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劫後剩餘生女兒淚灑 門前傷永别公子情傷
關燈
小
中
大
雲蕾的信上隻是寥寥數行,叫他諸事辦妥之後,即到東門外的碧羅山上相會。
那碧羅山是個名勝之地,靠近瓦刺京城,山上有幾處人家。
張丹楓看信之後,心中暗暗納罕:雲蕾從未到過瓦刺京城,人地生疏,怎麼會住到碧羅山上?而且又沒寫明住址,找起來豈不麻煩?又想到她急急遷居,定是逃避也先的偵騎,免不了為她擔憂。
雲蕾既走,張丹楓隻好先行回家。
也先派來監視的衛士果然全已撤走,澹台滅明給他開門,兩人相見,自有一番歡喜。
澹台滅明道:“前幾日我們被困在府中,真是悶極了,依我的性兒真想打出去。
隻是主公卻堅決不許。
”張丹楓笑道:“還是不要打的好。
我的父親呢?”澹台滅明道:“主公近日心事重重,你回來了正好。
他就在書房内。
” 張丹楓輕輕走進書房,隻見父親正在支頭默坐若有所思。
張丹楓叫了一聲“爹爹”,張宗周道:“嗯,你回來了,我還以為今生難以再見你呢!”眼淚潸然而下。
張丹楓道:“不孝兒回來請罪了。
”張宗周道:“我聽澹台将軍說你已到過蘇州了?”張丹楓道:“正是為此請罪,祖先的寶藏和那張地圖我都已發掘來,但卻送給明朝的于謙,讓他幫助朱家天子,打退瓦刺了。
”張宗周道:“你的行為,我從澹台将軍口中亦已約略知道,你此舉對中國有功,但咱們張家卻永無機會再争天下了。
”張丹楓默然不語,正想措詞勸說,張宗周又歎口氣道:“生不願為上柱國,死猶不願作閻羅,閻羅點鬼心常忍,柱國憂民事更多。
我經過了這場巨變,雄心壯志,已漸消磨。
宰相亦不願做了,做皇帝那更麻煩,你既不願作開國之君,我亦願就此終老異國了。
你做的事情我不怪你就是。
”張丹楓勸道:“爹,落葉歸根,我還是望你重回故土。
”張宗周又歎了口氣揮揮手道:“你日來勞累,先去歇歇吧,今晚再說。
” 晚飯之後,張丹楓與父親漫步園中,但見明月之下,花影扶疏,繡檻雕欄,風光如昔。
兩父子倚欄相對,久久無言。
張丹楓折下一朵梅花,道:“此處梅花開得比往年更好了。
”張宗周道:“是麼?你到過蘇州故宮,那裡的風光如何?”張丹楓道:“那裡已給官家賣出,作為土霸的園林,壁上的碑帖亦已剝落模糊了。
”張宗周不勝歎息。
張丹楓道:“爹爹不必擔心,那地方又給孩兒赢回來了。
”張宗周道:“怎麼?”張丹楓将當日與九頭獅子賭快活林之事說了一下,張宗周雖然心事滿懷,也給他引得哈哈大笑。
張丹楓道:“為兒不孝,但願能侍奉爹爹回去,讓爹爹在園中安享晚年。
”張宗周更歎口氣,神情落漠之極。
張丹楓道:“爹爹正好趁此機會,退出是非之場。
”将今早與也先的談話,都告訴了父親,說道:“我已擅作主張替爹爹答允了也先,明兒一早遞上辭呈,不再做這勞什子的瓦刺丞相了。
”張宗周道:“這正合我的心意,做了二十多年的丞相我是覺得很疲倦了。
當年本就無心做這丞相的。
”張丹楓道:“雲無心而出岫,鳥倦飛而知還。
爹爹,咱們還是重回家園的好。
”張宗周又歎了口氣,低聲吟道:“雲無心而出岫,鳥倦飛而知還。
陶淵明這兩句說得好,歸去來兮,是應該歸去的時候了。
”張丹楓喜道:“那麼爹爹明早遞上辭呈,咱們待明朝的使臣到來,兩國議和之後,便行歸國。
”張宗周搖了搖頭,忽地沉聲答道:“我所說的歸去,不是你所說的歸國。
”張丹楓怔了一怔,道:“怎麼?”張宗周道:“酒闌席散人歸去,富貴繁華一夢空。
我在塵世混了六十年,也應歸去了。
