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家樓
關燈
小
中
大
在下一站找着了約瑟甫-裡韋先生,他正拉着一輛套着白馬而且塞滿着椅子的大車在那兒等候。
這木匠彬彬有禮地吻過了這些貴婦人,并且幫着她們爬上了車子。
三個坐在靠後的椅子上;拉翡兒,馬丹和他的兄弟坐着靠前的那些椅子;至于樂騷,既然沒有坐處,隻好将将就就坐在高大的飛爾南荻的膝頭上邊;随後,大家起程了。
不過,這匹矮而小的牲口的驟然而起的快走步兒,立刻那樣怕人地教車子颠簸起來,使得那些椅子都開始跳舞,使旅客們坐不穩定,使他們帶着木偶的動作,害怕的臉兒,以及因為喪膽而起又被一陣更強烈的動蕩所打斷的叫喚向左右亂晃了。
她們攀着車子的兩邊了;帽子滑到脊梁上去了,蓋着鼻梁了,或者壓着肩頭了;然而這匹白馬始終一徑跑着,挺起了腦袋,伸直了那一條不時打着臀部而光秃得活像鼠尾的尾巴。
約瑟甫-裡韋,一隻腳伸在車轅上,另一隻屈在身軀下邊,雙肘高高地舉起,拉着缰繩,喉管裡不時吐出一種類乎母雞召喚雞雛的聲音,使得那匹矮而小的馬豎起了雙耳,并且加快了腳步。
碧綠的郊野從公路兩側展開了。
正在開花的油菜四散地鋪開了一幅黃澄澄的波動不息的大地毯,其中散出一陣清新強烈的香氣,一陣被輕風帶到遠處的沁入嗅官的甜香。
在那些已經長大的裸麥叢裡,許多矢車菊露出了淺藍的小花朵兒,使得這些婦人都想去采,但是裡韋先生卻不肯停車。
并且偶爾有一片像是整個澆着鮮血的地裡滿開着紅罂粟花。
在那些被盛開的鮮花如此渲染的平原中間,那輛大車像是載着另一簇顔色更熱烈的花被白馬用快步拉着前進,它偶爾在一座農莊的大樹後面失蹤,穿過了大樹枝葉的掩蔽範圍又顯出它的影子,然後重穿過那些被紅顔色或者藍顔色點綴的黃黃綠綠的農作物,在日光下邊載着那些光彩照眼的娘兒們飛奔。
在大家到了木匠的大門跟前的時候,已經是一點鐘了。
她們都因為勞頓而不能支持了,都因為饑餓而面無人色了,自從動身以來一點兒什麼也沒有吃,裡韋太太連忙迎上來,扶着她們一個一個下了車,等她們一到地上就來擁抱;并且對于這位被她想做奇貨看待的姑奶奶,她吻得更為巴結。
大家在木匠工作室裡吃着點兒東西,室裡的工作器具早已為明天的筵席而挪開了。
吃過一份炒雞子兒,跟着是一份炸的肥腸包餃子,再澆上些烈性的蘋果酒,于是全體皆大歡喜了。
為了表示敬意,裡韋拿着一隻杯子碰過了杯,而他的妻子照顧一切,下廚,上菜,撤菜,低聲在每一個女客耳門邊說:“這東西,您可合意?”無數豎在牆跟前的木闆和許多掃到牆角落裡的刨花散出一陣新出刨的木頭香味,一陣細木作裡的香味,那種深入肺部的樹脂氣息。
大家問起了那女孩子,但是她早到禮拜堂裡去了,隻能在傍晚以後才得回來。
于是,這一行人為着參觀本地風景而出門了。
那是一個被一條公路穿過的很小很小的市鎮。
十來所沿着那條唯一的街道而排列的房子庇蔭了當地的商家:肉店,油鹽作料店,細木作,咖啡館,皮匠店和面包店。
