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追蹤覓影

關燈
公孫元波忖道:“此人之言,不知是真是假?” 要知董沖的聲名,并非是加入東廠之後得來,而是在武林中享有盛名,乃是當今天下公認的有數高手之一。

    所以公孫元波決定小心從事,萬一這個青袍人假裝不是董沖,讓他出手,則這一發動攻擊,無疑是自授羅網。

    當下應遵:“在下還沒有機緣拜見令叔祖大人。

    ” 青飽人道:“公孫兄剛才提到的冷仙子,莫非是廠裡的人麼?” 公孫元波微微一笑,道:“正是,董大人敢是未聽過這個名字?” 青袖人搖搖頭,道:“想我孤陋寡聞,這名字竟然從未聽過。

    ” 公孫元波突然恍然大悟,應聲道:“那麼‘大小姐’這個稱呼,董大人想必聽過吧?” 青袍人詭笑一聲,道:“大小姐麼?她在哪兒?” 公孫元波一時又猜不透對方深淺了,因在對方口氣中雖然暗示認識“大小姐”這個人,可是又顯得并不畏懼她似的。

    若然他不是董沖,怎敢不把冷于秋放在心上?單行健雖是老江湖,可是到了這時也大感迷惑了。

    他從這兩人的對話中,一時聽到他們好像是對頭冤家,一時又變為自家人,但突然又充滿了敵意。

    問過來答過去,雙方都含有玄機。

    他搔搔頭皮,困惑地又退了數步,決定瞧個水落石出。

     公孫元波徐徐道:“她剛剛給我一個命令,要在下向董大人請教幾把刀法。

    ” 青施人面包一沉,道:“你叫她出來!” 公孫元波沒有立即回答,心中暗暗琢磨了一下,這才縱聲朗笑道:“殺雞焉用牛刀?大小姐請等一等。

    ” 這話好像向暗中的大小姐說的,但見青袍人迅即回頭張望。

     公孫元波大步行去,他每一步都跨出五尺以上,是以不過四五步就逼到敵人面前,這時他手中的刀勢,随着身形前進而殺氣激增。

     青袍人趕忙凝神待敵,厲聲道:“你究竟是什麼人?” 公孫元波大喝一聲,緬刀如奔雷掣電般攻去。

     青飽人也怒叱一聲,健腕一沉,刀尖疾鐐敵臂。

    這一刀以攻代守,毒辣中透出細膩靈動。

     公孫元波刀勢縮回一點,“懶”的一聲架住了敵對。

    他狠狠地道:“你不是量沖,這是毫無疑問之事!” 青飽人抽刀疾剁,“鉻”的一響,又被對方架住。

    他這時才以肯定的口氣道:“你也不是大小姐的人。

    ” 公孫元波道:“這話怎說?” 青袍人道:“我可不能告訴……” 公孫元波道:“很好,等咱們分出高下,再說不遲!” 兩人倏分又合,“鑄鋼鋼”一連拼了三刀。

    到了第四刀,公孫元波使出一招“破屏風”,刀勢筆直推進。

     青袍人以纏絞手法,刀尖一粘敵刀,迅快旋轉。

    這一招使得奇奧泥變,敢情是極為上乘的刀法。

     公孫元波運足内力,挺刀不動。

