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四 回 探窟有奇緣 繼承絕藝 荒亭無預兆 寂寞空山

關燈
方面要保護那些經典丹藥,不給邪惡的人盜去。

    ” 任乾玉聽了,拍拍王述明的肩膀道:“小兄弟仙緣真正不小,你說那開派祖師是徐元直,不錯,他就是三國時代的徐蔗啊!海南島有一個古老的傳說,說他隐居在五指山上,洞裡奉祀的既然是他?那麼洞主人絕非邪魔外道了,你可以安心在這裡鍊你的功夫,我們回去也替你保守這裡的秘密,不過你說我的機緣快到了,那是什麼意思,是誰告訴你的?” “這話說來就長了,是我昨夜一個夢中看到的,不過這個夢也許是仙師點化不定,而且夢得很準,剛才給哥哥吃的丸藥,就是在夢裡知道,到今早上才找到的,在夢裡還知道你們今天會來這裡,果然也見到了,任叔叔和我哥哥都另有機緣,總不超出半個月之外,不過那些機緣有的是順手成章,有的卻要經過兇險,反正是俗話說的:‘舍不得死,成不了仙’到那時不要失去機會才好!”述明說到這裡,聲音忽然低下來,像是沉吟一樣道:“如果我常常做這種夢,該是多好!” 王大伯啞然失笑道:“加果你常做這種夢,那豈小是成為未蔔先知的仙人了?”“何止是未蔔先知,簡直就是魂遊太虛,曆曆如繪哩!”任乾玉也接看說。

     隻有王仲甫怔怔地聽了,心裡頭說不出是酸,是苦,是惆怅?是安慰?這些紛亂的情緒,統統湧上心頭,則僅是一晝夜的分别,但經了這番苦難,見面了倒是恍如隔世,剛剛能夠得到見面,又聽說有五年之别,更覺得一陣悲苦,他把王述明摟過來,又唠叨又憐惜地問那崖下的情形,惟恐述明缺少吃的,穿的,用的東西。

    但得到的答覆是:一樣也不少,哪位崖下奇人好像事先知道要收這位門徒似的,樣樣都準備周全,連到讀書鍊武的順序,每天功課都安排妥當…… 原來王述明發現了那一叢蹑空草,就和王述先吃起來,在王述先這方面來說,他老早就想問那叢異草的情形,可是小孩子都有一個貪多的癖氣,所以在吃的時候并沒有問,等到把草吃完了,好奇心複熾盛趣來,一開腔就引出那條蚺龍,而且這條蚺龍守候這叢異草,已經好幾年了,因為那草莖還沒有長出芥子般的草實,就吃了也沒有什麼用處,那知給述先兄弟兩人闖來,及時把草莖和草實統統吃掉,這條蚺龍那得不恨?但是述先兄弟兩人都有超人的輕功,述明的身上還帶看誅龍斬象的利器,這條蚺龍遇上了那還會有命? 最初述明因為在向濤村拒敵時,用綠虹劍殺傷很多海盜,給王仲甫說了一頓,所以不願一開始就用那枝綠虹劍,同時也知道鳗骨鞭是無堅不摧的寶物,認為合兩兄弟的神力,終可以制股這條怪物,豈知鳗骨那此得上龍骨。

    兩兄弟在險象環生之後,不得不抽出綠虹劍來,這時蚺龍也知道那道碧綠的劍-,是它的克星,可是述明那首肯給它逃命?小身子一蹤就上了蚺身,再一蹤就到了蚺龍的前半段,劍未到-先到,-尾過處,那蚺頭就被割了下來。

    不過,述明這兩次蹤步,已經使蚺龍知道它身上有人,身體一滾,那長十幾丈的尾段竟把述明卷個風雨不透。

     王述明在倉卒之間,被那蚺龍連手臂和寶劍一齊卷看,雖然那綠虹劍的-尾把那蚺身刺了一個對穿,但是沒有用處,手上不能用力就不能斬斷那蚺身,同時這段是死蚺的身子,已經是沒有知覺的東西,不過是挾着馀勢而已,但這馀勢也是大得驚人,如果不是王述明,那怕不被它掃得粉碎,或是勒成一堆肉泥。

     那時王述明被蚺身卷墜,吓得魂不附體,自分必死,本能地把頭猛縮入蚺龍的圈子裡,,半晌,“蓬!”的一聲,已陷于半昏迷狀态的王述明,反而被震醒過來。

    這時王述明雖然可以略為轉動,但頭前被蚺身堵住,無法伸出來,腳後也被蚺身塞緊,無法退出去,不知道經過多少時候才覺得那蚺身漸漸癱開,述明那還等待它全部放松,趁着身子能夠轉動的時機,從蚺身上抽出綠虹劍用力一劃,又把那蚺身斬成兩段,此時也顧不得血腥,竟從那血光中爬出來,但見一片漆黑,隻有天空上閃爍着疏星,他忽然想起身邊的鳗珠,就把它拿出來照明,尋來尋去,把那一裡方圓的深窟走了好幾回,想沿着崖壁慢慢地尋找一個安身之所,不然伴着那龐然大物的蚺屍,在這茫茫的黑夜裡,也免不了膽寒心驚。