禮拜堂在這樣一條街道的盡頭,被一座小小的公墓繞着;四棵種在門外的異常高大的菩提樹蓋住了整個禮拜堂。
那是用燧石塊兒砌成的,沒有任何藝術作風,并且頂着一座石闆蓋頂的鐘塔。
從禮拜堂再往鎮外走過去,郊野又開始了,郊野是被一堆堆東羅西布的樹叢所剖分的,樹叢裡藏着好些農莊。
裡韋因為禮貌關系,盡管身着工人衣裳,卻堂堂皇皇挽着他姊姊的臂膊散步。
他妻子完全因為拉翡兒的金光耀眼的裙袍感到了驚訝,鑽在拉翡兒和飛爾南荻二人之間,圓球樣的樂騷同着老母雞露绮思和疲倦而微跛的跷跷闆佛洛娜,三個人跟在後面提起了快步。
鎮上的居民都到門外來看了,孩子們停止了他們的遊戲,一幅掀起的窗帏教人望見了一個戴着印花布小帽的腦袋;一個撐着拐杖而幾乎失明的老婦人,如同對着一列宗教遊行會似地在胸前畫着十字,并且每人都長久地用眼光追着這些來自遙遠的城裡的漂亮貴婦人,因為她們都來參與約瑟甫-裡韋的女孩子第一次領聖體禮,一陣不可估量的敬意集中在這細木匠的身上。
經過禮拜堂的前面,她們聽見了孩子們的歌聲:一陣由尖銳的小嗓子向天空高唱的《詩篇》;但是馬丹阻止大家走進堂裡去,免得打攪那些可愛的女孩子。
繞着郊野走了一周,又列舉了那些主要财富,田地的收獲量和家畜的生産量以後,約瑟甫-裡韋才領了這一群婦人回到家裡去安排。
地方是很狹小的,他們派定了每兩個人住一個屋子。
這一回,裡韋到工作室裡的刨花上面去睡覺;他妻子和他的姊姊同床,而飛爾南荻和拉翡兒占住旁邊的屋子,露绮思和佛洛娜都在廚房裡的一鋪攤在地上的褥子上面睡覺,樂騷可以獨自占住樓梯上面那間烏黑的小屋子,緊靠着一個小木閣兒的門邊;那個領聖體的女孩子這天夜間就睡在小木閣兒裡。
到了這女孩子回家的時候,就來了一陣“吻雨”撲到她臉上了:所有的娘兒們都帶着那種溫柔四溢的動作要來和她溫存一番,這種裝腔作勢的職業習慣,先頭在客車裡已經使她們和鴨子都吻過了。
現在,每人都抱着她坐在膝頭上,撫弄着她那些柔軟的金黃頭發;在突起而熱烈的親昵勁兒中間箍着她不肯放手了。
這個很聰明而又一心笃信宗教的女孩子,如同受着赦免令裡的封鎖一般,忍耐而又深思地任憑她們這樣做。
白天裡的光陰早教她們夠受了,大家吃完夜飯之後就連忙去睡覺。
那種像是具有宗教意味的漫無邊際的田園寂靜包在這個小小市鎮的四周,真是一種安甯得使人感動并且遠達星群的寂靜。
姑娘們素來是和公共場所的喧鬧晚會習慣了的,這時候睡熟了的鄉村的無聲休息使得她們彷徨起來。
她們有點兒毫毛倒豎了,然而并非由于天氣冷,而是那種從騷動不安的心裡而起的寂寞使得她們不寒而栗。
她們一到床上,就兩個兩個互相箍着來抵抗這種來自田園的甯靜而且深沉的瞌睡的侵襲。
但是馱馬樂騷獨自一人躺在黑的小屋子裡而又不大慣于空着臂膊睡覺,所以這時候竟感到受着一種空虛難堪的侵襲。
她正在床上輾轉不休,無法入睡,忽然聽見了她腦袋旁邊的隔闆後面有一陣像是孩子哭泣的輕微嗚咽之聲。