    這時要不就是被敵人粘得刀勢浮動、露出難以挽救的破綻,要不就是迫使對方變招換式,他便有機可乘。

     但見那青袍人現出吃力的表情,長刀一粘一絞,未曾把公孫元波的緬刀帶動分毫。

    果然須得變招換式,刀鋒一沉,向他雙腿削去。

     公孫元波抓到機會,長笑一聲,刀勢也跟着沉下疾鐐。

    隻聽“鉻”的一聲,青袍人的長刀刀尖已被斬斷了一截。

     青袍人面色一變,轉身就跑。

    他動作雖快,但卻比不上公孫元波趁勢迫擊的緬刀。

    隻見刀光閃處,已劈中青袍人的腰身,登時血光冒現。

     公孫元波反而一愣,因為他這一刀砍中了要害,而他的本意卻不想立刻殺死此人,希望從他口中間出一點線索。

     青袍人一跤栽倒,身子在地上翻動兩下,便氣絕斃命。

    公孫元波搖搖頭,迅即收起緬刀。

     單行健明知自己縱是不作聲,也躲不過這場風波,當下道:“公孫兄,你究竟是不是東廠的人?” 公孫元波答非所問道:“單前輩的烏金杖借來一用如何?” 單行健爽快地道:“這又有何不可?” 公孫元波接住抛過來的鋼杖,一言不發,迅疾揮劈在青袍人的屍體上,“啪啪啪”一連數下方始停手。

     單行健瞧得傻住了,直到公孫元波将烏金杖交給他,這才恢複過來,卻沒有說什麼話。

     反而是公孫元波先問他道:“單前輩對我此舉,有什麼看法沒有?” 單行健道:“如果公孫兄不見怪的話,在下果然有點意見。

    ” 公孫元波道:“晚輩絕不介意,您清說吧!” 單行健道:“在下認為縱有深仇大恨,但一旦死了,仇恨也就随之消滅。

    這姓董的可能是公孫兄的仇家,與他有勢不兩立之恨,但你已殺死了他,何必還糟蹋他的屍體呢?” 公孫元波道:“原來如此。

    老實告訴你吧,晚輩與他素無仇恨,從前連面也沒見過。

    ” 單行健道:“那麼公孫兄竟不是為了仇恨而動他的屍體了?” 公孫元波颔首道:“不錯,晚輩此舉,乃是移禍東吳之計。

    ” 單行健馬上若有所悟,道:“這個東吳,可是在下?” 公孫元波道:“正是。

    這姓董的屍體如是被人發現,查驗之下,定是以為被鋼杖擊斃。

     晚輩加請他身上的刀痕,完全看不出來,因此,他們緝捕兇手的方向,自是落在使用鋼杖之人身上。

    ” 單行健道:“話雖如此,但京師地面,武林人物多如牛毛,使杖之人也不可勝數,這殺人的嫌疑斷斷不會落在在下頭上的。

    ” 公孫元波道:“若在一般情形之下當然不會,但目前單前輩恰好處于十分不利之境。

    一來你不是本地人,偏巧在的案發生時來到了京師,案發後又悄悄回去了,這是可疑之一;其次你的烏金杖質料與一般鋼杖不同,是以留下的傷痕亦不一樣,很容易看出來;三來你的行蹤将由晚輩這兒傳出去,讓東廠不費吹灰之力,就知道你曾經來過京師。

