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追蹤覓影

關燈


     由于嚴寒侵襲,所以莊子後面不見有人走動。

    莊門則已經閉上,是以無從得知裡面的情形。

     公孫元波忖道:“假如冷于秋沒有驚動對方,我自是可以筆直沿路行去。

    但冷于秋至今影蹤不見,這就難說得很了。

    ” 正在想時,忽然發現莊院内有響動,當下連忙閃到幾棵秀樹後面。

     但見莊門“嘩啦”一聲打開,有四名漢子走出來。

    這四人都是短打裝束,身上佩着長刀,個個動作矯健有力,一望而知不是普通的莊稼人。

     緊接着一輛馬車駛了出來。

    車身沒有頂筵,所以車上裝載的一口棺材看得清清楚楚。

     公孫元波不禁一愣,付道:“假如這口棺材中已裝載得有屍體,那是無話可說。

    若是一具空棺,那就有問題了。

    難道他們已接到消息,乃是去接運姓董的屍體不成?” 他念頭一轉,又想到冷于秋身上,不覺又心跳加劇,想道:“莫非棺中已盛載着她的屍體麼?” 但見那輛馬車折向左方,沿着莊牆駛去。

    那四名大漢前後散開,擁着馬車前行,很快就駛出數丈。

     公孫元波四下打量形勢,由于他距莊院尚有一段距離,所以目光不緻被屋子隔斷,還看得見在後大緻上是一片相當遼闊的樹林,不過樹木本來就木茂密,加以冬季嚴寒,木葉凋殘,使人有空疏曠蕩之感。

     他猜想這輛載着棺木的馬車,一定是繞人莊後的林地,好像是到墳地去安葬似的,當下略感放心,忖道:“假如棺中屍體是冷幹秋的話,莊中之人還會用棺木殓葬?” 他旋即又發現馬車前後的四名漢子不住向四下顧盼。

