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騰蛟誅蟒
關燈
小
中
大
主的陛下,眼下最想做的便是盡快完成南北一統的帝王大業,南平陳國,東征齊國,北靖邊擾,正值用人之際,這個時候,豈會因為什麼“相祿之說”便誅殺武将?
即使是心下惡忌,非除不可,他也自會留待天下平定以後!
也正是這個原故,當初在誅殺宇文護及其左右親腹時,他不舍得罷除奸相近臣宇文憲,以及宇文盛、賀蘭祥等人。
因為他們這些人統為朝廷國家文經武緯之才。
其實,親政以後,在聘選太子妃一事上,武帝曾在于翼、尉遲迥、窦熾、長孫覽等幾位鮮卑重臣和漢族世家中一直猶豫不定。
太子妃當然不能出身普通官吏之家。
其家族父兄權勢既不能過于龐大,過于炙手可熱,也決不能根基不穩,勢力太弱。
而且,太子妃本人,也必得具有過人的才學和儀貌。
勿須齊王和王軌多言,他也十分清楚,無論是外戚還是宗室諸王,還是别的任何一家朝臣的勢力,他都會适時調度遏制的。
他當然明白,無論楊堅有無“王天下之相”,隻要他的女兒被選為太子妃,他也必得抑制楊堅個人的權勢,最終,使外戚、大臣、諸王之間的勢力呈三足鼎立之勢,形成相互牽制和抗衡。
如此,在議立太子妃一事上,因王軌竟與宇文護舊臣齊王串通一氣,執意阻撓,反倒堅定了武帝要擇楊堅之女為太子妃的主意。
這些年裡,伽羅一人留守随國府,小到衣食住行,大到子弟婚嫁,人情往來,諸多應酬,雖說千頭萬緒,倒也從未讓楊堅牽挂分心過。
伽羅在家中如此操持,楊堅也從不敢荒廢一點光陰。
每天,除了審閱公案,練兵演武之外,閑暇時分,便翻閱研讀今古諸般兵書。
嶽父陪送到楊家的一部《兵家秘笈》,他更是從頭到尾研摩得通透明澈。
這些年的南北征戰中,每逢用兵布陣,凡天文地理,兵力懸殊與秘笈中所述相似者,楊堅常會試着運用個中謀略,令他詫異的,往往皆能出奇制勝! 往日,在太學同窗當中,楊堅讀書做文章皆不在前列,常自嘲“不通書語”。
外人哪裡知曉,他不過是對那些自認為于家于國無益的“書語”不通罷了。
但凡有關治國理民、兵家武略方面的書卷,他從來都是夜以達旦的深析苦究,連一些生澀難懂的字詞都是反複揣摩,直到領悟透澈方才罷手。
遠離京城的楊堅在自己任上一心謹奉公職,哪裡知道,此時的帝京長安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政變:做了整整十三年傀儡皇帝的宇文邕,一朝潛龍驟發,把攬大周軍國朝政整整十五年的宇文護及同黨,竟于一天之間盡被誅除! 更料不到的是,這一場扭轉乾坤的政變背後,竟有自家夫人獨孤伽羅的一份智謀在内…… 天下既定,武帝诏敕各州總管分别入朝觐見。
楊堅奉诏回京之時,陛下已經親政數月了。
此番奉诏回京,楊堅另外還有一樣大事,便是商定與陛下的兒女親事。
聞聽一些風聲的京朝百官,紛紛以為楊堅接風等為借口,競相登門拜訪,與随國府密切交結。
随國府驟然熱鬧了起來。
賓客散盡,從早到晚,整整忙了一天的伽羅終于和夫君單獨相守了。
一番激情,伽羅與楊堅相依相偎,享受着久别相聚的幸福,此時偶爾記得一樣事來:“夫君,咱們家有一樣寶貝,未經夫君允許,我已把它送人了。
” 楊堅撫着伽羅的頭發:“我倒不知,咱們家還有什麼天大的寶貝,非得經我的允許才能送人的。