她吃驚了,輕輕兒叫着,于是有一道斷斷續續的小聲音答應她。
這正是那個素來和母親同睡的小女孩子,這時候在小木閣兒裡面感到很害怕。
樂騷心花怒發了,悄悄地從床上爬起來免得驚動了誰,再走去找那個孩子了。
她引着她到自己的熱烘烘的床上來,抱着她靠在自己的胸前吻着,體貼入微地保護她,用種種誇大表情的愛撫裹住她,随後,自己甯靜了,便也睡得着了。
末了直到天明,這個預備領聖體的女信徒,始終把自己的腦袋緊貼在這個妓女的精赤的胸脯上面。
一到5點鐘。
《早禱曲》的鐘聲從禮拜堂的小鐘塔上連續地響着,驚醒了這些素來隻能用睡到午前來補償夜間疲乏的貴婦人。
鎮裡的鄉下人已經都起來了。
當地的婦女們都挨家挨戶忙着,活躍地談着,小心謹慎地捧着好些漿得硬挺挺的像是紙闆般的麻紗短裙,或者好些非常長的蠟燭——燭的腰上箍着一個金線流蘇的綢結子,并且在抓手的地方刻着一圈花紋來做标識。
已經高高升起的太陽,照着整個蔚藍的天空,而地平線附近卻留着一層略帶淡紅的色彩,像是一層被黎明之光沖淡的色彩似的。
許多群的母雞在各自的門前閑走;不斷地有一隻黑頸金毛的雄雞,擡起它的戴着朱冠的腦袋,拍着翅膀,并且迎風唱着它那種使得其他雄雞都跟着唱的嘹亮歌聲。
好些車子從附近的村莊裡來了,在各處的門口卸下了好些高大的諾曼第州的婦女們,她們身上都穿着深顔色的裙子,胸前都搭着一幅用古式銀質裝飾品扣住的圍巾。
男子們呢,都有新的方襟大禮服上面或者後襟長尾已經走樣的綠呢的古老晚禮服上面罩着藍布罩衫。
到了駕車的牲口都牽到了馬房裡以後,沿着公路,排成了兩行由式樣不同年代不同的車子組成的行列,有鄉村的四輪運貨篷車,有運貨敞車,兩輪敞車,兩輪客車,大型運人敞車,這些車子或者前部栽在地上,或者後部靠在地上而車轅仰着朝天。
細木匠的家裡活動得像是一個蜂房了。
那些貴婦人身上隻穿着短衣和短裙,背上披着又稀又短的頭發,那種看去像是由于使用而褪了顔色受了磨折的頭發,共同照顧那女孩子穿衣裳。
那女孩子立在桌上沒有動彈,這時候,馬丹正指揮她的“遊擊隊伍”的種種動作。
大家替她洗濯、替她梳頭,替她插戴,替她穿衣裳,後來,靠着重三複四的圓頭小針替她端正了裙袍上的褶,替她扣緊那個過于寬大的腰身,替她配合裝飾上的出衆風度。
随後到了這些事情結束了以後,大家教這個聽人擺布者坐下來,一面叮囑她再不要動一下,于是這一隊興奮的娘兒們趕忙跑去打扮自己了。
那座小小的禮拜堂重新又敲起鐘來了。
它那口破鐘的脆弱的叮咚聲音升上去就在天空中消失了。
如同一陣過于沒有氣力的聲音一般,迅速地淹沒在漫無邊際的碧空裡。
那些應當去領聖體者都從各家的門裡走出來,向着鎮上那棟包括兩所小學和鎮長辦公處的公有建築物走過去,這建築物坐落在本鎮的盡頭,而“上帝之家”則在另一個方向的頭兒上。
那些親族,穿上了過節的衣裳,露着一種笨頭笨腦的神情和那些對于終日彎着腰做工的身體不相習慣的動作,跟在他們的孩子們的後面走,女孩子們隐沒在一陣奶酪花似的透明薄紗的雲霧中間,而男孩子們打扮得像是咖啡館裡的侍應生的雛形一般,滿頭塗着刷亮的頭油,叉着兩條腿兒走路,使自己身上黑呢褲子不至于弄髒。
