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卷 公窮邸遇俠客

關燈


    這班強盜見人已衆了,心下慌張,便放起火來,奪路而走。

    王家人分一半救火,一半追趕上去,團團圍住。

    衆強盜拼命死戰,戳傷了幾個莊客,終是寡不敵衆,被打翻數人,餘皆盡力奔脫。

    房德亦在打翻數内,一齊繩穿索縛。

    等至天明,解進京兆尹衙門,王鸑發下畿尉推問。

     那畿尉姓李名勉,字玄卿,乃宗室之子。

    素性忠貞尚義,有經天緯地之才,濟世安民之志。

    隻為李林甫、楊國忠相繼為相,妒賢嫉能,病國殃民,屈在下僚,不能施展其才。

    這畿尉品級雖卑,卻是個刑名官兒,凡捕到盜賊,俱屬鞫訊;上司刑獄,悉委推勘。

    故曆任的畿尉,定是酷吏,專用那周興、來俊臣、索元禮遺下有名色的極刑。

    是那兒般名色?有《西江月》為證: “犢子懸車”可畏,“驢兒拔橛”堪哀。

    “鳳凰曬翅”命難挨,“童子參禅”魂捽。

    “玉女登梯”最慘,“仙人獻果”傷哉。

    “猕猴鑽火”不招來,換個“夜叉望海”。

     那些酷吏,一來仗刑立威,二來或是權要囑托,希承其旨:每事不問情真情枉,一味嚴刑鍛煉,羅織成招。

    任你銅筋鐵骨的好漢,到此也膽喪魂驚,不知斷送了多少忠臣義士。

     惟有李勉與他尉不同,專尚平恕,一切慘酷之刑,置而不用,臨事務在得情,故此并無冤獄。

     那一日正值早衙,京尹發下這件事來。

    十來個強盜,并五六個戳傷莊客,跪在一庭;行兇刀斧,都堆在階下。

    李勉舉目看時,内中惟有房德,人材雄偉,豐彩非凡,想道:“恁樣一條漢子,如何為盜?”心下就懷個矜憐之念。

    當下先喚巡邏的并王家莊客,問了被劫情由;然後又問衆盜姓名,逐一細鞫。

    俱系當下就擒,不待用刑,盡皆款伏,又招出黨羽窟穴。

    李勉即差不良人前去捕緝。

    問至房德,乃匍匐到案前,含淚而言道:“小人自幼業儒,原非盜輩。

    止因家貧無措,昨到親戚處告貸,為雨阻于雲華寺中,被此輩以計誘去,威逼入夥,出于無奈。

    ”遂将畫鳥及入夥前後事,一一細訴。

    李勉已是惜其材貌,又見他說得情詞可憫,便有意釋放他。

    卻又想: “一夥同罪,獨放一人,公論難泯;況是上司所委,如何回複? 除非如此如此。

    ”乃假意叱喝下去,吩咐:“俱上了枷杻禁于獄中,俟拿到餘黨再問。

    砍傷莊客,遣回調理。

    巡邏人記功有賞。

    ”發落衆人去後,即喚獄卒王太進衙。

     原來王太昔年因誤觸了本官,被誣構成死罪,也虧李勉審出,原在衙門服役。

    那王太感激李勉之德,凡有委托,無不盡力,為此就差他做押獄之長。

    當下李勉吩咐道:“适來強人内,有個房德,我看此人相貌軒昂,言詞挺拔,是個未遇時的豪傑。

