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坐而論道

關燈
從此絕了逃跑的念頭。

    許驚弦又想到靜塵齋弟子皆擁有獨步天下的觀察力,連紅袖與追捕王确是般配。

     連紅袖卻道:“依我看,你的稱呼可真要改一改了。

    ” 梁辰不解其意,隻當無意中惹夫人生氣,連忙賠笑道:“夫人急怒,我既答應你退隐江湖,豈能言而無信……” “我可不是怪你又想到當年的诨号……”連紅袖掩嘴而笑,“許少俠喚我姐姐,你卻要做他大叔,不改豈不是亂了輩分?” 梁辰一怔,仰天長歎:“夫人有令,看來我隻好做大哥了。

    ”幾人一齊大笑起來,挑千仇之死而帶來的傷感亦被沖淡了許多。

     當下梁辰取出窖藏的美酒、風幹的野物,連紅袖又下廚炒了幾個小萊,山野的蔬,别具風味。

    四人共聚桌前,暢談往事。

     靜塵齋弟子不以武功見長,卻有細緻入微的洞察力。

    門下三士之中,冥沉士察人觀相,洞悉性情,可為良師诤友;慧靜士辨真識假,分析情報,可為将帥謀臣;辟塵士觀勢識運,統籌全局,可為丞相國師。

    因其弟子多為女尼,故隐姓埋名,行事低調而不張揚。

     數年前紅袖裁紗奉師命入京,輔佐的對象乃是皇太子。

    她隐入太子宮中扮成宮女,哪知泰親王視太子為登基九五的最大障礙,日夜監視,査出了她的真實身份。

    泰親王深悉靜塵齋弟子的厲害,數度派出殺手暗殺未果,終于請出了追捕王。

     暴露身份的連紅袖不得已逃離京師,追捕王窮追不舍。

    連紅袖武功雖僅可勉強防身,但憑着對環境的洞察、對危機的預判,再加上将軍府派人暗中相助,數次化險為夷。

     而更為蹊跷的是,追捕王與連紅袖在這一場看似實力懸殊、實則棋逢對手的鬥智鬥勇中,竟然不知不覺愛上對方。

    然而一個是京師重地中的捕王,一個是青燈古佛下的女尼,這一場愛情無疾而終。

    最後連紅袖不知所蹤,梁辰郁郁回京複命,自承了他追捕中的第二次失利。

     但梁辰卻沒想到,連紅袖并沒有回到恒山靜塵齋,而是在明将軍的安排下,輾轉來到南疆,自此隐居在惡靈沼澤之中。

    直到三年前京師叛亂前夕,明将軍派人通傳了連紅袖的下落,梁辰方才當機立斷,遠離京師,尋到此處,有情人終成眷屬。

     幾人談笑中,許驚弦漸漸知悉了來龍去脈,天性中的敏銳讓他立刻抓住了其中的漏洞:将軍府保護連紅袖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如果明将軍此舉是有意離間泰親王身邊重将,那麼梁辰與連紅袖的感情隻是兩個人之間的事,局外人縱有所覺亦無從得知詳情,更不可能斷定事隔多年後梁辰仍然會不忘舊情,肯為連紅袖放棄京師的榮華富貴。

    這一枚潛伏數年的棋子算路深遠,令人思之不寒而栗。

    這決不像是明将軍的風格,倒更似是簡歌的手段。

     梁辰瞧出明将軍受傷極重,用罷午餐後,便騰出一間小屋請他入内休息。

     趁明将軍調息之際,梁辰與許驚弦談起當年的種種事情,蓮子羹、巴豆茶、約法三章、樹林中的暗器、汶河城仵作黑二、無念宗胖僧談歌……這些漸已被遺忘的人與事逐一清晰起來,令許驚弦時而放聲大笑,時而感懷不語。

     談及這一場戰事,許驚弦也不隐瞞,将自己被甯徊風利用、奉他之命于成都從軍、容笑風盜取佛珠、扶搖飛鷹傳物、媚雲教布下十毒搜魂蠱、明将軍絕地反擊奇襲熒惑城、剌明計劃圖窮匕見、五百摘星營将士魂歸熒惑城、甯徊風布下天羅地網截殺明将軍等事全盤托出。

     這是一次如實的講述,也是許驚弦内心的一次忏悔。

    挑千仇之死他永遠無法原諒自己,但至少在傾訴中他心中能夠得到暫時的平靜。

     梁辰知曉明将軍來到惡靈沼澤的原委,沉吟道:“此地雖少有人迹,但甯徊風詭計多端,若是四處尋不到明将軍,遲早會找到這裡,不得不防,我先去布下些迷陣機關,稍阻敵人,回來後再作打算。

