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卷 蘇小小魂斷西泠橋
關燈
小
中
大
第四十四卷蘇小小魂斷西泠橋
詩雲:“出其東門,有女如雲。
”又雲:“出其口闉阇,有女如荼。
”由此觀之,則青樓狹邪,其來久矣。
然如雲如荼,不過形容其脂粉之妍,與夫绮羅之豔已耳,未有稱其色占香奁,才高彤管,可垂千古之名者也。
故衾綢色美,僅供片時之樂,而車馬一稀,則早已入高人之室矣。
此其常也,孰料有其常,而選山水之靈,則又未嘗無其變,如南齊時錢塘之蘇小小是也。
蘇小小本生于妓家,父不知何人。
及母死,門戶冷落,風月中之滋味,已不識為何如。
卻喜得家住于西泠橋畔,日受西湖山水之滋味,早生得性慧心靈,姿容如畫,遠望如曉風楊柳,近對如初日芙蓉。
到了十二三歲上,發漸漸齊,而烏雲半挽,眉目如畫,而翠黛雙分,人見了,不覺驚驚喜喜,以為從來所未有。
到了十四五歲時,不獨色貌絕倫,更有一種妙處:又不曾從師受學,誰知天性聰明,信口吐辭,皆成佳句。
此時的西湖雖秀美天生,還未經人力點綴,而道路迂遠,遊覽未免多勞。
自西泠而東,至孤山,望斷橋止矣,欲泛湖心,必須畫舫。
自西泠而西,一帶松杉,逶逶迤迤,轉至南山,沿湖不啻一二十裡,步履殊勞。
蘇小小此時,年雖幼小,卻識見不凡,因自想道:“男子往來,可以乘騎,我一個少年女兒,卻蹙金蓮于何處?”遂叫人去制造一駕小小的香車來乘坐,四圍有幔幕垂垂,遂命名為油璧車。
這油璧車怎生形狀? 有《臨江仙》詞一首為證: 氈裹綠雲四璧,幔垂白月當門。
雕蘭鑿桂以為輪,舟行非漿力,馬走沒蹄痕。
望影花嬌柳媚,聞聲玉軟香溫。
不須窺見已消魂。
朝朝松下路,夜夜水邊村。
自有此車,叫一人推着,傍山沿湖去遊嬉,自由自在,全不畏人。
有人看見,盡以為異,紛紛議論道:“此女若說是大人家的閨秀,豈無仆從相随,怎肯教他出頭露面,獨坐車中,任人飽看?若說是小人家兒女,畢竟有些羞縮處,那裡有此神仙這般的模樣?”大家疑疑惑惑,隻管跟着車兒猜度。
蘇小小見了這些光景,也不回他長短,但信口朗吟道: 燕引莺招柳夾途,章台直接到西湖。
春花秋月如相訪,家住西泠妾姓蘇。
衆人聽了,也還有不知其詳。
但一時轟傳開去,已有細心,看破他的行徑,便慕者慕,想者想,而不知涎垂幾許矣。
但見他年尚莺雛,時還燕乳,不敢便作蜂蝶之猖狂。
然早有豪華公子、科甲鄉紳,或欲謀為歌姬,或欲取為侍妾,情願出千金,不惜紛紛來說。
蘇小小盡皆辭去。
有一賈姨娘來勸他道:“姑娘不要錯了主意。
一個妓家女子,嫁到富貴人家去,雖說做姬做妾,也還強似在門戶中,朝迎夕送,勉強為歡。
況以姑娘的才貌,怕不貯之金屋?”蘇小小道:“姨娘之意,愛惜甥女,可謂至矣。
但甥女卻有一癖處,最愛的是西湖山水。
若一入樊籠,止可坐井觀天,不能遨遊于兩峰三竺矣。
況且富貴貧賤,皆系于命,若命中果有金屋之福,便決不生于娼妓之家。
今既生于娼妓之家,則非金屋之命可知矣。
倘入侯門,河東獅子,雖不逞威;三五小星,也須生妒。
況豪華非耐久之物,富貴無一定之情,入身易,出頭難,倒不如移金谷之名花,置之日中之市。
嗅于鼻,誰不憐香?觸之目,誰不愛色?千金一笑,花柳定自來争;十斛片時,風月何曾肯讓。
況香奁标美,有如釣餌甜甜,彤管飛聲,不啻溪桃片片。
朝雙雙,暮對對,野鴛鴦不殊睢鳥;春紅紅,秋紫紫,假連理何異桃夭。
設誓憐新,何礙有如皎日?忘新棄舊,不妨視作浮雲。
今日歡,明日歇,無非露水;暫時有,霎時空,所謂煙花。
情之所鐘,人盡纏綿,笑私奔之多事;意之所眷,不妨容悅,喜坐懷之無傷。