     正是王怵明找得心灰意懶的時候,惟一的希望是找山崖上的立足點,也許是一塊伸出來的山岩可供度過一宿,到天亮之後再慢慢想辦法,他這個念頭一轉,不知不覺中擡頭向崖上望去,果然看到離地五六丈高的山崖上,有一塊伸出三四尺的岩石,王述明再也不考慮,輕輕一蹤,就到那石上,卻見那岩石平滑異常,再朝那平滑的削壁仔細看去,卻被他看出隐隐約約現出門形的一個大圓圈來。

    這時,王述明福至心靈,竟朝看這個圓門恭恭敬敬地拜了四拜,然後起來推那石門,初時他還不敢動大力,但是推了幾次之後,見沒有什麼聲響,他就紮下四平步,運盡全身的力量去推,這一下竟把那厚約尺多,重逾千斤的石門推到一邊去,顯出一條深邃的甬道來。

     王述明忽然發現這麼好的一所去處,真是歡喜欲狂,連忙跑進彎曲的甬道去,不消片刻已到甬道盡頭,隻見眼前大亮,自己已經是站立在一個廣廳的外面,那個廣廳雄然靜悄悄地沒有人,但自己也不敢大意,而且裡面很是整潔,自己是一身血腥,那好意思進去,他怔了一會,就把身上的衣服和鞋襪脫下來,光看腳,小心翼翼地走進大廳,廳上雖然有不少的陳列,他也無心細看,因為他已被壓在石是前面說過的那首詩,另外還有一張紙寫着:往後洞去拜祖師,尋丹藥,讀經典,練功夫的各項細節,最後還說到必需遵守的戒律等情形。

     王述明看了那兩張字箋,立刻就轉入後洞,找到祖師龛,端端正正拜了四拜,訴說了自己的志願,站起來正待瞻仰祖師的風采時,一眼看到祖師桌上的香爐還壓看一張字箋,上面寫的是:告訴他日常生活起居的地方,連到在什麼地方找米,找-子,什麼地方找柴炭,什麼地方找水,找鹽,找油,而且說到王述明殺的這條怪物叫做“蚺龍”怪物的身上也懷有至寶,怎樣取得蚺寶的方法,蚺肉有什麼好處,何處可以存儲等項,就像媽媽教那快出閣的女兒似的,詳細周到無複有加,王述明看到說起殺蚺龍的事,心裡也大為驚訝,暗道:“師父真是仙人不成,他怎能知道我必然殺死那條蚺龍,為什麼他自己不殺?”這個疑團一直就存在述明的心中,後來他面見師父之後,才弄得明白,不必細表。

     王述明按照師父留下來的指示,找到了各項東西,立刻開始做起飯來,雖然一生來第一次做飯,但憑他天性聰明,倒也能煮起一鍋三樣,吃個津津有味,飯後精神陡增,也不想睡覺,立刻走往藏書洞,進去一看,驚得臉紅耳熱起來,因為那高約二丈,方廣四丈的洞裡,疊滿了一本一本的厚書,那怕沒有一二萬部?這些書籍都分門别類列有号碼,書洞裡一張空桌上,也放置有一張字簽,說明先讀那一類,後讀那一類,而且還要他在五年内讀完這些書,否則武功再高也不許出山去,王述先估量一會,尤其着急,如果每天讀一本,起碼也要讀五六十年,而且那些書又厚得很,一天能否讀完一本還是一個疑問,不要再說記憶了,同時還要練習武功,占用很多的時間哩! 不過王述明到底是聰明,硬幹的孩子,他想到别人能夠辦得到,我為什麼辦不到,也許師父學武的時候,還不是要讀這些書?換一個意義來說,就是這些書必然是祖師要師父在五年内讀完,自己雖不一定希望“強爺勝祖”,但最低限度,也不願被說是“代不如一代”,王述明一發狠,立刻就在書架上取下每一類的前三冊,合計是内功、外功、輕功、拳術、劍術、刀術、鞭術、理學、史乘、武經、藥物、術數等十二類三十六本,就開始閱讀起來,反正是“山中無日曆,塞盡不知年”,又沒有鐘表和日規,洞裡就是靠着鳗珠的光來讀書,外面到底是什麼時刻也無法知道,一口氣看完十五本之後,昏然欲睡,在未睡之前還想把書裡面所說的原則法則加以溫習,可是盡力搜尋所記到的不及十分之一,心裡一急,靈機一動,倒給他想起一件要緊而未做的事來。

