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四 回 探窟有奇緣 繼承絕藝 荒亭無預兆 寂寞空山
關燈
小
中
大
就想怎樣也要找到幾隻野獸回去,他的武藝雖然比不上述明,但要鬥幾隻野獸,是不成什麼問題的,他抱看很樂觀的心情,走着,望着。
可是這片叢林,似乎故意給述先為難,不但野獸絕迹,連到飛鳥也看不到一個,他的心裡暗暗地嘀咕:“難道這鬼地方,真個有青虹練躲着不成?”不過他又聯想到自己吃過了鳗血,銀果;身上又帶着鳗珠,可能對于各種毒物都有克制的作用,所以不但不怕,反而抱着一團希望,找那條青虹練出來,給叢林裡的生物除害,因此,他不知不覺中,已穿過了這片叢林,所見又是另一種氣象。
隔着一倏水流湍急的山澗,那邊另一個叢林裡,卻是野獸咆哮,鳥語聲喧,澗水雖然很急,可喜的是兩岸相距不遠,王述先度德量力還可以跳過去,他尋找到對岸立足之後,取了一個“彩雲歸岫”的姿勢,輕輕巧巧地撲過了對岸,向頭頭來望原先這片叢林,果然見青霧隐隐,他雖然有心除那條劇毒的青虹練,可是任乾玉講到青虹練的時候,并沒有告訴各人是什麼樣子,和青虹練出沒的所在,所以王述先雖然有心除害,卻沒法找到,同時想到王仲甫等人都餓着肚皮,等候他獵取食物回去,時間上也無法使他慢慢尋找,橫豎這條青虹練藏在這深山野嶺,人迹罕到之地,短時期内也起不了什麼害處,因此,他考慮一下之後,仍然朝着野獸咆哮的方向走去。
王述先繼續前進沒有好久,就聽到野獸的嚎聲越來越大,他恐怕有什麼兇險,所以一躍上樹,利用樹葉的掩蔽,慢慢地接近,這時候他已發現十幾隻豬形的怪物,在一塊方圓一二十丈的空地上,彼此沖撲,嘴裡發出凄厲的嚎聲。
王述先仔細端詳這十幾隻怪物的形态,知道它們雖然兇惡,但并沒有什麼了不起的本事,于是他放大了膽子,抽出鳗骨鞭,大喝一聲,竟從樹頂向野豬群中撲過去,那知這群野豬,生性雖然愚蠢,但它生聚在這塊土地也有不短的時日,那裡受過這樣的淩欺,它們看到一個異類從空而降,當時吓得朝後倒退,但轉眼之間,又朝王述先的身上撲來。
王述先受到十幾隻兇猛的野豬攻擊,倒也不敢怠慢,一個“旱地拔蔥”把身形拔起七八尺,剛剛脫離野豬的圍攻,手上的鳗鞭取了一個“水中掬月”,鞭梢一圈竟把靠近的幾隻蠢豬,打得它“喔喔!”亂嚎,如果不是王述先身形離地,力量分散,而且缺乏經驗的話,這幾隻皮厚骨粗的野豬,雖不緻當場廢命,也要筋斷骨折,可是,就這樣,也被打得三昧冒火。
尤其是王述先已經得了蹑空草的妙用,身形竟可站在空中,他看到頭一鞭沒有把野豬打成殘廢,反而激怒了野豬的兇性,自己也覺得這些的怪物真個蠢得出奇,因此“佛頭點糞” 鞭梢往下一落,就把近身的一隻小野豬的後腦打穿了,那隻小野豬也當場倒在地上,其馀較大的野豬雖然氣憤同類被害,但那見過這樣地殺法?不約而同地朝王述先嚎了一聲,轉身朝山洞就跑,王述先是藝高人膽大,同時也是憤恨那群野豬臨走時怨毒的眼光,叱了一聲,跟着野豬後面追進洞裡。