雖倚門獻笑,為名教所非宜,而惜族憐鳏,亦聖王所不廢。
青樓紅粉,既有此狎邪之生涯;綠鬓朱顔,便不可無溫柔之奇貨。
由此想來,以甥女之才,一筆一墨,定當開楚館之玉堂;以甥女之貌,一笑一颦,誓必起秦樓之金屋。
納币納财,不絕于室,秣駒秣馬,終日填門。
弄豔冶之心,遂風流之願。
若能在妓館中,做一個出類拔萃的佳人,豈不勝似在侯門内,抱憨癡之衾,擁迷瞞之被,做一個随行逐隊之妓妾?甥女之志向若此,不識姨娘以為如何?” 賈姨聽說,不覺笑将起來道:“别人以青樓為業地,原來姑娘倒看得人情世故這等透徹,反以青樓為淨土。
既是主意定了,不消再說,待老身那裡去尋一個有才有貌的郎君,來與姑娘破瓜就是了。
”蘇小小聽了,也隻付之一笑。
正是: 十分顔色十分才,豈肯風沉與雨埋? 自是桃花生命裡,故教紅杏出牆來。
一日,蘇小小乘着那油壁香車,沿着湖堤一帶,觀玩那些山光水影,以遣閑情。
不期遇着一個少年郎君,騎着一匹青鬃馬,金鞍玉镫,從斷橋灣裡出來,忽然看見了蘇小小,坐在香車中,瓊姿玉貌,就如仙子一般,暗暗吃了一驚,想來: “難道塵世間,能生出這等風流标緻的女子來?”因勒住馬,或左或右的再三瞻視。
原來蘇小小看見那郎君少年俊雅,也自動心,便不避忌,任他顧盼。
馬在車左,蘇小小也便左顧;馬在車右,蘇小小也便右顧。
但彼此不便交言,蘇小小隻得口吟四句道: 妾乘油壁車,郎乘青鬃馬。
何處結同心?西泠松柏下。
蘇小小吟罷,竟叫人驅車而去。
那少年郎君聽了,又驚又喜,早已魄散魂消。
你道這少年是誰?他姓阮,名郁,表字文生,是阮道之子。
因奉父命,到浙東公幹,聞西湖之美,故乘馬來遊,不期恰遇着蘇小小的香車,四目相視,未免留情。
臨去又朗吟出結同心之句,那欲火生煙,那裡還按捺得住?“但不知是何等人家?”再三訪問,方有人對他說道:“此妓家蘇小小也,年才十五,大有聲名。
在城的貴公子,誰不想他慕他,但他出處風流,性情執拗,一時恐未許人攀折。
” 阮郁聽了,暗想道:“既系妓家,便不妨往而求見。
縱不能攀折,對此名花,留連半晌,亦人生之樂事也。
”到了次日,将珠玉錦繡,備了百金之禮,叫人捧着,自仍騎了青鬃馬,繞看西北湖堤,望着松柏郁蔥處,直至西泠橋畔,下了馬。
步到門前,見花遮柳護,甚是清幽。
又恐唐突美人,不敢輕易扣門,隻在門前低徊,恰好賈姨從裡面走出來,看見了,因問道:“官人何事到此?莫非不識桃源,要問路麼?”阮郁見賈姨問他,便忙上前深深一揖,笑說道:“若不識桃源,為何到此?”賈姨答禮道:“既識桃源,卻是尋誰?”阮郁道:“昨偶在湖堤,如天之幸,遇見一美人,蒙垂青不棄,臨行贈詩一首,指出西泠之路。
故癡魂戀戀,特備一芹,妄想拜求一見。
”賈姨道:“官人既要見舍甥女,為何不扣門,而閑立于此?”阮郁道:“這等說,是美人姨母了?”又作一揖道:“不是晚輩不叩門,因初到于此,無人先緻殷勤,倘遂突然剝啄,隻道少年狂妄,豈不觸令甥女之怒?故爾鹄立,以俟機緣。
今幸遇姨母,萬望轉達,定當圖報。
”賈姨道:“轉達容易,但舍甥還是閨女,豆蔻尚爾含苞,未必肯容人采。
官人莫要錯費了心情。
”阮郁道:“但求他一見,為榮多矣,誰敢妄想巫山之夢。
姨母請但放心。
”賈姨笑道:“好一個憐香惜玉的情種,待我去通知。
”說罷即回身入去。
去不多時,出來道: “舍甥女聞得騎青鬃馬的官人來訪,就叫老身,請官人裡面坐。
但舍甥女睡尚未起,不能倒曳金蓮,望勿見罪。
”阮郁道: “蒙許登堂,則仙姿有望,便花階影轉,誰敢嫌遲。
求姨母再報,繡衾不妨壓而睡足。
