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九州驚變

關燈
先帝停柩期間,楊堅召集朝廷百官率先議定改革刑律,廢除繁苛之政為清簡寬厚,并親躬節儉,停止洛陽宮建造,減免民間勞役稅賦,釋放奴隸雜役,在境内恢複釋老二教,廢除各地公私官員獨占山林江湖的舊例,與百姓共享漁獵…… 一時,天下百姓共澤浩恩,朝野吏士無不歡欣贊譽。

     因天中大皇後陳月儀、天右大皇後元樂尚、天左大皇後尉遲熾繁雖蒙上幸,卻并無子女之故,诏敕三位皇後離開宮掖,出俗為尼。

     在諸多新政诏敕施行的同時,楊堅與相府屬僚聚議天下局勢走向時,衆人俱感擔心的是:先帝生前诏離京城的諸位叔王,以及相州總管尉遲迥等,很可能會因不服歸屬而生動變。

     正當衆人疑慮擔憂之際,楊堅的同宗、計部大夫楊士希突然從尉遲迥戍地相州單人獨馬連夜逃奔京師! 楊士希帶回的消息,證實了衆人的預感—— 原來,計部大夫、太學博士楊士希奉宣帝之旨,巡視并撫慰地方州郡。

    出巡月餘,當車辂行至相州的第三天,便驚悉陛下崩駕的噩耗!并同時得知眼下由楊太後之父楊堅總輔軍國的實情。

     在相州為宣帝所設的靈堂中,楊士希和尉遲迥等喪服喪績一同遙祭奠拜。

    靈堂之上,楊士希察覺尉遲迥哭而不哀,目光猶疑,心思重重時,滿腹經綸的楊士希當即料定:尉遲迥必生反心! 離開靈堂後,楊士希兀自思量:自己若不速離此地,必會受制于尉遲迥,被挾此地而受他牽連。

     于是,當晚夜半時分,楊士希悄悄躲開衆人,從小路逃離了相州城。

     天亮時分,尉遲迥發覺楊士希已不見蹤影,急忙派人去追,因楊士希相去甚遠,哪裡還有什麼人影?此時的尉遲迥心下已經揣測到:精明過人的楊士希恐怕已經察覺到了什麼! 楊士希帶回的消息,更令衆人擔憂了。

     眼下,五王俱在四外,他們之中,一旦與位高望重的鎮藩大臣尉遲迥串通一氣,再加上尉遲迥族中子弟又分别統領青州、益州等十五州兵家勝地,一旦生變,頃刻之間便成大害! 楊堅聽從左右之計:即刻命左右拟兩道诏書,一道诏敕宗室諸王回京商議先帝入葬之事;二道诏敕尉遲迥回朝擔任輔國要職,同時诏敕韋孝寬代蜀公尉遲迥,任相州總管并領諸州軍事。

     左右正在草拟诏敕之際,伽羅正好把滋補的八珍湯送到相府。

    楊堅喝湯的當兒,内史已将兩份诏書草拟完畢,送來請楊堅審閱。

     伽羅拿起诏書,迅速浏覽了一遍,沉吟了一會兒,轉臉問正在喝湯的楊堅:“夫君,這兩份诏書,是準備一齊發出嗎?” 楊堅點了點頭:“事不宜遲,要八百裡加急連夜送抵。

    ” 伽羅沉吟道:“夫君,我怎麼覺得,兩份诏書同時送抵,似有不妥啊?” 楊堅放下了湯碗:“哦,卻是何故?” 伽羅望着诏書:“我覺得,眼下,不如先诏諸王先回到京城,明後天再下诏,召相州和青州總管尉遲父子回京的好。

    諸王手中雖無兵馬,卻屬宗室,又為幼主爺祖之輩。

    尉遲父子雖有兵權,卻非宗親。

    如果兩道诏敕同時發出的話,如齊州濟南郡,眼下正是陳王的藩鎮屬國,距離青州隻有幾百裡。

    快馬加鞭幾個時辰便可趕到,兩下同時接到诏書,一旦狼狽串通,尉遲迥必然如虎添翼……” 伽羅的話未落音,楊堅便大驚失色:“啊!虧得夫人提醒及時!” 一面即刻吩咐下去:暫且按下發往相州、青州尉遲父子的诏書。

    八百裡加急連夜發往諸王屬國,诏敕諸王即刻回京,商議先帝葬儀并軍國諸事! 就在看到诏書的那一刻,伽羅分明已預感到:此诏一發,雖說尉遲迥不及與皇親宗室勾通。

    然而,恐怕仍舊還會有什麼事情發生…… 她隻沒有料到,這件事,竟是天塌地陷般的動變—— 相州總管尉遲迥獲悉宣帝驟然駕崩的消息,又獲悉軍國朝柄已被皇太後之父楊堅篡攬後,當即便憤然不平——論親緣,楊堅不過是先帝五位皇後之一的楊麗華之父,而自己母親為大周大長公主,太祖乃自己的舅父,自己又是先帝的舅父;論出身,楊堅本系一介漢人,而他尉遲迥卻是三代附馬世家的皇親,兩世垂朱拖紫的武勳;論對大周的功勳,他楊堅才出道幾天?當年太祖掌政之時,便以德以功,賜予自己衮冕之服了!那時的楊堅,還是一介黃口小兒而已! 憑什麼由他來掌理朝國大權?他尉遲迥豈肯歸附于他的手下? 當他接到朝廷诏命他離開相州趕回京商議先帝葬儀,并由韋孝寬接替自己相州總管之職的诏書,清知一旦回到京城後,失去兵權,必然受制于人之時,竟一不做二不休,公然打起了“勤王”的大旗,号令諸衆發起了兵變! 他召集相州官民,于相州城樓豎旗登告:“諸位父老!楊堅以凡庸之才,借後父之勢,挾幼主而令天下,威福自己,賞罰無章,把攬朝政擅權作威,其不臣之心路人皆知!我與國家,誼屬舅甥又兼将相,先帝命我駐守此地,企冀厚望,托付安危,今國家有難,我欲發起義軍,攻入京城,誅殺操、莽之輩。

    同休共戚,忠義一體。

    諸位,有願随我匡扶國家,拯救社稷者,請歸之麾下!進可以享榮名,退可以全忠節……” 相州官民原為他的屬民,他振臂一呼,衆人自然一呼百應,皆表示願随從他征讨攻伐,殺入京城,撈得富貴之本。

     尉遲迥和他諸子諸侄所統轄的五州九郡,當然也都聽命于他的召喚。

     “勤王”義軍大總管尉遲迥的帥旗獵獵飄揚于相州城頭,大總管府内燈火通明,羽書交馳。

    派遣聯絡“勤王讨伐、共舉義旗”信使,八百裡加急奔馳于各州郡署衙…… 風雲突變! 楊堅接到尉遲迥發起諸州郡兵變并号令天下攻入京畿的軍報,雖也在意料之中,卻也未免感到心驚! 高颎等左右聚議:“相公,尉遲迥乃大周宿将,麾下頗多精銳,鼓行而西,兵勢浩大,非一般小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