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色中餓鬼俞氏父子
關燈
小
中
大
處州府,那是山區中地瘠民貧的地方,祟山峻嶺連綿千裡,原始森林千年來沒有人迹,除了各處溪谷有人居住以外,在山區中走上數百裡見不到一個人,全是奇珍異獸,虎豹熊猿白晝入村寨傷人。
群山深處,不時有苗蠻出沒,漢人不敢深入。
府下轄十縣,總人口不到二十萬人,分布在東西距四百九十裡,南北距四百五十裡的廣大土地上,人丁之稀少,可想而知。
全府有兩條官道。
隻通馬而不通車,南北官道北通金華府,南下福建。
東西官道以府城為起點,東至溫州府海口,其他各縣都是小徑,道上行人稀少。
有些村落隔山而建,村與村之間目視可及,但走起路來卻需花上一天半天工夫方可到達,可說是雞犬相聞,老死不相往來。
但城市仍是相當繁華,土産頗為豐富,外銷的有棉、絹、貯布、麻、缙雲縣的葛、紙、鉛、茶、蕨粉;龍泉縣的鐵、銀、香蕈、青瓷,景甯縣的獸皮。
藥材;青田縣的圖書石;遂昌縣富有神話色彩的名貴石棋子,漆……大量運至金華、杭州,換回生活的必需品,所以府城的土産店為數甚多,經營的人都是地方上有财有勢的人。
同時,山高林密,官府鞭長莫及,也就成為土寇罪徒的逃亡窟。
處州的土寇,在浙江是頗負盛名的,官府最為頭痛,經常有上百人嘯聚,占山為寇打家劫舍,官兵進剿他們便往深山裡逃,官兵疲于奔命師勞無功,兵來賊走,兵去賊來,互相捉迷藏。
因此,此地的民風相當強悍,而且相信鬼巫,即使是士大夫階級,也迷信鬼神,民風之閉塞,可想而知。
南下的官道沿大溪上行,抵雲和循小梅溪再上,從慶元縣進入福建的松溪縣。
這條路走的人更少,走上大半天見不到一個旅客。
府城周有九裡,有六座城門,麗水縣附廓于城南。
城外東南兩面臨水,南是大溪,東是好溪。
在城東南會合九流入海。
城内有十座小山。
最高的是西南的萬象山。
因此,城中的街道,除了府衙前街尚算平坦之外,其他的街巷皆彎彎曲曲,街道窄小,人行走其中,有些街巷隻能錯肩而過,但誰也不否認,這是一座古樸而清風幽景絢麗的城市。
小年夜的黃昏,艾文慈風塵仆仆地進入大西門,在山東麓距縣衙不遠處的麗水客棧打尖。
城中十山的分布是:萬象山、擇山在西南,棗山、月山在西,姜山、囿山在東,梅山、富山在南,錦山在北,英山在西北。
外地人落店,皆須帳房先生登錄,以便官府查問。
他的路引上寫的是王缙,杭州府人氏,年二十一,臉型上方下圓。
特征是高大魁梧。
行業是農。
行程是自杭州府至福建甯府,理由是投奔親友。
他背了一個不大不小的包袱,腰脅下也挂着一個小包。
灰帕包頭齊眉裹,灰棉祆。
紮腳夾褲,短統皮靴,手點一根質堅而輕的羅木杖。
明眼人一眼看出破綻來,這種羅木枚是缙雲縣的特産,也叫括木,出自括蒼山,應該是從缙雲縣來,從缙雲來便不該從大西門人城,該走北門。
麗水客棧小得可憐,隻有五間上房,三間統鋪,門面小,房舍狹隘低矮。
隆冬天氣,天宇中陰雲密布,罡風徹體生寒,水缸已開始結冰,而所有的房間内皆未設火盆,客人住店如需烤火,請至廳堂,要另外生火,可請店夥準備炭盆,收費另計。