在王述先的想像裡,以為野豬洞能有多深?追一會還不是趕盡殺絕?那知進入山洞之後,卻大大驚奇,原來這洞裡乾燥異常,而且還有些微的亮光,到處都有石锺乳和石筍,而且歧路繁複,追了一會之後,不但野豬的蹤迹不見,而且不知道應該從那一條路退出來,隻好繞過石筍,曲曲折折地走了很久,好容易看到遠處有白光一閃,這時王述先也不管白光閃處,突竟是前洞還是後洞,心中一喜,加緊腳步向洞口走去,王述先急忙趕路的時候,“咯!”的一聲,腳底下似乎踏着枯枝之類,連忙低頭細看,原來是一堆白骨,王述先雖然有很高的武功,但仍是小孩的心性,竟被這堆枯骨吓得震栗,他怔了半響,到底是心田忠厚,就細心在洞裡尋找一塊比較低窪的地方,埋下枯骨,然後再用鞭打碎石筍做成小墳,那知他蹲下搬動那堆枯骨的時候,手指又觸到一條冷水水的東西,吓得他大叫一聲蹤開去,順手抱着一條石筍回過頭來注視那堆枯骨。
王述先目不轉睛地瞪看那堆枯骨,很久很久仍不見有什麼動靜,才下了石筍,逡逡巡巡地再接近那堆枯骨,這次他用鞭梢挑開那堆枯骨,立刻看到在枯骨底下盤着一條烏油油的東西,挑起那東西一看,原來是一條死物,這回他不再害怕了,拿起那件軟綿綿的東西近眼前來,就知道是一件兵器,順手一抽,就抽出銀光閃爍的這把緬劍來,心中不禁大喜過望,連忙把那堆枯骨照預定計劃埋好,束起那柄軟劍,不再耽瀾時間走出洞來,卻見洞前又另是一番氣象,成群的猴子在樹上追逐,樹上則結着——的青果,王述先順手檢起一個小石塊,朝樹上的猴子丢去,那知樹上成群的猴子卻各把手上的青果朝王述先擲來,王述先心裡暗道: “這倒好哩!大家交換也好!”順手檢起一個青果朝猴群丢去,猴群又是百幾十個青果回敬過來,喧喧嚷嚷樂了一陣,惹起王述先的少年心性,一個平地青雲跨到樹上,那猴子“吱! 吱!”幾聲,都跑得無影無蹤。
王述先一面追趕猴群,雖然失去了猴群的蹤迹,但卻被他發現了一個大樹穴,他以為猴群攢進樹穴了,那知走近前去,卻是酒香撲鼻;王述先靈機一動,拔出緬劍走到一根大山竹前,隻兩刀,就劈下一大段竹筒,此時王怵先心中大喜,再削下一段小竹筒當做酒戽,把樹穴裡的酒掏到竹筒裡,認清了方向回到前洞,檢起那隻死野豬,繞過青虹練隐藏的叢林,一直回到蒙天嶺的山頂。
各人聽了王述先說出經過,一面又是驚奇,一面又是贊歎,任乾玉微笑道:“你們倆兄弟到将來真是要成為怪俠了,就拿你們的際遇來說,實在奇妙,連到野豬窩裡,也被你們挖出寶劍來,真是‘運去黃金失色,時來頑鐵生輝”,而現在已經到了頑鐵生輝的時候了!” “哥哥!”王述明又是長歎,又是親熱地喊了一聲,把各人都詫異得同過頭來,隻見他接着說道:“你目前還不是用這把劍的時候,等一會你學到了引氣歸元的方法,再練習一兩個時辰之後,使用起來才能得心應手哩!不過,你們總把它叫成什麼‘緬劍!緬劍’的,實在不太好聽,不如就叫它做‘蒙天劍’此較好些!” 當那王述明說他哥哥不能使用那把緬劍的時候,各人都覺得他太過于驕傲,王仲甫正想斥責他幾句,那知他說出一連串的道理,各人又是暗裡贊歎,到了他說把緬劍這名字改為蒙天劍的時候,任乾玉首先就鼓掌叫起“好”來,而且還說:“當然嘛!我們把它叫成緬劍,總覺得它是外國的東西,事實上述先兄弟在蒙天嶺得到的這把好劍,還不是蒙天之賜而得到的,把它叫做蒙天劍倒是恰到好處,實情實事,意境都好,可笑我們這麼多大人,卻喊了半天緬劍,誰也想不到替它更改一個名号,倒給述明捷足先登了!”經了任乾玉來了這麼一下注腳,各人也覺得述明起這劍名非常恰當,又是一頓叫“好!”羞得述明小臉熱烘烘地做聲不得。
