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齊王之殇

關燈
人,幾天不見,阿摐侄兒越發龍額虎頤的富貴之相了,實有随公當年俊雅威儀之風啊!” 楊廣是楊堅和伽羅的次子,比起他大哥楊勇來,不僅生得姿儀俊美,性情天姿也更敏慧過人。

     伽羅聞聽鄭譯誇贊楊廣,滿眼疼愛的上下打量了一眼兒子,卻笑道:“鄭大夫過獎了!鄭大夫像他這般大年紀時,無論文章還是韬略,你侄兒可是望塵莫及!” 鄭譯看出來了,伽羅對她這個次子似乎更偏愛一些,笑道:“随公當年和阿摐侄子這般年紀時,比起令尊和随老國公,武略伐謀上也是不及的。

    這才出道幾年,到了高祖武帝總戎東讨時,随公已為六軍總管之一,如今也是大周國數一數二的卓著功臣了。

    ” 鄭譯道:“大器晚成嘛!有嫂夫人的親教親誨,阿摐侄子将來定然會和當年的楊老伯父,和随公一樣,成為靖國匡世之才!” 伽羅一面客氣道:“鄭大夫太過誇獎他了”,一面将鄭譯請進開了前後門的涼爽的中廳,命人一左一右,各拿了一把大青扇扇涼侍候,又命撈出井水裡鎮的西瓜、葡萄等,沏上楊堅帶回的上好的待客茶晾着, 楊廣親自操刀切瓜。

    爾後小心地将切好的西瓜一塊塊整整齊齊擺好,雙手捧着白銅果盤,恭恭敬敬送到鄭譯面前的幾上。

     鄭譯笑問,“眼下還在太學讀書?” 伽羅笑吟吟地望着兒子,“忙時在府上幫幫我,平時去實習些六藝。

    我正思量,他大哥楊勇已随他們父親實習軍事一年多了。

    我打算把廣兒也送到他們父兄身邊去,一來使他們晨昏奉侍父親,二來也可親聆他們父親的教導,實習些兵事武略之術。

    ” 鄭譯笑道:“哦?嫂夫人如今竟還做這般的盤算麼?依我看,隻怕随公父子很快就要回京朝任職了,嫂夫人和随公終于就要結束多年離别的日子了。

    ” 伽羅故作不解地笑問:“哦?卻是如何?” 鄭譯道:“嫂夫人,高祖武帝驟然崩駕,陛下初踐大位,憂慮朝中沒有一幫子自己的親腹分擔軍國萬機,恐心力俱難久支。

    今天早朝退朝後,陛下和我議及朝廷諸務時,提及到欲請皇後之父随公還京就任大司馬一職,也提到,想讓皇後兩個弟弟司衛帝宮之事。

    嫂夫人,你就準備着迎接随公和大侄子回京吧。

    ” 楊廣果然機靈,見鄭譯與母親說到朝廷之事,一邊起身說:“世叔,侄兒去竈房看看,為世叔賀喜的酒菜準備的怎麼樣了?” 伽羅見說,忙笑着吩咐:“阿摐,記着你世叔夏天喝酒最愛吃的仔雞爆熘鮮蘑,韭花炒核桃仁兩樣的火候最難掌握,隻讓廚上備好料就行了,一會我親自下廚,犒勞你世叔。

    蒸飯一定要用端午節宮裡送來的香貢米。

    ” 楊廣一面答應着,一邊微笑退下。

     鄭譯見說,喜眉笑眼地說:“唉呀,嫂夫人竟還記得兄弟喜歡的幾樣菜?” 伽羅笑道:“那羅延就你們這幾個少小之交,也是患難之交,如何記不得?你們幾個都喜吃什麼菜,喝什麼酒,我都記着呢。

    其實,平時我也懶得下廚。

    今兒正好借着為你賀喜熟悉一下廚藝,等那羅延回來,手也不生了。

    ” 鄭譯歎道:“唉!随公真好福氣啊。

    如今,随公和嫂夫人已貴為皇後父母,又一向深為當今陛下親愛信賴,随公一向武略過人,陛下欲把朝國兵馬之事付随公掌領。

    嫂夫人從此可以跟着随公安享富貴了。

    多少年的善緣厚德,多少年的困厄憂患,也算有了果報。

    ” 當鄭譯又言及楊堅回京朝之事時,不想,伽羅卻憂慮重重地說:“鄭大夫,這麼多年來,那羅延連番遭人谄害,連五官眉眼都成了人家擠兌谄害的原由了。

    說心裡話,伽羅不敢有富貴的奢望,隻要能避禍全身,哪怕一家子長年分離,畢竟可多幾分安然啊。

    ” 鄭譯道:“今後,嫂夫人還有什麼可擔憂的?王軌之流不獨谄害随公,也一直陷害陛下。

    如今陛下已經親政,我看,王軌已成了秋後的螞蚱,蹦哒不了幾天了。

    ”提及王軌,鄭譯一時咬牙切齒。

     伽羅一面為鄭譯續了溫涼的茶,一面說:“鄭大夫,我倒以為,其實,當年王軌等人屢屢陷害太子也罷,攻讦那羅延,排斥鄭大夫也罷,甚至連高祖武帝的臉面都不肯顧及,一而再、再而三地奏禀太子的不堪大任,幾番欲使陛下廢掉太子,三番兩次排斥太子的心膂股肱和身邊左右,統不過藏着一個不可告人目的罷了。

    因而,即使陛下已經親政,今後,很多事,恐怕也未必能平靜啊。

    ” 鄭譯見她話中有話,合了折扇,定定的望着伽羅:“嫂夫人,你的意思是,朝廷中,莫非,還會有滋生出什麼動變是非麼?” “鄭大夫可知,當年齊王與衛王兄弟二人相互攻讦的真正原故麼?” “嫂夫人,你是說,當年,他們兩人都有欲圖太弟之心?” 伽羅道:“王軌和齊王等人,當年在太學時,原就與你和那羅延等人不睦,而太子卻對你們始終親信。

    這牽連得他們對太子也嫌憎起來。

    及至後來,當麗華被聘為太子妃後,他們就越發擔心,一旦太子嗣國之日,便是他們落勢之時。

    太子若不堪當國,先帝諸子幼弱,越發不堪當國了。

    那麼,廢卻太子,大位虛曠,誰又可當之?” 鄭譯點頭沉吟道:“我明白了!王軌孝伯為何屢屢明裡暗裡,公開私下對太子緊追不舍了。

    齊王與他們幾人一向敦睦,在諸王之中又有‘善于謀略,長于撫禦,身先士卒,群屬敬愛’之稱,原來,他們欲使高祖廢掉太子後,改立齊王為太弟。

    在廢嗣之事上,齊王自己雖未出面,卻撺掇王軌一幫人替他翦除對手!潛在的對手便是處處與齊王過不去的衛王,公開的對手,自然是已立為一國之儲的皇太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