他住的是大統鋪,先找夥計來一盆熱水洗漱,安頓好行囊,出廳買食物充饑。
廳堂不大,天快黑了還未掌燈,由于今晚客人不多,小小的大廳擺了六付座頭,隻有三付座頭有客人。
店夥送上來一壺熱茶,先暖暖身子。
南方吃米,他要了兩菜一湯,來上一盆飯,便埋着頭大嚼。
一大盆闆已吃了一半,飽暖饑寒,身上開始暖和,同時燈已點上,廳四角共有六盞菜油燈,每盞燈火大概隻用三四根燈芯,所以僅發出昏暗的光芒,隻能看清面目而已,一切皆顯得寒倫,這就是小客棧的特色。
他開始打量廳堂中的人,暗中留了心。
靠壁的一桌坐了一個白發蒼蒼的老年人,穿一身破舊的老棉襖,臉色蒼黃,老眼昏花,無神地注視着桌上的一盤鹹菜,緩緩地扒動碗中蒼黃色的飯粒,似乎沒有食欲,年老體衰,風燭殘年的景況令人望之感慨。
桌對面,一名穿了新棉襖的大漢,抱肘坐在一張條凳上,翹起二郎腿,目不轉瞬顧饒興趣地注視着老人進食。
艾文慈深感古怪,看兩人的神情既不像同伴,也不像主仆,是怎麼回事? 青年大漢似乎等得不耐煩,放下二郎腿不耐地說:“老家夥,你怎麼啦?好半天了沒吃掉半碗飯,你是不是存心拖延?” 老年人用昏花老眼瞥了對方一眼,依然慢騰騰地進食,不理不睬。
大漢猛地站起,沉下臉叫:“你是啞巴不成,為何不說話?” 老人仍然不加理睬。
大漢怒火上沖,一把搶過老人的飯碗,喝道:“不想吃就不要吃了,快,老爺在等着你呢,走!” 老人臉部的肌肉不住抽搐,放下筷子有氣無力地說:“你的老爺與我無關,老漢不受你們指使。
” “你走不走?”大漢兇暴地問。
“老漢是不走的,在府城可由不得你們撒野。
”老人提高聲音說,蒼黃色的老臉,因激動而略現血色,站起又道:“回去告訴俞五爺,章家一介寒門,不敢高攀。
章公子雖被你們害死,龍泉胡家還有人出頭呢。
” 大漢反而兇焰盡消,笑道:“老殺才,你這是何苦?拾出龍泉胡家來唬人,唬得倒俞家的人麼?你以為胡家的子弟敢和俞家的人作對?别做清秋大夢了。
你張開老眼瞧瞧,城外的缙雲郡伯募快成了荒墳啦! 龍泉胡家的子弟沒出息,缙雲郡伯也沒有直系血親留下;死鬼魂庇佑不了章家的一個老奴,何苦強出頭替章家作主?要不是家主人看在你年老昏庸不願計較,你這把老骨頭恐怕早就喂了野狗了。
” 老人推凳離桌,不加理會。
大漢怪眼一翻,伸手抓住老人的肩膀冷笑道:“不許回房,跟我走。
” “放手!你這惡奴敢在店中行兇?”老人氣得渾身顫抖地叱喝。
三桌的食客皆不敢強出頭管閑事,兩名店夥裝作沒看見,掌櫃的故意伏在櫃上打瞌睡,兩名小厮幹脆溜走了。
大漢将老人向店外拖,怪笑道:“老不死,你要喝罰酒還不簡單?太爺我請你你不走,隻好拖你走了。
” “放手!放……救命哪!”老人扳住桌角狂叫。
艾文慈猛地放下飯碗,虎目彪圓推椅而起,在心中,他一再警告自己不可多管閑事,自己的麻煩已經夠多了,管閑事必定惹火燒身。
可是,他無法抑制自己管閑事的沖動,路見不平便要挺身而出,任何後果他也不怕,畢竟年輕氣盛,看不順眼便挺身而出,忘了自己的處境。
“小三,不可無禮。
”門外傳來震耳的叫聲。
