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卷 東廊僧招魔陷囹圉

關燈
第二十四卷東廊僧招魔陷囹圉 詩雲: 參成世界總遊魂,錯認訛聞各有因。

     最是天公施巧處,眼花曆亂使人渾。

     話說天下的事,惟有天意最深,天機最巧。

    人居世間,總被他颠颠倒倒,就是那空幻不實,境界偶然。

    人一個眼花錯認了,明白是無端的,後邊照應将來,自有一段緣故在内,真是人所不測,唐朝牛僧孺任伊阙縣尉,時有東洛客張生應進士舉,攜文往谒。

    至中路遇暴雨雷雹,日已昏黑,去店尚遠。

     傍着一株大樹下,且歇,少傾雨定,月色微明,就解鞍放馬,與僮仆宿于路側。

    困倦已甚,一齊昏睡。

    良久,張生朦胧覺來,見一物長數丈,形如夜叉,正在那裡吃那匹馬。

    張生驚得魂不附體,不敢則聲,伏在草中,隻見把馬吃完了。

    又取那頭驢去啯啅啯啅地吃了。

    将次吃完,就把手去扯他從奴一人過來,提着兩足扯裂開來。

    張生見吃動了人,怎不心慌?隻得硬掙起來,狼狽逃命。

    那件怪物随後趕來,叫呼罵詈。

    張生隻是亂跑,不敢回頭,約勾跑了一裡來路,漸漸不聽得後面聲響。

    往前走去,遇見一個大冢,冢邊立着一個女人。

    張生慌忙之中,也不管是什麼人,連呼“救命!”女人問道: “為着甚事?”張生把剛才的事說了。

    女人道:“此間是個古冢,内中空無一物,後有一孔,郎君可避在裡頭。

    不然性命難存。

    ” 說罷,女子也不知那裡去了。

    張生就尋冢孔,投身而入。

    冢内甚深,靜聽外邊,已不見什麼聲響。

    自道避在此,料無事了。

    須臾望去冢外,月色轉明,忽聞冢上有人說話響。

    張生又懼怕起來,伏在冢内不動。

    隻見冢外推将一物進孔中來,張生隻聞得血腥氣,黑中看去,月光照着明白,乃是一個死人,頭已斷了。

    正在驚駭,又見是推一個進來。

    連推了三四個才住,多是一般的死人,以後沒得推進來了。

    就聞冢上人嘈雜道:“金銀若幹,錢物若幹,衣服若幹。

    ”張生方才曉得是一班強盜了,不敢吐氣,伏着聽他。

    隻見那為頭的道:“某件與某人,某件與某人。

    ”連唱了來人的姓名,又有嫌多嫌少的道: “分得不均勻。

    ”相争論的,半日方散去。

    張生曉得外邊無人了,堆了許多死屍,好不懼怕!欲要出來,又被死屍塞住孔口,轉動不得。

    沒奈何隻得蹲在裡頭,等天明了。

    再去靜想方才所聽唱的姓名,忘失了些,還記得五六個,把來念熟了。

     等着天亮起來。

     話說那失盜的鄉村裡,一夥人各執器械來尋盜迹。

    到了冢旁,見滿冢是血,就圍住了,掘将開來。

    所殺之人,皆在冢内。

    落後見了張生是個活人,喊道:“還有個強盜,落在裡頭。

    ”就把繩捆将起來。

    張生道:“我是個舉子,不是賊。

    ”衆人道:“既不是賊,緣何在此冢内?”張生把昨夜的事一一說了。

    衆人那裡肯信,道:“必是強盜殺人送屍到此,偶堕其内的。

    不要聽他胡講!”衆人你住我不住的亂來踢打,張生隻得叫苦。

    内中有老成的道:“私下不要亂打,且送到縣裡去。

    ”一夥人望着縣裡來,正行之間,隻見張生的從人驢馬鞍駝盡到。

     張生見了,吃驚道:“我昨夜見的是什麼來?如何馬驢從奴俱在?”那從人見張生被縛住在人叢中,也驚道:“昨夜在路旁困倦,睡着了,及到天明不見了郎君,故此尋來,如何被這些人如此窘辱?”張生把昨夜話對從人說了一遍,從人道: “我們一覺好睡,從不曾見個甚的,怎麼有如此怪異?”鄉裡這夥人道:“可見是一鏟胡話,明是劫盜,敢這些人,都是一黨?”并不肯放松一些,送到縣裡。

    縣裡牛公卻是舊相識,見張生被鄉人綁縛而來,大驚道:“緣何如此?”張生把前話說了,牛公叫快放了綁,請起來細問昨夜所見。

    張生道:“劫盜姓名,小生還記得幾個。

    在冢上分散的衣物數目,小生也多聽得明白。

    ”牛公取筆請張生一一寫出,按名捕捉,人贓俱獲,沒有一個逃得脫的。

    乃知張生夜來所見夜叉吃啖趕逐之景,乃是冤魂不散,鬼神幻出一段怪異,逼那張生伏在冢中,方得默記劫盜姓名,使他逃不得。

    此天意假于張生以擒盜,不是正合着小子所言眼花錯認,也自有緣故的話。

    而今更有個眼花錯認了,弄出好些冤業因果來,理不清身子的,更為可駭可笑。

    正是: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冤業随身,終須還帳。

     這話也是唐時的事,山東沂州之西,有個名山,孤拔聳峭,迥出衆峰,周圍三十裡,并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