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關燈
小
中
大
她接上了靜脈注射器,繼續進行抗菌素治療。
卡爾霍恩也在一旁盡量幫忙,按照尼琪的要求去地下室抱些木柴,把房間的火點起來。
他是一個生性不甘寂寞的人,不一會兒,就同戴維為霍奇斯因何被害而争吵不休。
卡爾霍恩堅持認為兇手就是強xx犯;戴維則認為兇手是患有精神錯亂症的“仁慈天使”。
“見鬼!”卡爾霍恩大聲說道,“你的全部理論都是建立在純粹主觀假設的基礎上。
感謝上帝,你的女兒情況很好,沒有為你提供任何證據。
而我的理論至少還有這樣的證據:霍奇斯就在被殺的當天曾當着一屋子人的面毫不避諱地說他知道誰是強xx犯。
這難道不是一種因果關系嗎?再說克拉拉也認為霍奇斯很可能貿然去找強xx犯面談過。
我斷定強xx犯和兇手是同一個人。
我敢打賭。
你願意賭什麼?” “我這人從不打賭,”戴維說,“但我堅持認為我是對的。
霍奇斯死時手裡還牢牢抓住他的病人名單,這絕不是無緣無故的。
” “那麼會不會是同一個人呢?”安吉拉建議式地問道,“這名強xx犯會不會就是謀害病人和霍奇斯的同一兇手呢?” 這一突如其來的想法使戴維和卡爾霍恩都陷入了沉思。
“有這種可能,”最後戴維說,“聽起來像是無稽之談,可事到如今,我願意相信各種解釋。
” “我也這樣想,”卡爾霍恩附和道,“不過,我要抓住紋身這條線索。
這才是解決這樁案子的關鍵。
” “我去查看病情記錄,”戴維說,“也可能要去訪問一下霍爾斯特醫生。
霍奇斯生前或許同他談過關于病人死亡的一些可疑情況。
” “好的,”卡爾霍恩贊同說,“咱們分頭進行。
過一段時間我再回來,相互交換一下情況。
你認為如何?” “好主意。
”戴維朝安吉拉看去。
“我也覺得這樣挺好,”安吉拉說,“就在一起吃晚飯好嗎?” “我從不拒絕别人請我吃飯的邀請。
”卡爾霍恩說。
“那就請你七點來。
”安吉拉說。
卡爾霍恩走後,戴維取出獵槍裝滿了子彈,将槍靠在前廳樓梯的端柱上。
“你對買這支槍還有意見嗎?”安吉拉問。
“應該說我很高興家裡有這麼支槍,”戴維說,“你跟尼琪說過沒有?” “當然說過了!”安吉拉說,“尼琪還放過一槍。
她說把她的肩膀都震疼了。
” “我不在家的時候,可千萬不要讓外人進來,”戴維說,“要關好所有的門。
” “嘿,當初還是我提出關好門的,”安吉拉說,“你還記得嗎?” 戴維騎上他那輛自行車,把汽車留下給安吉拉備用。
他一路騎得很快,不再有閑情逸緻欣賞路旁的景物。
他一直在考慮究竟是誰殺害了他的病人。
正像卡爾霍恩所說的那樣,他沒有這方面的任何證據。
戴維來到醫院時,夜班和白班正在交接,人們進進出出,聲音嘈雜。
戴維走進病曆室沒有引起任何人注意。
戴維坐在一台計算機前,把埋葬了霍奇斯的那幾頁材料的複印件擺在桌上。
自從訪問克拉拉-霍奇斯以後,他一直把這些材料帶在身邊。
他在微機上調出了每個病人的姓名,研究着他們的病曆。
正如克拉拉-霍奇斯所說的,所有8名病人都患有嚴重的晚期疾病。
戴維然後仔細查看了每個病人死前住院的症狀。
在他們的病曆上,都顯示出他們的症狀和戴維的病人所患的十分相似:都有神經、胃腸、血液或免疫系統等方面的病症。
