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姨 第09節
關燈
小
中
大
小時中花了五小時對妻子描寫他的雕像。
這樣,他一共花了十八個月方始完成這件他自以為的傑作。
澆好石膏以後,奧棠絲眼見丈夫花了那麼些精力,健康受了影響,把身體、手臂、手,都折磨夠了,當然覺得作品美極了。
父親根本不懂雕刻,男爵夫人也一樣的外行,都大聲叫好,說是傑作;陸軍部長被他們請了來,受了他們的催眠,對于那座配着适當的光線,襯着綠布幔的石膏像,也表示滿意。
不幸在一八四一年的展覽會中,這件作品在那般氣不過文賽斯拉爬得太快的人嘴裡,引起了一片嬉笑怒罵的批評。
斯蒂曼想從旁指點,文賽斯拉卻認為是忌妒。
奧棠絲覺得報紙上的指摘全是醋意作怪。
斯蒂曼這個熱心朋友,拉人寫了幾篇文章,駁斥那些批評,說從石膏翻成大理石的時候,雕塑家往往大加改削,所以将來還得拿出大理石像來展覽。
克洛德-維尼翁說:“在石膏翻成大理石的過程中,往往精華變成糟粕,腐朽化為神奇。
石膏像是手稿,大理石像是印好的書。
” 兩年半中間,斯坦蔔克造了一座人像和一個孩子。
孩子是美妙絕倫,人像是不堪入目。
親王的時鐘與蒙柯奈像,還掉了青年夫婦的債。
那時斯坦蔔克對于應酬、看戲、意大利劇院等等,都上了瘾。
他關于藝術的讨論出神入化,在上流社會心目中,他是一個高談闊論,以批評與說明見長的大藝術家。
巴黎自有一般靠清談過日子的天才,以博得交際場中的榮譽為滿足。
斯坦蔔克一味模仿這些迷人的太監,對工作一天天的厭惡。
想開始一件作品的時候,他先看到所有的困難,叫自己心灰意懶。
靈感、那點子創造狂,一看到這個萎靡不振的情人便溜之大吉。
雕塑和戲劇一樣,是一切藝術中最難而又最容易的。
隻消把一個模特兒依樣葫蘆的捏下來,便可成為一件作品;但是要給它一顆靈魂,把一個男人或女人造成一個典型,那簡直和普羅米修斯盜取天上的靈火一樣困難。
雕塑史上這一類的成功,是和大詩人同樣寥寥可數的。
米開朗琪羅、米歇爾-科侖、冉-古戎、菲迪亞斯、伯拉克西特列斯、波利克萊特、皮熱、卡諾伐、阿爾布萊希特-丢勒、和彌爾頓、維吉爾、但丁、莎士比亞、塔索、荷馬、莫裡哀等等①都是兄弟行。
雕塑的規模之大,隻要一座雕像就能造成一個人的不朽,仿佛費加羅、洛弗拉斯、和曼侬-萊斯戈,一個人物就足以使博馬舍、理查遜、和普雷沃神甫名垂千古。
②淺薄的人(藝術家中這種人太多了)說雕塑是隻靠裸體存在的,從古希臘滅亡以後它就消滅了,現代的服裝使雕塑根本不可能。
殊不知古代雕塑家的傑作中間,有的是全部穿衣的人像,如《波呂許尼亞》③,《朱麗》④等,而這一類的作品,我們發現的還不及原來的十分之一。
其次,真愛藝術的人不妨到佛羅倫薩去看看米開朗琪羅的《思想家》,到美因茲的大寺中去看看阿爾布萊希特-丢勒的《童貞女》,——在紫檀木上,在三重衣衫之下,雕出一個生動的女人,微波蕩漾的頭發,那種柔軟的感覺絕非人間的梳妝所能比拟。
外行人看過之後,都會承認天才能夠在衣服上、铠甲上、長袍上,留下一縷思想,給它們一個血肉之體,正如一個人在衣飾上能表現他的性格和生活習慣。
關于這一點,在繪畫上獨一無二的成就隻有拉斐爾。
而雕塑所要實現的就是拉斐爾這種成就。
要解決這個難題,隻能靠有恒的、孜孜——的工作;因為物質的困難要絕對克服,手要不辭勞苦,磨練得随心所欲,而後雕塑家方能和他所要表達的對象,那個不可捉摸的精神境界肉搏。
在小提琴上吐露心曲的帕格尼尼⑤,倘使三天不練習,他的樂器便會象他所說的,喪失他的音域:這是說明在琴、弦、弓,與他之間,有着極密切的關系;這一點關系破滅了,他就會突然之間變成一個普通的提琴家。
持續不斷的工作是人生的規律,也就是藝術的規律;因為藝術是最精醇的創造。
所以偉大的藝術家與詩人,既不等定貨,也不等買主,他們今天、明天,永遠在制作,從而養成勞苦的習慣,無時無刻不認識困難,憑了這點認識,他們才和才氣,才和他們的創造力打成一片。
卡諾伐是在工場中起居生活的,象伏爾泰在書齋中一樣。
荷馬與菲迪亞斯,想必也是如此—— ①以上提到的均為著名藝術家和詩人。
