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都孤兒 第二章

關燈
淚水也根本不是什麼太難的事情。

    隻要想哭,挨餓以及新近遭受的虐待也很有幫助。

    奧立弗哭得的确相當自然。

    麥恩太太擁抱了奧立弗一千次,還給了他一塊奶油面包,這對他要實惠得多,省得他一到濟貧院就露出一副餓痨相。

    奧立弗手裡拿着面包,戴上一頂教區配備的茶色小帽,當下便由邦布爾先生領出了這一所可悲的房屋,他在這裡度過的幼年時代真是一團漆黑,從來沒有被一句溫和的話語或是一道親切的目光照亮過。

    盡管如此,當那所房子的大門在身後關上時,他還是頓時感到一陣稚氣的哀傷,他把自己那班不幸的小夥伴丢在身後了,他們淘氣是淘氣,但卻是他結識的不多的幾個好朋友,一種隻身掉進茫茫人海的孤獨感第一次沉入孩子的心田。

     邦布爾先生大步流星地走着,小奧立弗緊緊抓住他的金邊袖口,一溜小跑地走在旁邊。

    每走兩三百碼,他就要問一聲是不是“快到了”。

    對于這些問題,邦布爾先生報以極其簡短而暴躁的答複,摻水杜松子酒在某些人胸中隻能喚起短時間的溫和大度,這種心情到這會兒已經蒸發完了,他重又成為一名教區幹事。

     奧立弗在濟貧院裡還沒呆上一刻鐘,剛解決了另外一片面包,把他交給一位老太太照看,自己去辦事的邦布爾先生就回來了,他告訴奧立弗,今天晚上趕上理事會開會,理事們要他馬上去見一面。

     奧立弗多少給這個消息吓了一跳,一塊木闆怎麼是活的①,他顯然一無所知,完全搞不清楚自己究竟應該笑還是應該哭,不過,他也沒功夫去琢磨這事了。

    邦布爾先生用手杖在他頭上敲了一記,以便使他清醒過來,落在背上的另一記是要他振作些,然後吩咐他跟上,領着他走進一間粉刷過的大房間,十來位胖胖的紳士圍坐在一張桌子前邊。

    上首一把圈椅比别的椅子高出許多,椅子上坐着一位特别胖的紳士,一張臉滾圓通紅。

     ①在英語裡,“理事會”和“木闆”二詞同形。

     “給各位理事鞠一躬。

    ”邦布爾說道。

    奧立弗抹掉在眼睛裡打轉的兩三滴淚水,他看見前面隻有一張桌子,沒有木闆,隻好将就着朝桌子鞠了一躬。

     “孩子,你叫什麼名字?”高椅子上的紳士開口了。

     奧立弗一見有這麼多紳士不禁大吃一驚,渾身直哆嗦,幹事又在背後捅了他一下,打得他号陶大哭。

    由于這兩個原因,他回答的時候聲音很低,而且很猶豫,一位穿白色背心的先生當即斷言,他是一個傻瓜。

    應該說明,預言吉兇是這位紳士提神開心的一種重要方法。

     “孩子,”坐在高椅子上的紳士說道,“你聽着,我想,你知道自己是孤兒吧?” “先生,你說什麼?”可憐的奧立弗問道。

     “這孩子是個傻瓜——以前可能就是。

    ”穿白背心的紳士說。

     “别打岔。

    ”最先發話的那位紳士說道,“你無父無母,是教區把你撫養大的,你知道不知道?” “知道,先生。

    ”奧立弗回答時哭得很傷心。

     “你哭什麼?”穿白背心的紳士問道。

    是啊,這确實太不可理解了,這孩子能有什麼值得哭的? “我希望你每天晚上作禱告,”另一位紳士厲聲說,“為那些養育你,照應你的人祈禱——要像一個基督徒。

    ” “是,先生。

    ”孩子結結巴巴地說。

    剛剛發言的那位先生無意間倒是說中了。

    要是奧立弗為那些養育他,照應他的人祈禱過的話,肯定早就很像一個基督徒了,而且是一個出類拔萃的基督徒。

    可他從來不曾作過禱告,因為根本沒有人教他。

     “行了。

    你上這兒來是接受教育,是來學一門有用處的手藝的。

    ”高椅子上那位紅臉紳士說。

     “那你明天早晨六點鐘就開始拆舊麻繩①。

    ”白背心紳士繃着臉補充了一句。

     ①用來填塞船闆縫,屬于囚犯和窮人的工作。

     為了答謝他們通過拆舊麻繩這麼一個簡簡單單的工序,把授業和傳藝這兩大善舉融為一體,奧立弗在邦布爾的指教下又深深地鞠了一躬,便被匆匆忙忙帶進一間大收容室,在那裡,在一張高低不平的硬床上,他抽抽答答地睡着了。

    好一幅絕妙的寫照,活現了仁慈為懷的英國法律。

    法律畢竟是允許窮人睡覺的。

     可憐的奧立弗。

    他何曾想到,就在他陷入沉睡,對身邊的一切都毫不知曉的情況下,就在這一天,理事會作出了一個與他未來的命運息息相關的決定。

    已經定了。

    事情是這樣的: 該理事會諸君都是一些練達睿智的哲人,當他們關心起濟貧院來的時候,立刻發現了一個等閑之輩絕對看不出來的問題——窮人們喜歡濟貧院。

    對于比較卑賤的階級,濟貧院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公共娛樂場所,一家不用花錢的旅店,三頓便飯帶茶點常年都有,整個是一個磚泥結構的樂園,在那裡盡可整天玩耍,不用幹活。

    “啊哈!”看來深知個中緣由的理事先生們發話了,“要想糾正這種情況,得靠我們這班人了,我們要立即加以制止。

    ”于是乎,他們定下了規矩,凡是窮人都應當作出選擇(他們不會強迫任何人,從來不強迫),要麼在濟貧院裡按部就班地餓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