    一望而知,他們是小心查看周圍的情況,大有不想被任何人看見之意。

     公孫元波感到有異,決定跟去瞧瞧,但既然對方顯得小心戒備,則行蹤之隐秘自有必要。

     他略略後退,借着地形和樹木的掩護,也向左方繞去,奔出老遠,才兜折向皇莊那邊。

     此時他已看見那高梁皇在後面,果然是一大片疏落的林地。

     行到近處,忽見前路被一道數丈闊的小河隔住。

    這才知道早先所見的那條河渠,一直行水流來,繞莊一匝,形成一道在河。

     公孫元波量度過河間的寬度,估計必須在河中心換腳借力一次才躍得過去,但河中當然沒有可資落腳的地方。

    他毫不在意,先挑選地點,移到一排樹木旁邊。

    這兒的河面不但最窄,對面靠河邊亦有樹木,可供立即隐藏身形之用,于是他掣出了緬刀,揀中一棵碗口粗的矮樹。

    原來他準備砍一段木頭丢到水中,以便借力飛渡。

     他正要下手,忽見在這一棵矮樹的内側,竟有一枚已被折斷,看那痕迹還是剛剛折掉的。

     公孫元波微微一笑,忖道:“看來冷于秋和我一樣,也用同樣的手法渡河,而且恰好也選中了這個地點。

    ” 心中想時,目光流轉掃視,找尋冷于秋沒有用完的樹幹,但居然找不到,這使他驚異起來,一時之間想不透這是什麼道理。

     照理說冷于秋折了一枝樹幹,最多隻利用當中的一段,不須超過兩尺,所以這兒應該有得剩餘才對。

    此時他不但覺得奇怪,心中還泛起了不對勁之感,故此他特别小心地查聽和打量四下的情況。

     本來這等情形,可能是冷于秋的老練,而收拾得幹幹淨淨,不留一點痕迹。

    但公孫元波卻不如此認為,因為冷于秋既在如此隐秘的地方渡河,已經夠小心的了。

    在查明對方内情之前,她用不着過度小心,等到離開之時再把痕迹收拾幹淨亦來得及。

     根據這一些理由,公孫元波不肯相信這是冷于秋收拾幹淨的。

    他先假設是皇莊之人已來此收拾過,接着向下推想道:“是了,在這一段的河流,唯有這一處适合偷渡。

    皇莊之人當然亦瞧得出來,所以他們時時派人到此巡看,如果發現有砍樹或其他痕迹,便可知道有人已經偷渡過河,潛入皇莊地界。

    ” 越想越覺有理,現在對于是莊之人為何進快收拾幹淨,理由亦十分明顯了。

    敢請他們把這裡收拾幹淨之後,如果敵方再有人接應,勢必又在此處偷渡。

    隻要再砍一棵樹,是莊之人馬上又可以查出。

     他冷冷一曬,并不向别處的樹木動腦筋,心想:“我再把已折過的樹逝它一截下來,雖然矮了一點,但反而不緻為對方發覺。

    ” 當下一揮緬刀,砍下了一截尺許長的樹身。

    為了免得被皇在巡邏之人碰見,迅即拾起這截木頭,向河邊抛去。

     等到木頭已浮起來,公孫元波吸一口真氣,貼着水面平平躍去。

    接着腳尖一踩,點在木上。

    他竟不再躍起,但那股沖力使他仍然向前迅移,霎時連人帶木都到了對岸。

     他把這一截木頭撈起來藏放在樹叢内。

    一來避免在河上漂流,被人看見;二來離開之時也許還用得着。

     他在旁邊的草堆中發現另一截木頭,居然還是濕的。

     現在他奔入林地内,耳目并用,走了一陣,便聽到了馬車駛行的聲音。

    循聲跟去,先是看見兩個大漢的身影,接着也瞥見了載着棺木的馬車。

     由于公孫元波隻想瞧瞧這口棺材送到什麼地方,所以他根本不打算逼近,這刻反而停下腳步。

     馬車群踐的聲音,過了一陣縣然消失,可知已經到了目的地。

     公孫元波估計一下距離,正要往前一探,但突然心頭一動,忖道:“假使對方已知道有人潛入,則一切防範措施,勢必針對着一個暗中的敵人。

    我目下若是順着馬車行過之處踉去,豈不是正好掉進對方的偵查網中?” 他當機立斷,迅即改變方向,以那馬車聲音消失的地方作為中心,繞個大圈,到了對面。

     這時他才向中心點潛行而去,變成從迎向馬車來路的方向往前湊。

    雖然他仍須十分小心,但照事論事,皇在之火勢難料到敵人打對面來,因為這一來等如這個敵人早已知道馬車的踐線而預先在前面等候一般,這當然是不可能的事。

     他潛蹤匿迹地趟行了數十步,發覺前面不遠似是一片空地,當即選了旁邊一株高聳的樹木,攀了上去。

     這一攀到樹巅,發現恰好在最佳的位置,可以俯瞰到那一片空地的大部分,自己卻不虞對方瞧見。

     那輛馬車停在空地上,四名大漢正把棺木擡下來,動作之間,顯然極為小心慎重。

     在空地當中蓋搭着一間矮小的木屋,兩面敞通,所以看來内中空無一物,但屋前卻有一座巨大的石香爐,高與人齊,雕刻得很精美。

     那口棺木擡入木屋内,架在木條凳上,之後,四名大漢分為兩排,肅立在石香爐兩旁。

     轉眼;司,馬車來路處出現兩名白衣佩劍少年,大踏步行近木屋。

     公孫元波與他們相隔雖遠,但仍然可以感覺得到這兩名白衣少年,都有一種與常人不同的陰森神情。

     其中一個白衣少年問道:“都安頓了沒有?” 一個大漢應道:“都弄妥啦!” 駕車的黑衣人這時方從馬車上下來,走近他們,道;“兩位這一路跟來,沒有發現外人跟蹤吧?” 另一個白衣少年搖搖頭,道:“沒有,依咱看來,董大人似乎太小心啦!” 黑衣人道:“這實在是不得不小心之事。

