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卷 沈小官一鳥害七命

關燈
第四十五卷沈小官一鳥害七命 飛禽惹起禍根芽,七命相殘事可嗟。

     奉勸世人須鑒戒,莫教兒女不當家。

     話說大宋徽宗朝,宣和三年,海甯郡武林門外北新橋下,有一機戶,姓沈名昱,字必顯。

    家中頗為豐足,娶妻嚴氏,夫婦恩愛。

    單生一子,取名沈秀,年長一十八歲,未曾婚娶。

    其父專靠織造緞匹為活,不想這沈秀不務本分生理,專好風流閑耍,養畫眉過日。

    父母因惜他一子,以此教訓他不下。

    街坊鄰裡取他一個渾名,叫做“沈鳥兒”。

    每日五更,提了畫眉,奔入城中柳林裡來拖畫眉,不隻一日。

    忽至春末夏初,天氣不暖不寒,花紅柳綠之時。

    當日沈秀侵晨起來,梳洗罷,吃了些點心,打點籠兒,盛着個無比賽的畫眉。

    這畜生隻除天上有,果系也間無,将它各處去鬥,俱鬥它不過,成百十貫赢得。

    因此十分愛惜它,如性命一般,做一個金漆籠兒,黃銅鈎子,哥窯的水食罐兒,綠紗罩兒。

    提在了手,搖搖擺擺,迳奔入城,往柳林裡去拖畫眉。

    不想這沈秀一去,死于非命。

     好似: 豬羊進入宰生家,一步步來尋死路。

     當時沈秀提了畫眉,迳到柳林裡來。

    不意來得遲了些,衆拖畫眉的俱已散了,淨蕩蕩黑陰陰,沒一個人往來。

    沈秀獨自一個,把畫眉挂在柳樹上,叫了一回。

    沈秀自覺沒情沒緒,除了籠兒,正要回去,不想小肚子一陣疼,滾将上來,一塊兒蹲到地上。

    原來沈秀有一件病在身上,叫做“主兒馄饨”,一名“小腸疝氣”,每常一發一個小死。

    其日想必起得早些,況又來遲,衆人散了,沒些情緒,悶上心來,這一次甚是發得兇。

    一跤倒在柳樹邊,有兩個時辰不醒人事。

     你道事有湊巧,物有偶然,這日有個箍桶的,叫做張公,挑着擔兒,迳往柳林裡,穿過褚家堂做生活。

    遠遠看見一個人,倒在樹邊,三步挪做兩步,近前歇下擔兒。

    看那沈秀臉色臘查黃的,昏迷不醒,身邊并無财物,隻有一個畫眉籠兒,這畜生此時越叫得好聽。

    所以一時見财起意,窮極計生,心中想到:“終日括得這兩分銀子,怎地得快活?”隻是這沈秀當死,這畫眉見了張公,分外叫得好。

    張公道:“别的不打緊,隻這個畫眉,少也值二三兩銀子。

    ”便提在手,卻待要走。

    不意沈秀正蘇醒,開眼見張公提着籠兒,要身子不起,隻口裡罵道:“老王八,将我畫眉那裡去?”張公聽罵,“這小狗入的,忒也嘴尖!我便拿去,他倘爬起趕來,我倒反吃他虧。

    一不做,二不休,左右是歹了。

    ”卻去那桶裡取出一把削桶的刀來,把沈秀按住一勒,那彎刀又快,力又使得猛,那頭早滾在一邊。

    張公也慌張了,東觀西望,恐怕有人撞見。

    卻擡頭見一株空心楊柳樹,連忙将頭提起,丢在樹中,将刀放在桶内,籠兒挂在擔上,也不去褚家堂做生活,一道煙徑走,穿街過巷,投一個去處。

    你道隻因這個畫眉,生生的害了幾條性命。

    正是: 人間私語,天聞若雷。

     暗室虧心,神目如電。

     當時張公一頭走,一頭心裡想道:“我見湖州墅裡客店内,有個客人,時常要買蟲蟻,何不将去賣與他?”一徑望武林門外來。

    也是前生注定的劫數,卻好見三個客人,兩個後生跟着,共是五人,正要收拾貨物回去,卻從門外進來客人,俱是東京汴梁人,内中有個姓李名吉,販賣生藥。

    此人平昔也好養畫眉,見這箍桶的擔上,好個畫眉,便叫張公,借看一看。

    張公歇下擔子,那客人看那畫眉毛衣并眼,生得極好,聲音又叫得好,心裡愛它,便問張公:“你肯賣麼?”此時張公巴不得脫禍,便道:“客官,你出多少錢?”李吉轉看轉好,便道:“與你一兩銀子。

    ”張公自道着手了,便道:“本不當計較,隻是愛者如寶,添些便罷。

    ”那李吉取出三塊銀子,秤秤看到有一兩二錢,道:“也罷。

    ”遞與張公。

    張公接過銀子,看一看,将來放在荷包裡,将畫眉與了客人,别了便走。

    口裡道: “發脫得這禍根,也是好事了。

    ”不上街做生理,一直奔回家去,心中也自有些不爽利。

    正是: 作惡恐遭天地責,欺心猶怕鬼神知。

     原來張公正在湧金門城腳下住,隻婆老兩口兒,又無兒子。

    婆兒見張公回來,便道:“篾子一條也不動,緣何又回來得早?有甚事幹?”張公隻不答應,挑着擔子,徑入門歇下,轉身關上大門,道:“阿婆,你來,我與你說話。

    恰才……” 如此如此,“謀得一兩二錢銀子,與你權且快活使用。

    ”兩口歡天喜地,不在話下。

     卻說柳林裡無人來往,直至巳牌時分,兩個挑糞莊家,打那裡過,見了這沒頭屍首,躺在地上,吃了一驚,聲張起來。

     當坊裡甲鄰佑,一時嚷動。

    本坊申呈本縣,本縣申府。

    次日,差官吏仵作人等,前來柳陰裡,檢驗得渾身無些傷痛,隻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