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色中餓鬼俞氏父子
關燈
小
中
大
“你别管,滾!老爺叫你來請四伯,可沒叫你動強,小心我抽你一頓皮鞭,看你還敢放肆?”大少爺沉下臉叫。
小三喏喏連聲,餡笑着遲在一旁,并未滾蛋。
艾文慈冷眼旁觀,心說:“這叫做軟硬兼施,老人保是人阱的小獸,這件事我豈能不管?”他重新落坐,埋頭進食。
大少爺臉上挂着奸笑,扶老人坐下,笑道:“四伯受驚了,小侄深感抱歉。
說實在的,家父極希望與四怕談談……” “俞大少爺,老奴與令尊沒有什麼可談的。
少主人已經……” “四伯,安國弟的死……” “你敢說不是你們害死的?” “這真是天大的冤枉,四伯怎能說這種話?人命關天,可不是好玩的。
安國弟失足躍入好溪溺斃,我兄弟根本沒離開府城,寒舍所有的人,沒有一個曾經到過貴縣,安國弟的死是意外,怎能怪我們?這……” “哼!說得倒好聽,上月少主人身死的前三天,曾有人親眼看見你兄弟兩人經過龍津橋而入城。
” “四伯聽準說的?這可要打人命官司呢,我得找他作證,問問他造謠生事是何居心。
府城中誰不知那幾天我在月山的香二娘家中與店夥計們聚會?南街的各店店東,皆可證明我兄弟那五六天内未離府城,甚至也沒回到小括山寒舍哩!” 四伯老臉鐵青,憤懑地說:“莫道皇天無報應,舉頭三尺有神明。
你們可以一手遮天喪盡天良為非作歹,總有一天會逃不過鬼神譴責的。
老奴一生替老爺管家,老爺仙逝時,将照管少爺小姐的重責交與老奴承擔.臨終遺言一字一淚,言猶在耳。
可是,不到一年,老奴無能,竟令少爺橫死于惡霸豪奴之手,老權有何顔面見老爺子地下?你們要怎樣就怎樣好了,要殺要剮老夫決不皺眉,但要将小姐搶走,隻要老漢有一口氣在,萬萬不能。
” “四伯請别誤會,瞧你說話多難聽?”太少爺含笑接口。
四伯挂下兩行清淚,切齒道:“誤會?三月前你那位花花太歲弟弟在缙雲城訪友,在仙都山玉虛官路上遇到我家小姐,倚仗人多勢衆,見色起意……” “四怕,你怎能這般颠倒黑白胡說?從前的事完全出于誤會,後來故兄弟與章公子結為知交好友,便是明證。
老實說,章賢弟失足溺死,我兄弟哀痛不已,有關喪事的張羅,我兄弟業已竭盡全力,百裡奔喪憊極辛勞,老伯怎忍心說出這種活來?小可便知道四伯情緒不安,說話有欠思量,神智有點不清,必須好好休養才行。
”大少爺黯然地說,大眼中挂了兩行清淚,任何人皆可看出他已陷人悲傷的境地,可看出他所流露的真情友愛。
“老奴神智并非不清,而是太清了。
對不起,老奴的确需要安歇了。
”四伯恨恨地說。
“四伯,你這不是見外了麼?你攜同小姐長途跋涉到龍泉投親,經過敝處過門而不入,豈不顯得我兄弟無情無義,不照顧好友的家屑麼? 再說,小姐至龍泉投親,人在人情在,人死兩丢開,章老伯仙逝年餘,章伯母更已逝世三載,小姐這次奔翼家安身,胡家目前子侄凋零,家境衰落,哪能照顧甥女。
不如到寒舍栖身,家父十分歡迎,敝兄弟能眼見好友之妹流離失所寄人籬下麼?” “哼!你說得好聽,狼子居心,昭然欲揭。
”四怕恨恨地說,舉步便走。
小三怪眼一翻,跨步截出。
大少爺舉手一揮,示意小三于不可妄動,歎口氣說:“四伯既然如此固執,小侄決不勉強,明早當親自前來送小姐啟程,告辭了。
” 四伯已經進入内院,徑自走了。
大少爺淡淡一笑,帶着小三子出店。
艾文慈冷眼旁觀,已看出其中有異,但雙方既然是相識的人,他一個外鄉人豈能冒昧出頭管事?心說:“那小子聲勢洶洶,大少爺卻是笑面虎,這件事必有隐情。
反正我不急于趕路,何不留下來看看究竟?” 他入内轉了一困,出來立即找帳房換房間,改住上房。
五間上房隻有兩間客人,一間是四伯的住處,一間是四伯所說的小姐居住。
艾文慈的房間與四伯緊鄰,留心注意鄰房的動靜。
房間狹窄,木闆牆。
他用一枚金針在壁上鑽了一個小洞,以便察看鄰定的動靜。
熄掉燈,他靜靜地等候。
不久,鄰房有了動靜,門外的腳步聲倏止,叩門聲入耳。
他的目光從小孔中透入,全神留意房内的變化。
四伯迎入一個村夫打扮的中年人,兩人客氣一番,中年人開門見山地說:“老伯父交代的事,小可已經打聽清楚了。