大漢聞聲放手,退在一旁向門外進來的人躬身陪笑道:“大少爺來得正好,這老不死不肯走,老爺在等候回音,所以……”
群山深處,不時有苗蠻出沒,漢人不敢深入。
府下轄十縣,總人口不到二十萬人,分布在東西距四百九十裡,南北距四百五十裡的廣大土地上,人丁之稀少,可想而知。
全府有兩條官道。
隻通馬而不通車,南北官道北通金華府,南下福建。
東西官道以府城為起點,東至溫州府海口,其他各縣都是小徑,道上行人稀少。
有些村落隔山而建,村與村之間目視可及,但走起路來卻需花上一天半天工夫方可到達,可說是雞犬相聞,老死不相往來。
但城市仍是相當繁華,土産頗為豐富,外銷的有棉、絹、貯布、麻、缙雲縣的葛、紙、鉛、茶、蕨粉;龍泉縣的鐵、銀、香蕈、青瓷,景甯縣的獸皮。
藥材;青田縣的圖書石;遂昌縣富有神話色彩的名貴石棋子,漆……大量運至金華、杭州,換回生活的必需品,所以府城的土産店為數甚多,經營的人都是地方上有财有勢的人。
同時,山高林密,官府鞭長莫及,也就成為土寇罪徒的逃亡窟。
處州的土寇,在浙江是頗負盛名的,官府最為頭痛,經常有上百人嘯聚,占山為寇打家劫舍,官兵進剿他們便往深山裡逃,官兵疲于奔命師勞無功,兵來賊走,兵去賊來,互相捉迷藏。
因此,此地的民風相當強悍,而且相信鬼巫,即使是士大夫階級,也迷信鬼神,民風之閉塞,可想而知。
南下的官道沿大溪上行,抵雲和循小梅溪再上,從慶元縣進入福建的松溪縣。
這條路走的人更少,走上大半天見不到一個旅客。
府城周有九裡,有六座城門,麗水縣附廓于城南。
城外東南兩面臨水,南是大溪,東是好溪。
在城東南會合九流入海。
城内有十座小山。
最高的是西南的萬象山。
因此,城中的街道,除了府衙前街尚算平坦之外,其他的街巷皆彎彎曲曲,街道窄小,人行走其中,有些街巷隻能錯肩而過,但誰也不否認,這是一座古樸而清風幽景絢麗的城市。
小年夜的黃昏,艾文慈風塵仆仆地進入大西門,在山東麓距縣衙不遠處的麗水客棧打尖。
城中十山的分布是:萬象山、擇山在西南,棗山、月山在西,姜山、囿山在東,梅山、富山在南,錦山在北,英山在西北。
外地人落店,皆須帳房先生登錄,以便官府查問。
他的路引上寫的是王缙,杭州府人氏,年二十一,臉型上方下圓。
特征是高大魁梧。
行業是農。
行程是自杭州府至福建甯府,理由是投奔親友。
他背了一個不大不小的包袱,腰脅下也挂着一個小包。
灰帕包頭齊眉裹,灰棉祆。
紮腳夾褲,短統皮靴,手點一根質堅而輕的羅木杖。
明眼人一眼看出破綻來,這種羅木枚是缙雲縣的特産,也叫括木,出自括蒼山,應該是從缙雲縣來,從缙雲來便不該從大西門人城,該走北門。
麗水客棧小得可憐,隻有五間上房,三間統鋪,門面小,房舍狹隘低矮。
隆冬天氣,天宇中陰雲密布,罡風徹體生寒,水缸已開始結冰,而所有的房間内皆未設火盆,客人住店如需烤火,請至廳堂,要另外生火,可請店夥準備炭盆,收費另計。
他住的是大統鋪,先找夥計來一盆熱水洗漱,安頓好行囊,出廳買食物充饑。
廳堂不大,天快黑了還未掌燈,由于今晚客人不多,小小的大廳擺了六付座頭,隻有三付座頭有客人。