    董大人馬上就陪娘娘駕到,絕對不能給任何人看見。

    ” 就這麼幾句話工夫,來路又出現人影。

    先是一個身着錦袍、留着三絡長須的中年大漢行出來。

    但見他龍行虎步,威儀赫赫,一望而知不是平常之人。

     在他身後是一頂軟轎,由兩名灰衣人擡着,腳步矯健平穩,身上也佩着長刀,可見得這兩名轎夫除了擡轎,還負有保護之責。

    軟轎帷慢深垂,竟不知這裡面坐着的是什麼樣的女人?隻見那董大人走入木屋,伸手打開棺蓋,看了一眼,也沒有把棺蓋蓋上,便轉身行出這間木屋。

     一名白衣少年拿出幾把香,點燃之後,插在石香爐内。

     董大人揮揮手,轉身行去。

    那黑衣人高聲道:“大人有令,着無職事之人容皆回避。

    ” 于是最先進來的四名轎夫、兩名大漢以及這個駕車載棺的黑衣人,都迅速跟那董大入走出曠場。

     木屋前除了一車一轎,便隻有那兩名白衣少年。

    他們肅立轎旁,一個拿着本點過的香燭,另一個則不知在何處拿出來一盤果點,都捧在手中,看來是等轎中之人出來上香獻祭。

     過了一陣,轎中之人還沒有動靜。

    連那遠處眺望的公孫元波也感到心急了,暗念:如果高梁皇在有人返回京城的話,會不會發現單行健他們?他正在轉念,忽然眼睛微花,但見一道人影踏入了曠場之中。

    這人衣袂飄飄,體态袅娜,正是無情仙子冷于秋。

     公孫元波心頭一震,付道:“奇怪!冷千秋踏入空地時,好像曾經穿過一層無形的牆壁似的,這種印象感覺,就像是大熱天太陽曬熱了地面,氣體蒸騰時那種景象。

    但不同的是前者隻是發生于冷于秋踏入時的一刹那,而夏天地面的熱氣騰升景象卻是持續不斷。

    ”換言之,這一塊空地好像被一層無形的牆圍住,有人穿過之時,無形之牆發生波動,旁觀之人才得以看見。

    不過冷于秋看來并無異狀,她一直走向軟轎。

    那兩個白衣少年轉眼望見了她,都泛起了驚訝之色。

     左方的少年冷冷喝道:“姑娘站住!” 冷于秋不理他,仍然向軟轎行去,亦即是向這兩名白衣少年行去,因為他們乃是站在轎前兩側。

     那白衣少年又道:“你聽見了沒有?我叫你站着!” 冷于秋果然站着了,敢情她已距轎帝不到五尺,與左右兩旁的白衣少年也相距不過六七步遠而已。

     她指着轎子,道:“這裡面是什麼人?” 她神色冰冷,口氣含有命令般的味道,加上她的突然出現,種種因素,形成了奇異的力量,使人不敢輕易地對她無禮。

     那白衣少年皺眉造:“這不是你應該問的。

    你是誰?何故跑到這兒來?難道沒有人通知你不可闖入來麼?” 冷于秋美麗如畫的面靥上,泛起不悅之色,道:“哼!哪一個有資格禁止我?董沖麼? 笑話!” 右邊的白衣少年這時第一次開口,道:“你究竟是誰?如果要我們通傳,也得有姓有名才行呀!” 冷于秋道:“用不着你們通傳,我自己瞧瞧。

    ” 她上前兩步,已到達伸手就可以揭起轎簾的距離内。

     這時她發現那兩個白衣少年都沒有動靜,不禁大感意外,心想:轎中之人如果不能讓人看見,則這兩名白衣少年應該出手阻攔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