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卷 劉東山誇技順城門

關燈
是一個二十歲左右的美少年,且是打扮得好!但見: 黃衫氈笠,短劍長弓。

    箭房中新矢二十餘枝,馬額上紅纓一大簇。

    裹腹鬧裝燦爛,是個白面郎君;随人緊辔噴嘶,好匹高頭駿騎! 東山正在顧盼之際,那少年遙叫道:“我們一起走路則個。

    ”就向東山拱手道:“造次行途,願問高姓大名?”東山笑道:“小可姓劉名嵌,别号東山,人隻叫我是劉東山。

    ”少年道:“久仰先輩大名,如雷貫耳;小人有幸相遇。

    今先輩欲何往?”東山道:“小可要回本籍交河縣去。

    ”少年道:“恰好,恰好。

    小人家住臨淄,也是舊族子弟,幼年頗會讀書,隻因性好弓馬,把書本丢了。

    三年前帶了些資本往京貿易,頗得些利息。

    今欲歸家婚娶,正好與先輩作伴,同路行去,放膽壯些。

    直到河間府城,然後分路,有幸有幸。

    ”東山一路看他腰間沉重,語言溫謹,相貌俊逸,身材小巧,諒道不是歹人。

    且路上有伴,不至寂寞,心上也歡喜,道:“當得相陪。

    ”是夜,一同下了旅居,同一處飲食歇宿,如兄若弟,甚是相得。

     明日并辔出涿州,少年在馬上問道:“久聞先輩最善捕賊,一生捕得多少?也曾撞着好漢否?”東山正要誇逞自家手段,這一問揉着癢處,且是他年少可欺,便侈口道:“小弟生平兩隻手一張弓,拿盡綠林中人,也不計其數,并無一個對手。

    這些鼠輩,何足道哉!而今中年心懶,故棄此道路,倘若前途撞着,便中拿個把兒,你看手段!”少年但微微冷笑,道: “原來如此。

    ”就馬上伸手過來,說道:“借肩上寶弓一看。

    ”東山在騾上遞将過來。

    少年左手拿住,右手輕輕一拽就滿,連放連拽,就如一條軟絹帶。

    東山大驚失色,也借少年的弓過來看看。

    那少年的弓,約有二十斤重。

    東山用盡平生之力,面紅耳赤,不要說扯滿,隻求如初八夜頭的月再不能夠。

    東山惶恐無地,吐舌道:“使得好硬弓也!”便向少年道:“老弟神力何至于此!非某所敢望也。

    ”少年道:“小人之力,何足稱神?先輩弓自太軟耳。

    ”東山贊歎再三,少年極意謙謹。

    晚上又同宿了。

    至明日,又同行。

    日西時,過雄縣,少年拍一拍馬,那馬騰雲也似前面去了。

     東山望去不見了少年。

    他是賊窠中弄老了的,見此行止,如何不慌?私自道:“天教我這番倒了架也!倘是個良人,這樣神力,如何敵得?勢無生理。

    ”心上正如十五個吊桶打水—— 七上八落的,沒奈何,迍迍行去。

    行得一二鋪,遙望見少年在百步外,正弓挾矢,扯個滿月,向東山道:“久聞足下手中無敵,今日請先聽箭風。

    ”言未罷,飕的一聲,東山左右耳根相聞,肅肅如小鳥前後飛過,隻不傷着東山。

    又将一箭引扣,正對東山之面,大笑道:“東山曉事人,腰問騾馬錢快送我吧,休得動手!”東山料是敵他不過,先自慌了手腳,隻得跳下鞍來,解了腰間所系銀袋,雙手捧着,膝行至少年馬前,叩頭道:“銀錢謹奉,好漢将去,隻求饒命!”少年馬上伸手提了銀包,大喝道:“要你性命做甚!快走!快走!你老子有事在此,不得同兒子前行了。

    ”掇轉馬頭向北一道煙跑,但見一路黃塵滾滾,霎時不見了。

     東山呆了半晌,捶胸跌足起來道:“銀錢失去也罷,叫我怎麼做人?一生好漢名頭到今日弄壞,真是張天師吃鬼迷了,可恨!可恨!”垂頭喪氣,有一步沒一步的,空手歸交河。

     到了家裡,與妻子說知其事,大家可惱一番。

    夫妻兩個商量收拾些本錢,在村郊開個酒鋪,賣酒營生,再不去張弓挾矢了。

    又怕有人知道壞了名頭,也不敢向人說着這事,隻索罷了。

    過了三年,一日,正值寒冬天道,有詞為證: 霜瓦鴛鴦,風簾翡翠,今年早是寒少。

    矮釘明窗,側開朱戶,斷莫亂教人到。

    重陰未解,雲與雪商量不少。

    青帳垂氈要密,紅幕放圍宜小。

    (詞寄《天香子》) 卻說冬日間,東山夫妻正在店中賣酒,隻見門前來了一夥騎馬的客人,共是十一個。

    個個騎的是自鞴的高頭駿馬,鞍辔鮮明,身上俱緊束短衣,腰帶弓矢刀劍,次第下了馬。

    走入肆中來。

    解了鞍辔。

    劉東山接着,替他趕馬歸槽。

    後生自去锉草煮豆,不在話下。

     内中隻有一個未冠的人,年紀可有十五六歲,身長八尺,獨不下馬,對衆道:“弟十八自向對門住休。

    ”衆人都答應一聲,道:“咱們在此少住,便來伏侍。

    ”隻見其人自走對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