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潛龍馭風
關燈
小
中
大
者,這個世上,還有幾人?
諸王大臣之中,素有舊恩者,如鄭譯,雖為知交,也有謀略,卻有貪欲之嫌;如于智,雖有忠誠,似有小人之形;諸王又難保有奪重之心;尉遲家族子侄數人掌管着東北十數州兵家要地,一旦有生變之心,連自己都難控制的,更何況幼主闡兒?
唯有随公,多年以來始終忠心輔佐,不僅知兵而且忠節,并一向德高望重!
思來想去,此時,竟覺得滿朝文武、諸王諸公中,隻有随公一人才算得自己最放心的一個了。
望着正在一旁一邊煎藥、一邊天元皇後說話的随國夫人,宣帝有話要說。
随國夫人來到榻前,俯身輕問:“陛下請吩咐臣妾。
” “夫人……随公,他,離開京城了嗎?” “回禀陛下,臣妾正在為他收拾行裝,後天是個出行的日子,後天一早動身趕往揚州任上。
” “夫人,朕這些日子不僅傷了随公夫婦,也傷了麗華。
夫人……還怨朕麼?” 伽羅頓然落下淚來:“陛下說哪裡的話。
别人不知,臣妾卻是最清楚的,臣妾一直看着陛下從小到大的,陛下性情何其溫良謙和?陛下不過還是因當年被小人戕害,疑為遇毒而引發的五内虛熱,緻使郁躁難耐罷了。
臣妾心痛尚且不及,哪裡來得怨恨……”伽羅哽咽難言了。
宣帝點點頭,“夫人說得有理。
其實,朕也不記得往日曾有過什麼躁怒發作啊?” 沉吟了片刻,又道:“夫人,如果夫人和随公還念及朕的情分,朕想請夫人轉告,請随公依舊還是留在京城吧。
朕身邊其實也沒有幾個信得過的人,朕想請随公進宮,商議一下身後諸事……” 伽羅忙道:“陛下,陛下不過還是舊病發罷了。
臣妾進宮時,随公已親自去接神醫僧垣了。
陛下往日常用他的藥,一向都是極有效驗的,陛下要安心養病。
若陛下需要臣妾的夫君仍舊留在京城,他當然更樂意留在陛下身邊效力!” 宣帝見随國夫人如此明理,當即便強撐着,命人去叫小禦正劉昉,内史顔之儀兩個值守官來見,并命二人即刻拟诏傳旨:“诏大前疑、上柱國、揚州總管、随國公楊堅暫停南任,即刻入宮侍疾。
” 伽羅在宮中幫助麗華服侍宣帝,因見宣帝病情危急,便命人出宮送信:請楊堅火速尋神醫僧垣進宮救治。
诏書發到随國公府時,楊堅已前往尋找神醫僧垣去了。
兩位内官一點兒不敢怠慢,急忙出城前往姚僧垣府上,尋找楊堅。
楊堅踏進僧垣院門時,兩個藥童正翻曬草藥。
隻覺得一股子藥香之氣撲面而來。
擡眼望去,隻見四處高高低低的木架子上擺滿了大大小小的扁圓竹籮,各種各樣的草葉草籽草莖草根草花,青黃褐紫黑的一片片一團團地輔在籮底,整整齊齊地晾曬在太陽光下。
僧垣在内室禅坐,早知是楊堅到來,忙請藥童請到内室來。
聽楊堅述說了一番伽羅捎出宮的陛下的病症後,僧垣連座也顧不得讓楊堅,匆匆更上朝服,正要上車時,便看到随公府的屬将領着内官一路尋來,報說陛下有诏。
楊堅不知何事,心裡一驚!待聞知原是陛下诏自己和鄭大夫暫停南行、入宮侍疾的内容後,方才松了口氣,正好攜僧垣一起乘車馳入宮中。
