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又救逃官沈仲賢
關燈
小
中
大
龍山,那是一座僅周十五裡的小山,山南有一條黃池河,草木蔥籠,滿山疊翠、黃池河向西流,卅裡到大信鎮,合大信河彙入大江。
要到龍山,必須離開南下大道,抄小徑沿池河東行。
遠遠地,便看到了青翠的龍山,小徑穿過一座村落,村前豎着一根将軍箭,寫着: “碧螺村。
東至龍山村四裡。
” 朝陽帶來些少暖意,天晴氣朗。
兩人向村口走,于老人向前一指,說:“老漢的朋友不住在龍山村,而是住在山上,距龍山不足三裡,快到了。
” 李玉卻不理會老人的話,目光在村落内外搜視。
一個在天涯亡命的人,他的警覺性比任何人都高,對可疑的事物極為敏感,不放過任何影響自身安全的征侯。
首先,他發現村中空阒無人。
其次,靜得可怕。
再就是他發現村口右側的灌木叢中,有一道耀目閃光一閃即沒。
“這座村莊有古怪,恐怕有事非。
”他說。
“你認為有是非?”于老人驚問,倏然止步。
“不可停留,我們已經被人監視,停留反而啟人疑窦。
”他沉着地說。
接近村口的栅門,右面的矮林中踱出兩個帶刀的青年人,劈面攔住去路。
一個青年人用陰森森的聲音說: “留步,你們要入村,有何貴幹?” 于老人上前欠身行禮,陪笑道:“老漢與同伴要支龍山訪友,隻是經過貴村,借光借光。
”發話的青年人向同伴呶嘴示意,不懷好意地說:“老四,帶他們走。
甯可錯捉一百同學能溜掉一人。
”老四向兩人招手,叱道:“随我來,走!” 李玉臉色一變,問道:“小可身有要事,不能耽擱,請問……” “呸!在這兒沒有你問話的機會,你走是不走?”老四兇狠地問。
“好,好,走,走,老漢遵命。
”于老人惶然叫,身子在戰抖。
李玉隻好順從地跟在老四身後,進入村莊。
村中心近路處有一座小廟,外面不見半個人影。
老四帶着兩人到了廟門前,喝道:“進去,不許開口說話。
” 李玉領先踏入廟門,暗叫一聲“糟”!門後兩側,藏着四名皂衣公人。
小殿左右人影憧憧,全是帶了單刀鐵尺铐練的巡檢司的兵勇。
神坐下,綁住八名男女老少,縮成一團,一個個淚眼汪汪,狀極可憐。
三個衣着不同的人從左廂進入殿堂,中間那人身穿紫花罩袍,佩繡春刀。
有一雙發光的鷹目,留着八字胡。
削臉高顴薄唇,流露着冷酷無情的氣息。
另一人穿着巡檢官服,身材壯實,顯得精明強幹。
第三個人年約四十開外,高大結實,虎背熊腰,生氣勃勃,佩一把沉重的雁翎刀。
老四緊走兩步,在階下行禮禀道:“禀上大人,村西捉到兩個岔眼的人,押來請大人示下。
” 穿紫花罩袍的人冷冷地瞥了兩人一眼,冷冷地說:“押到裡面去,楊巡檢好好問一問。
”說完,轉身往裡走,說的是标準京師口音。
“卑職遵命,”穿巡檢官服的人欠身恭敬地說。
過來了兩名公人,将兩人推至殿角,首先遍搜兩人的身上攜帶雜物。
兩人身上隻有三二十文制錢,李玉身上除了革囊之外,别無長物。
巡檢大人搶過革囊,在神案上攤開。
木匣中盛着十二枚長短不一的針炙用金針,銀芒閃亮,其細如發的毫針閃亮耀目,名雖是金針,其實都是銀合金所制成,名不符實。
之外,全是些膏丹丸散。
“你幹什麼的?”巡檢大人向李玉沉下臉問。
“草民是走方郎中。
”李玉恐驚地答,害怕的神情裝得很象。
“報名籍行業。
”“草民李玉,也叫李三。
南京應天府江甯縣龍江關人氏,走方行醫為業。
”“你到碧螺村幹什麼?”“草民随那位老伯到龍山村替人治病,路過此地,被村口公爺不由分說……” “住口!不許多說。
你不認識碧螺村的沈青雲?” “誰中沈青雲?草民在此地人地生疏,第一次經過此地。
”楊巡檢向捆地一塊兒的男女一指,陰森森地問:“你不認識這些人?”“草民确是不認識他們。
” 坐在一旁冷然注視的穿紫花罩袍大人揮手道:“這厮鬼頭鬼腦,等會兒好好問他,先問問那老不死。
哼!這兩個刁民,八成是沈犯派來探風聲的眼線,千萬不可被他們所騙。
楊巡檢,你這樣問話,是問不出任何口供的。
” “卑職……” “把他們分開,準備動刑,他們便會露出馬腳了。
這條路隻是村鎮僻徑,凡是經過的人多少皆有關連……” 話未完,外面有人大叫:“有人闖村,休教他走了。
” 殿中一亂,始終跟在穿紫花罩袍人身旁的佩雁翎刀的中年人踴身一跳,便縱出殿門,沖出了廟門外。
“先把他們捆上。
”穿紫花罩袍的人沉喝,領着一群的急急出廟門面去。
