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天理循壞
關燈
小
中
大
小陽春天氣,并不熱,但除了于老人之外,全部汗流夾背。
兩蒙面人已除下蒙面巾,原來是兩個年約三十上下的大漢,人材一表。
于老人向路旁的矮林一指,說:“躲到裡面歇會兒,再走下去,你們都得躺下啦!” 進入矮林,三個中年女人已顧不得地下肮髒,屈膝坐倒掩面飲泣。
兩名大漢一叫歐宗,一叫查明,拭掉滿頭大汗,恭敬地向于老人道謝、通名。
歐宗失聲長歎猶有餘悸地說:“如果沒有老伯和那位李老弟援手,小可不但饒上性命,而且誤了二嬸一家老少小可罪過大了,有何面目去見沈叔?” 于老人盤膝坐下,問道:“你們到底是怎麼回事,跳井救人,智者不為,官兵位數不下四十,你兩個人竟敢入村救八名老少婦孺,不是飛蛾撲火拿自己的老命開玩笑麼?” “一言難盡。
”查明慨然地說,歎口氣又道:“本來我們有十二個人,早兩天方聽到風聲,有人從京師來緝拿沈二叔,而沈二叔卻将信将疑,昨天方進城打聽消息,卻晚了一步,半夜裡楊巡捕帶了錦衣衛的狗官,以迅雷不及掩耳的快速行動,進入村中拿人。
幸而二叔不在家,二嬸她們措不及手,全部遭擒。
狗官不甘心,封鎖了村落,将村民驅至祠堂拘禁,布下埋伏等侯二叔返回。
我們晚來了一步,無可奈何之餘,隻好先将二叔至龍山藏匿,然後冒死前來救人。
狗官的人太多,彼重我寡,為了引誘他們遠追,人手的分派煞費周章。
我兩人的輕功在所有的人中,算是最好的,所以救人的重責放在兩人肩上,明知希望不大,也不得不冒險孤注一擲。
如果不是洪春坊的楊五帶了他十餘名徒弟助纣為虐,我們救人的事并無太大的風險。
” “楊五是什麼人?”于老人問。
“是太平府一霸,名譽上是武師,實際上隻是府城的遊民幫閑。
他的侄兒就是楊巡檢,兩人狼狽為奸,抽賭稅護青樓,勒索敲詐無所不為,最為可惡”。
“你們今後有何打算?” “我們十二個人,都是沈二叔當年任樂陵縣丞時一手所提拔的人。
不瞞老伯說,從前我們都不學好,如不是沈二叔有意栽培,今天我們恐怕不是匪也是賊。
二叔待我們恩重如山,咱們怎能坐視?當年二叔丢官,咱們也棄職潛逃,暗中保護二叔南下,潛身在府城暗作提防。
目下何去何從,須侯二叔定奪,我們做不了主。
” 沈姑娘已緩過一口氣來,接口問:“老爺子,那位姓李的恩公,擋得住狗官那許多人麼?” “如老漢所料來差,大概無妨。
” “老爺子,我們是不是在此地等他?”“不用等了,到龍山村找他去。
他不知道龍山村何處可以待人,所以我們必須先到一步,免得他有所顧忌,等不及一走了之哩!”“老爺子和他不是一路的麼?”姑娘好奇地問。
“老漢請他到龍山替朋友看病的,誰知晦氣星照命,碰上這一檔子事,爾後他的麻煩可大了說不定這一輩子得在天涯亡命。
走吧!但願狗官不至于追來。
” 龍山村小得可憐,隻有三四十戶人家,位于龍山的西北麓,村西北是田畝,東北是登山小徑,目下的龍山頂端,隻有一座破敗的重九閣,和一座搖搖欲墜的孟嘉亭,除了每年的重陽節,有一些騷人墨客前來應應景以外,平時鬼影俱無,已非當年盛況。
登山的小徑隻有采柴的人走動,有些地段連樵徑也難分辨了。
