忽見一條小船橫波斷流而來,其急如飛,到後一看,那船乃是特制,船底附有兩長條羊皮制成的氣囊,左右兩舷各有一個水車,由兩個壯漢搖動,後面兩人劃槳,一人撐舵,走在這樣浪大流急的黃河之中竟是又穩又快,精巧已極,從未見過。
中艙隻有三個不起眼的船客,等到趕去人已上岸,船也快要開走。
一時乘興,想要喊住詢問,打算買來遊河,不料同行豪奴誤認土人所有,又恐船開,上來便用威勢吓人,吃船上人回罵了好幾句,想要發作,船已離岸,船頭一人大聲笑罵:"你們隻好欺負尋常百姓,我們自家的船,既不當官,又不欠糧,休說不受人欺負,便是你們拿去也不會用,到了河裡隻有淹死,明日十五想受超度還來得及。
" 三人聽他口吐不遜,自是大怒,無奈船已走遠,隻得氣在心裡。
正準備明日派人過河查問,忽在自己燈棚之内認出那三個坐船人,因其身材衣服相似,隻當是普通商民,随行豪奴又以惡聲相問,不料内中一個正是成大忠,非但不肯受欺,口齒尤為厲害,竟用言語将衆人問住。
豪奴和另一同行教師剛想伸手,大忠隻是冷笑一聲,往旁閃開,身邊兩人稍微用手一擋,動手的全吃了虧,幸而有兩個和尚認出大忠,上前解勸。
那教師原是行家,也嘗到對方味道,忙使眼色止住衆人,向和尚一打聽,才知那兩個是他所用保镖,武功極高。
三人雖然生氣,因表面上未分勝負,又有顧忌,就此走開。
怨家路厭,十五前半夜和畢貴合在一起,準備放燈,大忠又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