    有心要出脫他,因礙着衆人,不好當堂明放;托在你身上,觑個方便,縱他逃走。

    ”取過三兩一封銀子,教與他做為盤費,速往遠處潛避,莫在近邊,又為人所獲。

    王太道:“相公吩咐,怎敢有違?但恐遺累衆獄卒,卻如何處?”李勉道:“你放他去後,即引妻小躲入我衙中,将申文俱做于你的名下,衆人自然無事。

    你在我左右做個親随,豈不強如做這賤役?”王太道:“若得相公收留,在衙伏侍,萬分好了。

    ” 将銀袖過,急急出衙,來到獄中,對小牢子道:“新到囚犯,未經刑杖,莫教聚于一處,恐弄出些事來。

    ”小牢子依言,遂将衆人四散分開。

    王太獨引房德置在一個僻靜之處,把本官美意,細細說出,又将銀兩相贈。

    房德不勝感激道:“煩禁長哥緻謝相公,小人今生若不能補報,死當作犬馬酬恩。

    ”王太道:“相公一片熱腸救你,那指望報答?但願你此去改行從善,莫負相公起死回生之德。

    ”房德道:“多感禁長哥指教,敢不佩領。

    ”挨到傍晚,王太跟同衆牢子将衆犯盡上囚床,第一個先從房德起,然後挨次而去。

    王太觑衆人正手忙腳亂之時,捉空踅過來,将房德放起,開了枷鎖,又把自己舊衣帽與他穿了,引至監門口。

    且喜内外更無一人來往,急忙開了獄門,掇他出去。

     房德拽開腳步,不顧高低,他不敢回家,挨出城門,連夜而走。

    心中思想:“多感畿尉相公救了性命,如今投兀誰好? 想起當今,惟有安祿山最為天子寵任,收羅豪傑,何不投之?” 遂取路直範陽。

    恰好遇見個故友嚴莊,為範陽長史,引見祿山。

    那時安祿山久蓄異志,專一招亡納叛,見房德生得人材出衆,談吐投機,遂留于部下。

    房德住了幾日,暗地差人迎取妻子到彼,不在話下。

    正是: 掙破天羅地網、撇開悶海愁城。

     得意盡誇今日,回頭卻認前生。

     且說王太當晚隻推家中有事要回,吩咐衆牢子好生照管,将鑰匙交付明白,出了獄門,來至家中,收拾囊箧,悄悄領着妻子,連夜躲入李勉衙中,不提。

     且說衆牢子到次早放衆囚水火,看房德時,枷鎖撇在半邊,不知幾時逃去了。

    衆人都驚得面如土色,叫苦不疊道: “恁樣緊緊上的刑具,不知這死囚怎地摔脫逃走了?卻害我們吃屈官司!又不知從何處去的?”四面張望牆壁,并不見塊磚瓦落地,連泥屑也沒有一些,齊道:“這死囚昨日還哄畿尉相公說是初犯,倒是個積年高手。

    ”内中一人道:“我去報知王獄長,教他快去禀官,作急緝獲。

    ”那人一口氣跑到王太家,見門閉着,一片聲亂敲,那裡有人答應。

    間壁一個鄰家走過來,道:“他家昨夜亂了兩個更次,想是搬去了。

    ”憲子道: “并不見王獄長說起遷居,那有這事?”鄰家道:“無過止這間屋兒,如何敲不應?難道睡死不成?”牢子見沒得有理,盡力把門楩開,原來把根木子反撐的,裡邊隻有幾件粗重家夥,并無一人。

