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九州驚變

關燈
最終可使人達到無故加之也罷,猝然臨之也好,都能不驚不怒,不癡不怖…… 入相府署理軍國朝政以來,因萬機繁雜,竟把坐禅功課給荒疏了。

     此時此刻的楊堅久久地趺坐于靜室薄團之上,一動不動。

     末了,緩緩吐氣,雙手合十,輕輕念了聲“阿彌陀佛”,奇的是,隻這一聲佛号,蓦然之間,四處似有回聲響起,一時清風拂拂,楊堅隻覺神清氣爽,遍體舒暢,五腑六髒頓如清涼之水浸潤一般…… 殘月西沉。

     随國府,獨孤伽羅的内庭。

     窗前花影拂動,室内燭光搖曳。

     夜風徐徐,秋蟲低吟,表面甯靜的随國府,卻難以掩藏某種焦灼的氣氛。

     和相府的夫君一樣,伽羅今夜也無法入眠。

     宣帝崩駕,夫君受命于危難,雖驟然位極于人臣,至尊至貴,然而,同時也置身于風口浪尖之巅。

     她雖曾預料到夫君執掌朝柄後,必然免不了會有風雨雷電,也料定必然有人因不服歸屬而攻讦作亂。

    然而,卻萬沒料到,尉遲發起的叛軍來勢竟是如此的洶湧滔天——東起相州,西至蜀北,方圓連綿數千裡,應者多達數十州,聚合反衆三十多萬…… 社稷危困,家國動蕩。

     執掌朝廷的夫君,正承荷着山一般的重壓。

     今夜此時,夫君不知如何度過? 或許,天下的女人對她們深愛的丈夫都是一樣的心情:她一面為丈夫的勇武和才略而感到驕傲和榮耀,一面卻又為丈夫搏擊闖險而感到憂慮不安。

     然而,伽羅畢竟不是普通的女子,也不是普通人的妻子啊! 上蒼!你既令伽羅生為伽羅而不是别人,你使伽羅文經武緯,才智過人,為何不幹脆把她生為男兒之身?值此家國危困之機,也得以使之能夠揮戟奮戈,橫掃千軍一番,汗馬血劍一展武烈和雄威,為國為家靖難濟危? 一串清淚潸然滾落于伽羅的腮畔。

     神秘浩瀚的夜空,繁星蒼茫,月墜雲浮。

    伽羅的衣裾于驟然而起的急風中忽忽獵獵作響。

     她分明聽到了千軍萬馬殺聲幹雲,大纛旌旄風中拂揚的聲音。

    分明聽見鼙角鼓動,戰馬嘶鳴,劍甲迸撞,戟戈糾碰…… 這是父親臨終留給自己的獨孤家族的數代傳家之寶——陸斬犀兕、水屠蛟龍的獨孤寶劍。

     每當父親的祭日,伽羅都會把劍取出來,于清風朗之下,遙思慈父,祭祀一番。

     她好久未曾操練獨孤劍法了。

     寶劍出鞘,寒光迸射! 伽羅淚流滿面的凝注着月光下逼人的劍氣。

     一套獨孤劍法,竟是伴着洶湧的淚水練完的。

    隻可惜,迸落于劍刃之上的,不是男兒血,隻是女兒淚…… 香煙袅袅,風拂幡動。

     收劍入鞘的伽羅,屏息凝神,獨自禅坐于自家的小佛堂内。

     神龛上,釋迦佛祖眉目靜遠而慈悲,神情玄秘而緘默。

     伽羅深深地阖目合十,默默祈禱許願:佛祖!當年,武帝宇文邕為求兵取地,已在境内焚經毀像,斷滅佛法。

    您老若能佑護您的佛子、伽羅的夫君渡過今日之危厄兇險,伽羅定當促成境内全面恢複佛法再興,并資以重金刻經造像、修葺諸佛寺院…… 一個時辰過去了。

     兩個時辰過去了。

     風急露冷,斜月沉沉。

     伽羅仍舊在潛心禅坐…… 随着秋涼,随國府門前也顯得車馬冷落了。

     這情形也在伽羅的意料之中。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

    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眼前,随公吉兇未蔔,諸多勢利之人自然會以各種借口暫避風頭。

     然而,伽羅卻沒有料到,這些日子,竟連鄭譯、劉昉二人也不大到府上走動了。

     雖說相府諸務繁忙,然而,前些天,即使楊堅沒有時間回府,鄭譯和劉昉二人每次回家路過随國府門前時,總要順便進門來,或是喝一杯茶,或是和伽羅說幾樣相府和朝廷的新鮮事。

    見他們的面,倒比見夫君的面更稠些。

     伽羅未免感到疑惑。

     當伽羅來到宮中丞相府時,方知二人行事做派竟是如此令人不屑!當初,兩人好說歹說,義正詞嚴的一番撺掇,終将夫君置于火爐之上、風口浪尖。

    孰料,一遇風雲變幻,天下動蕩,竟然先自成了縮頭烏龜—— 原來,尉遲迥聯絡諸州舉兵起反後,楊堅先後派遣幾路大軍前往迎擊叛兵,并以崔仲方的過人之略,與他商議,派他前往監軍并節度諸軍。

     這個崔仲方,兒時曾與楊堅同在随國府家學讀書,一向又有武略之才。

    楊堅輔政之後,當即召他進入相府并視為左右心腹。

    當年,武帝總兵伐齊之時,仲方曾獻二十策,令武帝高聲贊奇。

    後來,王軌大敗南朝大将吳明徹時,仲方以行軍長史從王軌出兵,人人皆知王軌出兵大捷,卻很少有人知道,當年以數千鐵輪貫鎖清水以阻斷南陳兵船退路的計謀,原來竟是出自仲方! 不想,崔仲方今天卻面露為難之色。

     原來,崔仲方的父親眼下正好居住在尉遲迥的相州屬地,他擔心自己擔任監軍之事被尉遲迥知道後,會捉拿老父以要挾。

     楊堅便思量諸位心腹中,當派誰去監軍可靠?高颎和李德林二人雖有奇略,然而朝國萬機又亂兵當前,相府中也是不可離少的。

     楊堅想到了鄭譯和劉昉。

    兩人既為自己心腹左右,又才智過人,自輔政以來,便開始委二人為左右心膂。

    他召來兩人,“二公,社稷有難,諸将讨逆,帥帳之中,應有心膂統監大軍,鼓舞士氣。

    二公誰願前往?” 楊堅萬沒有料到,他們兩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猶豫吱唔半晌後,劉昉搶先答道:“相國,我一向從未做過武将,又不谙兵事。

    如何堪當監軍重任?劉昉一人身死事小,隻恐有負重托,毀了相國大計。

    ” 鄭譯見說,也忙上前禀道:“相國,我雖參與過戰事,卻也并非内行。

    亂兵勢衆,相國當遣派武略過人之人,方可勝任大事。

    加上我母親年歲已高,近來又舊疾發作,每日煎藥喂湯,不敢此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