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卷 東廊僧招魔陷囹圉

關燈
人居。

    貞元初年,有兩個僧人,到此山中,喜歡這個境界幽僻,正好清修,不惜清苦,滿山取枯樹桠枝,在大樹之間,搭起一間柴棚來。

    兩個同坐在内,精勤禮念,晝夜不辍。

    四遠村落聞知,各各喜舍資财布施,來替他兩個構造屋宇,不上旬月之間,立成一個院子。

     兩僧尤加悫勵,遠近皆來欽仰,一應齋供,多自日逐有人來給與。

    兩僧各住一廊,在佛前共禱,咒願誓不下山,隻在院中持齋,必祈修成無上菩提正果。

    正是: 白日禅關閑閉,落霞流水長天。

     溪上丹楓自落,山僧自是高眠。

     又: 檐外晴絲飏網,溪邊春水浮花。

     塵世無心名利,山中有分煙霞。

     如此苦行,已經三十餘年。

    元和年間,冬夜月明,兩僧各在廊中,朗聲呗唱。

    于時空山虛靜,聞山下隐隐有恸哭之聲,來得漸近,須臾已到院門。

    東廊僧在靜中聽罷,忽然動了一念道:“如此深山寂寞,多年不出,不知山下光景如何? 聽此哀聲,令人凄慘感傷。

    ”隻見哭聲方止,一個人在院門邊牆上撲的跳下地來,望着西廊便走。

    東廊僧遙見他身軀絕大,形狀怪異,吃驚不小。

    不敢聲張,懷着鬼胎,且默觀動靜。

    自此人入西廊之後,那西廊僧呗唱之聲,截然住了。

    隻聽得劈劈撲撲,如兩下力争之狀。

    過一回,又聽得信伢咀嚼,啖噬啜叱,其聲甚厲。

    東廊僧慌了道:“院中無人,吃完了他,少不得到我。

    不如預先走了罷。

    ”忙忙開了院門,惶駭奔突。

    久不出山,連路徑都不認得了。

    攧攧撲撲,氣力殆盡,回頭看一看後面,隻見其人跄跄踉踉,大踏步趕将來,一發慌極了。

     亂跑亂跳,忽逢一道溪水。

    褰衣渡畢,追者已到溪邊,卻不過溪來。

    隻在隔水嚷道:“若不阻水,當并啗之。

    ”東廊僧且懼且行,也不想走到那裡去的是,隻信着腳步走罷了。

    須臾大雪,咫尺昏黑,正在沒奈何所在,忽有個人家牛坊,就躲将進去,隐在裡面。

    此時已有半夜了,雪勢稍住。

    忽見一個黑衣的人,自外執刀槍徐至欄下。

    東廊僧吞聲屏氣,潛伏暗中,向明窺看。

    見那黑衣人躊躇四顧,恰像等些什麼的一般。

     有好一會,忽然院牆裡面抛出些東西來,多是包裹衣服之類。

     黑衣人看見,忙取來紮縛好了,裝做了一擔。

    牆裡邊一個女子,扳了牆跳将出來,映着雪月之光,東廊僧且是看得明白。

     黑衣人見女子下了牆,就把槍挑了包裹,不等與他說話,望前先走。

    女子随後,跟他去了。

    東廊僧想道:“不尴尬,此間不是住處。

    适才這男子女人,必是相約私逃的。

    明日院中不見了人,照雪地行迹,尋将出來,見了個和尚,豈不把奸情事纏在身上來。

    不如趁早走了去為是。

    ”總是一些不認得路徑,慌忙又走,恍恍惚惚,沒個定向。

    又亂亂的不成腳步,走上十數裡路,踹了一個空,撲通的攧了下去,乃是一個廢井。

    虧得幹枯沒水,卻也深廣,月光透下來,看時,隻見旁有個死人,身首已離,血體還暖,是個适才殺了的。

    東廊僧一發驚惶,卻又無法上得來,莫知所措。

    到得天色亮了,打眼一看,認得是昨夜攀牆的女子。

    心裡疑道:“這怎麼解?”正在沒出豁處,隻見井上有好些人喊嚷,臨井一看道:“強盜在此了。

    ” 就将索缒人下來,東廊僧此時吓壞心膽,凍僵了身體,掙紮不得。

    被那人就在井中绋縛了,先是光頭上一頭栗暴,打得火星爆散。

    東廊僧沒口得叫冤,真是在死邊過。

    那人紮縛好了,先後同死屍,吊将上來。

    隻見一個老者,見了死屍,大哭一番。

    哭罷道:“你這那裡來的秃驢?為何拐我女兒出來,殺死在井中?”東廊僧道:“小僧是官山東廊僧人,三十年不下山,因為夜間有怪物到院中,啗西廊僧,逃命至此。

    昨夜在牛坊中避雪,看見有個黑衣人進來。

    牆上一個女子跳出來,跟了他去。

    小僧因怕惹着是非,隻得走脫。

    不想堕落井中,先已有殺死的人在内。

    小僧知他是甚緣故?小僧從不下山的,與人家女眷有何熟識?可以拐帶。

    又有何冤仇,将他殺死?衆位詳察則個。

    ”說罷,内中有好幾個人,曾到山中認得他的,曉得是有戒行的高僧。

    卻是現今同個死女子在井中,解不出這事來,不好替他分辯得。

    免不得一同送到縣裡來。

    縣令看見一幹人綁了個和尚,又擡一個死屍,究問根由。

    隻見一個老者告說道:“小人姓馬,是這本處人,這死的就是小人的女兒。

    年一十八歲,不曾許聘人家。

    這兩日方才有兩家來說起,隻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