” 伽羅笑道:“我把少林智仙尼師留下的那支綠玉铤,獻到宮裡去了。
” 楊堅一笑:“那也算不得什麼奇珍異寶,宮裡怎麼會稀罕那個?” 伽羅道:“所以啊,我送到宮裡以後,就被陛下砸碎了!” “啊?卻是為何?”楊堅大驚失色。
“夫君,陛下正是用那支玉铤砸碎了奸相的後腦勺。
玉铤也被撞碎了。
” “啊?伽羅,你?”楊堅直起了身子,驚駭地望着伽羅。
“夫君,宇文護勸太後戒酒的那份《酒诰》,也是我一并送進宮裡進去的。
” “啊?莫非,此事,你,你也參預其中了?”楊堅早已從長孫覽等好友口裡得知陛下除奸的過程。
卻不知,陛下除奸的玉铤和《酒诰》,竟是出自伽羅之手! 他當即便驚出了一身的冷汗來! 然而,當伽羅把大禅師所譯玉铤之上的四句偈語吟誦一遍後,楊堅越發感到驚心動魄了! 原來,那位曾撫育自己多年的少林尼師留下的那支玉铤,竟然含着如此驚人的禅機! 不死不生, 不晦不明。
不發不收, 不毀不興。
陛下若無十幾年的韬晦,如何彰顯天縱威烈?宇文護不死,陛下不生。
陛下不勃而發,如何收回皇權? 而末了一句,楊堅卻甚感疑惑:不毀不興,又含着什麼深意呢?是玉铤毀而大周興? 如此,智仙尼師為何要把玉铤遺給自家而不幹脆直接啟示宇文邕呢? 他突然預感到:偈語所藏的個中玄機,恐怕決不會如此簡單!應該還有更深的含義…… 伽羅見楊堅一臉憂慮,便道:“夫君,伽羅不是為了逞能,也不隻是為報殺父弑姊之仇。
你想,奸相擅政,陛下和太子自己尚且生死未蔔,李妃卻一次又一次地催逼麗華與太子的婚事。
伽羅既不能回絕,又不敢應下,無奈之下,隻好孤注一擲,釜底抽薪……” 楊堅歎了口氣,雖對伽羅的心智謀略深自驚歎,卻也甚為伽羅走的這步險棋感到巨大的後怕。
他開始擔憂:伽羅此番雖顯示了她過人的謀略,相助陛下掃平宿敵。
然而,如此一來,當今陛下一旦靜下來想一想,必然會對伽羅和自己心生設防……
因為他們這些人統為朝廷國家文經武緯之才。
其實,親政以後,在聘選太子妃一事上,武帝曾在于翼、尉遲迥、窦熾、長孫覽等幾位鮮卑重臣和漢族世家中一直猶豫不定。
太子妃當然不能出身普通官吏之家。
其家族父兄權勢既不能過于龐大,過于炙手可熱,也決不能根基不穩,勢力太弱。
而且,太子妃本人,也必得具有過人的才學和儀貌。
勿須齊王和王軌多言,他也十分清楚,無論是外戚還是宗室諸王,還是别的任何一家朝臣的勢力,他都會适時調度遏制的。
他當然明白,無論楊堅有無“王天下之相”,隻要他的女兒被選為太子妃,他也必得抑制楊堅個人的權勢,最終,使外戚、大臣、諸王之間的勢力呈三足鼎立之勢,形成相互牽制和抗衡。
如此,在議立太子妃一事上,因王軌竟與宇文護舊臣齊王串通一氣,執意阻撓,反倒堅定了武帝要擇楊堅之女為太子妃的主意。
這些年裡,伽羅一人留守随國府,小到衣食住行,大到子弟婚嫁,人情往來,諸多應酬,雖說千頭萬緒,倒也從未讓楊堅牽挂分心過。
伽羅在家中如此操持,楊堅也從不敢荒廢一點光陰。
每天,除了審閱公案,練兵演武之外,閑暇時分,便翻閱研讀今古諸般兵書。
嶽父陪送到楊家的一部《兵家秘笈》,他更是從頭到尾研摩得通透明澈。
這些年的南北征戰中,每逢用兵布陣,凡天文地理,兵力懸殊與秘笈中所述相似者,楊堅常會試着運用個中謀略,令他詫異的,往往皆能出奇制勝! 往日,在太學同窗當中,楊堅讀書做文章皆不在前列,常自嘲“不通書語”。