” “怎麼樣?有希望麼?”四伯滿懷希冀地問。
“有人答應任向導,路線是繞道景甯,隻是山徑不好走,而且相當危險,需時十天以上方可到達龍泉。
老伯,尊小姐絕對吃不了這種苦。
同時,不瞞你說,荒山古林苗蠻出設的地方,所有到達的人皆難保自己能否平安生還,因此情緒上很難控制。
兩名轎夫,一名挑夫,一個向導,四個壯年人與一位姑娘同行,誰也不知将會發生什麼事故。
因此,聽小可相勸,還是走大路算了。
” “可是……” “即使走小路,萬一俞家的人探出消息也是枉然,事實上附近皆有他們的狗黨監視,想瞞,瞞不住。
他們如果在小路上等,你們還是羊落虎口。
” “那……” “老伯,不是小可不肯幫忙,而是此行委實風險太大,小可擔待不起。
” “李老哥,依你之見……” “還是在此地住下來再說,在府城俞家的人總算有些顧忌,還不至到客店搶人,知府大人總不能冒風險替他撐腰。
” “但……小姐總不能長久住在店中,不走總不是了局。
” “明年春天程三爺可望從杭州返鄉,屆時老伯去請程三爺幫忙,便不怕俞家的人的無法無天了。
” “這……” “老伯,這是唯一的走路,目下你是進退兩難,誰敢和俞家的人作對?唯一能和俞家相抗的人,隻有程三爺,他不在誰也無可奈何。
” “好吧,我去禀明家小姐,隻好在此住下,等過了年再說,希望老天爺保佑程三爺早日趕回替我們作主。
” 李哥兒歎着氣告辭走了,留下渾身顫抖的四伯軟倒在床上。
不久,四伯外出,在小姐的房門外低聲向内叙說,房内傳出了法然的啜泣聲。
第二天,平靜無事。
入暮時分,另兩間上房住進了兩位客人。
艾文慈不死心,他要等待結果。
利用一天工夫,他在城内各處打聽有關俞家的底細。
不打聽倒好,打聽清楚,更堅定了他管這檔子鬧事的決心。
萬象山的尾麓伸出城外,兩裡地銜接着小括山。
小括山是本地的勝景,衆山環簇,狀若蓮花,又叫蓮城山,徑路盤纖,也稱九嶺。
處州府,隋朝稱為括州,以前稱處州。
括州,是指括蒼山的南麓。
處州,是郡應少微處土星應天文之數,所以州稱處州,東西的一座郡山稱為少微。
滄海桑田,州治經常遷
小三喏喏連聲,餡笑着遲在一旁,并未滾蛋。
艾文慈冷眼旁觀,心說:“這叫做軟硬兼施,老人保是人阱的小獸,這件事我豈能不管?”他重新落坐,埋頭進食。
大少爺臉上挂着奸笑,扶老人坐下,笑道:“四伯受驚了,小侄深感抱歉。
說實在的,家父極希望與四怕談談……” “俞大少爺,老奴與令尊沒有什麼可談的。
少主人已經……” “四伯,安國弟的死……” “你敢說不是你們害死的?” “這真是天大的冤枉,四伯怎能說這種話?人命關天,可不是好玩的。
安國弟失足躍入好溪溺斃,我兄弟根本沒離開府城,寒舍所有的人,沒有一個曾經到過貴縣,安國弟的死是意外,怎能怪我們?這……” “哼!說得倒好聽,上月少主人身死的前三天,曾有人親眼看見你兄弟兩人經過龍津橋而入城。
” “四伯聽準說的?這可要打人命官司呢,我得找他作證,問問他造謠生事是何居心。
府城中誰不知那幾天我在月山的香二娘家中與店夥計們聚會?南街的各店店東,皆可證明我兄弟那五六天内未離府城,甚至也沒回到小括山寒舍哩!” 四伯老臉鐵青,憤懑地說:“莫道皇天無報應,舉頭三尺有神明。
你們可以一手遮天喪盡天良為非作歹,總有一天會逃不過鬼神譴責的。
老奴一生替老爺管家,老爺仙逝時,将照管少爺小姐的重責交與老奴承擔.臨終遺言一字一淚,言猶在耳。
可是,不到一年,老奴無能,竟令少爺橫死于惡霸豪奴之手,老權有何顔面見老爺子地下?你們要怎樣就怎樣好了,要殺要剮老夫決不皺眉,但要将小姐搶走,隻要老漢有一口氣在,萬萬不能。
” “四伯請别誤會,瞧你說話多難聽?”太少爺含笑接口。
四伯挂下兩行清淚,切齒道:“誤會?三月前你那位花花太歲弟弟在缙雲城訪友,在仙都山玉虛官路上遇到我家小姐,倚仗人多勢衆,見色起意……” “四怕,你怎能這般颠倒黑白胡說?從前的事完全出于誤會,後來故兄弟與章公子結為知交好友,便是明證。
