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琴瑟和諧
關燈
小
中
大
導的好,以後我自會注意。
” 伽羅說:“古人也并非盡善盡美,後人若能以古人為鑒,以前史為鑒,自然要比古人少走彎路。
一千年以後,咱們也都是古人了。
如何見得咱們說的話,咱們做的文章事情,就不能成為後人的典籍了呢?” 宮人将鮮荔枝捧上來,伽羅在宮人遞上來的白銅盆裡洗了手,一面剝荔枝,一面問:“闡兒和娥英姐弟呢?” 麗華答道:“陛下現在天台宮呢。
眼前,陛下既要為先帝奉喪,又不可誤了功課,所以,要一面守制,一面聽太傅授課做功課。
娥英和皇後令姬二人在花園裡,幾個宮女領着,蕩秋千、捉知了玩呢。
” 伽羅知道,令姬皇後眼下也不過五六歲的孩子,是司馬消難的女兒。
去年宣帝禅位後,便為他八歲的兒子冊封了皇後。
在伽羅心目中,雖說闡兒已經嗣位并已冊封皇後,在自己這個外婆眼中,他和妹妹娥英,皇後令姬一樣,仍不過都還是小孩子罷了。
所以,意識裡,一時竟沒有習慣改稱闡兒為“陛下”。
今天,她突然敏感地發覺,自家女兒、皇太後楊麗華突然在自己面前也将“闡兒”改稱為“陛下”,便在心裡翻了一個過兒:看似簡單的一件小事,其實潛藏着的東西是微妙的。
看來,自己這個女兒并非果然真是“沒有心計”的。
心裡這般掂量着,嘴裡卻誇贊道:“嗯,陛下雖說年齡尚小,卻果然天縱明敏,也很有志氣!” 麗華一笑:“母親也太過誇獎他了。
眼下,他不過全憑着父親的輔佐教導,隻盼他将來親政以後,也能像太祖文皇帝和他高祖武皇帝一樣,也不枉父親為他操勞一場了。
” 伽羅點點說:“楊家一門三世蒙大周皇恩深重,又受先帝之托,理當勉力效命,輔佐幼主。
” 麗華問:“母親,這些天父親在相府日夜輔國理政,府中諸事,倒是越發辛苦母親一個人操勞了。
母親又為父親送湯了嗎?” 伽羅道:“你父親輔佐陛下署理萬機,沒日沒夜的,人瘦了不少。
我本想先到弘聖宮來看你的,隻因為你父親煨了補湯,須先把湯送去請他趁熱喝下。
這才觐見太皇太後,然後來弘聖宮探望女兒。
不知女兒這些天怎麼樣了?很是讓人牽挂……” 不知何故,伽羅突然覺得自己和女兒說話有些費力起來:既要示以母女親情,又須遵奉上下尊卑。
比如剛才自己問了一聲“闡兒”就犯了忌。
按制,即使自己這個做外祖母的,也該尊一聲“陛下”,而不該直呼其名…… 麗華忙道:“母親要自己保重才是。
女兒年輕,倒沒有什麼。
父親雖不在母親身邊,我在宮中已派了幾個上好的膳司專門照應父親的膳食了。
再說,家中諸事已夠母親忙亂了,母親為父親煨的湯,女兒其實也曾跟母親學過的。
母親若是再從家中做好,一路送過來,一路颠簸的,到了宮裡隻怕放涼了。
以後,不如讓女兒來盡盡孝心吧。
” 伽羅心裡揣測,“是不是女兒見自己進宮勤了些,擔心自己有幹政之嫌?”嘴裡卻道:“女兒有這份孝心,父母就很開心了。
湯還是娘來做吧,捂了幾層的棉墊,眼下還在暑天裡,哪裡會涼?倒是女兒自己,先帝龍馭遐升,太皇太後一向不問俗務。