王述先也說道:“弟弟說我不能用這把劍,倒也不假,因為它軟綿綿不聽指使,剛才在叢林裡斫竹子的時候,我明明是用力向左斫去,劍柄這頭也是向左砍,而劍尖那頭卻向右拐過來,吓得我幾乎把它摔掉,如果遇上高手,可不是給别人搶去了?”各人給述先這麼一說,回想起任乾玉剛才冒昧幾乎受傷的情形,更證實了述明所說的不假,都各自暗暗贊歎,連到王仲甫也默默地點頭。
“照這樣說來,你是可以使用這把蒙天劍了?”王仲甫禁不住問上一句,王大伯卻不由地白了他一眼,才接着王仲甫的話尾對述明說道:“這種軟綿綿的劍,我們都沒見别人使用過,不如你使用一回給我們開開眼界如何?”王大伯始終是維護着述明的,但他也的确想看述明再練一回劍術,因為眼看着過了今夜,就是要到五年後才能重逢,臨别依依,誰也有點怅惘。
但是王述明先前聽到王仲甫那麼一問,心裡已經起了一個疙瘩,雖然王大伯叫他演練一番,也不敢過于大意了,當下笑答道:“事實上我也不知道練得上練不上哩,同時丁大哥已經把火生起來了,放着蚺肉不烤,再過一會沒有乾柴,卻是一件麻煩的事,倒不如先吃蚺肉為好。
”王述明說的雖然是道理,但各人那肯放過這個機會,無不連聲敦促,連到王仲甫也說:“你就練一回試試吧!” 王述明知道不練不成了,當下告了一個罪,站立起來說道:“各位伯伯叔叔,練得不好時,仍請包涵指教!”任乾玉道:“現在你又客氣起來了,趕快練,我們還等看吃蚺肉哩!” 王述明笑了一笑,劍尖朝下向各人一揖,喝聲“起!”那劍尖竟由下向上彎着朝他的頭上劈過來,各人不禁“嘩!”一聲,那知他未等招式用實,劍柄向前一推“欄江截鬥”,劍随身轉“青娥繞樹”向下一拂“卧虎藏龍”,一式緊似一式,那枝蒙天劍竟被他化成一團白光護着整個身形,丁世成看到緊處,拿起一條尺把長燃着火的枯枝,喊聲“兄弟留神!”一溜火光竟向那劍光投去,隻聽到述明說聲“好!”跟着就是“擦擦擦”三聲,那段枯枝已被截成四段,跌落在地上,王述明給他這一鬧,劍光益發加緊起來,簡直就是一團白光,完全看不到身形,這時王述先又喊“兄弟小心”!一舉手就是一大把泥沙向白光投去,卻聽到述明大喊:“來多些!”王大伯,任乾玉,丁世成,王述先幾人忍不住紛紛掬起沙泥向白光裡投去,鬧了一陣,隻見白光向上一起,王述明已跳出圈外,劍尖下垂,向各人又是一揖;各人朝那地上一望,更是大驚。
原來原先練劍的地方,方圓三丈都堆高約半寸的泥沙,成了一個大圓圈,顯然是剛才四人投擲的沙泥造成的結果,王仲甫看到這種情形,也得意忘形地叫起“好”來。
王述先詫異地問道:“你這套劍術用起來,我一招也不懂,大概就是你新學來的了,怎麼這樣神奇?述明道:“是新學到的,我也不過在下午才練一次呢!”“才練一次?就是你在崖底練那慢吞吞的?”誰說不是?不過我把它舞得快起來罷了!” 各人聽了他倆兄弟一問一答,又是羨慕,又是驚奇,王述明才練過一次,就能使用起來投沙不進、潑水不入,這種學武的天資,确非常人所及,而他那未見面的師父武功之高更由此可知了。