     也是因為師父留給王述明要做的事太多,同時也是王述明急于浏覽各洞室,以緻于忘記到丹室去,這時因為記憶力不足,倒想起這個煉丹室來,急忙去找到那地方,推門進去,在那空桌上,居然也放有一張字箋,說明他要吃那幾種丹藥,将來可以拿到世上救人的是那幾種丹藥,王述明依照箋上所說的方法服用了,順手拿出兩瓶“七寶除毒治傷丹”以備萬一。

     王述明回到起居室之後,靜靜地靜了一會,腦筋裡似乎一亮,一切往事都曆曆像是就在眼前,害得王述明又悲又痛,這時他又想到,現在既有這些奇緣,為什麼不好好用功,作為他日報仇的基礎?這個念頭一起,剛才讀過的十五本厚書,卻是一字不錯,一式不漏地展現在腦際,王述明這一喜非同小可,又順手拿過三本刀術來,讀完之後,竟抱着書本昏昏睡去,也不知睡了多少時候,王述明一覺醒來,隻好出洞外去看看日影,和處理那條蚺龍,取出蚺寶和割下那蚺肉帶回洞裡,飯後就在洞口盤坐,練習打坐法,和閱讀那些書籍,所以各人雖盡力搜尋,也無法找到他,隻好到夜裡了能夠取得連絡了。

     雖然不過是一晝夜的時間,但王述明仗了以前吃到的銀果、鳗血、蹑空草,和師父留給他的“先天紫氣丹”,加上絕頂悟性,竟把内功中最重要的“引氣歸元”部份紮好了根基,所以千丈削壁竟能夠垂直地利用腳尖之力,分段縱上來。

     王述明把這一天來的漕遇簡略地告知各人之後,又對王述先道:“哥哥!我們以前吃了那些銀果,不是覺得身上暖烘烘地,而且中氣充足嗎?但是日子久了,習慣成了自然,反而不覺得怎樣了,不過,銀果的效用,還是沒有發揮到周身的經絡裡去,我剛才給你吃的那顆‘先天紫氣丹’,就是引氣歸經的靈藥,等一會我再傳些‘引氣歸元’的方法,你照樣練習起來,自然知道它的妙用了”又回頭對王大伯道:“引氣歸元是内功的重要環節,在這裡的叔伯哥哥們雖沒有吃過銀果靈藥,但學到了引氣歸元内功之後,中氣平順,筋骨舒适,如果能夠天天練習幾個時辰,不難使體内起一種新陳代謝的作用,而享壽遐齡呢。

    ” 各人聽到王述明說起“引氣歸元”的内功,有那麼多的好随,都紛紛要求立刻傳授,王沛明笑道:“也不急在這一時啊!還是先把那蚺肉烤起來吃了再說,”。

    丁世成和王述先就要搶去燒火,又聽王述明問道:“哥哥!那個蚺龍的頭呢,怎麼不在這裡?” 各人被他這一問,不禁同時“啊呀!”了起來,這時才發覺早上因為急于來蒙天嶺,卻忘記了蚺頭還在山下的亭子裡放着,王述明見各人這種情形,知道必然沒有帶來,所以含笑道:“那也沒有什麼關系,不過蚺頭裡有兩顆蚺珠和頭上那隻獨角有點用處,那頭骨堅硬可以做成很多針形的暗器,但是如果沒有上好的寶刀寶劍,也沒法去動它分毫,在這荒山荒嶺裡,還有誰來偷去不成?我因為想在這裡把它的珠子取出來,才順便問問哩!” 各人聽他說要有寶刀寶劍,繞能把那蚺珠取出,王述先把緬劍抽出來道:“弟弟也看我一這把劍行不行。

    ” 王述明正在說話的時候,忽見眼前一亮,哥哥已抽出一把軟綿綿的劇來,大為驚訝道: “你在那裡找到這把好東西?”一面問一面接過來看,把指頭在劍身上輕輕一彈,就見劍尖那邊抖起一個大劍花,連忙贊道“好劍!好劍!雖然此我那把稍為差一點,但是這枝劍更是不容易使用哩!到底是在那裡得來的了?” 王述先雄然比較老成一些,但也是孩子習性,聽到弟弟問了,也樂得誇耀一番,這也是任乾玉等待已久的事件,也就連聲敦促,更增加王述先炫耀的決心,滔滔不斷地說出一番驚人的事實來。

     原來王述先進入那片叢林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