見僧垣和楊堅一起到來,宣帝面露喜色道:“啊!二公來得好及時啊!朕之性命有救了!姚公若能救朕解脫病苦,朕一定重重晉賞于你!” 僧垣今日進得殿來,僅隻望了一眼宣帝的面色五官,其實便已清知宣帝之症已瀕臨危殆了! 他明白,此時,即令是扁鵲華佗在世也不能濟了。
然而,仍舊不動聲色地謙恭安撫道:“陛下,臣荷恩既重,思在效力,敢不盡心?” 僧垣細細地為陛下把了一番脈後,又開了兩副藥,詳細交待了一番煎服之法後,宣帝便命随公代自己招呼僧垣在側殿小憩。
僧垣随楊堅、伽羅來到外殿時,見沒有外人時,僧垣低聲對楊堅夫婦透露了一個驚雷般的信息:“随公,夫人!兩位與僧垣是多年至交,陛下病情不敢隐瞞二位,僧垣觀陛下今日之脈象,甚是蹊跷,恐怕,恐怕,就是這三兩天的事了……此事告訴二位,隻是請二位有個防備,此話萬不可他洩。
” 伽羅卻再也禁不住淚如雨下起來:“姚公,請請,請,請姚公一定要設法再救救陛下啊!” 此時,忙着在家整理行裝并告别屬僚親友的沛國公鄭譯,也接到了入宮侍疾的聖诏。
當他奉旨匆匆來到宮中時,陛下剛剛服過僧垣的方子,已沉沉睡去了。
侍疾左右的随國公楊堅和鄭譯、劉昉、僧垣、顔之儀等人總算暫時松了一口氣。
衆人商定如何針砭救治陛下并輪流侍疾伴駕諸事,并臨時放朝數日,除非遇有重大軍國之事,奏官方可直接到陛下寝宮禀報。
楊堅與僧垣、顔之儀三人在宮内整整守了一夜一天。
第二天晚上鄭譯和劉昉二人前來接替時,因天氣炎熱,楊堅要回府拿些洗換的衣服、沖一沖涼。
臨行前,小心囑托前來替換自己的劉昉和鄭譯二人:“二位賢弟,陛下的病情來得陡急,拜托二位辛苦陪伴天元太後值守今夜,請萬勿遠離。
明天黎明時分我一準趕來接替二人。
” 鄭譯和劉昉二人請随公放心,并将他送到殿下。
沒有料到,鄭譯和劉昉二人陪伴天元皇太後守在殿内一夜無事,然而,到了天将黎明時分,宣帝忽然喉堵氣喘,望着麗華和鄭譯等人,雙手亂抓,竟未說出半句言語,掙紮了一番,便驟然崩天了! 至此,宣帝自繼位到崩天,差一個月未滿兩年。
麗華痛呼數聲,知道人已不行時,蓦地失聲悲号起來! 劉昉和鄭譯急忙攔住:“太後!此時萬萬不可悲哭!嗣帝年幼,陛下臨終又未留有遺诏,陛下崩駕的噩耗一旦傳出,群心動蕩,隻恐大周社稷驟生惡變啊!” 麗華即刻明白了事情的厲害,她一面流着淚,一面悲咽道:“二位愛卿一向不是外人,哀家此時心痛神亂,諸事如何決斷,還望二卿為哀家謀劃策定。
” 劉昉與鄭譯遍視朝中諸王三公,平生最敬重者,莫過随國公楊堅了。
而且,以他一向的雄韬武略和性情謙和,加之有天元皇太後楊麗華的這一層關系,兩人商議一番後,對麗華道:“太後,陛下崩駕,臣以為,尉遲家族叔侄數人擁兵十幾州,權勢倚重,陛下已對他有所疑慮,所以将他調遣遠戍;對五位叔王也是心存設防,故各為藩國,遠離京朝。
唯有随公,既為太後之父,幾天前重新诏敕入宮侍疾,并晉為四大輔官之首大前疑。
這說明,陛下清知自己天運不久,已事先有了打算。
隻是突然崩駕,未及降旨罷了。
以随公的忠節信義,以及在朝中一向的威望素重,臣以為,先帝雖未及傳诏,以随公為輔佐實系聖意。
應立即拟诏,敕上柱國、随國公楊堅為大丞相,總理朝國與中外兵馬等一切大事。