到吃烤蚺肉的時候,各人恨不得把王述明肚裡頭的武學,統統掏出來欣賞欣賞,除了王仲甫之外,無不絮絮不休地問着,才知道王述明剛才使出來的不過是師門“錦”、“瑟”、“年”、“華”、“江”、“山”、“無”、“恙”、“覺”、“明”、“慧”、“悟”,十二字劍術中的“錦”字劍術,而這十二字劍術中,一套此一套精妙,“錦”字劍已是如此,其他不問也可知道了。
王述明拿上來的蚺肉雖然不多,但正是“人逢喜事精神爽”的時候,人人都興高采烈忘其所以,霎時間,把十多斤的蚺肉一掃而光,然後由王述明傳授“引氣歸元”的口訣,并且打坐示範起來,各人也都興沖沖地認真去學,結果每人都自己覺到,周身百骸舒暢無比,王述先更是覺到一縷熱氣直貫丹田,自身的功力又進步了不少。
次日早晨,山崖下雖然仍是一片漆黑,述明向各人說了一聲“去拿蚺肉上來”,一縱身竟往崖穴下跳,吓得王仲甫等人魂飛魄散,隻見一團紅光像殒石似的直達崖底,不久,果然看到紅光再現,不一會,王述明已回到崖上,這次他帶上來蚺肉更多,在崖上烤着吃,然後由王述先、王述明分别把各人-過吃人圾,彼此依依道别,雖然是英雄氣概,倒也掩不住兒女懷懷,别有一番傷感。
王仲甫等人回到小亭的崖頂,仍是用山藤攀着下去,任乾玉第一個進入小亭卻驚叫起來,各人趕忙過去,也無不驚奇,納悶,而且懷有無限恐怖,原來那被述明視為至寶的蚺龍頭骨已不知去向,而石桌上卻畫上了一個黑色骷髅,伴着寂寞的空山,似乎嘲弄王仲甫這班人馬的草率粗心大意—— 熾天使書城掃校
可是這片叢林,似乎故意給述先為難,不但野獸絕迹,連到飛鳥也看不到一個,他的心裡暗暗地嘀咕:“難道這鬼地方,真個有青虹練躲着不成?”不過他又聯想到自己吃過了鳗血,銀果;身上又帶着鳗珠,可能對于各種毒物都有克制的作用,所以不但不怕,反而抱着一團希望,找那條青虹練出來,給叢林裡的生物除害,因此,他不知不覺中,已穿過了這片叢林,所見又是另一種氣象。
隔着一倏水流湍急的山澗,那邊另一個叢林裡,卻是野獸咆哮,鳥語聲喧,澗水雖然很急,可喜的是兩岸相距不遠,王述先度德量力還可以跳過去,他尋找到對岸立足之後,取了一個“彩雲歸岫”的姿勢,輕輕巧巧地撲過了對岸,向頭頭來望原先這片叢林,果然見青霧隐隐,他雖然有心除那條劇毒的青虹練,可是任乾玉講到青虹練的時候,并沒有告訴各人是什麼樣子,和青虹練出沒的所在,所以王述先雖然有心除害,卻沒法找到,同時想到王仲甫等人都餓着肚皮,等候他獵取食物回去,時間上也無法使他慢慢尋找,橫豎這條青虹練藏在這深山野嶺,人迹罕到之地,短時期内也起不了什麼害處,因此,他考慮一下之後,仍然朝着野獸咆哮的方向走去。
王述先繼續前進沒有好久,就聽到野獸的嚎聲越來越大,他恐怕有什麼兇險,所以一躍上樹,利用樹葉的掩蔽,慢慢地接近,這時候他已發現十幾隻豬形的怪物,在一塊方圓一二十丈的空地上,彼此沖撲,嘴裡發出凄厲的嚎聲。