”說罷,方才斜穿竹徑,曲遠松廊,轉入一層堂内。
那堂雖非雕畫,卻正對
”又雲:“出其口闉阇,有女如荼。
”由此觀之,則青樓狹邪,其來久矣。
然如雲如荼,不過形容其脂粉之妍,與夫绮羅之豔已耳,未有稱其色占香奁,才高彤管,可垂千古之名者也。
故衾綢色美,僅供片時之樂,而車馬一稀,則早已入高人之室矣。
此其常也,孰料有其常,而選山水之靈,則又未嘗無其變,如南齊時錢塘之蘇小小是也。
蘇小小本生于妓家,父不知何人。
及母死,門戶冷落,風月中之滋味,已不識為何如。
卻喜得家住于西泠橋畔,日受西湖山水之滋味,早生得性慧心靈,姿容如畫,遠望如曉風楊柳,近對如初日芙蓉。
到了十二三歲上,發漸漸齊,而烏雲半挽,眉目如畫,而翠黛雙分,人見了,不覺驚驚喜喜,以為從來所未有。
到了十四五歲時,不獨色貌絕倫,更有一種妙處:又不曾從師受學,誰知天性聰明,信口吐辭,皆成佳句。
此時的西湖雖秀美天生,還未經人力點綴,而道路迂遠,遊覽未免多勞。
自西泠而東,至孤山,望斷橋止矣,欲泛湖心,必須畫舫。
自西泠而西,一帶松杉,逶逶迤迤,轉至南山,沿湖不啻一二十裡,步履殊勞。
蘇小小此時,年雖幼小,卻識見不凡,因自想道:“男子往來,可以乘騎,我一個少年女兒,卻蹙金蓮于何處?”遂叫人去制造一駕小小的香車來乘坐,四圍有幔幕垂垂,遂命名為油璧車。
這油璧車怎生形狀? 有《臨江仙》詞一首為證: 氈裹綠雲四璧,幔垂白月當門。
雕蘭鑿桂以為輪,舟行非漿力,馬走沒蹄痕。
望影花嬌柳媚,聞聲玉軟香溫。
不須窺見已消魂。
朝朝松下路,夜夜水邊村。
自有此車,叫一人推着,傍山沿湖去遊嬉,自由自在,全不畏人。
有人看見,盡以為異,紛紛議論道:“此女若說是大人家的閨秀,豈無仆從相随,怎肯教他出頭露面,獨坐車中,任人飽看?若說是小人家兒女,畢竟有些羞縮處,那裡有此神仙這般的模樣?”大家疑疑惑惑,隻管跟着車兒猜度。
蘇小小見了這些光景,也不回他長短,但信口朗吟道: 燕引莺招柳夾途,章台直接到西湖。
春花秋月如相訪,家住西泠妾姓蘇。
衆人聽了,也還有不知其詳。
但一時轟傳開去,已有細心,看破他的行徑,便慕者慕,想者想,而不知涎垂幾許矣。
但見他年尚莺雛,時還燕乳,不敢便作蜂蝶之猖狂。
然早有豪華公子、科甲鄉紳,或欲謀為歌姬,或欲取為侍妾,情願出千金,不惜紛紛來說。
蘇小小盡皆辭去。
有一賈姨娘來勸他道:“姑娘不要錯了主意。
一個妓家女子,嫁到富貴人家去,雖說做姬做妾,也還強似在門戶中,朝迎夕送,勉強為歡。
況以姑娘的才貌,怕不貯之金屋?”蘇小小道:“姨娘之意,愛惜甥女,可謂至矣。
但甥女卻有一癖處,最愛的是西湖山水。
若一入樊籠,止可坐井觀天,不能遨遊于兩峰三竺矣。
況且富貴貧賤,皆系于命,若命中果有金屋之福,便決不生于娼妓之家。
今既生于娼妓之家,則非金屋之命可知矣。
倘入侯門,河東獅子,雖不逞威;三五小星,也須生妒。
況豪華非耐久之物,富貴無一定之情,入身易,出頭難,倒不如移金谷之名花,置之日中之市。
嗅于鼻,誰不憐香?觸之目,誰不愛色?千金一笑,花柳定自來争;十斛片時,風月何曾肯讓。
況香奁标美,有如釣餌甜甜,彤管飛聲,不啻溪桃片片。
朝雙雙,暮對對,野鴛鴦不殊睢鳥;春紅紅,秋紫紫,假連理何異桃夭。
設誓憐新,何礙有如皎日?忘新棄舊,不妨視作浮雲。
今日歡,明日歇,無非露水;暫時有,霎時空,所謂煙花。
情之所鐘,人盡纏綿,笑私奔之多事;意之所眷,不妨容悅,喜坐懷之無傷。
雖倚門獻笑,為名教所非宜,而惜族憐鳏,亦聖王所不廢。
青樓紅粉,既有此狎邪之生涯;綠鬓朱顔,便不可無溫柔之奇貨。