距龍山村還有半裡地,小徑穿過一座松林,人影乍現,衣履未幹的李玉提着革囊,挾着一根樹枝當作打狗棍,迎出笑道:“狗官們在搜村,,向西追,短期間不會尋來。
如果你們要進村,等于是留下線索,後果可怕。
要走就走遠些,而且得化整為零晝伏夜行,不離開太平地境,永遠還會安全,你們有何打算?” 歐宗和查明上前道謝,沈姑娘也上前行禮,紅着臉讪讪地說:“在廟中妾身懷疑恩公是狗官派來探口供的人,多多得罪。
恩公臨危援手,恩比天高,列以為報,小女子隻能向恩公磕幾個頭了。
”說完,含淚下拜。
李玉讓在一旁,急叫道:“姑娘請起。
事到如今,在下也是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委實無法相助,希望你們及早為計,否則鷹犬将至,想走也來不及啦!” “要想他們平安,老漢倒有一妙計。
”于老人笑着說。
“老爺子不知有何妙計?”姑娘滿懷希冀地問。
“龍山地方小,藏不住的,唯一可行的是釜底抽薪,先将錦衣衛的狗官趕出太平府,或可拖一段時日,令尊便可從容策定遠走他方藏身的打算了。
” 歐宗搖頭苦笑,抽口涼氣說:“不可能的,誰敢到府城将狗官趕走?兵勇巡捕有數百萬之多,府衙戒備森嚴,更有楊五那家夥為虎作伥,這家夥三二十個人近不了他的身,雁翎刀重有二十八斤,刀沉力猛,附近百裡内沒有人敢正眼看他,能接下他奪命三刀的人,還沒聽說過呢。
” 于老人向李玉一指,笑道:“小兄弟如果肯去,楊五何足道哉?” 李玉重重地哼了一聲,冷冷地說:“老伯,你真會擡舉小可跳火坑。
不,謝謝你,我有我自己的事,替貴友看過病之後,小可便離開太平府了。
”
兩蒙面人已除下蒙面巾,原來是兩個年約三十上下的大漢,人材一表。
于老人向路旁的矮林一指,說:“躲到裡面歇會兒,再走下去,你們都得躺下啦!” 進入矮林,三個中年女人已顧不得地下肮髒,屈膝坐倒掩面飲泣。
兩名大漢一叫歐宗,一叫查明,拭掉滿頭大汗,恭敬地向于老人道謝、通名。
歐宗失聲長歎猶有餘悸地說:“如果沒有老伯和那位李老弟援手,小可不但饒上性命,而且誤了二嬸一家老少小可罪過大了,有何面目去見沈叔?” 于老人盤膝坐下,問道:“你們到底是怎麼回事,跳井救人,智者不為,官兵位數不下四十,你兩個人竟敢入村救八名老少婦孺,不是飛蛾撲火拿自己的老命開玩笑麼?” “一言難盡。
”查明慨然地說,歎口氣又道:“本來我們有十二個人,早兩天方聽到風聲,有人從京師來緝拿沈二叔,而沈二叔卻将信将疑,昨天方進城打聽消息,卻晚了一步,半夜裡楊巡捕帶了錦衣衛的狗官,以迅雷不及掩耳的快速行動,進入村中拿人。
幸而二叔不在家,二嬸她們措不及手,全部遭擒。
狗官不甘心,封鎖了村落,将村民驅至祠堂拘禁,布下埋伏等侯二叔返回。
我們晚來了一步,無可奈何之餘,隻好先将二叔至龍山藏匿,然後冒死前來救人。
狗官的人太多,彼重我寡,為了引誘他們遠追,人手的分派煞費周章。
我兩人的輕功在所有的人中,算是最好的,所以救人的重責放在兩人肩上,明知希望不大,也不得不冒險孤注一擲。
如果不是洪春坊的楊五帶了他十餘名徒弟助纣為虐,我們救人的事并無太大的風險。
” “楊五是什麼人?”于老人問。