對于一個家庭那真是一種榮幸了,遇着一大群的戚族從遠處跑了來,圍着自己的孩子:所以細木匠完全勝利了。
戴家的部隊由女掌櫃領着來追随康司丹絲;并且,她的父親被姑母挽着臂膊,她母親陪着拉翡兒,飛爾南荻陪着樂騷,“兩條唧筒”并在一處,這隊伍如同一群身着軍用大禮服的參謀人員堂堂皇皇地展開在鎮上,這影響真像閃電一般來得又驚人又迅速。
走進了小學裡,女孩子們都聚在女修道士的尖角形的頭巾下面,男孩子們的領導人是小學校長,是一個健美的漢子;末了,全體在唱着《詩篇》的聲浪之中出發了。
男孩子們領頭,在兩行卸下了牲口的車子之間引伸了他們的雙行行列;女孩子們在同樣的秩序之下跟在後邊;而所有的居民由于表示敬意,都對這幾位由城裡來的貴婦人讓出了空兒,所以她們緊接在女孩子們的後面也一樣排成了雙行,延長了宗教遊行的行列。
3個在左邊,3個在右邊,亮出了她們那些俨然一簇煙火似的耀眼的打扮。
她們走進禮拜堂的情形真教觀衆發狂了。
大衆都忙起來,轉過身軀,擠向前來看。
并且那些女信徒都被這些衣裳比唱詩班的祭服還要花花綠綠的貴婦人的氣象吓昏了,幾乎高聲談起話來。
鎮長讓出了他那條長凳,緊靠着唱詩台右邊的第一條,于是馬丹同着她的弟婦,飛爾南荻以及拉翡兒都坐下來。
馱馬樂騷和“兩條唧筒”由細木匠陪着坐在第二條長凳上。
禮拜堂的唱詩台塞滿了跪下來的孩子們,女孩子在一邊,男孩子在另一邊,那些擎在他們手
這木匠彬彬有禮地吻過了這些貴婦人,并且幫着她們爬上了車子。
三個坐在靠後的椅子上;拉翡兒,馬丹和他的兄弟坐着靠前的那些椅子;至于樂騷,既然沒有坐處,隻好将将就就坐在高大的飛爾南荻的膝頭上邊;随後,大家起程了。
不過,這匹矮而小的牲口的驟然而起的快走步兒,立刻那樣怕人地教車子颠簸起來,使得那些椅子都開始跳舞,使旅客們坐不穩定,使他們帶着木偶的動作,害怕的臉兒,以及因為喪膽而起又被一陣更強烈的動蕩所打斷的叫喚向左右亂晃了。
她們攀着車子的兩邊了;帽子滑到脊梁上去了,蓋着鼻梁了,或者壓着肩頭了;然而這匹白馬始終一徑跑着,挺起了腦袋,伸直了那一條不時打着臀部而光秃得活像鼠尾的尾巴。
約瑟甫-裡韋,一隻腳伸在車轅上,另一隻屈在身軀下邊,雙肘高高地舉起,拉着缰繩,喉管裡不時吐出一種類乎母雞召喚雞雛的聲音,使得那匹矮而小的馬豎起了雙耳,并且加快了腳步。
碧綠的郊野從公路兩側展開了。
正在開花的油菜四散地鋪開了一幅黃澄澄的波動不息的大地毯,其中散出一陣清新強烈的香氣,一陣被輕風帶到遠處的沁入嗅官的甜香。
在那些已經長大的裸麥叢裡,許多矢車菊露出了淺藍的小花朵兒,使得這些婦人都想去采,但是裡韋先生卻不肯停車。
并且偶爾有一片像是整個澆着鮮血的地裡滿開着紅罂粟花。