戴維接着又看了他們的死因。
除一人外,其餘全部相同,均死于無法控制的肺炎、敗血病和休克等綜合症。
例外的那個病人是死于持續痙攣。
把霍奇斯病人的材料放在一旁,戴維開始用醫院微機計算每年住院病人的死亡率。
結果立即出現在屏幕上。
他發現兩年前的死亡率由平均2.8%上升到6.9%;而最近一年的死亡率則高達8.1%。
戴維接着将死亡率的範圍縮小到被診斷為癌症的病人身上,不管其癌症是否被确定為死因。
結果表明,雖然其死亡率較總的病人死亡率高一些,這是可以理解的,不過同樣也呈現出突然上升的态勢。
戴維又用計算機計算了每年确診為癌症的病人所占的入院百分比,統計數字卻未顯示出明顯變化。
平均說來,同10年前的情況幾乎相同。
死亡率的明顯提高看來是戴維的“仁慈天使”謀害病人這一論斷的一個佐證。
“仁慈天使”施行安樂死可以解釋這樣一個事實:一方面,癌症病人的發病率相對說來比較穩定;另一方面,他們的死亡率卻在明顯上升。
證據雖然是間接的,但卻是不容忽視的。
戴維本準備到此就離開病曆室的,可轉念又想利用計算機了解更多的情況。
他要計算機查找所有病曆上記有“紋身”或“不良色素病症”的病人。
“不良色素病”是異常色素沉澱的醫學術語。
他身體靠後坐着,兩眼注視着熒光屏,等待計算機去查找。
幾乎過了整整一分鐘,屏幕上才現出一串名單。
戴維迅速将醫療或新陳代謝所引起的色素變化删掉。
結果隻剩下一個20人的名單。
這些人都曾在這座醫院看過病,病曆上記載着他們有紋身。
戴維接着又用計算機查看他們的職業。
他發現其中5人是該醫院的工作人員。
他們的名字按字母順序是急診室的注冊護士克萊德-迪文什爾、保安部門的喬-福布斯、病人飲食部的克勞德特-莫裡斯、工程維修部的沃納-範-斯萊克以及化驗室技術員彼得-沃爾奧夫。
戴維還好奇地看了另外兩人的姓名和工作部門:助理警察卡爾-霍布遜和巴特萊特學院保安部門的史蒂夫-謝格威克。
其他人都在各商店或建築部門工作。
戴維打印出了這些材料便離開了病曆室。
戴維以為無人注意到他去病曆室一事。
他想錯了。
健康信息管理員之一的霍登斯-馬歇爾通過她輸入計算機裡的保險程序發現了戴維的活動。
霍登斯自始至終都在監視戴維的行動。
戴維剛一離開病曆室,她就給海倫-比頓打了電話。
“戴維-威爾遜醫生來過病曆室,”霍登斯說,“他剛剛離開。
他在病曆室調看了醫院病人的死亡率。
” “他跟你說了什麼沒有?”比頓問。
“他什麼也沒有說。
”霍登斯說,“他使用了我們的終端機,沒有跟任何人講過話。
” “你怎麼知道他查看了病人死亡率的資料呢?”比頓問。
“計算機告訴我的。
”霍登斯回答說,“自從你給我打招呼,要我報告有誰在了解這方面的材料,我就給計算機輸入了相應程序。
任何人隻要擅自企圖得到這些材料,計算機馬上就會告訴我。
” “你幹得很漂亮,”比頓說,“我很欣賞你的這種積極性。
你将受到獎勵。
這些資料是不對外的。
咱們都知道,自從這所醫院變成佛蒙特綜合醫療站三級治療機構之後,病人的死亡率就呈上升趨勢。
他們一直往我們這裡輸送大量的病人。
” “我敢肯定這些統計資料是無助于改善我們的公共關系的。
”霍登斯說。