老實說,章賢弟失足溺死,我兄弟哀痛不已,有關喪事的張羅,我兄弟業已竭盡全力,百裡奔喪憊極辛勞,老伯怎忍心說出這種活來?小可便知道四伯情緒不安,說話有欠思量,神智有點不清,必須好好休養才行。
”大少爺黯然地說,大眼中挂了兩行清淚,任何人皆可看出他已陷人悲傷的境地,可看出他所流露的真情友愛。
“老奴神智并非不清,而是太清了。
對不起,老奴的确需要安歇了。
”四伯恨恨地說。
“四伯,你這不是見外了麼?你攜同小姐長途跋涉到龍泉投親,經過敝處過門而不入,豈不顯得我兄弟無情無義,不照顧好友的家屑麼? 再說,小姐至龍泉投親,人在人情在,人死兩丢開,章老伯仙逝年餘,章伯母更已逝世三載,小姐這次奔翼家安身,胡家目前子侄凋零,家境衰落,哪能照顧甥女。
不如到寒舍栖身,家父十分歡迎,敝兄弟能眼見好友之妹流離失所寄人籬下麼?” “哼!你說得好聽,狼子居心,昭然欲揭。
”四怕恨恨地說,舉步便走。
小三怪眼一翻,跨步截出。
大少爺舉手一揮,示意小三于不可妄動,歎口氣說:“四伯既然如此固執,小侄決不勉強,明早當親自前來送小姐啟程,告辭了。
” 四伯已經進入内院,徑自走了。
大少爺淡淡一笑,帶着小三子出店。
艾文慈冷眼旁觀,已看出其中有異,但雙方既然是相識的人,他一個外鄉人豈能冒昧出頭管事?心說:“那小子聲勢洶洶,大少爺卻是笑面虎,這件事必有隐情。
反正我不急于趕路,何不留下來看看究竟?” 他入内轉了一困,出來立即找帳房換房間,改住上房。
五間上房隻有兩間客人,一間是四伯的住處,一間是四伯所說的小姐居住。
艾文慈的房間與四伯緊鄰,留心注意鄰房的動靜。
房間狹窄,木闆牆。
他用一枚金針在壁上鑽了一個小洞,以便察看鄰定的動靜。
熄掉燈,他靜靜地等候。
不久,鄰房有了動靜,門外的腳步聲倏止,叩門聲入耳。
他的目光從小孔中透入,全神留意房内的變化。
四伯迎入一個村夫打扮的中年人,兩人客氣一番,中年人開門見山地說:“老伯父交代的事,小可已經打聽清楚了。
” “怎麼樣?有希望麼?”四伯滿懷希冀地問。
“有人答應任向導,路線是繞道景甯,隻是山徑不好走,而且相當危險,需時十天以上方可到達龍泉。
老伯,尊小姐絕對吃不了這種苦。
同時,不瞞你說,荒山古林苗蠻出設的地方,所有到達的人皆難保自己能否平安生還,因此情緒上很難控制。
兩名轎夫,一名挑夫,一個向導,四個壯年人與一位姑娘同行,誰也不知将會發生什麼事故。
因此,聽小可相勸,還是走大路算了。
” “可是……” “即使走小路,萬一俞家的人探出消息也是枉然,事實上附近皆有他們的狗黨監視,想瞞,瞞不住。
他們如果在小路上等,你們還是羊落虎口。
” “那……” “老伯,不是小可不肯幫忙,而是此行委實風險太大,小可擔待不起。
” “李老哥,依你之見……” “還是在此地住下來再說,在府城俞家的人總算有些顧忌,還不至到客店搶人,知府大人總不能冒風險替他撐腰。
” “但……小姐總不能長久住在店中,不走總不是了局。
” “明年春天程三爺可望從杭州返鄉,屆時老伯去請程三爺幫忙,便不怕俞家的人的無法無天了。
” “這……” “老伯,這是唯一的走路,目下你是進退兩難,誰敢和俞家的人作對?唯一能和俞家相抗的人,隻有程三爺,他不在誰也無可奈何。
” “好吧,我去禀明家小姐,隻好在此住下,等過了年再說,希望老天爺保佑程三爺早日趕回替我們作主。
” 李哥兒歎着氣告辭走了,留下渾身顫抖的四伯軟倒在床上。
不久,四伯外出,在小姐的房門外低聲向内叙說,房内傳出了法然的啜泣聲。
第二天,平靜無事。
入暮時分,另兩間上房住進了兩位客人。
艾文慈不死心,他要等待結果。
利用一天工夫,他在城内各處打聽有關俞家的底細。
不打聽倒好,打聽清楚,更堅定了他管這檔子鬧事的決心。
萬象山的尾麓伸出城外,兩裡地銜接着小括山。
小括山是本地的勝景,衆山環簇,狀若蓮花,又叫蓮城山,徑路盤纖,也稱九嶺。
處州府,隋朝稱為括州,以前稱處州。
括州,是指括蒼山的南麓。
處州,是郡應少微處土星應天文之數,所以州稱處州,東西的一座郡山稱為少微。
滄海桑田,州治經常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