”聲調蒼涼之極,原來他說的“歸去”指的乃是“撒手歸西”。
張丹楓顫聲說道:“爹爹老當益壯,距百年之期尚遠,何為出此不祥之言!”張宗周凄然笑道:“天下無不散之筵席。
”張丹楓急道:“江南水軟山溫,正宜回去頤養。
”張宗周道:“我還有面目重回江南嗎?昔日楚霸王不肯渡過烏江,他也是不願重見江東父老呀!”矛盾苦悶的心情溢于言表。
張丹楓道:“這怎麼能相比呀?”猶待勸說,張宗周擺擺手道:“我意已決,不必多言,丞相之職可辭,祖先的土地是不願重踏了。
”張丹楓道:“那麼爹爹是否認為孩兒此次中國之行是做錯了?”張宗周擡首望天,遠處隐隐傳來胡笳之聲,半晌說道:“若然是我年輕四十年,我也會像你這樣幹的。
因人成事,大不可靠。
現在我已知道想借瓦刺的勢力恢複我們大周的國運,這想法是錯的了。
”張丹楓既憂且喜,激動叫道:“爹……”張宗周截着說道:“不必說了。
哎,不過我可得提醒你,也先此人,甚是狡猾,還得提防他反複才好。
呀,我但願明朝的使臣快快到來。
我縱死在瓦刺,也終于忘不了中國呀。
聽你所說,于謙是百年難遇的賢臣,但願中國從此國運昌隆,我能見着他派來的人也好。
” 這霎時間,張丹楓覺得與父親距離很近又似很遠,感覺到父親心弦的跳動又似覺不能理解,正自凝思,忽見花樹扶疏之處,人影一閃,陡聽得澹台滅明喝道:“何人如此鬥膽,擅闖相府?”呼的一掌劈去,隻聽得“□刺”一聲,一棵花樹,登時斷了,一個灰衣人從花樹叢中直竄出來,澹台滅明踉踉跄跄地倒退幾步才穩得住身形。
張丹楓大吃一驚:誰人有此功力?隻聽得那人哈哈笑道:“丹楓,你回來了?”張丹楓定晴一看卻是自己的大師伯董嶽,歡喜之極,立刻介紹他與父親相見,陪他回轉客廳。
賓主坐定,董嶽啜了口茶,哈哈笑道:“澹台将軍,你的鐵琵琶掌功夫比以前更俊了。
”澹台滅明也笑道:“你的大力金剛手也更難抵擋了。
”張宗周道:“小兒這次在國内得師伯照顧,感激不盡。
”董嶽道:“敝師弟在瓦刺十年,得你照顧我更感激呢!”又笑道:“丞相之心,我今夜始知,敝師弟果然沒有說錯,好在我沒有魯莽行事。
”張丹楓心中一怔想道:“幸而他聽到我爹爹半截的談話,若是二師伯,隻怕一來就要動手了。
” 張丹楓道:“師伯見到我的師父了嗎?”董嶽道:“見着啦。
”張宗周道:“謝先生去了多日,事先我毫不知道,擔心得很。
他既回到京城,何以不與先生同來?”董嶽啜了口茶,沉吟不語。
澹台滅明道:“也先的衛士雖已撤退,難保他不會再派人來暗探。
我到前面查夜看看。
”話畢即行。
張丹楓道:“澹台将軍也忒多心,他怕我們有什麼話不便在他面前說。
”董嶽道:“不錯,我所要說的正是他師父的事情。
”澹台滅明的師父上官天野正是玄機逸士的對頭。
張丹楓怔了一怔,道:“怎麼?上官這老魔頭不是早已埋名隐世,難道現在又再出山了麼?” 董嶽道:“他可沒有出山,但我們卻要給他去拜山了。
”張丹楓道:“怎麼?”董嶽道:“這老魔頭不知怎麼打聽到我們幾師兄弟都在瓦刺,派人通知了我,要我們進山去谒他。
”張丹楓道:“他這是什麼意思?”董嶽道:“我也不知道呀。
大約是想較考較考我們吧。
他是老前輩,既有此命,不可不依的。
”張丹楓沉吟說道:“可不知澹台将軍知道此事否?”董嶽面色一沉,道:“他若不說,你休提起。
”武林中規矩,兩派的尊長若有相争,門人弟子縱有往來,也應避忌。
張丹楓對這些規矩本不放在心中,但見師伯說得如此鄭重,也就不好多所說話。
董嶽續道:“三十年前,咱們的師父與上官天野在峨嵋之巅,鬥了三日三夜不分勝負,那時本有三十年之後重會之約。