“這正是我們所要注意的。
”比頓說。
“我當時該對威爾遜醫生說什麼嗎?”霍登斯問。
“用不着,你幹得很好!”比頓說,“他還了解了些什麼?” “他在這裡呆了很長一段時間,”霍登斯說,“我不知道他另外查看了什麼材料。
” “我之所以問你,”比頓說,“是因為威爾遜醫生已經被佛綜站解聘了。
” “這我就不知道了。
”霍登斯說。
“是昨天剛解聘的。
”比頓說,“他下次再來,請你告訴我。
” “一定。
”霍登斯回答說。
“請問,你是卡爾-霍布遜嗎?”一名身穿制服的巡邏警察剛從鎮中心大街的一家飯館出來,卡爾霍恩就走上前去問道。
“是啊。
”這名警察答道。
“我是菲爾-卡爾霍恩。
”卡爾霍恩說。
“我在警察局那裡見到過你,”卡爾說,“你同警長是朋友。
” “不錯,”卡爾霍恩說道,“韋恩和我認識多年了。
我以前是州警察,不過現在已退休了。
” “你可以享清福了,”卡爾說,“整天無憂無慮,可以釣魚打獵。
” “說得對。
”卡爾霍恩說,“問你一個個人問題,你不會介意吧?” “不介意。
”卡爾好奇地說。
“那邊鐵馬酒店的卡爾頓告訴我你有紋身,”卡爾霍恩說,“我近來也想紋紋身,所以就四處打聽,想了解這方面的情況。
城裡很多人都有嗎?” “有幾個人。
”卡爾說。
“你什麼時候紋的呢?”卡爾霍恩問。
“那還是在上中學的時候,”卡爾不好意思地笑着說,“那是在讀高中的最後一年。
在一個星期五的晚上,我們五個同學開車去到新罕布什爾州的樸次茅斯。
那裡有好幾間專門做紋身的店鋪。
我們幾個人都喝得醉醺醺的。
” “紋身的時候疼嗎?”卡爾霍恩問。
“媽的,不記得了!”卡爾說,“正像我剛才說的,
卡爾霍恩也在一旁盡量幫忙,按照尼琪的要求去地下室抱些木柴,把房間的火點起來。
他是一個生性不甘寂寞的人,不一會兒,就同戴維為霍奇斯因何被害而争吵不休。
卡爾霍恩堅持認為兇手就是強xx犯;戴維則認為兇手是患有精神錯亂症的“仁慈天使”。
“見鬼!”卡爾霍恩大聲說道,“你的全部理論都是建立在純粹主觀假設的基礎上。
感謝上帝,你的女兒情況很好,沒有為你提供任何證據。
而我的理論至少還有這樣的證據:霍奇斯就在被殺的當天曾當着一屋子人的面毫不避諱地說他知道誰是強xx犯。
這難道不是一種因果關系嗎?再說克拉拉也認為霍奇斯很可能貿然去找強xx犯面談過。
我斷定強xx犯和兇手是同一個人。
我敢打賭。
你願意賭什麼?” “我這人從不打賭,”戴維說,“但我堅持認為我是對的。
霍奇斯死時手裡還牢牢抓住他的病人名單,這絕不是無緣無故的。
” “那麼會不會是同一個人呢?”安吉拉建議式地問道,“這名強xx犯會不會就是謀害病人和霍奇斯的同一兇手呢?” 這一突如其來的想法使戴維和卡爾霍恩都陷入了沉思。
“有這種可能,”最後戴維說,“聽起來像是無稽之談,可事到如今,我願意相信各種解釋。
” “我也這樣想,”卡爾霍恩附和道,“不過,我要抓住紋身這條線索。
這才是解決這樁案子的關鍵。
” “我去查看病情記錄,”戴維說,“也可能要去訪問一下霍爾斯特醫生。
霍奇斯生前或許同他談過關于病人死亡的一些可疑情況。
” “好的,”卡爾霍恩贊同說,“咱們分頭進行。
過一段時間我再回來,相互交換一下情況。
你認為如何?” “好主意。