那年頭,百姓小民如奴,說捆就捆,誰敢反抗?兩個公人取出牛筋索,将兩人的手捆在身後往男女囚犯叢中一推。
留下兩個人
要到龍山,必須離開南下大道,抄小徑沿池河東行。
遠遠地,便看到了青翠的龍山,小徑穿過一座村落,村前豎着一根将軍箭,寫着: “碧螺村。
東至龍山村四裡。
” 朝陽帶來些少暖意,天晴氣朗。
兩人向村口走,于老人向前一指,說:“老漢的朋友不住在龍山村,而是住在山上,距龍山不足三裡,快到了。
” 李玉卻不理會老人的話,目光在村落内外搜視。
一個在天涯亡命的人,他的警覺性比任何人都高,對可疑的事物極為敏感,不放過任何影響自身安全的征侯。
首先,他發現村中空阒無人。
其次,靜得可怕。
再就是他發現村口右側的灌木叢中,有一道耀目閃光一閃即沒。
“這座村莊有古怪,恐怕有事非。
”他說。
“你認為有是非?”于老人驚問,倏然止步。
“不可停留,我們已經被人監視,停留反而啟人疑窦。
”他沉着地說。
接近村口的栅門,右面的矮林中踱出兩個帶刀的青年人,劈面攔住去路。
一個青年人用陰森森的聲音說: “留步,你們要入村,有何貴幹?” 于老人上前欠身行禮,陪笑道:“老漢與同伴要支龍山訪友,隻是經過貴村,借光借光。
”發話的青年人向同伴呶嘴示意,不懷好意地說:“老四,帶他們走。
甯可錯捉一百同學能溜掉一人。
”老四向兩人招手,叱道:“随我來,走!” 李玉臉色一變,問道:“小可身有要事,不能耽擱,請問……” “呸!在這兒沒有你問話的機會,你走是不走?”老四兇狠地問。
“好,好,走,走,老漢遵命。
”于老人惶然叫,身子在戰抖。
李玉隻好順從地跟在老四身後,進入村莊。
村中心近路處有一座小廟,外面不見半個人影。
老四帶着兩人到了廟門前,喝道:“進去,不許開口說話。
” 李玉領先踏入廟門,暗叫一聲“糟”!門後兩側,藏着四名皂衣公人。
小殿左右人影憧憧,全是帶了單刀鐵尺铐練的巡檢司的兵勇。
神坐下,綁住八名男女老少,縮成一團,一個個淚眼汪汪,狀極可憐。
三個衣着不同的人從左廂進入殿堂,中間那人身穿紫花罩袍,佩繡春刀。
有一雙發光的鷹目,留着八字胡。
削臉高顴薄唇,流露着冷酷無情的氣息。
另一人穿着巡檢官服,身材壯實,顯得精明強幹。
第三個人年約四十開外,高大結實,虎背熊腰,生氣勃勃,佩一把沉重的雁翎刀。
老四緊走兩步,在階下行禮禀道:“禀上大人,村西捉到兩個岔眼的人,押來請大人示下。
” 穿紫花罩袍的人冷冷地瞥了兩人一眼,冷冷地說:“押到裡面去,楊巡檢好好問一問。
”說完,轉身往裡走,說的是标準京師口音。
“卑職遵命,”穿巡檢官服的人欠身恭敬地說。
過來了兩名公人,将兩人推至殿角,首先遍搜兩人的身上攜帶雜物。
兩人身上隻有三二十文制錢,李玉身上除了革囊之外,别無長物。
巡檢大人搶過革囊,在神案上攤開。
木匣中盛着十二枚長短不一的針炙用金針,銀芒閃亮,其細如發的毫針閃亮耀目,名雖是金針,其實都是銀合金所制成,名不符實。
之外,全是些膏丹丸散。
“你幹什麼的?”巡檢大人向李玉沉下臉問。
“草民是走方郎中。
”李玉恐驚地答,害怕的神情裝得很象。
“報名籍行業。
”“草民李玉,也叫李三。
南京應天府江甯縣龍江關人氏,走方行醫為業。
”“你到碧螺村幹什麼?”“草民随那位老伯到龍山村替人治病,路過此地,被村口公爺不由分說……” “住口!不許多說。
你不認識碧螺村的沈青雲?” “誰中沈青雲?草民在此地人地生疏,第一次經過此地。
”楊巡檢向捆地一塊兒的男女一指,陰森森地問:“你不認識這些人?”“草民确是不認識他們。
” 坐在一旁冷然注視的穿紫花罩袍大人揮手道:“這厮鬼頭鬼腦,等會兒好好問他,先問問那老不死。
哼!這兩個刁民,八成是沈犯派來探風聲的眼線,千萬不可被他們所騙。
楊巡檢,你這樣問話,是問不出任何口供的。
” “卑職……” “把他們分開,準備動刑,他們便會露出馬腳了。
這條路隻是村鎮僻徑,凡是經過的人多少皆有關連……” 話未完,外面有人大叫:“有人闖村,休教他走了。
” 殿中一亂,始終跟在穿紫花罩袍人身旁的佩雁翎刀的中年人踴身一跳,便縱出殿門,沖出了廟門外。
“先把他們捆上。
”穿紫花罩袍的人沉喝,領着一群的急急出廟門面去。
那年頭,百姓小民如奴,說捆就捆,誰敢反抗?兩個公人取出牛筋索,将兩人的手捆在身後往男女囚犯叢中一推。
留下兩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