但不久他們兩人就都隐居,一在中原
那碧羅山是個名勝之地,靠近瓦刺京城,山上有幾處人家。
張丹楓看信之後,心中暗暗納罕:雲蕾從未到過瓦刺京城,人地生疏,怎麼會住到碧羅山上?而且又沒寫明住址,找起來豈不麻煩?又想到她急急遷居,定是逃避也先的偵騎,免不了為她擔憂。
雲蕾既走,張丹楓隻好先行回家。
也先派來監視的衛士果然全已撤走,澹台滅明給他開門,兩人相見,自有一番歡喜。
澹台滅明道:“前幾日我們被困在府中,真是悶極了,依我的性兒真想打出去。
隻是主公卻堅決不許。
”張丹楓笑道:“還是不要打的好。
我的父親呢?”澹台滅明道:“主公近日心事重重,你回來了正好。
他就在書房内。
” 張丹楓輕輕走進書房,隻見父親正在支頭默坐若有所思。
張丹楓叫了一聲“爹爹”,張宗周道:“嗯,你回來了,我還以為今生難以再見你呢!”眼淚潸然而下。
張丹楓道:“不孝兒回來請罪了。
”張宗周道:“我聽澹台将軍說你已到過蘇州了?”張丹楓道:“正是為此請罪,祖先的寶藏和那張地圖我都已發掘來,但卻送給明朝的于謙,讓他幫助朱家天子,打退瓦刺了。
”張宗周道:“你的行為,我從澹台将軍口中亦已約略知道,你此舉對中國有功,但咱們張家卻永無機會再争天下了。
”張丹楓默然不語,正想措詞勸說,張宗周又歎口氣道:“生不願為上柱國,死猶不願作閻羅,閻羅點鬼心常忍,柱國憂民事更多。
我經過了這場巨變,雄心壯志,已漸消磨。
宰相亦不願做了,做皇帝那更麻煩,你既不願作開國之君,我亦願就此終老異國了。
你做的事情我不怪你就是。
”張丹楓勸道:“爹,落葉歸根,我還是望你重回故土。
”張宗周又歎了口氣揮揮手道:“你日來勞累,先去歇歇吧,今晚再說。
” 晚飯之後,張丹楓與父親漫步園中,但見明月之下,花影扶疏,繡檻雕欄,風光如昔。
兩父子倚欄相對,久久無言。
張丹楓折下一朵梅花,道:“此處梅花開得比往年更好了。
”張宗周道:“是麼?你到過蘇州故宮,那裡的風光如何?”張丹楓道:“那裡已給官家賣出,作為土霸的園林,壁上的碑帖亦已剝落模糊了。
”張宗周不勝歎息。
張丹楓道:“爹爹不必擔心,那地方又給孩兒赢回來了。
”張宗周道:“怎麼?”張丹楓将當日與九頭獅子賭快活林之事說了一下,張宗周雖然心事滿懷,也給他引得哈哈大笑。
張丹楓道:“為兒不孝,但願能侍奉爹爹回去,讓爹爹在園中安享晚年。
”張宗周更歎口氣,神情落漠之極。
張丹楓道:“爹爹正好趁此機會,退出是非之場。
”将今早與也先的談話,都告訴了父親,說道:“我已擅作主張替爹爹答允了也先,明兒一早遞上辭呈,不再做這勞什子的瓦刺丞相了。
”張宗周道:“這正合我的心意,做了二十多年的丞相我是覺得很疲倦了。
當年本就無心做這丞相的。
”張丹楓道:“雲無心而出岫,鳥倦飛而知還。
爹爹,咱們還是重回家園的好。
”張宗周又歎了口氣,低聲吟道:“雲無心而出岫,鳥倦飛而知還。
陶淵明這兩句說得好,歸去來兮,是應該歸去的時候了。
”張丹楓喜道:“那麼爹爹明早遞上辭呈,咱們待明朝的使臣到來,兩國議和之後,便行歸國。
”張宗周搖了搖頭,忽地沉聲答道:“我所說的歸去,不是你所說的歸國。
”張丹楓怔了一怔,道:“怎麼?”張宗周道:“酒闌席散人歸去,富貴繁華一夢空。
我在塵世混了六十年,也應歸去了。
”聲調蒼涼之極,原來他說的“歸去”指的乃是“撒手歸西”。
張丹楓顫聲說道:“爹爹老當益壯,距百年之期尚遠,何為出此不祥之言!”張宗周凄然笑道:“天下無不散之筵席。