”戴維朝安吉拉看去。
“我也覺得這樣挺好,”安吉拉說,“就在一起吃晚飯好嗎?” “我從不拒絕别人請我吃飯的邀請。
”卡爾霍恩說。
“那就請你七點來。
”安吉拉說。
卡爾霍恩走後,戴維取出獵槍裝滿了子彈,将槍靠在前廳樓梯的端柱上。
“你對買這支槍還有意見嗎?”安吉拉問。
“應該說我很高興家裡有這麼支槍,”戴維說,“你跟尼琪說過沒有?” “當然說過了!”安吉拉說,“尼琪還放過一槍。
她說把她的肩膀都震疼了。
” “我不在家的時候,可千萬不要讓外人進來,”戴維說,“要關好所有的門。
” “嘿,當初還是我提出關好門的,”安吉拉說,“你還記得嗎?” 戴維騎上他那輛自行車,把汽車留下給安吉拉備用。
他一路騎得很快,不再有閑情逸緻欣賞路旁的景物。
他一直在考慮究竟是誰殺害了他的病人。
正像卡爾霍恩所說的那樣,他沒有這方面的任何證據。
戴維來到醫院時,夜班和白班正在交接,人們進進出出,聲音嘈雜。
戴維走進病曆室沒有引起任何人注意。
戴維坐在一台計算機前,把埋葬了霍奇斯的那幾頁材料的複印件擺在桌上。
自從訪問克拉拉-霍奇斯以後,他一直把這些材料帶在身邊。
他在微機上調出了每個病人的姓名,研究着他們的病曆。
正如克拉拉-霍奇斯所說的,所有8名病人都患有嚴重的晚期疾病。
戴維然後仔細查看了每個病人死前住院的症狀。
在他們的病曆上,都顯示出他們的症狀和戴維的病人所患的十分相似:都有神經、胃腸、血液或免疫系統等方面的病症。
戴維接着又看了他們的死因。
除一人外,其餘全部相同,均死于無法控制的肺炎、敗血病和休克等綜合症。
例外的那個病人是死于持續痙攣。
把霍奇斯病人的材料放在一旁,戴維開始用醫院微機計算每年住院病人的死亡率。
結果立即出現在屏幕上。
他發現兩年前的死亡率由平均2.8%上升到6.9%;而最近一年的死亡率則高達8.1%。
戴維接着将死亡率的範圍縮小到被診斷為癌症的病人身上,不管其癌症是否被确定為死因。
結果表明,雖然其死亡率較總的病人死亡率高一些,這是可以理解的,不過同樣也呈現出突然上升的态勢。
戴維又用計算機計算了每年确診為癌症的病人所占的入院百分比,統計數字卻未顯示出明顯變化。
平均說來,同10年前的情況幾乎相同。
死亡率的明顯提高看來是戴維的“仁慈天使”謀害病人這一論斷的一個佐證。
“仁慈天使”施行安樂死可以解釋這樣一個事實:一方面,癌症病人的發病率相對說來比較穩定;另一方面,他們的死亡率卻在明顯上升。
證據雖然是間接的,但卻是不容忽視的。
戴維本準備到此就離開病曆室的,可轉念又想利用計算機了解更多的情況。
他要計算機查找所有病曆上記有“紋身”或“不良色素病症”的病人。
“不良色素病”是異常色素沉澱的醫學術語。
他身體靠後坐着,兩眼注視着熒光屏,等待計算機去查找。
幾乎過了整整一分鐘,屏幕上才現出一串名單。
戴維迅速将醫療或新陳代謝所引起的色素變化删掉。
結果隻剩下一個20人的名單。
這些人都曾在這座醫院看過病,病曆上記載着他們有紋身。
戴維接着又用計算機查看他們的職業。
他發現其中5人是該醫院的工作人員。
他們的名字按字母順序是急診室的注冊護士克萊德-迪文什爾、保安部門的喬-福布斯、病人飲食部的克勞德特-莫裡斯、工程維修部的沃納-範-斯萊克以及化驗室技術員彼得-沃爾奧夫。
