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卷 公窮邸遇俠客

關燈
遇足下,且已得了官職,甚慰鄙意。

    ”房德道:“原來恩相因某之故,累及罷官,某反苟顔竊祿于此,深切惶愧!”李勉道:“古人為義氣上,雖身家尚然不顧,區區卑職,何足為道。

    但不識足下别後,歸于何處,得宰此邑?”房德道:“某自脫獄,逃至範陽,幸遇故人引見安節使,收于幕下,甚蒙優禮,半年後即署此縣尉之職。

    近以縣主身故,遂表某為令。

    自愧谫陋菲才,濫叨民社,還要求恩相指教。

    ”李勉雖則不在其位,卻素聞安祿山有反叛之志,今見房德乃是他表舉的官職,恐其後來黨逆,故就他請教上,把言語去規訓道:“做官也沒甚難處,但要上不負朝廷,下不害百姓,遇着死生利害之處,總有鼎镬在前,斧鑕在後,亦不能奪我之志。

    切勿為匪人所惑,小利所誘,頓爾改節,雖或僥幸一時,實是贻笑千古。

    足下立定這個主意,莫說為此縣令,就是宰相,亦盡可做得的。

    ”房德謝道:“恩相金玉之言,某當終身佩銘。

    ”兩下一遞一答,甚說得來。

     少頃,路信來禀:“筵宴已完,請爺入席。

    ”房德起身,請李勉至後堂,看時乃上下兩席。

    房德教從人将下席移過左旁。

     李勉見他要旁坐,乃道:“足下如此相叙,反覺不安,還請坐轉。

    ”房德道:“恩相在上,侍坐已是僭妄,豈敢抗禮?”李勉道:“吾與足下今已為聲氣之友,何必過謙。

    ”遂令左右,依舊移在對席。

    從人獻過杯箸,房德安席定位。

    庭下承應樂人,一行兒擺列奏樂。

    那筵席杯盤羅列,非常豐盛: 雖無炮鳳烹龍,也極山珍海錯。

     當下賓主歡洽,開懷暢飲,更餘方止。

    王太等另在一邊款待,自不必說。

    此時二人轉覺親熱,攜手而行,同歸書院。

     房德吩咐路信,取過一副供奉上司的鋪蓋,親自施設褥,提攜溺器。

    李勉扯住道:“此乃仆從之事,何勞足下自為!”房德道:“某受相公大恩,即使生生世世執鞭随镫,尚不能報萬一,今不過少盡其心,何足為勞!”鋪設停當,又教家人另放一榻,在旁相陪。