    ”有他這個精通追捕之術的大行家負責清除痕迹,自當萬無一失。

     許驚弦卻想到追捕王昔日跟随泰親王多年,多少總有些情分,隻怕他通風報信替舊主報仇,起身道:“我與你一起去。

    ” 梁辰定睛望來,立知其意:“你可是不放心我麼?” 許驚弦面上微紅,口中卻道:“明将軍的性命關系着天下大局,謹慎些總不會錯。

    ” 梁辰正容道:“記得當年我曾冤柱你在蓮子羹中下了巴豆,多打了你十六記巴掌,因此許諾日後饒你十六次……” 許驚弦截口道:“但後來你又說過,如果我以後是你的敵人,一旦落在你的手裡,決不會留活口。

    ” 梁辰微微一笑:“明将軍對我恩重如山,而你也不再是我的敵人。

    你可知我為何改口?” 許驚弦自然知道,那是因為當年堂堂追捕王在少年小弦手裡連吃苦頭,把他當作了真正的對手,所以才改口。

     梁辰再度發問道:“那你可知我為何要當捕快?” 許驚弦搖頭,梁辰續道:“擊敗敵人必須用堂堂正正、光明磊落的方式,我從不屑于背後插刀。

    這也是我最終不願意跟随泰親王的真正緣由。

    ”言罷拍拍許驚弦的肩頭,飄然而去。

     許驚弦眼望梁辰的背影,想到他既然把不通武功的妻子留下,又豈會給敵人通風報信?自己确實不應該懷疑他,一念及此,大覺羞慚。

     卻聽連紅袖輕聲道:“雖然今日才見到你,但我看得出來,或許當你經曆許多事情後已不再輕信别人,但在你的内心深處,依然相信着一些美好的東西……” 許驚弦惶然回頭,正觸到連紅袖靈動的眼神,知道自己的心事瞞不過她。

    他長歎一聲:“千仇姐姐的死與我不無關系,你可想過替她報仇?” 連紅袖笑了:“作為一個觀察者,需要注意的不是事情的表面,而是因與果,你不必為千仇之事耿耿于懷,她的死因不在你,一切皆是天命。

    ” 許驚弦歎道:“話雖如此,但我覺得自己必須承擔責任。

    ” 連紅袖忽轉話題:“同是靜塵齋中的慧靜士,你有沒有發現我與千仇之間的不同之處?” 許驚弦想了想:“你比她更愛笑,更令人親近些。

    這或許也與她的名字有關。

    ” “千仇自幼就是孤女,亦是一個頗有些憂郁的女子,師父玄甯師太憐她身世凄苦,所以起個法号喚作千愁,乃是愁怨凝身之意,入将軍府後才刻意改作‘仇’字以惑衆人。

    但這并不是我比她更開朗的原因……”連紅袖擡手輕理雲鬓,“隻是我已找到了自己的緣。

    ” “此言何解?” “靜塵齋弟子大多是自幼出家,不苟言笑。

    但是數百年前祖師曾傳下一條祖訓:門下任何弟子,若能遇見真心相系之人,便可還俗。

    我幸而遇見了你梁大哥,也因此懂得了做一個紅塵俗世中平凡女子的幸福……” 許驚弦恍然大悟,怪不得靜塵齋中的女尼亦可還俗嫁人,原來竟有這樣一條奇怪的規矩。

    看來靜塵齋祖師倒是一個通情達理之人,大概亦曾為情所困,所以才出家為尼。

    随即又覺心頭一酸,挑千仇也找到了屬于她的緣,卻未能有機會得到連紅袖一般的幸福。

     “正是因為有這條祖訓,所以每一個靜塵齋弟子參禅修道的第一門功課,就是學會‘放下’!”連紅袖望向許驚弦的目光中大有深意,“所以若是你能對自己寬容一些,不把太多不屬于自己的責任扛在肩上,你一定會過得更快樂。

    ” 這平平淡淡的一句話,卻讓許驚弦胸口陡然一哽,竟有一種想哭的沖動。

    是的,他總是想把一切重擔都扛在身上,卻忘了自己隻不過是一個十六歲的少年。

    刹那間他心神失守,脫口道:“我何嘗不想,但是天性如此,又豈能說放下就放下?” 連紅袖微笑:“你堂兄執意殺你,而你卻原諒了他。

    ” “别人虧欠我的,我可以放下,我虧欠他人的,永遠也放不下!” 連紅袖眼望空處,似是自言自語般道:“玄名師伯曾說過一句話:這世上有一種人,天生就有一份責任感與使命感,甯可天下人負己,永不負天下人……”她蓦地打了一個寒戰,語音就此而止。