    牢子道:“卻不作怪!他為甚麼也走了?”這死囚莫不倒是他賣放的?休管是不是,且都推在他身上罷了。

    ”把門依舊帶上,也不回獄,徑望畿尉衙門前來。

    恰好李勉早衙理事,牢子上前禀知。

    李勉佯驚道:“向來隻道王太小心,不想恁般大膽,敢賣放重犯。

    料他也隻躲在左近,你們四散去緝訪,獲到者自有重賞。

    ”牢子叩頭而出。

    李勉備文報府。

    王鸑以李勉疏虞防閑,以不職奏聞天子,罷官為民。

    一面懸榜,獲房德、王太。

     李勉即日納還官诰,收拾起身,将王太藏于女人之中,帶回家去。

     不因濟困扶危意,肯作藏亡匿罪人? 李勉家道素貧,卻又愛做清官,分文不敢妄取,及至罷任,依原是個寒士,歸到鄉中,親率童仆,躬耕而食。

     家居二年有餘,貧困轉劇。

    乃别了夫人,帶着王太并兩個家奴,尋訪故知,由東都一路,直至河北。

    聞得故人顔杲卿新任常山太守,遂往谒之。

    路經柏鄉縣過,這地方離常山尚有二百餘裡。

    李勉正行間,隻見一行頭踏,手持白棒,開道而來,呵喝道:“縣令相公來,還不下馬!”李勉引過半邊回避。

    王太遠遠望見那縣令,上張皂蓋,下乘白馬,威儀濟濟,相貌堂堂。

    卻又奇怪,面龐酷似前年釋放的強犯房德。

    忙報道:“相公,那縣令面龐與前年釋放的房德一般無二。

    ”李勉也覺縣令有些面善,及聞此言,忽然省悟道:“真個像他。

    ” 心中頗喜,道:“我說那人是個未遇時的豪傑,今卻果然,但不知怎地就得了官職?”欲要上前去問,又恐不是,“若果是此人,隻道曉得他在此做官,來與他索報了,莫問罷。

    ”吩咐王太禁聲,把頭回轉,讓他過去。

    那縣令漸漸近了,一眼觑見李勉背身而立,王太也在旁邊,又驚又喜,連忙止住從人,跳下馬來,向前作揖道:“恩相見了房德,如何不喚一聲,反掉轉頭去?險些兒錯過。

    ”李勉還禮道:“本不知足下在此,又恐妨足下政事,故不敢相通。

    ”房德道:“說那裡話!難得恩相至此,請到敝衙少叙。

    ”李勉此時鞍馬勞倦,又見其意殷勤,答道:“既承雅情,當暫話片時。

    ”遂上馬并辔而行。

    王太随在後面。

     不一時到了縣中,直至廳前下馬。

    房德請李勉進後堂,轉過左邊一個書院中來。

    吩咐從人不必跟入,隻留一心腹幹辦陳顔在門口伺候,一面着人整備上等筵席,将李勉四個牲口,發于後槽喂養,行李即教王太等搬将入去。

    又教人傳話衙中,喚兩個家人來伏侍。

    那兩個家人,一個叫做路信,一個叫做支成,都是房德為縣尉時所買。

    且說房德為何不要從人入去? 隻因他平日冒稱是宰相房玄齡之後,在人前誇炫家世,同僚中不知他的來曆,信以為真,把他十分敬重,今日李勉來至,相見之間,恐提起昔日為盜這段情由,怕衆人聞得,傳說開去,被人恥笑,做官不起,因此不要從人進去。

    這是他用心之處。

    當下李勉進入裡邊去看時,卻是向陽一帶三間書室,側邊又是兩間廂房。

    這書室庭戶虛敞,窗槅明亮,幾榻整齊,器皿潔淨,架上圖書,庭中花卉,鋪設得十分清雅。

    乃是縣令休沐之所,所以恁般齊整。

     且說房德讓李勉進了書房,忙忙的掇過一把椅子,居中安放,請李勉坐下,納頭便拜。

    李勉急忙扶住道:“足下如何行此大禮?”房德道:“某乃待死之囚,得恩相超拔,又賜贈盤纏,遁逃至此,方有今日。

    恩相即某之再生父母,豈可不受一拜!”李勉是個忠正之人,見他說得有理,遂受了兩拜。

     房德拜罷起來,又向王太禮謝,引他二人到廂房中坐地。

    便叮咛道:“倘隸卒詢問時,切莫與他說昔年之事。

    ”王太道: “不消吩咐,小人自理會得。

    ”房德複身到書房中,扯把椅兒,打橫相陪道:“深蒙相公活命之恩,日夜感激,未能酬報,不意天賜至此相會。

    ”李勉道:“足下一時被陷,吾不過因便斡旋,何德之有?乃承如此垂念。

    ”獻茶已畢,房德又道:“請問恩相,升在何任,得過敝邑?”李勉道:“吾因釋放足下,京尹論以不職,罷歸鄉裡。

    家居無聊,故遍遊山水,以暢襟懷。

     今欲往常山,訪故人顔太守,路經于此。

    不想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