    李勉見其言詞誠懇,以為信義之士,愈加敬重。

    兩下挑燈對坐,彼此傾心吐膽,各道生平志願,情投契合,遂為至交,隻恨相見之晚,直至夜分,方才就寝。

    次日同僚官聞得,都來相訪。

    相見之是,房德隻說:“昔年曾蒙識薦,故此有恩。

    ”同僚官又在縣主面上讨好,各備筵席款待。

     話休煩絮。

    房德自從李勉到後,終日飲酒談論,也不理事,也不進衙,其侍奉趨承,就是孝子事親,也沒這般盡禮。

     李勉見恁樣殷勤,諸事俱廢,反覺過意不去,住了十來日,作辭起身。

    房德那裡肯放,說道:“恩相至此,正好相聚,那有就去之理?須是多住幾月,待某撥夫馬送至常山便了。

    ”李勉道:“承足下高誼,原不忍言别。

    但足下乃一縣之主,今因我在此,耽誤了許多政務,倘上司知得,不當穩便。

    況我去心已決,強留于此,反不适意。

    ”房德料道留他不住,乃道: “恩相既堅執要去,某亦不好苦留。

    隻是從此一别,後會何期,明日容治一樽,以盡竟日之歡,後日早行何如?”李勉道: “既承雅意,隻得勉留一日。

    ”房德留住了李勉喚路信跟着回到私衙,要收拾禮物饋送。

    隻因這番,有分教李畿尉險些兒送了性命。

    正是: 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

     所以恬淡人,無營心自足。

     話分兩頭。

    卻說房德老婆貝氏,昔年房德落薄時,讓他做主慣了,到今做了官,每事也要喬主張。

    此番見老公喚了兩個家人出去,一連十數日,不見進衙,隻道瞞了他做甚事體,十分惱恨。

    這日見老公來到衙裡,便待發作。

    因要探口氣,滿臉反堆下笑來,問道:“外邊有何事,久不退衙?”房德道:“不要說起,大恩人在此,幾乎當面錯過。

    幸喜我眼快瞧見,留得到縣裡,故此盤桓了這幾日。

    特來與你商量,收拾些禮物送他。

    ”貝氏道:“那裡什麼大恩人?”房德道:“哎呀,你如何忘了?便是向年救命的畿尉李相公。

    隻為我走了,帶累他罷了官職,今往常山去訪顔太守,路經于此。

    那獄卒王太也随在這裡。

    ”貝氏道:“原來是這人麼?你打帳送他多少東西?”房德道:“這個大恩人,乃再生父母,須得重重酬報。

    ”貝氏道:“送十匹絹可少麼?”房德呵呵大笑道:“奶奶倒會說耍話,恁地一個恩人,這十匹絹送他家人也少!”貝氏道:“胡說。

    你做了個縣官,家人尚沒處一注賺十匹織。

    一個打抽豐的,如何家人便要許多?老娘還要算計哩。

    如今做我不着,再加十匹,快些打發起身。

    ”房德道:“奶奶怎說出恁樣沒氣力的話來?他救了我性命,又赉贈盤纏,又壞了官職,這二十匹絹當得甚的?”貝氏從來鄙吝,連這二十匹絹還不舍得的,隻為是老公救命之人,故此慨然肯出,他已算做天大事的了,房德兀是嫌少。

    心中便有些不說,故意道:“一百匹何如?”房德道:“這一百匹隻夠送王太了。

    ”貝氏見說一百匹還隻夠送王太,正不知要送李勉多少,十分焦躁,道:“王太送了一百匹,畿尉極少也送得五百匹哩?”房德道:“五百匹還不夠。

    ”貝氏怒道:“索性湊足一千何如?”房德道:“這便差不多了。

    ”貝氏聽了這話,向房德劈面一口涎沫道:“啐!想是你失心風了!做得幾時官,交多少東西與我?卻來得這等大落!恐怕連老娘身子賣來,還湊不上一半哩。

    那裡來許多絹送人?”房德看見老婆發喉急,便道:“奶奶有話好好商量,怎就着惱!”貝氏嚷道:“有甚商量!你若有,自去送他,莫向我說。

    ”房德道:“十分少,隻得在庫上撮去。

    ”貝氏道: “啧啧,你好天大的膽兒!庫藏乃朝廷錢糧,你敢私自用得的! 倘一時上司查核,那時怎地回答!”房德聞言,心中煩惱道: “話雖有理,隻是恩人又去得急,一時沒處設法,卻怎生處?” 坐在旁邊躊躇。

     誰想貝氏見老公執意要送恁般厚禮,就是割身上肉,也沒這樣疼痛,連腸子也急做千百段,頓起不良之念,乃道: “看你枉做了個男子漢,這些事沒有決斷,如何做得大官?我有個捷徑法兒在此,倒也一勞永逸。

    ”房德認做好話,忙問道: “你有甚麼法兒?”貝氏答道:“自古有言,大恩不報。

    不如今夜觑個方便,結果了他性命,豈不幹淨。

    ”隻這句話,惱得房德徹耳根通紅,大叫道:“你這不賢婦!當初隻為與你讨匹布兒做件衣服不肯,以緻出去求告相識,被這班人誘去入夥,險些兒送了性命。

    若非這恩人,舍了自己官職,釋放出來,安得今日夫妻相聚?你不勸我行些好事,反教傷害恩人,于心何忍!”貝氏一見老公發怒,又陪着笑道:“我是好話,怎倒發惡?若說得有理,你便聽了;沒理時,便不要聽,何消大驚小怪。