王述先仔細端詳這十幾隻怪物的形态,知道它們雖然兇惡,但并沒有什麼了不起的本事,于是他放大了膽子,抽出鳗骨鞭,大喝一聲,竟從樹頂向野豬群中撲過去,那知這群野豬,生性雖然愚蠢,但它生聚在這塊土地也有不短的時日,那裡受過這樣的淩欺,它們看到一個異類從空而降,當時吓得朝後倒退,但轉眼之間,又朝王述先的身上撲來。
王述先受到十幾隻兇猛的野豬攻擊,倒也不敢怠慢,一個“旱地拔蔥”把身形拔起七八尺,剛剛脫離野豬的圍攻,手上的鳗鞭取了一個“水中掬月”,鞭梢一圈竟把靠近的幾隻蠢豬,打得它“喔喔!”亂嚎,如果不是王述先身形離地,力量分散,而且缺乏經驗的話,這幾隻皮厚骨粗的野豬,雖不緻當場廢命,也要筋斷骨折,可是,就這樣,也被打得三昧冒火。
尤其是王述先已經得了蹑空草的妙用,身形竟可站在空中,他看到頭一鞭沒有把野豬打成殘廢,反而激怒了野豬的兇性,自己也覺得這些的怪物真個蠢得出奇,因此“佛頭點糞” 鞭梢往下一落,就把近身的一隻小野豬的後腦打穿了,那隻小野豬也當場倒在地上,其馀較大的野豬雖然氣憤同類被害,但那見過這樣地殺法?不約而同地朝王述先嚎了一聲,轉身朝山洞就跑,王述先是藝高人膽大,同時也是憤恨那群野豬臨走時怨毒的眼光,叱了一聲,跟着野豬後面追進洞裡。
在王述先的想像裡,以為野豬洞能有多深?追一會還不是趕盡殺絕?那知進入山洞之後,卻大大驚奇,原來這洞裡乾燥異常,而且還有些微的亮光,到處都有石锺乳和石筍,而且歧路繁複,追了一會之後,不但野豬的蹤迹不見,而且不知道應該從那一條路退出來,隻好繞過石筍,曲曲折折地走了很久,好容易看到遠處有白光一閃,這時王述先也不管白光閃處,突竟是前洞還是後洞,心中一喜,加緊腳步向洞口走去,王述先急忙趕路的時候,“咯!”的一聲,腳底下似乎踏着枯枝之類,連忙低頭細看,原來是一堆白骨,王述先雖然有很高的武功,但仍是小孩的心性,竟被這堆枯骨吓得震栗,他怔了半響,到底是心田忠厚,就細心在洞裡尋找一塊比較低窪的地方,埋下枯骨,然後再用鞭打碎石筍做成小墳,那知他蹲下搬動那堆枯骨的時候,手指又觸到一條冷水水的東西,吓得他大叫一聲蹤開去,順手抱着一條石筍回過頭來注視那堆枯骨。
王述先目不轉睛地瞪看那堆枯骨,很久很久仍不見有什麼動靜,才下了石筍,逡逡巡巡地再接近那堆枯骨,這次他用鞭梢挑開那堆枯骨,立刻看到在枯骨底下盤着一條烏油油的東西,挑起那東西一看,原來是一條死物,這回他不再害怕了,拿起那件軟綿綿的東西近眼前來,就知道是一件兵器,順手一抽,就抽出銀光閃爍的這把緬劍來,心中不禁大喜過望,連忙把那堆枯骨照預定計劃埋好,束起那柄軟劍,不再耽瀾時間走出洞來,卻見洞前又另是一番氣象,成群的猴子在樹上追逐,樹上則結着——的青果,王述先順手檢起一個小石塊,朝樹上的猴子丢去,那知樹上成群的猴子卻各把手上的青果朝王述先擲來,王述先心裡暗道: “這倒好哩!大家交換也好!”順手檢起一個青果朝猴群丢去,猴群又是百幾十個青果回敬過來,喧喧嚷嚷樂了一陣,惹起王述先的少年心性,一個平地青雲跨到樹上,那猴子“吱! 吱!”幾聲,都跑得無影無蹤。