在那些被盛開的鮮花如此渲染的平原中間,那輛大車像是載着另一簇顔色更熱烈的花被白馬用快步拉着前進,它偶爾在一座農莊的大樹後面失蹤,穿過了大樹枝葉的掩蔽範圍又顯出它的影子,然後重穿過那些被紅顔色或者藍顔色點綴的黃黃綠綠的農作物,在日光下邊載着那些光彩照眼的娘兒們飛奔。
在大家到了木匠的大門跟前的時候,已經是一點鐘了。
她們都因為勞頓而不能支持了,都因為饑餓而面無人色了,自從動身以來一點兒什麼也沒有吃,裡韋太太連忙迎上來,扶着她們一個一個下了車,等她們一到地上就來擁抱;并且對于這位被她想做奇貨看待的姑奶奶,她吻得更為巴結。
大家在木匠工作室裡吃着點兒東西,室裡的工作器具早已為明天的筵席而挪開了。
吃過一份炒雞子兒,跟着是一份炸的肥腸包餃子,再澆上些烈性的蘋果酒,于是全體皆大歡喜了。
為了表示敬意,裡韋拿着一隻杯子碰過了杯,而他的妻子照顧一切,下廚,上菜,撤菜,低聲在每一個女客耳門邊說:“這東西,您可合意?”無數豎在牆跟前的木闆和許多掃到牆角落裡的刨花散出一陣新出刨的木頭香味,一陣細木作裡的香味,那種深入肺部的樹脂氣息。
大家問起了那女孩子,但是她早到禮拜堂裡去了,隻能在傍晚以後才得回來。
于是,這一行人為着參觀本地風景而出門了。
那是一個被一條公路穿過的很小很小的市鎮。
十來所沿着那條唯一的街道而排列的房子庇蔭了當地的商家:肉店,油鹽作料店,細木作,咖啡館,皮匠店和面包店。
禮拜堂在這樣一條街道的盡頭,被一座小小的公墓繞着;四棵種在門外的異常高大的菩提樹蓋住了整個禮拜堂。
那是用燧石塊兒砌成的,沒有任何藝術作風,并且頂着一座石闆蓋頂的鐘塔。
從禮拜堂再往鎮外走過去,郊野又開始了,郊野是被一堆堆東羅西布的樹叢所剖分的,樹叢裡藏着好些農莊。
裡韋因為禮貌關系,盡管身着工人衣裳,卻堂堂皇皇挽着他姊姊的臂膊散步。
他妻子完全因為拉翡兒的金光耀眼的裙袍感到了驚訝,鑽在拉翡兒和飛爾南荻二人之間,圓球樣的樂騷同着老母雞露绮思和疲倦而微跛的跷跷闆佛洛娜,三個人跟在後面提起了快步。
鎮上的居民都到門外來看了,孩子們停止了他們的遊戲,一幅掀起的窗帏教人望見了一個戴着印花布小帽的腦袋;一個撐着拐杖而幾乎失明的老婦人,如同對着一列宗教遊行會似地在胸前畫着十字,并且每人都長久地用眼光追着這些來自遙遠的城裡的漂亮貴婦人,因為她們都來參與約瑟甫-裡韋的女孩子第一次領聖體禮,一陣不可估量的敬意集中在這細木匠的身上。
經過禮拜堂的前面,她們聽見了孩子們的歌聲:一陣由尖銳的小嗓子向天空高唱的《詩篇》;但是馬丹阻止大家走進堂裡去,免得打攪那些可愛的女孩子。
繞着郊野走了一周,又列舉了那些主要财富,田地的收獲量和家畜的生産量以後,約瑟甫-裡韋才領了這一群婦人回到家裡去安排。
地方是很狹小的,他們派定了每兩個人住一個屋子。
這一回,裡韋到工作室裡的刨花上面去睡覺;他妻子和他的姊姊同床,而飛爾南荻和拉翡兒占住旁邊的屋子,露绮思和佛洛娜都在廚房裡的一鋪攤在地上的褥子上面睡覺,樂騷可以獨自占住樓梯上面那間烏黑的小屋子,緊靠着一個小木閣兒的門邊;那個領聖體的女孩子這天夜間就睡在小木閣兒裡。
