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坐而論道

關燈
許驚弦張口結舌,一時說不出話來。

     明将軍繼續道:“在我的設想中,以剌明計劃為幌子,禦泠堂作内應,即可一舉剿滅泰親王,掃平滇貴反叛勢力……” 許驚弦脫口道:“下一步呢?便是你擁兵自立,反攻京師,最終登上皇位,得償天後遺願麼?” 明将軍淡淡道:“這是獲得簡歌等人支持的條件,我卻未必會做。

    ” 這不是虛言,以他威淩江湖的武功、調動天下兵馬的權力,若想造反稱帝,也不必等到今天。

     “簡歌早與非常道道主慕松臣勾結,由紅塵使甯徊風化名丁先生,與非常道第一殺手‘活色’葉莺重入擒天堡,甯徊風故意擊傷憑天行之事亦隻是為了迷惑龍判官,而我早已暗中通知四大家族之首領景成像入京替天行治傷。

    待大兵壓境之時,禦泠堂與我裡應外合,一舉掃平泰親王、烏槎國以及川滇境内的江湖勢力。

    這就是第一套刺明計劃的核心。

    ” “但你卻未想到簡歌另有圖謀,真正的剌明計劃已同時啟動。

    ” “不!我并沒有低估簡歌不斷膨脹的野心,更不會把所有的賭注都押在禦泠堂身上。

    大軍入川後,我便刻意斷了與甯徊風的聯系,堂堂正正地行軍布陣,我明宗越豈會将一幹叛黨放在眼裡?但千仇中毒身死,的确令我神智大亂,匆匆将尚未思考成熟的摘星行動付諸實施,這才真正掉入了簡歌的圏套。

    原來他不但要助我殺了泰親王,也要除掉我。

    ” 許驚弦吸一口氣,緩緩問道:“簡歌與甯徊風送我從軍的真正意圖是什麼?是想借你之手殺了我麼?”其實萦繞于他胸中的真正疑慮是:當剌明計劃大功告成後,自己的生死已完全無關緊要,甯徊風為何還要迫陸文定立下軍令狀,非要殺自己不可? “以他們對我的了解,當然知道我不會殺你。

    但卻要讓我誤以為你是來伺機行刺,從而忽略了你真正的作用。

    ” “我的真正作用是什麼?” “宜賓城頭上,我故意給了你一個行刺的機會,但你卻沒有出手。

    從那時起,我在開始懷疑甯徊風目的的同時,也加重了對你的信任。

    而正是這份信任,造成了第二個錯誤。

    ” 許驚弦恍然大悟:“焰天涯!” 明将軍重重點頭:“我相信封冰與君東臨并沒有參與剌明計劃,但是他們保持中立的做法一定早就在簡歌與甯徊風的算計之中。

    你去過焰天涯,而我對本門《天命寶典》之效能。

    從不懷疑,所以必定會信任你對封冰、君東臨性格的判斷,從而制定出摘星行動,落入熒惑城那個陷阱之中!” 環環相扣的陰謀,直到此刻方才水落石出。

     明将軍長歎一聲∶“最有可能覺察出陰謀的人,隻有出身靜塵齋的千仇,所以他們不惜一切代價要除掉她。

    而在這件事上,我犯下了第三個、也是最不可原諒的錯誤!” 想到挑千仇對自己若有若無的惜護之情,許驚弦幾乎就要告知明将軍自己才是挑千仇之死的罪魁禍首! 明将軍卻搖搖手,制止了許驚弦将要脫口而出的話語:“确定了你的身份,我當然知道唯有那隻鷹兒才有機會從萬軍之中帶走千仇的佛珠。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死者已逝,無須多加自責,好好活下去才是對死者英靈的最好慰藉。

    我連容笑風都可以原諒,何況是毫不知情的你?” 一股熱流悄悄湧上許驚弦的眼眶。

    無論明将軍如何開解,對于挑千仇的死,他永遠都無法釋懷。

    但這一刻,他卻能真切地感受到明将軍對自己的愛護之情。

    這不僅僅是一位将軍對戰士的諒解,更像是一個大師兄對犯下過失的小師弟的寬容。

     明将軍續道:“盜取佛珠并不是關鍵,關鍵是我明知千仇對于我、對于全軍上下不言而喻的重要性,更何況她身無武技,我根本就不應該允許她走近雷木身邊,而我之所以犯下這個錯誤,那是因為……”他略一停頓,眼望前路,“我知道在這附近,确實有一位靜塵齋弟子!” 許驚弦順着明将軍的視線望去,那片瘴霧中若隐若現的丘陵仿佛一下子變得清晰起來。

    他終于明白了明将軍這番話的用意,在這惡靈沼澤的深處,他們并非孤立無援。

    可是就算将軍府神通廣大,又怎能在這一片窮山惡水中提前布下策應?等待他們的人,到底是誰?這個靜塵齋的弟子,是敵是友? 走入丘陵之中,空氣開始變得清爽起來,腳下的道路也逐漸堅實,眼前不再是一片蒙蒙的暗灰之色,乍現幾分綠意,山泉清澈,空谷回響,隐有鳥鳴之聲傳入耳際。

