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慈父點化

關燈
守在那裡。

    遠遠地,楊堅便聽到有人叫道,“來者可是大興公嗎?” 楊堅高聲答道:“正是在下。

    請問您是哪位朋友?” “唉呀!果然是大哥!我是龐晃!大哥,兄弟在此等候大哥多時了。

    ” 楊堅聞言,不覺心頭一熱。

     原來,去年他上任路經襄邑時,武帝的胞弟、衛王宇文直久聞楊堅的盛名,故而派他的親僚龐晃大将軍到驿站迎接和拜詣楊堅,有意結納攏絡一番。

     龐晃雖系骁勇之将,卻也飽讀詩書。

    以往在京城時,便與高颎、來和頗有往來。

    得知楊堅韬略過人又輕财好義,早就有心結識。

     在為楊堅接風的酒宴上,頗通相術的龐晃第一次與楊堅相對而坐,一眼望見楊堅的面相,便深感震驚! 待退去衆人後,龐晃驚歎道:“啊!兄弟今觀大興公面有日月河海,且天角洪大、赤龍自通,此相自古便在圖箓之列,稱謂‘伏羲之相’。

    兄弟能一識大興公,實乃三生有幸!唯願大興公九五之日,還請多多提攜,勿忘今日兄弟之交。

    ” 龐晃乃當今陛下胞弟衛王的連襟,又是衛王的智囊。

    聽他口出此言,對楊堅來說,已是三次曆經此事了。

    此時也早已知道如何應對了,于是呵呵一笑道:“你我兄弟一見如故,賢弟竟如此擡舉于我,今後,無論貧富寵辱,都當肝膽相照,相扶相攜。

    至于‘九五’之說,即使你我無心閑議,一旦有心之人得知,你我兄弟那時恐會被人誣為圖謀反亂。

    故而,圖箓之說,還望賢弟萬勿與他人言及。

    ” 龐晃道:“大興公,兄弟清知此言一旦洩漏,必緻剮身滅族大禍!兄弟今既勘破真相,也不敢隐瞞大興公。

    兄弟謹望大興公以後諸事珍重小心,守時待世,方不負兄弟今日一片坦誠囑托。

    ” 楊堅見說,一時握緊龐晃的手,使勁搖了搖,“賢弟今日囑托,為兄已經謹記在心了。

    ” 幾天前,龐晃便從前往随州發诏的校尉口中得知,大司空、随國公楊忠病重,朝廷急诏楊堅回京侍疾的消息。

     龐晃清知,楊堅見诏後一定心急如火,白天急着趕路,清知是留不住的,便早早地備下豐盛的酒肴,算定了楊堅趕到的時日,率左右在兵驿外的三岔道上,親自候着。

     到了掌燈時分,遠遠看到一隊車馬匆匆奔來,果然正是往京城趕路的大興公楊堅! 龐晃一把上前握着手,要楊堅到自家府衙去停宿一晚。

    楊堅推說明早天一亮就要趕路,不便打擾。

    龐晃哪裡肯聽?說為大興公餞行的酒宴早已備好,左右随從的床鋪熱水等也俱已備好。

    什麼都是現成的,比驿站更方便。

    今晚和明早一早,也會有人喂馬添料,備好早飯叫醒他們,根本不會耽擱半點行程。

     楊堅見他如此誠懇,不好再推脫,便随他來到署衙。

     酒過半酣,龐晃見楊堅神情憂郁疲勞,便請出一位絕色女子來,令她為楊堅撫琴一曲以助酒興。

     龐晃見楊堅很是贊歎美人的琴藝,便令美人前來拜見楊堅,又說楊堅獨身一人在外,無人照顧起居,要将美人賜與楊堅為侍妾。

     楊堅急忙推辭道:“兄弟的心意大哥領了。

    這個,大哥卻是萬不敢領受。

    ” 龐晃笑道:“大興公,莫非顧忌嫂夫人煩惱麼?” 楊堅笑道:“哪裡的話。

    我與你大嫂兩情相悅,是大哥自己不願有負于她。

    ” 龐晃歎道:“唉!大興公真乃性情至純之人,今日幸得見識!”一面說着,一面命左右捧上來兩個匣子。

    其中一個匣子裡,裝着一支百年老人參,“大興公,這支老山參是從高麗國得來的。

    替兄弟盡份孝心,使老令公服用後病體得以早日康複。

    ” 說着,又打開另一個匣子,裡面晶瑩奪目地卧着一件翠玉頭飾和一雙翠镯,“大興公,此乃龜茲國出的上等冰翡翠,請大興公帶給京城嫂夫人。

    改日,小弟回京時,再當面拜詣久負盛名的嫂夫人。

    ” 楊堅見是給父親和伽羅的禮物,這才替父親和夫人謝過龐晃,令屬将小心收好了。

     楊堅快馬加鞭趕到京城長安随公府時,父親正全力支撐着、等着愛子的歸來。

     在病榻前,征殺一生的柱國大将軍楊忠慈愛萬分地握着愛子的手囑托一番後,又将藏匿于心中十數年的一樁事透給兒子: 十多年前的江左之戰中,楊忠部下攻克了敵國城池,生擒了敵将柳仲禮。

    出于英雄之間的惺惺相惜,楊忠未忍殺掉俘将柳仲禮。

    在押解柳仲禮回長安的一路之上,還對他處處格外關顧,優遇甚厚。

    孰知,柳仲禮被押到京師之後,竟然私下密告宇文泰,說楊忠部下破城之後,在城中大肆搶劫公私金寶珍玩。

     宇文泰聞言勃然大怒,當即便命人将楊忠拿下并依律斬殺。

     獨孤信、于謹、趙貴等十多位朝臣見狀,紛紛為楊忠求情。

     宇文泰見衆人都來為楊忠求情,念及他十幾年來拚殺疆場,勞苦功高,或者覺着天下未定,留着楊忠還有些用處,這才當庭釋放了楊忠…… 攻城破敵,生死未蔔,刀山劍林,以何激勵将士奮勇拚殺? 滿腔羞憤的楊忠不知自己是怎麼離開的太師府,兩軍交戰,屍連橫野,攻城破敵之後,百姓俘兵盡沒為奴,你死我活,何談仁義?自己做為一介軍帥,竟然懷婦人之仁。

    在俘獲柳仲禮時留了他一命,結果竟有今日之患! 以後的日子,楊忠每逢敵我交戰,克敵破城之後,所獲敵國俘将,楊忠必先曆數其罪後當衆斬除。

     楊忠囑咐楊堅道:“那羅延,你本性忠厚良善。

    然而,古人從來就有‘慈不領兵,義不掌财’。

    為父今天告誡吾兒:欲成大事者,必得當斷則斷!嫌仇宿敵,除惡務盡,切莫養虎遺患!” 楊堅握着父親的手,一面垂淚,一面謹遵教誨。

     楊忠彌留之際,仍舊放心不下:“那羅延,為父去後,你仍須以韬晦而保身。

    守制三年後,若朝廷二主依舊對峙未決,有人還會再來攏絡吾兒。

    吾兒須記,仍以遠離京朝是非之地為計,萬不可圖眼前一時之貴,而遺千載之恨……” 楊堅泣不成聲地點頭聽教…… 父親的驟然長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