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卷 劉翠翠長恨情難圓

關燈
,自是人間富貴家。

     金生到了門首,站立了一回,不敢進去,又不好開言。

    隻是舒頭探腦,望裡邊一望,又退立了兩步,躊躇不決。

    正在沒些起倒之際,隻見一個管門的老蒼頭走出來,問道:“你這秀才有甚麼事幹?在這門前探頭探腦的,莫不是奸細麼?将軍知道了,不是耍處。

    ”金生對他唱個喏道:“老丈拜揖。

    ”老蒼頭回了半揖道:“有甚麼話?”金生道:“小生是淮安人氏。

     前日亂離時節,有一妹子失去,聞得在貴府中,所以不遠千裡尋訪到這個所在,意欲求見一面,未知确信,要尋個人問一問。

    且喜得遇老丈。

    ”蒼頭道:“你姓甚名誰?你妹子叫名甚麼?多少年經?說得明白,我好替你查将出來,回複你。

    ” 金生把自家真姓藏了,隻說着妻子的姓道:“小生姓劉,名喚金定。

    妹子叫名翠翠,識字通書。

    失去時節,年方十七歲。

    。

     算到今年,該有二十四歲了。

    ”老蒼頭點點頭道:“是呀,是呀。

    我府中果有一個小娘子姓劉,是淮安人,今年二十四歲。

     識得字,做得詩,且是做人乖巧周全。

    我本官專房之寵,不比其他。

    你的說話,不差,不差。

    依說是你妹子,你是舅爺了。

    你且在門房裡坐一坐,我去報與将軍知道。

    ”蒼頭急急忙忙奔了進去。

    金生在門房等着回話不提。

     且說劉翠翠自那年擄去,初見李将軍之時,先也哭哭啼啼,尋死覓活,不肯随順。

    李将軍吓他道:“随順了,不去難為你合家老小;若不随順,将他家寸草不留。

    ”翠翠惟恐累及父母與丈夫家裡,隻能勉強依從。

    李将軍見他聰明伶俐,知書曉事,愛得他如珠似玉一般,十分擡舉,百順千随。

    翠翠雖是支陪笑語,卻是無不思念丈夫,沒有快活的日子。

    心裡癡想:“緣分不斷,或者還有時節相會。

    ”争奈日複一日,随着李将軍東征西戰,沒個定蹤,不覺已是六七年了。

     此日李将軍見老蒼頭來禀,說有他的哥劉金定在外邊求見。

    李将軍問翠翠道:“你家裡有個哥哥麼?”翠翠心裡想道: “我那得有甚麼哥哥來?多管是丈夫尋到此間,不好說破,故此托名。

    ”遂轉口道:“是有個哥哥,多年隔别了,不知是也不是,且問他甚麼名字才曉得。

    ”李将軍道:“管門的說‘是甚麼劉金定。

    ’”翠翠聽得金定二字,心下痛如刀割,曉得是丈夫冒了劉姓來訪問的了!說道:“這果然是我哥哥,我要見他。

    ”李将軍道:“待我先出去見過了,然後來喚你。

    ”将軍吩咐蒼頭:“去請那劉秀才進來。

    ”蒼頭承命出來,領了金生進去。

    李将軍武夫出身,妄自尊大,走到廳上,居中坐下。

    金生隻得向上再拜。

    将軍受了禮,問道:“秀才何來?”金生道: “金定姓劉,淮安人。

    先年亂離之中,有個妹子失散。

    聞得在将軍府中,特自本鄉到此,叩求一見。

    ”将軍見他儀度斯文,出言有序,喜動顔色道:“舅舅請起。

    你令妹無恙,即當出來相見。

    ”旁邊站着一個童兒,叫名小豎。

    就叫他進去傳命道: “劉官人特自鄉中遠來。

    叫翠娘可快出來相見!”起初翠翠見說了,正在心癢難熬之際,聽得外面有請,恨不得兩步做一步移了,急趨出廳中來。

    擡頭一看,果然是丈夫金定!礙着将軍眼睜睜在上面,不好上前相認。

    隻得将錯就錯,認了妹子,叫聲:“哥哥!”以兄妹之禮在廳前相見。

    看官聽說,若是此時說話的在旁邊一把把那将軍扯了開來,讓他每講一程話,叙一程闊,豈不是湊趣的事。

    争奈将軍不做美,好像個監場的禦史,一眼不煞,坐在那裡。

    金生與翠翠雖然夫妻相見,說不得一句私房話,隻好問問:“父母安否?”彼此心照,眼淚從肚裡落下罷了。

     昔為同林鳥,今作分飛燕。

     相見難為情,不如不相見。

     又昔日樂昌公主在楊越公處見了徐德言,做一首詩道: 今日何遷次,新官對舊官; 笑啼俱不敢,方信做人難。

     今日翠翠這個光景頗有些相似。

    然樂昌與徐德言,楊越公曉得是夫妻的。

    此處金生與翠翠隻認做兄妹,一發要遮遮飾飾,恐怕識破,意思更難堪也。

    還虧得李将軍是武夫粗鹵,看不出機關,毫沒甚麼疑心,隻道是當真的哥子,便認做舅舅,親情的念頭重起來。

    對金生道:“舅舅既是遠來,道途跋涉,心力勞困,可在我門下安息幾時。

    我還要替舅舅計較。

    ” 吩咐拿出一套新衣服來與舅舅穿了,換下身上塵污的舊衣。

    又令打掃西首一間小書房,安設床帳被席,是件整備,請金生在裡頭歇宿。

    金生巴不得要他留住,尋出機會與妻子相通。

    今見他如此認帳,正中心懷,欣然就書房裡宿了。

    隻是心裡想着妻子就在裡面,好生難過。

     過了一夜,明早起來,小豎來報道:“将軍請秀才廳上講話。

    ”将軍相見已畢,問道:“令妹能認字,舅舅可通文墨麼?” 金生道:“小生在鄉中以儒為業,那詩書是本等,就是經史百家,也多涉獵過的,有甚麼不曉得的勾當?”将軍喜道:“不瞞舅舅說,我自小失學,遭遇亂世,靠着長槍大戟掙到此地位。

    幸得吾王寵任,趨附我的盡多。

    日逐賓客盈門,沒個人替我接待,往來書劄堆滿,沒個人替我裁答。

    我好些不耐煩。

     今幸得舅舅到此。

    既然知書達禮,就在我門下做個記室,我也便當了好些,況關至親,料舅舅必不棄嫌的。

    舅舅心下何如?”金生是要在裡頭的,答道:“隻怕小生才能淺薄,不稱将軍任使,豈敢推辭。

    ”将軍見說大喜。

    連忙在裡頭去取出十來封書啟來,交與金生道:“就煩舅舅替看詳裡面意思,回他一回。

    我正為這些難處,而今卻好了。

    ”金生拿到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