外人哪裡知曉,他不過是對那些自認為于家于國無益的“書語”不通罷了。
但凡有關治國理民、兵家武略方面的書卷,他從來都是夜以達旦的深析苦究,連一些生澀難懂的字詞都是反複揣摩,直到領悟透澈方才罷手。
遠離京城的楊堅在自己任上一心謹奉公職,哪裡知道,此時的帝京長安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政變:做了整整十三年傀儡皇帝的宇文邕,一朝潛龍驟發,把攬大周軍國朝政整整十五年的宇文護及同黨,竟于一天之間盡被誅除! 更料不到的是,這一場扭轉乾坤的政變背後,竟有自家夫人獨孤伽羅的一份智謀在内…… 天下既定,武帝诏敕各州總管分别入朝觐見。
楊堅奉诏回京之時,陛下已經親政數月了。
此番奉诏回京,楊堅另外還有一樣大事,便是商定與陛下的兒女親事。
聞聽一些風聲的京朝百官,紛紛以為楊堅接風等為借口,競相登門拜訪,與随國府密切交結。
随國府驟然熱鬧了起來。
賓客散盡,從早到晚,整整忙了一天的伽羅終于和夫君單獨相守了。
一番激情,伽羅與楊堅相依相偎,享受着久别相聚的幸福,此時偶爾記得一樣事來:“夫君,咱們家有一樣寶貝,未經夫君允許,我已把它送人了。
” 楊堅撫着伽羅的頭發:“我倒不知,咱們家還有什麼天大的寶貝,非得經我的允許才能送人的。
” 伽羅笑道:“我把少林智仙尼師留下的那支綠玉铤,獻到宮裡去了。
” 楊堅一笑:“那也算不得什麼奇珍異寶,宮裡怎麼會稀罕那個?” 伽羅道:“所以啊,我送到宮裡以後,就被陛下砸碎了!” “啊?卻是為何?”楊堅大驚失色。
“夫君,陛下正是用那支玉铤砸碎了奸相的後腦勺。
玉铤也被撞碎了。
” “啊?伽羅,你?”楊堅直起了身子,驚駭地望着伽羅。
“夫君,宇文護勸太後戒酒的那份《酒诰》,也是我一并送進宮裡進去的。
” “啊?莫非,此事,你,你也參預其中了?”楊堅早已從長孫覽等好友口裡得知陛下除奸的過程。
卻不知,陛下除奸的玉铤和《酒诰》,竟是出自伽羅之手! 他當即便驚出了一身的冷汗來! 然而,當伽羅把大禅師所譯玉铤之上的四句偈語吟誦一遍後,楊堅越發感到驚心動魄了! 原來,那位曾撫育自己多年的少林尼師留下的那支玉铤,竟然含着如此驚人的禅機! 不死不生, 不晦不明。
不發不收, 不毀不興。
陛下若無十幾年的韬晦,如何彰顯天縱威烈?宇文護不死,陛下不生。
陛下不勃而發,如何收回皇權? 而末了一句,楊堅卻甚感疑惑:不毀不興,又含着什麼深意呢?是玉铤毀而大周興? 如此,智仙尼師為何要把玉铤遺給自家而不幹脆直接啟示宇文邕呢? 他突然預感到:偈語所藏的個中玄機,恐怕決不會如此簡單!應該還有更深的含義…… 伽羅見楊堅一臉憂慮,便道:“夫君,伽羅不是為了逞能,也不隻是為報殺父弑姊之仇。
你想,奸相擅政,陛下和太子自己尚且生死未蔔,李妃卻一次又一次地催逼麗華與太子的婚事。
伽羅既不能回絕,又不敢應下,無奈之下,隻好孤注一擲,釜底抽薪……” 楊堅歎了口氣,雖對伽羅的心智謀略深自驚歎,卻也甚為伽羅走的這步險棋感到巨大的後怕。
他開始擔憂:伽羅此番雖顯示了她過人的謀略,相助陛下掃平宿敵。
然而,如此一來,當今陛下一旦靜下來想一想,必然會對伽羅和自己心生設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