     沿着崎岖的山路行不多遠,來到一個小小的山谷。

    谷前是三間以木材與茅草搭建的小屋,小屋雖然簡陋,但門前是用樹枝編織起的挂簾,窗口懸着風鈴,木牆上以炭筆勾勒出簡單的圖案,更有兩名姿勢誇張可笑的稻草人守在屋前權作門神,再加上周圍種着各類萊蔬,紡車的聲音從屋内隐隐傳來,可以想象主人必是心性平淡的風雅之士。

    雖然身處絕地之中,亦能怡然自樂。

     明将軍面呈微笑走至屋前,并不舉手敲門,而是側耳傾聽紡車之聲。

     紡車聲絲毫不亂,似乎根本不知有人來到門前。

    許京弦暗忖主人要麼不通武功所以未能察覺,要麼身懷絕技無須戒備,或是早已遊離世外’安享這平靜的隐居生活。

     明将軍忽一拍掌,掌聲十分自然地混入紡車聲中,渾若合奏一阙極富韻律的曲子。

    紡車聲驟然一停,似乎主人已發現有人來到,随即又悠悠響起,與掌聲再度相和,隐有迎賓之意。

    許驚弦感應到對方的善意,亦生出童心,抽出顯鋒劍,以指相彈,劍刃發出龍吟之聲,加入到合奏之中。

     許驚弦雖不通音律,但《天命寶典》博大精深,通一理而曉萬理,對世間萬物皆有感應,彈劍聲、撫掌聲、紡車聲此起彼伏,配合得天衣無縫。

     這一曲良久方歇,屋内人清聲道:“外子外出未歸,不便迎客,屋内曰用俱全,還請兩位自行索取。

    ”原來主人竟是一位女子。

     明将軍朗然大笑:“既遇知音,何須俗禮?出來相見又何妨?” 屋内女子似是一愣,肅聲道:“先生指教得對,小女子這便出來迎客。

    ”許驚弦料定她就是那靜塵齋弟子,原本想象必是個外表恬淡、内心驕傲的女子,不料竟這般溫婉和氣,自承不是。

    尚未謀面,已對她有了幾分好感。

     小屋門一開,一位紅衫女子走了出來。

    望見明将軍時,蓦然一怔,随即笑道:“将軍光臨,足令寒舍蓬筚生輝。

    ” 她年約三十二三,不施脂粉,未見佩飾,除了一雙仿如會說話的眼睛,姿容亦隻是平常。

    這樣的相貌若配上素淨的粗衣,便與尋常農婦無異。

    但她偏偏以一身耀人眼目的紅衫示人,卻未見半分俗氣,反而一笑間從微抿的唇線裡透出一分自傲的秀麗來。

    或許她的外表談不上美麗,但那舉手投足間流露出的高貴氣質卻讓世間大多數女子一生也難以企及。

     明将軍苦歎一聲:“明某避難而來,不得已打擾賢伉俪了。

    ” 紅衫女子盈盈一笑:“昔日在京師,我曾受将軍諸多照顧,何況将軍府對外子亦有再生之德,如今有機會相報萬一,小女子備覺欣慰。

    ” “客氣話不必多說了。

    ”明将軍介紹道,“這位是許驚弦許少俠。

    ” “許驚弦?”紅衫女子顯然聽說過明将軍克星的傳言,面上雖不動聲色,但靈動的雙眸已掃了過來。

     就在這一瞬間,許驚弦恍若又見到了挑千仇。

    那是相似的一雙眼睛,充注着探詢的意味,毫無花巧地投向人們的内心世界,卻決不令人反感。

    他不由想到挑千仇的話:“我們與普通人最大的不同是:他們肯定了事實,就不會懷疑;而我們必須否定懷疑後,才會接受事實。

    ”面前的這位女子,正是挑千仇所說“我們”中的一位,她們屬于同一類人,都是遊離于芸芸塵世之外的冷靜觀察者。

     ——靜塵齋中的慧靜士! 紅衫女子緩緩轉開目光,略施一禮:“連紅袖見過許少俠。

    ” 紅袖,靜塵齋!許驚弦腦中靈光一閃,蓦然想到當年他被追捕王梁辰擄至京師的路上,曾提起他一生中兩次失敗的追捕,一個是蟲大師“琴棋書畫”四大弟子中的墨留白,另一個就是靜塵齋的紅袖裁紗。

     連紅袖或許略通武技,但顯然絕非墨留白之類的一流高手,又怎能從追捕王手中逃脫?再想到追捕王當時似惋惜似無奈的神情,許驚弦忽有所悟:“恕小弟魯莽,請問連姐姐的夫君可是姓梁?” 縱然靜塵齋弟子最講究心如止水,連紅袖亦驚訝得雙目圓睜:“起初聽夫君說到許少俠一路捉弄他之事,紅袖尚是疑信參半,此刻卻是不得不信了。