戴維還好奇地看了另外兩人的姓名和工作部門:助理警察卡爾-霍布遜和巴特萊特學院保安部門的史蒂夫-謝格威克。
其他人都在各商店或建築部門工作。
戴維打印出了這些材料便離開了病曆室。
戴維以為無人注意到他去病曆室一事。
他想錯了。
健康信息管理員之一的霍登斯-馬歇爾通過她輸入計算機裡的保險程序發現了戴維的活動。
霍登斯自始至終都在監視戴維的行動。
戴維剛一離開病曆室,她就給海倫-比頓打了電話。
“戴維-威爾遜醫生來過病曆室,”霍登斯說,“他剛剛離開。
他在病曆室調看了醫院病人的死亡率。
” “他跟你說了什麼沒有?”比頓問。
“他什麼也沒有說。
”霍登斯說,“他使用了我們的終端機,沒有跟任何人講過話。
” “你怎麼知道他查看了病人死亡率的資料呢?”比頓問。
“計算機告訴我的。
”霍登斯回答說,“自從你給我打招呼,要我報告有誰在了解這方面的材料,我就給計算機輸入了相應程序。
任何人隻要擅自企圖得到這些材料,計算機馬上就會告訴我。
” “你幹得很漂亮,”比頓說,“我很欣賞你的這種積極性。
你将受到獎勵。
這些資料是不對外的。
咱們都知道,自從這所醫院變成佛蒙特綜合醫療站三級治療機構之後,病人的死亡率就呈上升趨勢。
他們一直往我們這裡輸送大量的病人。
” “我敢肯定這些統計資料是無助于改善我們的公共關系的。
”霍登斯說。
“這正是我們所要注意的。
”比頓說。
“我當時該對威爾遜醫生說什麼嗎?”霍登斯問。
“用不着,你幹得很好!”比頓說,“他還了解了些什麼?” “他在這裡呆了很長一段時間,”霍登斯說,“我不知道他另外查看了什麼材料。
” “我之所以問你,”比頓說,“是因為威爾遜醫生已經被佛綜站解聘了。
” “這我就不知道了。
”霍登斯說。
“是昨天剛解聘的。
”比頓說,“他下次再來,請你告訴我。
” “一定。
”霍登斯回答說。
“請問,你是卡爾-霍布遜嗎?”一名身穿制服的巡邏警察剛從鎮中心大街的一家飯館出來,卡爾霍恩就走上前去問道。
“是啊。
”這名警察答道。
“我是菲爾-卡爾霍恩。
”卡爾霍恩說。
“我在警察局那裡見到過你,”卡爾說,“你同警長是朋友。
” “不錯,”卡爾霍恩說道,“韋恩和我認識多年了。
我以前是州警察,不過現在已退休了。
” “你可以享清福了,”卡爾說,“整天無憂無慮,可以釣魚打獵。
” “說得對。
”卡爾霍恩說,“問你一個個人問題,你不會介意吧?” “不介意。
”卡爾好奇地說。
“那邊鐵馬酒店的卡爾頓告訴我你有紋身,”卡爾霍恩說,“我近來也想紋紋身,所以就四處打聽,想了解這方面的情況。
城裡很多人都有嗎?” “有幾個人。
”卡爾說。
“你什麼時候紋的呢?”卡爾霍恩問。
“那還是在上中學的時候,”卡爾不好意思地笑着說,“那是在讀高中的最後一年。
在一個星期五的晚上,我們五個同學開車去到新罕布什爾州的樸次茅斯。
那裡有好幾間專門做紋身的店鋪。
我們幾個人都喝得醉醺醺的。
” “紋身的時候疼嗎?”卡爾霍恩問。
“媽的,不記得了!”卡爾說,“正像我剛才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