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少林迷蹤

關燈
,被世人贊為“開皇盛世”。

     開皇七年,大隋陛下決計于明年秋冬之際對南朝發起全面攻克。

     為了這場伐陳之戰,幾年前,大隋國便開始打造船艦,積蓄軍備,操練步騎,訓練水軍,命匠作打造各種遠射的弩機,渡江的戰船,攻城克敵的砲石機、破城錘、雲梯、巢車、壕橋等各樣戰争器械。

    并與南朝水師正面交戰于江上。

     盡管如此,大隋皇後獨孤伽羅仍有幾分擔心:南朝水師之強悍精銳,始終為北朝越渡長江天塹的最大阻力。

    幾個月前,楊素與南朝水師的一次交戰中,便以失利而退兵。

     遙想中夏分裂近三百年來,北朝曾曆經了北魏、西魏、東魏、周、齊,到如今的大隋,三百年中,不乏有英主明君出世當政,更有百戰勳将無數,然而,卻沒有北朝的一兵一卒,一船一劍曾踏上南朝國土半步! 得知諸軍節度高颎正準備動身前往江北一帶,監察三軍操練并船艦器械打造諸事,伽羅召他前來垂詢伐陳兵事。

     “獨孤,陛下滅陳之志已決,我卻有些擔心,遙想三國當年,一世之雄的曹孟德号稱八十三萬大軍,與南朝擺開水上戰場,舳橹千裡,旌旗蔽空,何其壯哉!最後,卻以東吳火燒連環船,曹營全軍覆滅而告終。

    前朝太祖宇文泰,高祖宇文邕,還有北齊幾任國主,無不胸懷一統南北雄心,也都曾幾番舉兵南讨,兩軍交戰,最終皆以北軍失利而告終。

    今我大隋欲伐南陳,不知獨孤有幾分勝算的把握?”伽羅不無擔憂的問。

     高颎道:“娘娘知道,陛下為了這一天,于開皇二年便開始大舉操練水軍,督造各種渡江作戰的蒙沖船艦。

    我朝眼下五十萬水陸大軍已調往前方,将從六合,襄陽,信州,江陵,蕲春,廬江,吳州,東海八路并舉,各個擊破後,再順流直下,最後于夏口會師橫渡,一舉登陸,直取建康。

    此番舉兵,必克無疑!” 伽羅說:“獨孤,即使有備而戰,若遇流年惡煞,或逢天時有變,亦可能遭遇不測。

    獨孤竟有必克的把握麼?” 高颎笑道:“娘娘,東晉相術大家郭璞曾預言:江東分王,三百年後與中國合。

    如今,此數已滿。

    臣不久前又請薛道衡仰觀天文,俯察地氣,無論星辰還是玄相,皆大利我朝。

    更有,我大隋陛下恭儉勤政,外睦内安,國庫豐厚,軍力強盛。

    朝廷百官,文治武功,雄韬偉略。

    而南朝國主陳叔寶荒淫驕侈,國力匮乏,軍力虛弱。

    又以詩酒之徒輔弼政務,以一夫之勇為大将。

    我大隋有道而大,糧草充足,兵強馬壯。

    南朝無道而小,兵士不過十萬,且分散零落,分兵而迎則勢懸而力弱,聚兵抗擊則顧此而失彼。

    如此種種,臣因而斷定,大隋南讨諸軍所到之處,必然攻無不克,戰無不勝!” 伽羅沉吟了一會兒說:“獨孤,南朝一向據長江天塹,又一向水師強盛,艦船威猛,訓練有素,一向為北朝水師所不及啊。

    ” 高颎笑道:“至于大隋水師與南朝水師的強弱之勢,可惜娘娘不能親臨前方看一看。

    眼下,我軍中型黃龍戰船已有數千艘,小型戰船更是不計其數。

    由禦史大夫楊素親自監造的五艘五牙戰船也已經下水演兵數月了。

    此戰船高十丈,長四十丈,上下五層,故為五牙。

    每船可容士兵八百,船上設有強弩機,拍竿。

    船頭以鐵甲包裹,可撞擊敵船而我船則不會損毀,威力着實驚人!” 伽羅滿臉向往,興奮地說:“我也聞聽五牙戰船已經下水操練的消息了。

    若真能親往一見,那可太好了!” 高颎率部臨發之際,忽然接到陛下聖旨,臨時诏命十八歲的晉王楊廣協同他一起,前往巡視船艦水軍訓練事宜。

     待迎接晉王時,高颎發覺,在高大英武的晉王身邊,大群的衛士當中,竟有陛下宮中數十名禦前一等帶刀侍士,個個身着明光铠,持刀佩劍,俨陣以待。

    其中,竟還有帝宮的二品侍衛、大宮監何泉,以及司武大夫宇文述,另還有宮中二聖的貼身侍衛、皇後的兩個外甥——宇文化及和李淵二人。

     高颎大為疑惑:楊廣既非帝後,又非儲君,怎麼前線巡閱,竟動用帝後或是儲君的武衛和侍官? 後來,他無意中發覺,在晉王身邊,有一位寸步不離左右、容貌秀美的侍官看着有些眼熟。