”張丹楓急道:“江南水軟山溫,正宜回去頤養。
”張宗周道:“我還有面目重回江南嗎?昔日楚霸王不肯渡過烏江,他也是不願重見江東父老呀!”矛盾苦悶的心情溢于言表。
張丹楓道:“這怎麼能相比呀?”猶待勸說,張宗周擺擺手道:“我意已決,不必多言,丞相之職可辭,祖先的土地是不願重踏了。
”張丹楓道:“那麼爹爹是否認為孩兒此次中國之行是做錯了?”張宗周擡首望天,遠處隐隐傳來胡笳之聲,半晌說道:“若然是我年輕四十年,我也會像你這樣幹的。
因人成事,大不可靠。
現在我已知道想借瓦刺的勢力恢複我們大周的國運,這想法是錯的了。
”張丹楓既憂且喜,激動叫道:“爹……”張宗周截着說道:“不必說了。
哎,不過我可得提醒你,也先此人,甚是狡猾,還得提防他反複才好。
呀,我但願明朝的使臣快快到來。
我縱死在瓦刺,也終于忘不了中國呀。
聽你所說,于謙是百年難遇的賢臣,但願中國從此國運昌隆,我能見着他派來的人也好。
” 這霎時間,張丹楓覺得與父親距離很近又似很遠,感覺到父親心弦的跳動又似覺不能理解,正自凝思,忽見花樹扶疏之處,人影一閃,陡聽得澹台滅明喝道:“何人如此鬥膽,擅闖相府?”呼的一掌劈去,隻聽得“□刺”一聲,一棵花樹,登時斷了,一個灰衣人從花樹叢中直竄出來,澹台滅明踉踉跄跄地倒退幾步才穩得住身形。
張丹楓大吃一驚:誰人有此功力?隻聽得那人哈哈笑道:“丹楓,你回來了?”張丹楓定晴一看卻是自己的大師伯董嶽,歡喜之極,立刻介紹他與父親相見,陪他回轉客廳。
賓主坐定,董嶽啜了口茶,哈哈笑道:“澹台将軍,你的鐵琵琶掌功夫比以前更俊了。
”澹台滅明也笑道:“你的大力金剛手也更難抵擋了。
”張宗周道:“小兒這次在國内得師伯照顧,感激不盡。
”董嶽道:“敝師弟在瓦刺十年,得你照顧我更感激呢!”又笑道:“丞相之心,我今夜始知,敝師弟果然沒有說錯,好在我沒有魯莽行事。
”張丹楓心中一怔想道:“幸而他聽到我爹爹半截的談話,若是二師伯,隻怕一來就要動手了。
” 張丹楓道:“師伯見到我的師父了嗎?”董嶽道:“見着啦。
”張宗周道:“謝先生去了多日,事先我毫不知道,擔心得很。
他既回到京城,何以不與先生同來?”董嶽啜了口茶,沉吟不語。
澹台滅明道:“也先的衛士雖已撤退,難保他不會再派人來暗探。
我到前面查夜看看。
”話畢即行。
張丹楓道:“澹台将軍也忒多心,他怕我們有什麼話不便在他面前說。
”董嶽道:“不錯,我所要說的正是他師父的事情。
”澹台滅明的師父上官天野正是玄機逸士的對頭。
張丹楓怔了一怔,道:“怎麼?上官這老魔頭不是早已埋名隐世,難道現在又再出山了麼?” 董嶽道:“他可沒有出山,但我們卻要給他去拜山了。
”張丹楓道:“怎麼?”董嶽道:“這老魔頭不知怎麼打聽到我們幾師兄弟都在瓦刺,派人通知了我,要我們進山去谒他。
”張丹楓道:“他這是什麼意思?”董嶽道:“我也不知道呀。
大約是想較考較考我們吧。
他是老前輩,既有此命,不可不依的。
”張丹楓沉吟說道:“可不知澹台将軍知道此事否?”董嶽面色一沉,道:“他若不說,你休提起。
”武林中規矩,兩派的尊長若有相争,門人弟子縱有往來,也應避忌。
張丹楓對這些規矩本不放在心中,但見師伯說得如此鄭重,也就不好多所說話。
董嶽續道:“三十年前,咱們的師父與上官天野在峨嵋之巅,鬥了三日三夜不分勝負,那時本有三十年之後重會之約。
但不久他們兩人就都隐居,一在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