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天理循壞
關燈
小
中
大
于老人呵呵笑,點頭道:“我知道你不會多管閑事的,說說而已。
大前天在客棧裡你被五個地痞打得不省人事,整整兩天起不了床。
五個人你也敵不住,要說你敢再到府城生事,那是欺人之談,不可能的。
你這人久走江湖,明白利害,豈肯做虧本的買賣?” “老伯,我這人不吃激将法,少費心。
走吧,貴友住在何處?” “在山巅近南一座山神廟内。
好吧,這就走。
”于老人站起說。
李玉轉向查明關心地問:“你們的人不是也在山上麼?何不一同前往?”“咦!咱們的人也預定在山神廟會合,正好同路。
”歐宗喜悅地說。
衆人不走村莊,仍由于于老人領先而行,繞山麓小徑而過,撲奔山南的山神廟。
李玉仍然抱了小後生而行。
沈姑娘跟在他身後,他不提不放慢腳步。
小後生隻有六七歲,生得眉清目秀,隻是赫壞了,顯得癡呆緊張。
經過了這許久,小後生終于發覺不再有人迫害,漸漸神智穩定,臉色逐漸恢複正常。
他抱住李玉的脖子,突然悄聲問:“叔叔,你……你不打我吧?” 李玉凄然一笑,拍拍他說:“小弟弟,叔叔怎會打你呢?叔叔不是壞人哪!小弟弟,你幾歲了?” “我叫沈劍虹,六歲。
叔叔,劍虹好乖,那些壞人打我,我沒有哭。
他們要我告訴他們爹在什麼地方,我不知道,真的不知道嘛。
” “哦!是的,小弟弟好乖。
” “我長大了,要殺那些壞人。
” 李玉搖搖頭,說:“小弟弟,不可以的,不能殺人,知道麼?你長大子,要做一個有用的人。
”“叔叔,什麼是有用的人?”小娃娃歪着腦袋問,看神情,相當認真。
“這是說,要讀書,讀書可以明白事理。
耕田,就要辛勤播種。
做生意,要公平交易和氣生财。
總之,做人守本份,盡自己的力,就是有用的人。
” “哦!我……我也聽爹說過這些話。
叔叔,你是做什麼的?”“我?”李玉含笑反問,久久方低下頭答道:“叔叔是行醫救世的人……我是說,我是個郎中,你如果有病有痛,我會替你醫好。
” 小娃娃用手捂住嘴,猛搖腦袋,閉上天真無邪的大眼說:“我,……我沒有病痛,有病痛要吃藥,好苦,我不要吃。
”李玉被逗得哈哈大笑,拍拍娃兒的肩背,笑道:“小弟弟,藥不一定都是苦的,有病一定要治,不治便會更苦,更痛哩!” 說着說着,他臉上的笑容迅速地消退,轉過頭自語道:“病的痛苦受得住,心裡的痛苦,那才是無可救藥的魔障,永難消除。
” 身後,突然傳來沈姑娘艱澀的語音:“要做一個有用的人他必須承受痛苦的折磨,如果堪負荷,景況凄涼可知。
” 他扭頭瞥了姑娘一眼,恰好看到姑娘的秀目中,滾下兩行淚珠。
他籲出一口長氣,語重心長地說:“所以說自古聖賢皆寂寞。
世間好人難做,但并不可因為難做而反其道而行。
孩子們有一顆赤子之心,我們不能因為自身受到不平的苛待,而心懷不忿走極端,教孩子們離經叛道。
世道艱難,我們隻能逆來順受。
” “恩公……” “哦!但願我言出由衷。
”他急急地替自己辨護,腳下一緊,意在避免再談這些不愉快的話題。
帶着老幼婦孺爬山,那是十分困難的事,又不敢走樵道,怕被樵夫發現暴露行迹,必須披荊斬棘而行,其苦可知。