    ”言語間已承認她的夫君正是追捕王梁辰。

     許驚弦想到那時與追捕王一路鬥智,鬼點子層出不窮,不由大笑起來:“好久不見梁大叔,他如今可還好麼?”雖然在梁辰手裡他也吃了不少苦頭,還被強行脫下褲子打屁股,受到了平生第一次奇恥大辱,但兩人約法三章後,便再不曾欺辱他這個十二歲的孩子。

    盡管他一直認定是敵非友,但至少對方是個說一不二、信守承諾的漢子。

    京師中身處泰親王陣營中的幾人中,除了水秀之外,許驚弦就屬對他最有好感。

     連紅袖抿唇一笑:“他好不好,過一會兒你自己問他吧。

    ”眼裡飄過一絲若有若無的笑意,“不知許少俠想到了什麼事情,竟突然有些魂不守舍呢?” 許驚弦臉上一紅:“我隻是想到了與梁大叔的往事……”慌忙垂下頭去避開連紅袖的注視。

    原來他剛才因水秀而思及水柔清,随即葉莺的影子又跳了出來,卻被連紅袖一眼瞧穿心事。

     連紅袖也不說破,轉眼望向明将軍:“此處消息閉塞,幾日前聽聞朝廷大軍渡過金沙江的情報,所以外子才外出打探戰況。

    卻真未想到将軍已神不知鬼不覺殺入了叛軍腹地……” 許驚弦注意到她以“叛軍”稱呼泰親王所部,暗覺欣慰。

    盡管追捕王當年替泰親王做事,但在國家大義上立場并未有所動搖。

    聽連紅袖的語氣,對僅僅相距數百裡外的戰況亦不甚了解,看來昔日排名京師八方名動之首的追捕王梁辰早已放下權名俗利,悠然于塵世之外,對世局抱着不聞不問的态度,隻安心與她相守于此,做一對逍遙情侶。

     “泰親王已死,叛軍不日将散。

    但我身負重傷,隻得借此處調養幾日。

    ” 連紅袖欣然道:“泰親王死了?這可是天大的好消息呢,小女子先恭祝将軍凱旋。

    這裡人迹罕至,就算敵人能找來,夫君也決不會袖手旁觀,将軍盡管放心養傷吧。

    ” 明将軍神色黯然:“另外我還帶來了一個壞消息。

    ” 連紅袖猛地一震,敏銳的觀察力已洞悉出真相:“千仇出事了?” 明将軍沉默不語,喉間發出一聲幾不可聞的長歎。

     霎時,三個人都靜了下來。

     不知過了多久,一記豪笑聲打斷了三人的緬懷:“回途中發現有人接近,隻怕拙荊有失,急急趕來,卻萬萬沒有想到竟會遇到将軍。

    ”原來追捕王梁辰已悄然歸來。

    他能有追捕王之名,并在京師八方名動中排名首位,靠的就是絕頂輕功與銳利雙目。

     明将軍擡眼望去,微笑道:“京師一别三年,梁兄風采更勝往昔。

    那時你我各為其主,此次重逢可莫要相見不歡。

    ”追捕王梁辰的獨門輕功正是喚作“相見不歡”。

     梁辰笑道:“若要重提舊事,将軍才是我的恩人。

    ” 明将軍淡淡道:“那是水總管執意放你離京,明某不敢居功。

    ”三年前京師巨變,泰親王謀反前夜追捕王失蹤,想不到竟是被水知寒暗中放走。

    若不然,隻怕也會像牢獄王黑山、刑部總管洪修羅一般,或是戰死于亂軍之中,或是身陷囹圄。

     梁辰卻正色道:“水總管是是留我一條性命,但若沒有明将軍的情報,天涯海角,我卻如何能找到紅袖?”說話間走到連紅袖的身邊,兩人雙手互牽,眼中盡是綿綿情意。

     許驚弦旁觀梁辰,幾年不見,并不見老态,反倒是以往那略顯古闆的面容多了一分開朗之色,竟似年輕了幾分,想必是與連紅袖隐居此地,樂而忘憂之故。

    瞧他夫婦情深至此,再也不必問梁辰如今過得好不好,一時忍不住開他個玩笑:“梁大叔,你可還記得我麼?” 梁辰定睛瞧了半晌,大吃一驚:“你是小弦!”匆匆掃一眼明将軍,面色變幻不定,實在猜不出這兩個人如何能走到一起,又有些擔心當着明将軍的面叫破許驚弦的身份會給他帶來麻煩。

     許驚弦吃驚更甚:“你是怎麼看出來的?”單就相貌而言,他與昔日的小弦幾無共通之處,噪音亦不複童聲,實不知梁辰如何能一眼看穿。

     梁辰看到明将軍不動聲色,知他早曉得許驚弦的身份,放下心來,哈哈一笑:“你面貌雖改,但幾處痣相卻變不了,某些細微的神态亦與當年的小弦毫無二緻。

    嘿嘿,你梁大叔江湖上的稱呼豈是胡叫的?”追捕王的銳目神眼被人喚作“斷思量”,就是形容那些通緝要犯一旦被他盯上,隻好束手就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