到了這女孩子回家的時候,就來了一陣“吻雨”撲到她臉上了:所有的娘兒們都帶着那種溫柔四溢的動作要來和她溫存一番,這種裝腔作勢的職業習慣,先頭在客車裡已經使她們和鴨子都吻過了。
現在,每人都抱着她坐在膝頭上,撫弄着她那些柔軟的金黃頭發;在突起而熱烈的親昵勁兒中間箍着她不肯放手了。
這個很聰明而又一心笃信宗教的女孩子,如同受着赦免令裡的封鎖一般,忍耐而又深思地任憑她們這樣做。
白天裡的光陰早教她們夠受了,大家吃完夜飯之後就連忙去睡覺。
那種像是具有宗教意味的漫無邊際的田園寂靜包在這個小小市鎮的四周,真是一種安甯得使人感動并且遠達星群的寂靜。
姑娘們素來是和公共場所的喧鬧晚會習慣了的,這時候睡熟了的鄉村的無聲休息使得她們彷徨起來。
她們有點兒毫毛倒豎了,然而并非由于天氣冷,而是那種從騷動不安的心裡而起的寂寞使得她們不寒而栗。
她們一到床上,就兩個兩個互相箍着來抵抗這種來自田園的甯靜而且深沉的瞌睡的侵襲。
但是馱馬樂騷獨自一人躺在黑的小屋子裡而又不大慣于空着臂膊睡覺,所以這時候竟感到受着一種空虛難堪的侵襲。
她正在床上輾轉不休,無法入睡,忽然聽見了她腦袋旁邊的隔闆後面有一陣像是孩子哭泣的輕微嗚咽之聲。
她吃驚了,輕輕兒叫着,于是有一道斷斷續續的小聲音答應她。
這正是那個素來和母親同睡的小女孩子,這時候在小木閣兒裡面感到很害怕。
樂騷心花怒發了,悄悄地從床上爬起來免得驚動了誰,再走去找那個孩子了。
她引着她到自己的熱烘烘的床上來,抱着她靠在自己的胸前吻着,體貼入微地保護她,用種種誇大表情的愛撫裹住她,随後,自己甯靜了,便也睡得着了。
末了直到天明,這個預備領聖體的女信徒,始終把自己的腦袋緊貼在這個妓女的精赤的胸脯上面。
一到5點鐘。
《早禱曲》的鐘聲從禮拜堂的小鐘塔上連續地響着,驚醒了這些素來隻能用睡到午前來補償夜間疲乏的貴婦人。
鎮裡的鄉下人已經都起來了。
當地的婦女們都挨家挨戶忙着,活躍地談着,小心謹慎地捧着好些漿得硬挺挺的像是紙闆般的麻紗短裙,或者好些非常長的蠟燭——燭的腰上箍着一個金線流蘇的綢結子,并且在抓手的地方刻着一圈花紋來做标識。
已經高高升起的太陽,照着整個蔚藍的天空,而地平線附近卻留着一層略帶淡紅的色彩,像是一層被黎明之光沖淡的色彩似的。
許多群的母雞在各自的門前閑走;不斷地有一隻黑頸金毛的雄雞,擡起它的戴着朱冠的腦袋,拍着翅膀,并且迎風唱着它那種使得其他雄雞都跟着唱的嘹亮歌聲。
好些車子從附近的村莊裡來了,在各處的門口卸下了好些高大的諾曼第州的婦女們,她們身上都穿着深顔色的裙子,胸前都搭着一幅用古式銀質裝飾品扣住的圍巾。
男子們呢,都有新的方襟大禮服上面或者後襟長尾已經走樣的綠呢的古老晚禮服上面罩着藍布罩衫。
到了駕車的牲口都牽到了馬房裡以後,沿着公路,排成了兩行由式樣不同年代不同的車子組成的行列,有鄉村的四輪運貨篷車,有運貨敞車,兩輪敞車,兩輪客車,大型運人敞車,這些車子或者前部栽在地上,或者後部靠在地上而車轅仰着朝天。