行行複行行,走走停停,約五裡左右的路途,足足花了近兩個時辰,近午時分方到達野草及腰,古林四布的破敗山神廟,所有的婦孺,皆到了山窮水盡的境地了。
山神廟小得可憐,廟東建了一座草屋,孤零零地座落在樹林邊沿,柴門緊閉,看上去空阒無人。
但接近到十餘丈外,突聽廟側的草叢中有人叫:“是夫人到了,沒有追蹤人跟來,卻有兩個陌生人在一起。
” 廟四周和茅屋附近,出現了十二名以布巾蒙面的青年人。
歐宗高叫道:“二嬸合家平安脫險。
同來的是臨危援手的英雄。
” 蒙面人急急奔到,皆取下了蒙面巾,擁着沈夫人八位婦孺走向茅屋。
屋内還有兩個人,一是白發老蒼頭,一是正主兒沈仲賢。
他目前化名青雲,年約四十出頭,神情委頓,像是驚弓之鳥。
一家團園,老少哭成一團。
老蒼頭看到了于老人,喜悅地迎上行禮叫:“超老怎麼又來了,太平府之行得意麼?” “替你的主人找了位高手郎中,我能不來?”于老人笑吟吟地說,偕李玉入廳。
歐宗将入村救人的經過概略地說了,替衆人引見。
在此地的十二個蒙面人,也就是闖村引誘官兵遠離村莊的人,他們過去皆是樂陵附近不務正業的浪子,曾經任縣丞的沈仲賢相勸感化,改邪歸正在縣衙當差。
響馬賊在樂陵受創,進城的賊人無一生還,他們曾經出盡死力,立下汗馬功勞。
可是,沈仲賢卻因不肯屈事權貴,守正不阿據實呈報匪情,得罪了當時剿匪總指揮提督軍務的太監谷大用,落了個撤職待參的罪名。
待參,那是客氣,事實是待死。
沈仲賢怎能不怕死?帶了家中老小溜之大吉,溜到太平府易名避禍。
這些好漢自然也不願再替奸臣賣命,也溜之大吉
大前天在客棧裡你被五個地痞打得不省人事,整整兩天起不了床。
五個人你也敵不住,要說你敢再到府城生事,那是欺人之談,不可能的。
你這人久走江湖,明白利害,豈肯做虧本的買賣?” “老伯,我這人不吃激将法,少費心。
走吧,貴友住在何處?” “在山巅近南一座山神廟内。
好吧,這就走。
”于老人站起說。
李玉轉向查明關心地問:“你們的人不是也在山上麼?何不一同前往?”“咦!咱們的人也預定在山神廟會合,正好同路。
”歐宗喜悅地說。
衆人不走村莊,仍由于于老人領先而行,繞山麓小徑而過,撲奔山南的山神廟。
李玉仍然抱了小後生而行。
沈姑娘跟在他身後,他不提不放慢腳步。
小後生隻有六七歲,生得眉清目秀,隻是赫壞了,顯得癡呆緊張。
經過了這許久,小後生終于發覺不再有人迫害,漸漸神智穩定,臉色逐漸恢複正常。
他抱住李玉的脖子,突然悄聲問:“叔叔,你……你不打我吧?” 李玉凄然一笑,拍拍他說:“小弟弟,叔叔怎會打你呢?叔叔不是壞人哪!小弟弟,你幾歲了?” “我叫沈劍虹,六歲。
叔叔,劍虹好乖,那些壞人打我,我沒有哭。
他們要我告訴他們爹在什麼地方,我不知道,真的不知道嘛。
” “哦!是的,小弟弟好乖。
” “我長大了,要殺那些壞人。
” 李玉搖搖頭,說:“小弟弟,不可以的,不能殺人,知道麼?你長大子,要做一個有用的人。
”“叔叔,什麼是有用的人?”小娃娃歪着腦袋問,看神情,相當認真。
“這是說,要讀書,讀書可以明白事理。
耕田,就要辛勤播種。