    ”單行位聽了這番分析,面色灰白。

    要知道這個被害之人乃是東廠之人,這才是最要命的問題。

    如果被殺之人不是這種身份,則單行健被捕之後還有辯白洗冤的機會,可是一旦落在東廠的網羅中,便休想有這等機會了。

     單行健深知此中奧妙,所以駭得面無人色,過了一會,才道:“公孫兄何必這樣‘整’我呢?” 公孫元波道:“假如我閉口不言,東廠縱然耳目遍布,也不容易找到你頭上去。

    ” 單行健歎口氣,道:“好吧!公孫兄有什麼吩咐,在下無有不從。

    ” 公孫元波道:“第一件事是先把屍體移到道邊的樹木後面,等對方發現時,大概也在三兩天以後的事。

    ” 單行健連忙依言做了,迅即把屍體搬走。

    他回來之後,公孫元波又遭:“我們等大小姐回來,解開了李公岱的穴道,你們便繼續進行你們的計劃,我與大小姐可能跟着瞧瞧熱鬧。

    ” 單行健不敢不答應,問道:“大小姐幾時才回來呢?” 公孫元波聳聳肩,道5“晚輩也不知道。

    ” 單行健問道:“公孫兄是不是東廠裡的大人?” 公孫元波道:“我不是。

    ”他笑了笑,又道:“我已當你之面,殺死一個東廠的鷹犬,料必足以證明我不是東廠之人了。

    ” 單行健大為困惑,因為剛才公孫元波與姓董的人談話之時,分明表示他是東廠之人,而勝董的口氣和态度也似乎相信了這一點,然而既系同事,自無出手殘殺之理。

     公孫元波四下張望了一陣,自言自語道:‘寸小姐一定走到皇莊去了。

    ” 單行健小心地說話,以免觸怒這個青年高手。

    他問道:“皇莊裡有什麼好瞧的?” 公孫元波道:“我也不知道。

    ” 兩人又等了一會,單行健道:一再等下去,隻怕在下這方的行動已來不及啦。

    ” 公孫元波問道:“為什麼會來不及呢?” 單行健道:“因為鎮北職局之人可能及時趕返。

    ” 公孫元波問道:“你們打算怎生對付鎮北賦局?” 單行健道:“我等查悉鎮北欽局的主腦陸廷珍,時常秘密前往一個地方。

    料定這一處地方,必與陸廷珍及鎮北缥局關系至為重大,故此今日前往一棵。

    ” 公孫元波道:“陸廷珍現在不在京師麼?” 單行健道:“‘不但他不在,連該局高級人物也沒有一個留在京師,所以這是千載難逢的良機。

    ” 公孫元波道:“這樣說來,連你們自己亦不知道到了那處地方之後,将發現些什麼東西了?” 單行健點頭道:“正是如此,隻不知公孫兄信是不信?” 公孫元波道:“聽來似是可信,既然如此,晚輩與大小姐跟去亦有何妨?” 單行健苦笑了一下,沒有說話。

    他明知對方的決定無法反對,如若不然,他當然不願讓兩個來曆不明之人參加。

     大小姐似乎一去音訊沓然,連公孫元波也有點不耐煩了,心想:“她莫不是到皇莊去查看虛實?早先聽姓董的東廠校尉之言,似乎那所皇莊乃是鬼見愁董沖方面的地盤。

    ” 公孫元波已大緻得知東廠的三大高手,除了三寶天王方勝公領袖群倫,權勢最大,表面上是以他馬首是瞻之外,其實這三大高手各有勢力,不斷地明争暗鬥。

    因此冷于秋無意中發現董沖有這麼一個地盤,便急忙前往查看,實是合情合理之事。

     他心念一轉,便向單行健道:“單前輩且在此地等我,如果過了半個時辰尚未回來,你便帶了李前輩離去。

    ” 單行健目光轉到呆立不動的李公岱身上,問道:“李兄若是得不到大小姐解救,隻不知有無妨礙産公孫元波道:“大概沒有妨礙。

    ”說罷舉步行去。

    其實他識得如何解救李公岱之法,亦知道一個時辰後j李公岱穴道自然解開,但他故意這樣處理,為的是使單行健心有顧忌,不敢不認真地等上一個時辰。

     凜冽的寒風呼嘯着刮過田野,他迅快行去,凝目四望,竟不見一個人影。

    腳下的道路寬闊平整,可容馬車馳驅,可見得沿着此路行會,一定會見到繁盛熱鬧的市鎮。

    若然不是市鎮,則隻有“皇莊”才有這等道路。

     走了數裡,但見一道河渠與道路連接在一起。

    再往前望,不遠處有一片在院,高高矮矮的房屋,總共有百數十幢。

     在距這些房屋百餘步的地方,那道河渠橫過道路,繞流莊後,一道石橋跨過河面。

    橋的那一面立着一道木栅,上面橫挂着一塊木匾,寫着鬥大的“高粱皇莊”四個大字。

     公孫元波離那石橋還有二三十步,就停下腳步,小心打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