由此想來,以甥女之才,一筆一墨,定當開楚館之玉堂;以甥女之貌,一笑一颦,誓必起秦樓之金屋。
納币納财,不絕于室,秣駒秣馬,終日填門。
弄豔冶之心,遂風流之願。
若能在妓館中,做一個出類拔萃的佳人,豈不勝似在侯門内,抱憨癡之衾,擁迷瞞之被,做一個随行逐隊之妓妾?甥女之志向若此,不識姨娘以為如何?” 賈姨聽說,不覺笑将起來道:“别人以青樓為業地,原來姑娘倒看得人情世故這等透徹,反以青樓為淨土。
既是主意定了,不消再說,待老身那裡去尋一個有才有貌的郎君,來與姑娘破瓜就是了。
”蘇小小聽了,也隻付之一笑。
正是: 十分顔色十分才,豈肯風沉與雨埋? 自是桃花生命裡,故教紅杏出牆來。
一日,蘇小小乘着那油壁香車,沿着湖堤一帶,觀玩那些山光水影,以遣閑情。
不期遇着一個少年郎君,騎着一匹青鬃馬,金鞍玉镫,從斷橋灣裡出來,忽然看見了蘇小小,坐在香車中,瓊姿玉貌,就如仙子一般,暗暗吃了一驚,想來: “難道塵世間,能生出這等風流标緻的女子來?”因勒住馬,或左或右的再三瞻視。
原來蘇小小看見那郎君少年俊雅,也自動心,便不避忌,任他顧盼。
馬在車左,蘇小小也便左顧;馬在車右,蘇小小也便右顧。
但彼此不便交言,蘇小小隻得口吟四句道: 妾乘油壁車,郎乘青鬃馬。
何處結同心?西泠松柏下。
蘇小小吟罷,竟叫人驅車而去。
那少年郎君聽了,又驚又喜,早已魄散魂消。
你道這少年是誰?他姓阮,名郁,表字文生,是阮道之子。
因奉父命,到浙東公幹,聞西湖之美,故乘馬來遊,不期恰遇着蘇小小的香車,四目相視,未免留情。
臨去又朗吟出結同心之句,那欲火生煙,那裡還按捺得住?“但不知是何等人家?”再三訪問,方有人對他說道:“此妓家蘇小小也,年才十五,大有聲名。
在城的貴公子,誰不想他慕他,但他出處風流,性情執拗,一時恐未許人攀折。
” 阮郁聽了,暗想道:“既系妓家,便不妨往而求見。
縱不能攀折,對此名花,留連半晌,亦人生之樂事也。
”到了次日,将珠玉錦繡,備了百金之禮,叫人捧着,自仍騎了青鬃馬,繞看西北湖堤,望着松柏郁蔥處,直至西泠橋畔,下了馬。
步到門前,見花遮柳護,甚是清幽。
又恐唐突美人,不敢輕易扣門,隻在門前低徊,恰好賈姨從裡面走出來,看見了,因問道:“官人何事到此?莫非不識桃源,要問路麼?”阮郁見賈姨問他,便忙上前深深一揖,笑說道:“若不識桃源,為何到此?”賈姨答禮道:“既識桃源,卻是尋誰?”阮郁道:“昨偶在湖堤,如天之幸,遇見一美人,蒙垂青不棄,臨行贈詩一首,指出西泠之路。
故癡魂戀戀,特備一芹,妄想拜求一見。
”賈姨道:“官人既要見舍甥女,為何不扣門,而閑立于此?”阮郁道:“這等說,是美人姨母了?”又作一揖道:“不是晚輩不叩門,因初到于此,無人先緻殷勤,倘遂突然剝啄,隻道少年狂妄,豈不觸令甥女之怒?故爾鹄立,以俟機緣。
今幸遇姨母,萬望轉達,定當圖報。
”賈姨道:“轉達容易,但舍甥還是閨女,豆蔻尚爾含苞,未必肯容人采。
官人莫要錯費了心情。
”阮郁道:“但求他一見,為榮多矣,誰敢妄想巫山之夢。
姨母請但放心。
”賈姨笑道:“好一個憐香惜玉的情種,待我去通知。
”說罷即回身入去。
去不多時,出來道: “舍甥女聞得騎青鬃馬的官人來訪,就叫老身,請官人裡面坐。
但舍甥女睡尚未起,不能倒曳金蓮,望勿見罪。
”阮郁道: “蒙許登堂,則仙姿有望,便花階影轉,誰敢嫌遲。
求姨母再報,繡衾不妨壓而睡足。
”說罷,方才斜穿竹徑,曲遠松廊,轉入一層堂内。
那堂雖非雕畫,卻正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