     起初,他并未介意,與晉王楊廣和司武大夫宇文述交待了幾句後,正準備登車時,忽然想起了什麼,不覺大驚,急忙返回身來,望着那位晉王身邊的那位侍官:“啊……?你……” 天哪,她竟是獨孤皇後! 晉王忙對他附耳了幾句。

     侍官打扮的獨孤皇後微微一笑。

     高颎驟然明白陛下為何突然臨時诏命晉王與自己同行,并晉王左右為何竟有二聖貼身司衛原故了。

     因皇後微服出宮,幹系重大,故而,除了高颎還晉王,另有皇後宮中七八位親信和貼身武衛和侍官之外,竟連同行的其餘人衆,竟也蒙在鼓裡。

     以獨孤皇後一向的性情,此番這般大膽,隻帶數十個左右武衛便敢微服南下的舉動,倒也不令人意外。

     高颎又匆匆與晉王楊廣、司武大夫宇文述、大宮監何泉,并李淵和宇文化等人私下匆匆交待了一番:及此番南行,山高路遠,護駕皇後南巡,衆人俱擔着天大的重任,必得處處小心才是。

     如此,高颎,楊廣,加上帝宮侍衛和左仆射的衛隊近百人中,衆人隻知是在護衛左仆射高颎和晉王,隻有近前侍候的十多人,才百倍小心地護衛着微服着扮的大隋皇後獨孤伽羅。

     衆人一路待趕往信州江畔時水軍大營時,禦史大夫、信州總管楊素前來迎接,一俟望見夾在人群中、一身武士打扮的大隋皇後獨孤伽羅時,不似高颎半晌才悟出來,而是一眼認出! 他匍地倒地便拜,又清知此番皇後定是微服巡閱,一句話也不說,隻管行三叩大禮。

     楊廣代皇後請起楊素:“本王代二聖前來撫恤将軍,檢閱兵備。

    将軍這些年人在信州,練兵造船,操練三軍,辛苦啦!将軍請起吧!” 楊素伏在地上再次叩拜:“微臣叩謝二聖隆恩!” 衆人簇擁着一身武衛服的大隋皇後和晉王楊廣,一路行至江畔,遠遠地,當大隋皇後獨孤伽羅一眼望見江面拔地而起的四艘棕黑色五牙戰船赫然聳立時,皇後靜靜地伫立在那裡,仰望着雄偉峻拔的五牙戰艦,眼中不覺濕潤了…… 衆人俱都肅然而立,一齊瞻仰着面前這仿如神話般的巨艦,神情肅穆而激動。

     圍着五牙戰船,一望無際的江面上,接天蔽江的排滿了大大小小不其計數的各式戰船,無數的大隋水兵們或是試水,或是演練,或是安裝拍竿、砲石機、排弩,或是操縱轉舵踏楫,攀爬桅杆,升降帳桅。

     伽羅不覺在心内驚歎:清河公楊素,真乃國之奇才也!五十萬衆大隋南伐的将士、戰馬、軍糧、辎重、兵器,沒有這些大大小小的兵船,絕對無法渡越長江天塹,無法沖破重重關隘,最終攻克平定敵國的! 此時,伽羅想起當初尉遲兵變之時,楊素是最早幾位毫不猶豫追随于楊堅左右的大将之一。

    廢周興隋之後,曾以軍功晉遷徐州總管,進位上柱國,并封清河郡公,邑二千戶。

    開皇四年,又被晉拜為禦史大夫。

    後來,其妻鄭氏生性強悍,夫妻争吵之時,楊素怒而失口說,“我若作天子,以你德性,決不堪為後。

    ”鄭氏又恨又忌,一怒之下,竟将楊素之話奏禀朝廷。

     論理,此話屬夫妻私下負氣之語,鄭氏如此歹毒無情,足可想見平時德行為人。

    然而,既有舉報,依律便應定為謀反嫌罪。

    據罪而論,既可死罪,也可黥首發配。

     楊堅和伽羅商議應如何處置此人時,伽羅覺得此人有奇才大略,隻是性情始終狷傲了一些。

    不獨現在如此,就是往日也是這樣——當年,因他曾為宇文護重用,故而始終為武帝所嫌忌。

    楊素曾以其父楊敷守節陷齊而死,卻未受朝廷追封而屢次上表申訴,武帝始終不理。

    楊素再三上表後,武帝大怒,當衆下令誅殺楊素。

    楊素高聲對言:“臣事無道天子,理當受死!” 武帝見楊素如此視死如歸,頗是驚異,當即便赦其無罪,并追贈其父為大将軍,谥“忠壯”,對楊素也漸漸重用。

    武帝親政後,令楊素起草诏書,楊素下筆即成章,不經半點修飾便文詞華麗,武帝贊道:“善自勉之,勿憂不富貴。

    ”誰知,禀性狷傲的楊素卻答道:“臣但恐富貴來逼臣,臣并無心圖富貴。

    ” 如此性情,可見梗直執着。

     伽羅對楊堅提議:此乃國之輔弼,毀之可惜。

    不如可先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