細木匠的家裡活動得像是一個蜂房了。
那些貴婦人身上隻穿着短衣和短裙,背上披着又稀又短的頭發,那種看去像是由于使用而褪了顔色受了磨折的頭發,共同照顧那女孩子穿衣裳。
那女孩子立在桌上沒有動彈,這時候,馬丹正指揮她的“遊擊隊伍”的種種動作。
大家替她洗濯、替她梳頭,替她插戴,替她穿衣裳,後來,靠着重三複四的圓頭小針替她端正了裙袍上的褶,替她扣緊那個過于寬大的腰身,替她配合裝飾上的出衆風度。
随後到了這些事情結束了以後,大家教這個聽人擺布者坐下來,一面叮囑她再不要動一下,于是這一隊興奮的娘兒們趕忙跑去打扮自己了。
那座小小的禮拜堂重新又敲起鐘來了。
它那口破鐘的脆弱的叮咚聲音升上去就在天空中消失了。
如同一陣過于沒有氣力的聲音一般,迅速地淹沒在漫無邊際的碧空裡。
那些應當去領聖體者都從各家的門裡走出來,向着鎮上那棟包括兩所小學和鎮長辦公處的公有建築物走過去,這建築物坐落在本鎮的盡頭,而“上帝之家”則在另一個方向的頭兒上。
那些親族,穿上了過節的衣裳,露着一種笨頭笨腦的神情和那些對于終日彎着腰做工的身體不相習慣的動作,跟在他們的孩子們的後面走,女孩子們隐沒在一陣奶酪花似的透明薄紗的雲霧中間,而男孩子們打扮得像是咖啡館裡的侍應生的雛形一般,滿頭塗着刷亮的頭油,叉着兩條腿兒走路,使自己身上黑呢褲子不至于弄髒。
對于一個家庭那真是一種榮幸了,遇着一大群的戚族從遠處跑了來,圍着自己的孩子:所以細木匠完全勝利了。
戴家的部隊由女掌櫃領着來追随康司丹絲;并且,她的父親被姑母挽着臂膊,她母親陪着拉翡兒,飛爾南荻陪着樂騷,“兩條唧筒”并在一處,這隊伍如同一群身着軍用大禮服的參謀人員堂堂皇皇地展開在鎮上,這影響真像閃電一般來得又驚人又迅速。
走進了小學裡,女孩子們都聚在女修道士的尖角形的頭巾下面,男孩子們的領導人是小學校長,是一個健美的漢子;末了,全體在唱着《詩篇》的聲浪之中出發了。
男孩子們領頭,在兩行卸下了牲口的車子之間引伸了他們的雙行行列;女孩子們在同樣的秩序之下跟在後邊;而所有的居民由于表示敬意,都對這幾位由城裡來的貴婦人讓出了空兒,所以她們緊接在女孩子們的後面也一樣排成了雙行,延長了宗教遊行的行列。
3個在左邊,3個在右邊,亮出了她們那些俨然一簇煙火似的耀眼的打扮。
她們走進禮拜堂的情形真教觀衆發狂了。
大衆都忙起來,轉過身軀,擠向前來看。
并且那些女信徒都被這些衣裳比唱詩班的祭服還要花花綠綠的貴婦人的氣象吓昏了,幾乎高聲談起話來。
鎮長讓出了他那條長凳,緊靠着唱詩台右邊的第一條,于是馬丹同着她的弟婦,飛爾南荻以及拉翡兒都坐下來。
馱馬樂騷和“兩條唧筒”由細木匠陪着坐在第二條長凳上。
禮拜堂的唱詩台塞滿了跪下來的孩子們,女孩子在一邊,男孩子在另一邊,那些擎在他們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