    那是因為玄名師太下面的話是:如此人物,若遇機緣,或為開國之明主,或為亂世之根源。

     而玄名師太,正是靜塵齋中,唯一一位可觀勢識運、洞悉天命的辟塵士。

     作為靜塵齋中最出色的二代弟子,連紅袖本是最接近“辟塵”境界的慧靜士。

    這一刹那間,她似乎初窺天機,忽就明白了眼前少年與明将軍之間錯綜複雜的關系。

    她強按心頭震驚,不再多言,對許驚弦微施一禮,姗姗走入小屋中。

    過不多時,紡車聲再度響起。

     許驚弦關心明将軍的傷勢,前去探視。

    他輕推開虛掩的房門,意外地發現明将軍并未運功調息,而是背身立于窗前,似在眺望∶又似在沉思。

    許驚弦本不欲打擾,正要退出,但明将軍雖未回頭,卻已有感應,沉聲道:“暫且留步,我有些話想對你說。

    ” “将軍請講。

    ” “首先,我想知道你願意以什麼樣的身份聽我說話?是戰士吳言,還是少年許驚弦?” “有什麼區别麼?” “若是吳言,就論國事;若是許驚弦,就論江湖。

    ” 雖然有傷在身,但明将軍高大的背影依舊淵淳嶽峙,氣勢沉雄;許驚弦望着這個自己曾視為死敵的人,感受到他逼迫而來的威勢,反而生出一種抗争的念頭,他淡然的語氣中略含嘲諷:“吳言不過是大軍中普通戰士,沒有資格與将軍談論國事;許驚弦更是無名小卒,豈敢與天下第一高手暢言江湖?” 明将軍并不動怒∶“你這口氣,可不像是戰士對将軍說話的态度。

    ” 許驚弦豈肯服軟∶“你說過,摘星營中沒有官職大小。

    ” 明将軍哈哈大笑,轉過身來:“你說得對,我們現在是共患難的戰友,在逃脫這場追殺之前,有什麼話盡可暢言無忌。

    ” “既然如此,我希望你能先回答我心中的兩個疑問。

    ” “你可以提問題,但我卻未必會回答。

    ” “第一、當年将軍府為何要救靜塵齋弟子紅袖裁紗?是因為追捕王的緣故,還是另有目的?第二、你與簡歌到底是什麼關系?你讓甯徊風帶給他的兩句話‘寒魂謝,諸神誡’到底是什麼意思?” 明将軍微笑:“這兩個問題都與目前的局勢無關,我拒絕回答。

    ” 許驚弦沉默片刻,話語中像是夾着一片刀鋒:“你可以不回答,但我卻不能不想到千丈峽之戰。

    ” 明将軍面色一變:“看來我要是不回答,你就會認定這隻是我為了奪取天下而與簡歌合謀布下的局?”許驚弦不語,以示默認。

     明将軍沉吟良久,肅聲道:“你身懷昊空門道門極典《天命寶典》,對于事物的判斷果有獨到之處,能夠從看似無關的瑣事中感應到千絲萬縷的聯系。

    其實這兩個問題是同一個答案——青霜令。

    ” 許驚弦猛然一震,他已猜到明将軍帶給簡歌的話多半隐含着青霜令的秘密,卻未想到連紅袖也與此有關。

    刹那間南宮靜扉所言之事湧上心頭,難道連紅袖就是當年給他施以“天魅凝音”之術的靜塵齋弟子? 明将軍淡然道:“我知道你在禦泠堂呆了三年,想必聽說了許多關于青霜令的事情吧,又何必故作吃驚?”他話說到一半,望着許驚弦若有所思的模樣,釋然一笑,“看來你這三年倒也不是全無收獲,竟然連青霜令的秘密也打探到了,宮滌塵果然是對你寄予厚望啊,竟能将此秘密托付……” 許驚弦聽出明将軍話語中大有深意,似乎宮滌塵對自己“寄予厚望”早在他意料之中。

    莫非也與苦慧大師的“天命谶語”有關?不過他雖暫時猜不透明将軍話中的玄機,卻并不多加分辯,他甯可任明将軍誤會官滌塵對自己的态度。

     明将軍聳聳肩:“你知道這些事情也好,省得我多作解釋。

    作為禦泠堂堂中聖物,青霜令決不僅是一個簡單的代表符号,自有其玄妙的功效,這涉及到禦泠堂守護近千年的一個大秘密。

    而簡歌之所以棄京師名望不顧而秘密加入禦泠堂,為的正是青霜令。

    所以他一入堂中,便執意坐上了虛設多年的副堂主之位,專職掌管青霜令。

    ” “逸痕公子又怎麼甘心被簡歌利用?” “南宮逸痕豈能看不出簡歌的野心?隻不過那時禦泠堂連遭變故,老堂主南官睿言病故,而四大家族六十年一度的‘行道大會’舉辦在即,正值用人之際,南宮逸痕才不得不答應簡歌的諸多條件,隻是暗地裡對他有所防備。

    隻可惜天妒英才,南宮逸痕失蹤多年,恐怕已遭不測。

    簡歌手握堂中大權,再無顧忌,先将紅塵使甯徊風、紫陌使白石等人收于帳下,再借行道大會之機排除異己,讓禦泠堂元氣大傷。

    ” 許驚弦歎道:“逸痕公子真是聰明一世,糊塗一時,竟引狼入室。

    ” 明将軍正容道:“南宮逸痕天縱奇才,絕非池中之物,就算對簡歌判斷失誤,自也留下諸多後着。

    青霜令正是南宮逸痕用于掣肘簡歌的絕妙之計,簡歌苦苦鑽研青霜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