王述先一面追趕猴群,雖然失去了猴群的蹤迹,但卻被他發現了一個大樹穴,他以為猴群攢進樹穴了,那知走近前去,卻是酒香撲鼻;王述先靈機一動,拔出緬劍走到一根大山竹前,隻兩刀,就劈下一大段竹筒,此時王怵先心中大喜,再削下一段小竹筒當做酒戽,把樹穴裡的酒掏到竹筒裡,認清了方向回到前洞,檢起那隻死野豬,繞過青虹練隐藏的叢林,一直回到蒙天嶺的山頂。
各人聽了王述先說出經過,一面又是驚奇,一面又是贊歎,任乾玉微笑道:“你們倆兄弟到将來真是要成為怪俠了,就拿你們的際遇來說,實在奇妙,連到野豬窩裡,也被你們挖出寶劍來,真是‘運去黃金失色,時來頑鐵生輝”,而現在已經到了頑鐵生輝的時候了!” “哥哥!”王述明又是長歎,又是親熱地喊了一聲,把各人都詫異得同過頭來,隻見他接着說道:“你目前還不是用這把劍的時候,等一會你學到了引氣歸元的方法,再練習一兩個時辰之後,使用起來才能得心應手哩!不過,你們總把它叫成什麼‘緬劍!緬劍’的,實在不太好聽,不如就叫它做‘蒙天劍’此較好些!” 當那王述明說他哥哥不能使用那把緬劍的時候,各人都覺得他太過于驕傲,王仲甫正想斥責他幾句,那知他說出一連串的道理,各人又是暗裡贊歎,到了他說把緬劍這名字改為蒙天劍的時候,任乾玉首先就鼓掌叫起“好”來,而且還說:“當然嘛!我們把它叫成緬劍,總覺得它是外國的東西,事實上述先兄弟在蒙天嶺得到的這把好劍,還不是蒙天之賜而得到的,把它叫做蒙天劍倒是恰到好處,實情實事,意境都好,可笑我們這麼多大人,卻喊了半天緬劍,誰也想不到替它更改一個名号,倒給述明捷足先登了!”經了任乾玉來了這麼一下注腳,各人也覺得述明起這劍名非常恰當,又是一頓叫“好!”羞得述明小臉熱烘烘地做聲不得。
王述先也說道:“弟弟說我不能用這把劍,倒也不假,因為它軟綿綿不聽指使,剛才在叢林裡斫竹子的時候,我明明是用力向左斫去,劍柄這頭也是向左砍,而劍尖那頭卻向右拐過來,吓得我幾乎把它摔掉,如果遇上高手,可不是給别人搶去了?”各人給述先這麼一說,回想起任乾玉剛才冒昧幾乎受傷的情形,更證實了述明所說的不假,都各自暗暗贊歎,連到王仲甫也默默地點頭。
“照這樣說來,你是可以使用這把蒙天劍了?”王仲甫禁不住問上一句,王大伯卻不由地白了他一眼,才接着王仲甫的話尾對述明說道:“這種軟綿綿的劍,我們都沒見别人使用過,不如你使用一回給我們開開眼界如何?”王大伯始終是維護着述明的,但他也的确想看述明再練一回劍術,因為眼看着過了今夜,就是要到五年後才能重逢,臨别依依,誰也有點怅惘。
但是王述明先前聽到王仲甫那麼一問,心裡已經起了一個疙瘩,雖然王大伯叫他演練一番,也不敢過于大意了,當下笑答道:“事實上我也不知道練得上練不上哩,同時丁大哥已經把火生起來了,放着蚺肉不烤,再過一會沒有乾柴,卻是一件麻煩的事,倒不如先吃蚺肉為好。
