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大蛟崩駕
關燈
小
中
大
進,急調大将軍王軌率部前往救援擊敵。
王軌不負王命,聽從軍中智囊所獻的奇兵之計,先以數千具鐵輪沉鎖于清河上遊河底,以阻斷南朝兵船的退路,再兵分兩路,一路守定清河兩岸,一路迅速增援正在告急的彭城。
南朝水軍此時正猛力攻撲彭城,不想一個鼓城竟是固若金湯一般。
南朝主帥吳明徹原計劃以奇兵速戰之計,迅速占領北朝兵地。
見彭城久攻不下,憂急交加之下,竟忽然罹病在身。
此時,忽然聞聽南朝水兵舟船的退路被鎖,王軌正率數萬大軍撲來的消息,軍心驟然大亂!吳将軍急命扒堰放水,欲乘水勢而退兵。
不想,船隊退至清水時,果見河面水勢漸小,正驚駭之間,數百兵船早已擱淺水中,擠做一團,你碰我撞。
忽然,隻見兩岸萬箭齊發,直射南朝兵船。
南朝士兵急忙跳往水中泅逃,周兵箭簇又對準水中發射。
一時間,南朝士兵死傷不計其數。
陳國大将吳明徹被生擒,王軌下令斬俘三萬餘衆。
一向甯靜碧澈的清水河面,死魚一般淩亂地飄浮着無數陳國士兵的斷肢殘軀…… 南方大捷的消息傳來,武帝大喜,一面诏命重獎大将軍王軌,一面重整六軍,繼續向北進發。
大軍未至邊地,前方便有捷報頻頻傳來。
此時的武帝雄心萬丈,志在必勝。
白天乘禦辇率軍疾進,夜晚在帥帳中通宵達旦地與左右大将商議和部署伐敵攻城之計。
一連十幾天,天天如此。
不料,因幾年來連着攻克北齊、征讨南陳,加之此番親率六軍北伐,夜以繼日,不知不覺中竟已積勞過度,當主帥行帳快要行至敵域之時,武帝突然外感風熱,加之五内匮虛,竟然驟地病倒,且來勢洶猛吓人,随軍的幾名禦醫,又是湯藥又是針石,連着幾天,病勢不僅未見緩解,倒越發顯得沉重了。
六軍挺發,主帥病重,隻恐軍心不穩,于戰不利。
在諸臣百般勸說之下,武帝隻得下诏:暫停北伐諸兵事,班師回京。
歸京途中,行輿中的武帝開始全身發燙、呼喘不已了。
此時,武帝心下已經清楚:隻怕自己大限不久了。
于是,隻得急命左右:火速召宇文孝伯出京觐見。
宇文孝伯正在長安帝宮輔佐太子署理諸多朝廷國事,突然接到八百裡加急:陛下急诏自己前往觐見! 孝伯即刻便預感到事有異變! 他匆匆囑咐了左右值守并帝宮武衛,辭别太子後即刻快馬加鞭前往觐見陛下。
當奔至主帥行帳,宇文孝伯一眼望見陛下,當即便驚呆了——隻見陛下躺在病榻之上,臉色蒼白,大口喘氣。
率六軍離京時,威風烈烈,雄武過人的一個陛下,這才幾天時間,人怎麼一下子就病成了這樣子! 孝伯又驚又痛,撲上前來,一頭跪下,叫了聲:“陛下……”便哽住了。
武帝見孝伯到來,抖抖地一把握住孝伯的手,一面氣喘籲籲,一面向他托付後事:“公卿……朕,隻恐天命不久了。
今将新主托付公卿……請公勉力輔佐新君,萬勿辜負朕之重托。
” 陛下托輔完畢,即命内史拟诏:授宇文孝伯接任尉遲運之職,晉司衛上大夫,總署京畿帝宮衛兵,并先行還京,以備萬一…… 孝伯強忍悲痛,奉旨退出帥帳後,快馬加鞭急馳歸京,以定大事。
武帝躺在卧床之上,催促禦辇加緊趕往京城。
途中,幾番覺得難以再支撐下去了,然而,卻拚命勉力支撐,要最後再見太子一面。
當大軍遙見京城的輪廓和急急趕來迎駕的旌旗旄旆、戟钺儀仗時,武帝命左右扶起他坐起來…… 聞聽父皇病危、直驚得魂飛魄散的太子急率文武群臣出城來迎。
當他跌跌撞撞爬到父皇的禦辇下,怎麼料到,雄心勃勃一路率軍北伐的父皇,短短十幾天下來,人竟成了眼下這副情形! 太子撲跪在父皇的行床前,叫了聲“父皇……”,隻覺得全身劇烈發抖發冷,竟是泣不成聲了…… 武帝望着尚顯得羸瘦而稚弱的兒子,心痛難禁:雖說每次自己去國離京,總是命他留守監國,實習治國理朝,雖說至兒子被冊為一國儲君的太子後,為了成就于他,處處嚴厲管教,動辄棍棒相加,四五年裡,竟不知苛責幾何。
想來,統不過是愛之太深,寄望太切的緣故。
将要離開人世之際,雖有萬千語言,卻已無力再吐。
他無法揣知,從今往後,江山家國的萬機之重,驟然落在兒子這雙曆練未深的肩膀之上,能不能擔得起來,能不能順利傳承下去? 望着淚如雨下的皇子,武帝氣喘籲籲地囑咐:“皇兒,人生長短,皆在天命,無