司馬皇後也還是個孩子,女兒不僅要操勞後宮諸事,還要親自教導和照顧陛下的衣食住行,并娥英和皇後兩人的諸多功課,還須自己多保重一些爹娘才能放得下心。
你父親原是為你少些憂心操勞,為使陛下早賦聖質,才肯冒死接下這天大重任的啊。
” 麗華點點頭,擡眼望望母親的臉,發覺這些日子來,母親也因操勞過甚,人顯得比往日憔悴許多時,一時酸楚疼惜,拉過母親顯得有些粗糙的手,哽咽着叫了一聲“母親”,便滾下淚來。
伽羅望着未足二十歲便已成新寡的女兒,想她在宣帝活着時,因宣帝荒淫無度,旁寵嫔妃,嫁給宣帝多年,眼下隻有娥英一個三四歲的小女兒,竟連個自己的親生嫡子都沒有。
再念及從今往後,恐怕要冷清孤寂地度過一生時,不覺淚如雨下起來,越發後悔當初不該把女兒嫁到帝王之家了! 麗華見母親傷心難禁,一面親手為母親拭淚,一面安慰母親:“母親不要難過,畢竟先帝還給女兒留下了娥英一個骨肉。
更何況還有闡兒?雖說不是女兒親生,倒底還是母親當初的好主意,令女兒過嗣到身邊來。
如今,小小年紀便十分知道奉孝恭敬。
無論風雨寒暑,每天一早一晚,都知過來觐見問候一番。
雖說眼下年紀還小,遲早會在父親的輔佐教導下,成為一位克己勵精、勤政愛民、寬明仁厚的好皇帝。
那時,女兒上對得起大周列祖列宗,下對得起父母子孫,此生,又有什麼可憾悔的?” 伽羅聞說,一面拭淚,一面點頭,母女正在相互關安慰時,見小娥英在一群宮人的左右簇擁下跑進殿來。
見了伽羅,嘴裡連聲叫着“姥姥、姥姥”,伽羅急忙起身去迎,娥英早已一頭撲到伽羅懷裡來了。
” 伽羅說:“古人也并非盡善盡美,後人若能以古人為鑒,以前史為鑒,自然要比古人少走彎路。
一千年以後,咱們也都是古人了。
如何見得咱們說的話,咱們做的文章事情,就不能成為後人的典籍了呢?” 宮人将鮮荔枝捧上來,伽羅在宮人遞上來的白銅盆裡洗了手,一面剝荔枝,一面問:“闡兒和娥英姐弟呢?” 麗華答道:“陛下現在天台宮呢。
眼前,陛下既要為先帝奉喪,又不可誤了功課,所以,要一面守制,一面聽太傅授課做功課。
娥英和皇後令姬二人在花園裡,幾個宮女領着,蕩秋千、捉知了玩呢。
” 伽羅知道,令姬皇後眼下也不過五六歲的孩子,是司馬消難的女兒。
去年宣帝禅位後,便為他八歲的兒子冊封了皇後。
在伽羅心目中,雖說闡兒已經嗣位并已冊封皇後,在自己這個外婆眼中,他和妹妹娥英,皇後令姬一樣,仍不過都還是小孩子罷了。
所以,意識裡,一時竟沒有習慣改稱闡兒為“陛下”。
今天,她突然敏感地發覺,自家女兒、皇太後楊麗華突然在自己面前也将“闡兒”改稱為“陛下”,便在心裡翻了一個過兒:看似簡單的一件小事,其實潛藏着的東西是微妙的。
看來,自己這個女兒并非果然真是“沒有心計”的。
心裡這般掂量着,嘴裡卻誇贊道:“嗯,陛下雖說年齡尚小,卻果然天縱明敏,也很有志氣!” 麗華一笑:“母親也太過誇獎他了。
眼下,他不過全憑着父親的輔佐教導,隻盼他将來親政以後,也能像太祖文皇帝和他高祖武皇帝一樣,也不枉父親為他操勞一場了。