店夥送上來一壺熱茶,先暖暖身子。
南方吃米,他要了兩菜一湯,來上一盆飯,便埋着頭大嚼。
一大盆闆已吃了一半,飽暖饑寒,身上開始暖和,同時燈已點上,廳四角共有六盞菜油燈,每盞燈火大概隻用三四根燈芯,所以僅發出昏暗的光芒,隻能看清面目而已,一切皆顯得寒倫,這就是小客棧的特色。
他開始打量廳堂中的人,暗中留了心。
靠壁的一桌坐了一個白發蒼蒼的老年人,穿一身破舊的老棉襖,臉色蒼黃,老眼昏花,無神地注視着桌上的一盤鹹菜,緩緩地扒動碗中蒼黃色的飯粒,似乎沒有食欲,年老體衰,風燭殘年的景況令人望之感慨。
桌對面,一名穿了新棉襖的大漢,抱肘坐在一張條凳上,翹起二郎腿,目不轉瞬顧饒興趣地注視着老人進食。
艾文慈深感古怪,看兩人的神情既不像同伴,也不像主仆,是怎麼回事? 青年大漢似乎等得不耐煩,放下二郎腿不耐地說:“老家夥,你怎麼啦?好半天了沒吃掉半碗飯,你是不是存心拖延?” 老年人用昏花老眼瞥了對方一眼,依然慢騰騰地進食,不理不睬。
大漢猛地站起,沉下臉叫:“你是啞巴不成,為何不說話?” 老人仍然不加理睬。
大漢怒火上沖,一把搶過老人的飯碗,喝道:“不想吃就不要吃了,快,老爺在等着你呢,走!” 老人臉部的肌肉不住抽搐,放下筷子有氣無力地說:“你的老爺與我無關,老漢不受你們指使。
” “你走不走?”大漢兇暴地問。
“老漢是不走的,在府城可由不得你們撒野。
”老人提高聲音說,蒼黃色的老臉,因激動而略現血色,站起又道:“回去告訴俞五爺,章家一介寒門,不敢高攀。
章公子雖被你們害死,龍泉胡家還有人出頭呢。
” 大漢反而兇焰盡消,笑道:“老殺才,你這是何苦?拾出龍泉胡家來唬人,唬得倒俞家的人麼?你以為胡家的子弟敢和俞家的人作對?别做清秋大夢了。
你張開老眼瞧瞧,城外的缙雲郡伯募快成了荒墳啦! 龍泉胡家的子弟沒出息,缙雲郡伯也沒有直系血親留下;死鬼魂庇佑不了章家的一個老奴,何苦強出頭替章家作主?要不是家主人看在你年老昏庸不願計較,你這把老骨頭恐怕早就喂了野狗了。
” 老人推凳離桌,不加理會。
大漢怪眼一翻,伸手抓住老人的肩膀冷笑道:“不許回房,跟我走。
” “放手!你這惡奴敢在店中行兇?”老人氣得渾身顫抖地叱喝。
三桌的食客皆不敢強出頭管閑事,兩名店夥裝作沒看見,掌櫃的故意伏在櫃上打瞌睡,兩名小厮幹脆溜走了。
大漢将老人向店外拖,怪笑道:“老不死,你要喝罰酒還不簡單?太爺我請你你不走,隻好拖你走了。
” “放手!放……救命哪!”老人扳住桌角狂叫。
艾文慈猛地放下飯碗,虎目彪圓推椅而起,在心中,他一再警告自己不可多管閑事,自己的麻煩已經夠多了,管閑事必定惹火燒身。
可是,他無法抑制自己管閑事的沖動,路見不平便要挺身而出,任何後果他也不怕,畢竟年輕氣盛,看不順眼便挺身而出,忘了自己的處境。
“小三,不可無禮。
”門外傳來震耳的叫聲。
大漢聞聲放手,退在一旁向門外進來的人躬身陪笑道:“大少爺來得正好,這老不死不肯走,老爺在等候回音,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