” 麗華畢竟是伽羅多年調教出來的,此時雖說悲痛難抑,卻也能大事面前心智不亂。
她猶豫道:“若先帝唯诏敕家父一人輔政,恐諸王和百僚疑心。
以情以理,宗室諸王中,也當有共同輔佐者方才穩妥。
” 鄭譯
望着正在一旁一邊煎藥、一邊天元皇後說話的随國夫人,宣帝有話要說。
随國夫人來到榻前,俯身輕問:“陛下請吩咐臣妾。
” “夫人……随公,他,離開京城了嗎?” “回禀陛下,臣妾正在為他收拾行裝,後天是個出行的日子,後天一早動身趕往揚州任上。
” “夫人,朕這些日子不僅傷了随公夫婦,也傷了麗華。
夫人……還怨朕麼?” 伽羅頓然落下淚來:“陛下說哪裡的話。
别人不知,臣妾卻是最清楚的,臣妾一直看着陛下從小到大的,陛下性情何其溫良謙和?陛下不過還是因當年被小人戕害,疑為遇毒而引發的五内虛熱,緻使郁躁難耐罷了。
臣妾心痛尚且不及,哪裡來得怨恨……”伽羅哽咽難言了。
宣帝點點頭,“夫人說得有理。
其實,朕也不記得往日曾有過什麼躁怒發作啊?” 沉吟了片刻,又道:“夫人,如果夫人和随公還念及朕的情分,朕想請夫人轉告,請随公依舊還是留在京城吧。
朕身邊其實也沒有幾個信得過的人,朕想請随公進宮,商議一下身後諸事……” 伽羅忙道:“陛下,陛下不過還是舊病發罷了。
臣妾進宮時,随公已親自去接神醫僧垣了。
陛下往日常用他的藥,一向都是極有效驗的,陛下要安心養病。
若陛下需要臣妾的夫君仍舊留在京城,他當然更樂意留在陛下身邊效力!” 宣帝見随國夫人如此明理,當即便強撐着,命人去叫小禦正劉昉,内史顔之儀兩個值守官來見,并命二人即刻拟诏傳旨:“诏大前疑、上柱國、揚州總管、随國公楊堅暫停南任,即刻入宮侍疾。
” 伽羅在宮中幫助麗華服侍宣帝,因見宣帝病情危急,便命人出宮送信:請楊堅火速尋神醫僧垣進宮救治。
诏書發到随國公府時,楊堅已前往尋找神醫僧垣去了。
兩位内官一點兒不敢怠慢,急忙出城前往姚僧垣府上,尋找楊堅。
楊堅踏進僧垣院門時,兩個藥童正翻曬草藥。
隻覺得一股子藥香之氣撲面而來。
擡眼望去,隻見四處高高低低的木架子上擺滿了大大小小的扁圓竹籮,各種各樣的草葉草籽草莖草根草花,青黃褐紫黑的一片片一團團地輔在籮底,整整齊齊地晾曬在太陽光下。
僧垣在内室禅坐,早知是楊堅到來,忙請藥童請到内室來。
聽楊堅述說了一番伽羅捎出宮的陛下的病症後,僧垣連座也顧不得讓楊堅,匆匆更上朝服,正要上車時,便看到随公府的屬将領着内官一路尋來,報說陛下有诏。
楊堅不知何事,心裡一驚!待聞知原是陛下诏自己和鄭大夫暫停南行、入宮侍疾的内容後,方才松了口氣,正好攜僧垣一起乘車馳入宮中。
見僧垣和楊堅一起到來,宣帝面露喜色道:“啊!二公來得好及時啊!朕之性命有救了!姚公若能救朕解脫病苦,朕一定重重晉賞于你!” 僧垣今日進得殿來,僅隻望了一眼宣帝的面色五官,其實便已清知宣帝之症已瀕臨危殆了! 他明白,此時,即令是扁鵲華佗在世也不能濟了。
然而,仍舊不動聲色地謙恭安撫道:“陛下,臣荷恩既重,思在效力,敢不盡心?” 僧垣細細地為陛下把了一番脈後,又開了兩副藥,詳細交待了一番煎服之法後,宣帝便命随公代自己招呼僧垣在側殿小憩。