    ”房德道:“你且沒有甚理?”貝氏道:“你道昔年不肯把布與你,至今恨我麼?你且想,我自十七歲随了你,日逐所需,那一件不虧我支持,難道這兩匹布,真個不舍得?因聞得當初有個蘇秦,未遇時,合家佯為不禮,激勵他做到六國丞相。

    我指望學這故事,也把你激發。

    不道你時運不濟,卻遇這強盜,又沒蘇秦那般志氣,就随他們胡做,弄出事來,此乃你自作之孽,與我什麼相幹。

    ——那李勉當時豈真為義氣上放你麼?”房德道:“難道是假意?”貝氏笑道:“你枉自有許多聰明,這些事便見不透。

    大凡做刑名官的,多有貪酷之人。

    就是至親至戚犯到手裡,尚不肯順情,何況與你素無相識,且又情真罪當,怎肯舍了自己官職輕易縱放了重犯?無非聞說你是個強盜頭兒,定有贓物窩頓,指望放了暗地去孝順,将些去買上囑下,這官又不壞,又落些入已。

    不然如何一夥之中,獨獨縱你一個?那裡知道你是初犯的窮鬼,竟一溜煙走了,他這官又罷休。

    今番打聽着在此做官,可可的來了。

    ”房德搖首道:“沒有這事。

    當初放我,乃一團好意,何嘗有絲毫别念。

    如今他自往常山,偶然遇見,還怕誤我公事,把頭掉轉,不肯相見,并非特地來相尋,不要疑壞了人。

    ”貝氏又歎道:“他說往常山乃是假話,如何就信以為真。

    且不要論别件,隻他帶着王太同行,便見其來意了。

    ”房德道:“帶王太同行便怎麼?”貝氏道:“你也忒殺懵懂。

    那李勉與顔太守是相識,或者去相訪是真了;這王太乃京兆府獄卒,難道也與顔太守有舊去相訪?卻跟着同走。

    若說把頭掉轉不來招攬,此乃冷眼觑你可去相迎,正是他奸巧之處,豈是好意?如果真要到常山,怎肯又住這幾多時!”房德道:“他那裡肯住,是我再三苦留下的。

    ”貝氏道:“這也是他用心處,試你待他的念頭誠也不誠。

    ”房德原是沒主意的人,被老婆這班話一聳,漸生疑惑,沈吟不語。

    貝氏又道:“總來這恩是報不得的。

    ”房德道:“如何報不得?”貝氏道:“今若報得薄了,他一時翻過臉來,将舊事和盤托出,那時不但官兒了帳,隻怕當做越獄強盜拿去,性命登時就送。

    若報得厚了,他做下額子,不常來取索。

    如照舊饋送,自不必說;稍不滿欲,依然揭起舊案,原走不脫,可不是到底終須一結。

    自古道‘先下手為強’,今若不依我言,事到其間,悔之晚矣!” 房德聽說至此,暗暗點頭,心腸已是變了。

    又想了一想,乃道:“如今原是我要報他恩德,他卻從無一字提起,恐沒這心腸。

    ”貝氏道:“他還不曾見你出手,故不開口。

    到臨期自然有說話的。

    還有一件,他此來這番,縱無别話,你的前程,已是不能保了。

    ”房德道:“卻是為何?”貝氏道:“李勉至此,你把他萬分親熱,衙門中人不知來曆,必定問他家人,那家人肯替你遮掩?少不得以直告之。

    你想衙門人的口嘴好不利害,知得本官是強盜出身,定然當做新聞互相傳說。

    同僚們知得,雖不敢當面笑你,背後诽議也經不起。

    就是你也無顔再存坐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