做生意,要公平交易和氣生财。
總之,做人守本份,盡自己的力,就是有用的人。
” “哦!我……我也聽爹說過這些話。
叔叔,你是做什麼的?”“我?”李玉含笑反問,久久方低下頭答道:“叔叔是行醫救世的人……我是說,我是個郎中,你如果有病有痛,我會替你醫好。
” 小娃娃用手捂住嘴,猛搖腦袋,閉上天真無邪的大眼說:“我,……我沒有病痛,有病痛要吃藥,好苦,我不要吃。
”李玉被逗得哈哈大笑,拍拍娃兒的肩背,笑道:“小弟弟,藥不一定都是苦的,有病一定要治,不治便會更苦,更痛哩!” 說着說着,他臉上的笑容迅速地消退,轉過頭自語道:“病的痛苦受得住,心裡的痛苦,那才是無可救藥的魔障,永難消除。
” 身後,突然傳來沈姑娘艱澀的語音:“要做一個有用的人他必須承受痛苦的折磨,如果堪負荷,景況凄涼可知。
” 他扭頭瞥了姑娘一眼,恰好看到姑娘的秀目中,滾下兩行淚珠。
他籲出一口長氣,語重心長地說:“所以說自古聖賢皆寂寞。
世間好人難做,但并不可因為難做而反其道而行。
孩子們有一顆赤子之心,我們不能因為自身受到不平的苛待,而心懷不忿走極端,教孩子們離經叛道。
世道艱難,我們隻能逆來順受。
” “恩公……” “哦!但願我言出由衷。
”他急急地替自己辨護,腳下一緊,意在避免再談這些不愉快的話題。
帶着老幼婦孺爬山,那是十分困難的事,又不敢走樵道,怕被樵夫發現暴露行迹,必須披荊斬棘而行,其苦可知。
行行複行行,走走停停,約五裡左右的路途,足足花了近兩個時辰,近午時分方到達野草及腰,古林四布的破敗山神廟,所有的婦孺,皆到了山窮水盡的境地了。
山神廟小得可憐,廟東建了一座草屋,孤零零地座落在樹林邊沿,柴門緊閉,看上去空阒無人。
但接近到十餘丈外,突聽廟側的草叢中有人叫:“是夫人到了,沒有追蹤人跟來,卻有兩個陌生人在一起。
” 廟四周和茅屋附近,出現了十二名以布巾蒙面的青年人。
歐宗高叫道:“二嬸合家平安脫險。
同來的是臨危援手的英雄。
” 蒙面人急急奔到,皆取下了蒙面巾,擁着沈夫人八位婦孺走向茅屋。
屋内還有兩個人,一是白發老蒼頭,一是正主兒沈仲賢。
他目前化名青雲,年約四十出頭,神情委頓,像是驚弓之鳥。
一家團園,老少哭成一團。
老蒼頭看到了于老人,喜悅地迎上行禮叫:“超老怎麼又來了,太平府之行得意麼?” “替你的主人找了位高手郎中,我能不來?”于老人笑吟吟地說,偕李玉入廳。
歐宗将入村救人的經過概略地說了,替衆人引見。
在此地的十二個蒙面人,也就是闖村引誘官兵遠離村莊的人,他們過去皆是樂陵附近不務正業的浪子,曾經任縣丞的沈仲賢相勸感化,改邪歸正在縣衙當差。
響馬賊在樂陵受創,進城的賊人無一生還,他們曾經出盡死力,立下汗馬功勞。
可是,沈仲賢卻因不肯屈事權貴,守正不阿據實呈報匪情,得罪了當時剿匪總指揮提督軍務的太監谷大用,落了個撤職待參的罪名。
待參,那是客氣,事實是待死。
沈仲賢怎能不怕死?帶了家中老小溜之大吉,溜到太平府易名避禍。
這些好漢自然也不願再替奸臣賣命,也溜之大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