”王述明說的雖然是道理,但各人那肯放過這個機會,無不連聲敦促,連到王仲甫也說:“你就練一回試試吧!” 王述明知道不練不成了,當下告了一個罪,站立起來說道:“各位伯伯叔叔,練得不好時,仍請包涵指教!”任乾玉道:“現在你又客氣起來了,趕快練,我們還等看吃蚺肉哩!” 王述明笑了一笑,劍尖朝下向各人一揖,喝聲“起!”那劍尖竟由下向上彎着朝他的頭上劈過來,各人不禁“嘩!”一聲,那知他未等招式用實,劍柄向前一推“欄江截鬥”,劍随身轉“青娥繞樹”向下一拂“卧虎藏龍”,一式緊似一式,那枝蒙天劍竟被他化成一團白光護着整個身形,丁世成看到緊處,拿起一條尺把長燃着火的枯枝,喊聲“兄弟留神!”一溜火光竟向那劍光投去,隻聽到述明說聲“好!”跟着就是“擦擦擦”三聲,那段枯枝已被截成四段,跌落在地上,王述明給他這一鬧,劍光益發加緊起來,簡直就是一團白光,完全看不到身形,這時王述先又喊“兄弟小心”!一舉手就是一大把泥沙向白光投去,卻聽到述明大喊:“來多些!”王大伯,任乾玉,丁世成,王述先幾人忍不住紛紛掬起沙泥向白光裡投去,鬧了一陣,隻見白光向上一起,王述明已跳出圈外,劍尖下垂,向各人又是一揖;各人朝那地上一望,更是大驚。
原來原先練劍的地方,方圓三丈都堆高約半寸的泥沙,成了一個大圓圈,顯然是剛才四人投擲的沙泥造成的結果,王仲甫看到這種情形,也得意忘形地叫起“好”來。
王述先詫異地問道:“你這套劍術用起來,我一招也不懂,大概就是你新學來的了,怎麼這樣神奇?述明道:“是新學到的,我也不過在下午才練一次呢!”“才練一次?就是你在崖底練那慢吞吞的?”誰說不是?不過我把它舞得快起來罷了!” 各人聽了他倆兄弟一問一答,又是羨慕,又是驚奇,王述明才練過一次,就能使用起來投沙不進、潑水不入,這種學武的天資,确非常人所及,而他那未見面的師父武功之高更由此可知了。
到吃烤蚺肉的時候,各人恨不得把王述明肚裡頭的武學,統統掏出來欣賞欣賞,除了王仲甫之外,無不絮絮不休地問着,才知道王述明剛才使出來的不過是師門“錦”、“瑟”、“年”、“華”、“江”、“山”、“無”、“恙”、“覺”、“明”、“慧”、“悟”,十二字劍術中的“錦”字劍術,而這十二字劍術中,一套此一套精妙,“錦”字劍已是如此,其他不問也可知道了。
王述明拿上來的蚺肉雖然不多,但正是“人逢喜事精神爽”的時候,人人都興高采烈忘其所以,霎時間,把十多斤的蚺肉一掃而光,然後由王述明傳授“引氣歸元”的口訣,并且打坐示範起來,各人也都興沖沖地認真去學,結果每人都自己覺到,周身百骸舒暢無比,王述先更是覺到一縷熱氣直貫丹田,自身的功力又進步了不少。
次日早晨,山崖下雖然仍是一片漆黑,述明向各人說了一聲“去拿蚺肉上來”,一縱身竟往崖穴下跳,吓得王仲甫等人魂飛魄散,隻見一團紅光像殒石似的直達崖底,不久,果然看到紅光再現,不一會,王述明已回到崖上,這次他帶上來蚺肉更多,在崖上烤着吃,然後由王述先、王述明分别把各人-過吃人圾,彼此依依道别,雖然是英雄氣概,倒也掩不住兒女懷懷,别有一番傷感。
王仲甫等人回到小亭的崖頂,仍是用山藤攀着下去,任乾玉第一個進入小亭卻驚叫起來,各人趕忙過去,也無不驚奇,納悶,而且懷有無限恐怖,原來那被述明視為至寶的蚺龍頭骨已不知去向,而石桌上卻畫上了一個黑色骷髅,伴着寂寞的空山,似乎嘲弄王仲甫這班人馬的草率粗心大意—— 熾天使書城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