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卷 三現身包龍圖斷冤

關燈
在左右,就跪将過去,禀道: “老爺白牌上寫這二句,隻有鄰舍工興曉得來曆。

    他說是嶽廟速報司與他一幅紙,紙上還寫許多言語,内中卻有這二句。

    ” 包爺問道:“王興如今在那裡。

    ”裴孔目道:“已回家取那一幅紙去了。

    ”包爺差人速拿王興回話。

    卻說王興回家,開了渾家的衣箱,撿那幅紙出來看時,隻叫得苦,原來是一張素紙,字迹全無。

    不敢到縣裡去,懷着鬼胎,躲在家裡。

    知縣相公的差人到了。

    新官新府,如火之急,怎好推辭。

    隻得帶了這張素紙,随着公差進縣,直至後堂。

    包爺屏去左右,隻留裴孔目在旁。

    包爺問王興道:“裴某說你在嶽廟中收得一幅紙,可取上來看?”王興連連叩頭禀道:“小人的妻子,去年在嶽廟燒香,走到速報司前,那神道出現,與他一幅紙。

    紙上寫着一篇說話,中間其實有老爺白牌上寫的兩句。

    小的把紙藏在衣箱見。

    方才去撿看,變了一張素紙。

    如今這素紙是在,小人不敢說謊。

    ”包爺取紙上來看了,問道:“這一篇言語,你可記得?”王興道:“小人還記得。

    ”即時念與包爺聽了。

    包爺将紙寫出,仔細推詳了一會,叫:“王興,我且問你,那神道把這一幅紙與你的老婆,可再有什麼言語吩咐?”王興道: “那神道隻教與他申冤。

    ”包爺大怒,喝道:“胡說!做了神道,有什冤沒處申得!偏你的婆娘會替他申冤?他倒來央你!這等無稽之言,卻哄誰來!”王興慌忙叩頭道:“老爺,是有個緣故。

    ”包爺道:“你細細講:講得有理,有賞;如無理時,今日就是你開棒了。

    ”王興禀道:“小人的妻子,原是伏侍本縣大孫押司的,叫做迎兒。

    因算命的算那大孫押司其年其月其日三更三點命裡該死。

    何期果然死了。

    主母随了如今的小孫押司。

    卻把這迎兒嫁出與小人為妻。

    小人的妻子,初次在孫家竈下,看見先押司現身,項上套着井欄,披發吐舌,眼中流血,叫道:‘迎兒,可與你爹爹做主。

    ’第二次夜間到孫家門首,又遇見先押司,舒角幞頭,绯袍角帶,把一包碎銀,與小人妻子。

    第三遍嶽廟裡速報司判官出現,将這一幅紙與小人的妻子,又囑咐與他申冤。

    那判官爺模樣,就是大孫押司,原是小人妻子舊日的家長。

    ”包爺聞言,呵呵大笑。

    “原來如此!”喝教左右去拿那小孫押司夫婦二人到來:“你兩個做得好事!”小孫押司道:“小人不曾做什麼事。

    ”包爺将速報司一篇言語解說出來:“‘大女子,小女子,’女之子,乃外孫;是說外郎姓孫,分明是大孫押司,小孫押司;‘前人耕來後人餌’,餌者食也,是說你白得他的老婆,享用他的家業;‘要知三更事,掇開火下水’,大押司死于三更時分;要知死的根由,‘掇開火下之水’,那迎兒見家長在竈下,披發吐舌,眼中流血,此乃勒死之狀。

    頭上套着井欄,井者水也,竈者火也,水在火下,你家竈必砌在井上,死者之屍,必在井中。

     ‘來年二三月’,正是今日。

    ‘句巳當解此’,‘句巳’兩字,合來乃是個包字。

    是說我包某今日到此為官,解其語意,與他雪冤。

    ”喝教左右同王興押着小孫押司,到他家竈下,不拘好歹,要勒死的屍首回話。

    衆人似疑不信。

    到孫家發開竈床腳,地下是一塊石闆。

    揭起石闆,是一口井。

    喚集土工,将井水吊幹,絡了竹籃,放人下去打撈,撈起一個屍首來。

    衆人齊來認看,面色不改,還有人認得是大押司。

    項上果有勒帛。

    小孫押司吓得面如土色,不敢開口。

    衆人俱各駭然。

    原來這小孫押司當初是大雪裡凍倒的人。

    當時大孫押司見他凍倒,好個後生,救他活了,教他識字,寫文書。

    不想渾家與他有事。

     當日大孫押司算命回來時,恰好小孫押司正閃在他家。

    見說三更前後當死,趁這個機會,把酒灌醉了,就當夜勒死了大孫押司,撺在井裡。

    小孫押司卻掩着面走去,把一塊大石頭漾在奉符縣河裡,撲通地一聲響。

    當時隻道大孫押司投河死了。

    後來卻把竈來壓在井上。

    次後說成親事。

    當下衆人回複了包爺。

    押司和押司娘不打自招,雙雙的問成死罪,償了大孫押司之命。

    包爺不失信于小民,将十兩銀子賞與王興。

    王興把三兩謝了裴孔目,不在話下。

    包爺初任,因斷了這件公事,名聞天下,至今人說包龍圖,日間斷人,夜間斷鬼。

    有詩為證: 詩句藏迷誰解明,包公一斷鬼神驚。

     寄聲暗室虧心者,莫道天公鑒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