” 伽羅點點說:“楊家一門三世蒙大周皇恩深重,又受先帝之托,理當勉力效命,輔佐幼主。
” 麗華問:“母親,這些天父親在相府日夜輔國理政,府中諸事,倒是越發辛苦母親一個人操勞了。
母親又為父親送湯了嗎?” 伽羅道:“你父親輔佐陛下署理萬機,沒日沒夜的,人瘦了不少。
我本想先到弘聖宮來看你的,隻因為你父親煨了補湯,須先把湯送去請他趁熱喝下。
這才觐見太皇太後,然後來弘聖宮探望女兒。
不知女兒這些天怎麼樣了?很是讓人牽挂……” 不知何故,伽羅突然覺得自己和女兒說話有些費力起來:既要示以母女親情,又須遵奉上下尊卑。
比如剛才自己問了一聲“闡兒”就犯了忌。
按制,即使自己這個做外祖母的,也該尊一聲“陛下”,而不該直呼其名…… 麗華忙道:“母親要自己保重才是。
女兒年輕,倒沒有什麼。
父親雖不在母親身邊,我在宮中已派了幾個上好的膳司專門照應父親的膳食了。
再說,家中諸事已夠母親忙亂了,母親為父親煨的湯,女兒其實也曾跟母親學過的。
母親若是再從家中做好,一路送過來,一路颠簸的,到了宮裡隻怕放涼了。
以後,不如讓女兒來盡盡孝心吧。
” 伽羅心裡揣測,“是不是女兒見自己進宮勤了些,擔心自己有幹政之嫌?”嘴裡卻道:“女兒有這份孝心,父母就很開心了。
湯還是娘來做吧,捂了幾層的棉墊,眼下還在暑天裡,哪裡會涼?倒是女兒自己,先帝龍馭遐升,太皇太後一向不問俗務。
司馬皇後也還是個孩子,女兒不僅要操勞後宮諸事,還要親自教導和照顧陛下的衣食住行,并娥英和皇後兩人的諸多功課,還須自己多保重一些爹娘才能放得下心。
你父親原是為你少些憂心操勞,為使陛下早賦聖質,才肯冒死接下這天大重任的啊。
” 麗華點點頭,擡眼望望母親的臉,發覺這些日子來,母親也因操勞過甚,人顯得比往日憔悴許多時,一時酸楚疼惜,拉過母親顯得有些粗糙的手,哽咽着叫了一聲“母親”,便滾下淚來。
伽羅望着未足二十歲便已成新寡的女兒,想她在宣帝活着時,因宣帝荒淫無度,旁寵嫔妃,嫁給宣帝多年,眼下隻有娥英一個三四歲的小女兒,竟連個自己的親生嫡子都沒有。
再念及從今往後,恐怕要冷清孤寂地度過一生時,不覺淚如雨下起來,越發後悔當初不該把女兒嫁到帝王之家了! 麗華見母親傷心難禁,一面親手為母親拭淚,一面安慰母親:“母親不要難過,畢竟先帝還給女兒留下了娥英一個骨肉。
更何況還有闡兒?雖說不是女兒親生,倒底還是母親當初的好主意,令女兒過嗣到身邊來。
如今,小小年紀便十分知道奉孝恭敬。
無論風雨寒暑,每天一早一晚,都知過來觐見問候一番。
雖說眼下年紀還小,遲早會在父親的輔佐教導下,成為一位克己勵精、勤政愛民、寬明仁厚的好皇帝。
那時,女兒上對得起大周列祖列宗,下對得起父母子孫,此生,又有什麼可憾悔的?” 伽羅聞說,一面拭淚,一面點頭,母女正在相互關安慰時,見小娥英在一群宮人的左右簇擁下跑進殿來。
見了伽羅,嘴裡連聲叫着“姥姥、姥姥”,伽羅急忙起身去迎,娥英早已一頭撲到伽羅懷裡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