王軌不負王命,聽從軍中智囊所獻的奇兵之計,先以數千具鐵輪沉鎖于清河上遊河底,以阻斷南朝兵船的退路,再兵分兩路,一路守定清河兩岸,一路迅速增援正在告急的彭城。
南朝水軍此時正猛力攻撲彭城,不想一個鼓城竟是固若金湯一般。
南朝主帥吳明徹原計劃以奇兵速戰之計,迅速占領北朝兵地。
見彭城久攻不下,憂急交加之下,竟忽然罹病在身。
此時,忽然聞聽南朝水兵舟船的退路被鎖,王軌正率數萬大軍撲來的消息,軍心驟然大亂!吳将軍急命扒堰放水,欲乘水勢而退兵。
不想,船隊退至清水時,果見河面水勢漸小,正驚駭之間,數百兵船早已擱淺水中,擠做一團,你碰我撞。
忽然,隻見兩岸萬箭齊發,直射南朝兵船。
南朝士兵急忙跳往水中泅逃,周兵箭簇又對準水中發射。
一時間,南朝士兵死傷不計其數。
陳國大将吳明徹被生擒,王軌下令斬俘三萬餘衆。
一向甯靜碧澈的清水河面,死魚一般淩亂地飄浮着無數陳國士兵的斷肢殘軀…… 南方大捷的消息傳來,武帝大喜,一面诏命重獎大将軍王軌,一面重整六軍,繼續向北進發。
大軍未至邊地,前方便有捷報頻頻傳來。
此時的武帝雄心萬丈,志在必勝。
白天乘禦辇率軍疾進,夜晚在帥帳中通宵達旦地與左右大将商議和部署伐敵攻城之計。
一連十幾天,天天如此。
不料,因幾年來連着攻克北齊、征讨南陳,加之此番親率六軍北伐,夜以繼日,不知不覺中竟已積勞過度,當主帥行帳快要行至敵域之時,武帝突然外感風熱,加之五内匮虛,竟然驟地病倒,且來勢洶猛吓人,随軍的幾名禦醫,又是湯藥又是針石,連着幾天,病勢不僅未見緩解,倒越發顯得沉重了。
六軍挺發,主帥病重,隻恐軍心不穩,于戰不利。
在諸臣百般勸說之下,武帝隻得下诏:暫停北伐諸兵事,班師回京。
歸京途中,行輿中的武帝開始全身發燙、呼喘不已了。
此時,武帝心下已經清楚:隻怕自己大限不久了。
于是,隻得急命左右:火速召宇文孝伯出京觐見。
宇文孝伯正在長安帝宮輔佐太子署理諸多朝廷國事,突然接到八百裡加急:陛下急诏自己前往觐見! 孝伯即刻便預感到事有異變! 他匆匆囑咐了左右值守并帝宮武衛,辭别太子後即刻快馬加鞭前往觐見陛下。
當奔至主帥行帳,宇文孝伯一眼望見陛下,當即便驚呆了——隻見陛下躺在病榻之上,臉色蒼白,大口喘氣。
率六軍離京時,威風烈烈,雄武過人的一個陛下,這才幾天時間,人怎麼一下子就病成了這樣子! 孝伯又驚又痛,撲上前來,一頭跪下,叫了聲:“陛下……”便哽住了。
武帝見孝伯到來,抖抖地一把握住孝伯的手,一面氣喘籲籲,一面向他托付後事:“公卿……朕,隻恐天命不久了。
今将新主托付公卿……請公勉力輔佐新君,萬勿辜負朕之重托。
” 陛下托輔完畢,即命内史拟诏:授宇文孝伯接任尉遲運之職,晉司衛上大夫,總署京畿帝宮衛兵,并先行還京,以備萬一…… 孝伯強忍悲痛,奉旨退出帥帳後,快馬加鞭急馳歸京,以定大事。
武帝躺在卧床之上,催促禦辇加緊趕往京城。
途中,幾番覺得難以再支撐下去了,然而,卻拚命勉力支撐,要最後再見太子一面。
當大軍遙見京城的輪廓和急急趕來迎駕的旌旗旄旆、戟钺儀仗時,武帝命左右扶起他坐起來…… 聞聽父皇病危、直驚得魂飛魄散的太子急率文武群臣出城來迎。
當他跌跌撞撞爬到父皇的禦辇下,怎麼料到,雄心勃勃一路率軍北伐的父皇,短短十幾天下來,人竟成了眼下這副情形! 太子撲跪在父皇的行床前,叫了聲“父皇……”,隻覺得全身劇烈發抖發冷,竟是泣不成聲了…… 武帝望着尚顯得羸瘦而稚弱的兒子,心痛難禁:雖說每次自己去國離京,總是命他留守監國,實習治國理朝,雖說至兒子被冊為一國儲君的太子後,為了成就于他,處處嚴厲管教,動辄棍棒相加,四五年裡,竟不知苛責幾何。
想來,統不過是愛之太深,寄望太切的緣故。
将要離開人世之際,雖有萬千語言,卻已無力再吐。
他無法揣知,從今往後,江山家國的萬機之重,驟然落在兒子這雙曆練未深的肩膀之上,能不能擔得起來,能不能順利傳承下去? 望着淚如雨下的皇子,武帝氣喘籲籲地囑咐:“皇兒,人生長短,皆在天命,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