僧垣随楊堅、伽羅來到外殿時,見沒有外人時,僧垣低聲對楊堅夫婦透露了一個驚雷般的信息:“随公,夫人!兩位與僧垣是多年至交,陛下病情不敢隐瞞二位,僧垣觀陛下今日之脈象,甚是蹊跷,恐怕,恐怕,就是這三兩天的事了……此事告訴二位,隻是請二位有個防備,此話萬不可他洩。
” 伽羅卻再也禁不住淚如雨下起來:“姚公,請請,請,請姚公一定要設法再救救陛下啊!” 此時,忙着在家整理行裝并告别屬僚親友的沛國公鄭譯,也接到了入宮侍疾的聖诏。
當他奉旨匆匆來到宮中時,陛下剛剛服過僧垣的方子,已沉沉睡去了。
侍疾左右的随國公楊堅和鄭譯、劉昉、僧垣、顔之儀等人總算暫時松了一口氣。
衆人商定如何針砭救治陛下并輪流侍疾伴駕諸事,并臨時放朝數日,除非遇有重大軍國之事,奏官方可直接到陛下寝宮禀報。
楊堅與僧垣、顔之儀三人在宮内整整守了一夜一天。
第二天晚上鄭譯和劉昉二人前來接替時,因天氣炎熱,楊堅要回府拿些洗換的衣服、沖一沖涼。
臨行前,小心囑托前來替換自己的劉昉和鄭譯二人:“二位賢弟,陛下的病情來得陡急,拜托二位辛苦陪伴天元太後值守今夜,請萬勿遠離。
明天黎明時分我一準趕來接替二人。
” 鄭譯和劉昉二人請随公放心,并将他送到殿下。
沒有料到,鄭譯和劉昉二人陪伴天元皇太後守在殿内一夜無事,然而,到了天将黎明時分,宣帝忽然喉堵氣喘,望着麗華和鄭譯等人,雙手亂抓,竟未說出半句言語,掙紮了一番,便驟然崩天了! 至此,宣帝自繼位到崩天,差一個月未滿兩年。
麗華痛呼數聲,知道人已不行時,蓦地失聲悲号起來! 劉昉和鄭譯急忙攔住:“太後!此時萬萬不可悲哭!嗣帝年幼,陛下臨終又未留有遺诏,陛下崩駕的噩耗一旦傳出,群心動蕩,隻恐大周社稷驟生惡變啊!” 麗華即刻明白了事情的厲害,她一面流着淚,一面悲咽道:“二位愛卿一向不是外人,哀家此時心痛神亂,諸事如何決斷,還望二卿為哀家謀劃策定。
” 劉昉與鄭譯遍視朝中諸王三公,平生最敬重者,莫過随國公楊堅了。
而且,以他一向的雄韬武略和性情謙和,加之有天元皇太後楊麗華的這一層關系,兩人商議一番後,對麗華道:“太後,陛下崩駕,臣以為,尉遲家族叔侄數人擁兵十幾州,權勢倚重,陛下已對他有所疑慮,所以将他調遣遠戍;對五位叔王也是心存設防,故各為藩國,遠離京朝。
唯有随公,既為太後之父,幾天前重新诏敕入宮侍疾,并晉為四大輔官之首大前疑。
這說明,陛下清知自己天運不久,已事先有了打算。
隻是突然崩駕,未及降旨罷了。
以随公的忠節信義,以及在朝中一向的威望素重,臣以為,先帝雖未及傳诏,以随公為輔佐實系聖意。
應立即拟诏,敕上柱國、随國公楊堅為大丞相,總理朝國與中外兵馬等一切大事。
” 麗華畢竟是伽羅多年調教出來的,此時雖說悲痛難抑,卻也能大事面前心智不亂。
她猶豫道:“若先帝唯诏敕家父一人輔政,恐諸王和百僚疑心。
以情以理,宗室諸王中,也當有共同輔佐者方才穩妥。
” 鄭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