“是太平府一霸,名譽上是武師,實際上隻是府城的遊民幫閑。
他的侄兒就是楊巡檢,兩人狼狽為奸,抽賭稅護青樓,勒索敲詐無所不為,最為可惡”。
“你們今後有何打算?” “我們十二個人,都是沈二叔當年任樂陵縣丞時一手所提拔的人。
不瞞老伯說,從前我們都不學好,如不是沈二叔有意栽培,今天我們恐怕不是匪也是賊。
二叔待我們恩重如山,咱們怎能坐視?當年二叔丢官,咱們也棄職潛逃,暗中保護二叔南下,潛身在府城暗作提防。
目下何去何從,須侯二叔定奪,我們做不了主。
” 沈姑娘已緩過一口氣來,接口問:“老爺子,那位姓李的恩公,擋得住狗官那許多人麼?” “如老漢所料來差,大概無妨。
” “老爺子,我們是不是在此地等他?”“不用等了,到龍山村找他去。
他不知道龍山村何處可以待人,所以我們必須先到一步,免得他有所顧忌,等不及一走了之哩!”“老爺子和他不是一路的麼?”姑娘好奇地問。
“老漢請他到龍山替朋友看病的,誰知晦氣星照命,碰上這一檔子事,爾後他的麻煩可大了說不定這一輩子得在天涯亡命。
走吧!但願狗官不至于追來。
” 龍山村小得可憐,隻有三四十戶人家,位于龍山的西北麓,村西北是田畝,東北是登山小徑,目下的龍山頂端,隻有一座破敗的重九閣,和一座搖搖欲墜的孟嘉亭,除了每年的重陽節,有一些騷人墨客前來應應景以外,平時鬼影俱無,已非當年盛況。
登山的小徑隻有采柴的人走動,有些地段連樵徑也難分辨了。
距龍山村還有半裡地,小徑穿過一座松林,人影乍現,衣履未幹的李玉提着革囊,挾着一根樹枝當作打狗棍,迎出笑道:“狗官們在搜村,,向西追,短期間不會尋來。
如果你們要進村,等于是留下線索,後果可怕。
要走就走遠些,而且得化整為零晝伏夜行,不離開太平地境,永遠還會安全,你們有何打算?” 歐宗和查明上前道謝,沈姑娘也上前行禮,紅着臉讪讪地說:“在廟中妾身懷疑恩公是狗官派來探口供的人,多多得罪。
恩公臨危援手,恩比天高,列以為報,小女子隻能向恩公磕幾個頭了。
”說完,含淚下拜。
李玉讓在一旁,急叫道:“姑娘請起。
事到如今,在下也是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委實無法相助,希望你們及早為計,否則鷹犬将至,想走也來不及啦!” “要想他們平安,老漢倒有一妙計。
”于老人笑着說。
“老爺子不知有何妙計?”姑娘滿懷希冀地問。
“龍山地方小,藏不住的,唯一可行的是釜底抽薪,先将錦衣衛的狗官趕出太平府,或可拖一段時日,令尊便可從容策定遠走他方藏身的打算了。
” 歐宗搖頭苦笑,抽口涼氣說:“不可能的,誰敢到府城将狗官趕走?兵勇巡捕有數百萬之多,府衙戒備森嚴,更有楊五那家夥為虎作伥,這家夥三二十個人近不了他的身,雁翎刀重有二十八斤,刀沉力猛,附近百裡内沒有人敢正眼看他,能接下他奪命三刀的人,還沒聽說過呢。
” 于老人向李玉一指,笑道:“小兄弟如果肯去,楊五何足道哉?” 李玉重重地哼了一聲,冷冷地說:“老伯,你真會擡舉小可跳火坑。
不,謝謝你,我有我自己的事,替貴友看過病之後,小可便離開太平府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