米歇爾-科侖(1430-1512),法國雕刻家;冉-古戎(約1510-1568),法國雕刻家、建築家;伯拉克西特列斯,公元前四世紀希臘雕刻家;波利克萊特,公元前五世紀希臘人像雕刻家、建築家;皮熱(1620-1694),法國雕刻家;卡諾伐(1757-1822),意大利雕刻家;阿爾布萊希特-丢勒(1471-1528)德國畫家、雕刻家;彌爾頓(1608-1674),英國詩人;維吉爾(公元前71-前19),拉丁詩人;塔索(1544-1595),意大利詩人。
②費加羅,十八世紀法國作家博馬舍(1732-1799)的名劇《費加羅的婚姻》和《塞維勒的理發師》中的人物,聰明機智的仆人典型。
洛弗拉斯,十八世紀英國作家理查遜(1689-1761)的小說《克拉麗莎-哈洛》中的男主角,一個卑鄙無恥的好色之徒。
曼侬-萊斯戈,法國作家普雷沃神甫(1697-1763)所寫小說《曼侬-萊斯戈》中的女主人公,美豔絕倫但生活放蕩。
③波呂許尼亞,抒情詩歌女神,其像呈沉思狀。
④朱麗,羅馬皇帝奧古斯特的女兒,以淫蕩著稱。
⑤帕格尼尼(1782-1840),意大利小提琴家。
偉大的人物都走過了荒沙大漠,才登上光榮的高峰;文賽斯拉-斯坦蔔克被李斯貝特幽禁在閣樓上的時節,已經踏上那一段艱苦的路。
可是幸福,借了奧棠絲的面目,教詩人回複了懶惰,回複了一切藝術家的常态:因為他們的懶惰是胡思亂想,照樣忙得很。
那有如土耳其總督在後宮中的享受:他們溺于幻想,醉心于智慧的遊戲。
象斯坦蔔克一流的大藝術家,受着夢想的侵蝕,可以名副其實的稱為夢想家。
這批自我麻醉的瘾君子個個以窮途潦倒收場;但在冷酷的環境鞭策之下,個個可以成為大人物。
而且這些半吊子的藝術家非常可愛,博得人人喜歡,個個恭維,比着有個性,有蠻勁,反抗社會成法的真正的藝術家,反而顯得高明。
因為大人物是屬于他們的作品的。
他們對一切的漠不關心,對工作的熱誠,使愚夫愚婦把他們當做自私;因為大家要他們和花花公子穿起同樣的衣服,過着随波逐流而美其名曰循禮守法的生活。
大家要深山中的獅子象侯爵夫人的哈巴狗一樣的梳理齊整,灑上香水。
這些很少對手而難得遇到對手的人,勢必離群索居,與世隔絕,在大多數人眼裡變得不可解了,而所謂大多數原是些傻瓜,愚夫愚婦,妒賢害能的人與淺薄無聊的人。
經過了這番分析,處在例外的大人物身旁,一個女人應該負起怎樣的任務,你們可以明白了吧。
她應當象五年中間的李斯貝特,再加上愛,又謙卑、又體貼、永遠在那裡侍候着、微笑着的愛。
奧棠絲鑒于母親的痛苦,受着貧窮的壓迫,終于後悔無及的發覺了她過度的愛情無意中所犯的錯誤。
但她不愧為她母親的女兒,一想到要文賽斯拉受罪,她就心疼;她太愛他了,不能做她親愛的詩人的劊子手,可是眼見悲慘的日子快要臨到,臨到她,她的孩子,和她的丈夫頭上。
貝特看見姨甥的漂亮眼睛含着淚,便說:“啊!啊!你不能絕望。
你哭出一杯子眼淚也換不到一盤湯!缺多少呢?” “五六千法郎。
” “我至多隻有三千。
此刻文賽斯拉在幹什麼?” “有人出六千法郎,叫他和斯蒂曼合作,替埃魯維爾公爵做一套點心盤子。
欠萊翁-德-洛拉和勃裡杜兩位的四千法郎,沙諾答應代付,那是一筆信用借款。
” “怎麼?你們拿了蒙柯奈元帥紀念像和浮雕的錢,還沒有還這筆債?” “唉,這三年中間我們每年花到一萬二,收入隻有兩千四。
元帥的紀念像,除掉一應開支,淨到手一萬六。
老實說,要是文賽斯拉不工作,我們的前途簡直不堪設想。
啊!要是我能夠學會雕塑,我才會拚命去抓粘土呢,”奧棠絲說着,伸出一雙美麗的手臂。
由此可見少女并沒在少婦身上變質。
奧棠絲眼睛發着光,依舊是那副剛強骠悍的性格;她的精力隻能用來抱孩子,她覺得委屈。
“啊!親愛的小乖乖,一個懂事的姑娘要嫁一個藝術家,必須等他發了财而不是在他要去發财的時候。
” 這時她們聽到斯蒂曼和文賽斯拉的腳聲和談話,他們送走了沙諾,又回進屋子。
斯蒂曼,這個在新聞記者、有名的女演員、和時髦的交際花中間走紅的藝術家,是一個漂亮青年,因為瓦萊麗有心羅緻,已經由克洛德-維尼翁引見過。
斯蒂曼剛和大名鼎鼎的匈茲太太分手,幾個月以前她嫁了人,到外省去了。
瓦萊麗和李斯貝特,從克洛德-維尼翁嘴裡聽到這個消息,認為這個文賽斯拉的朋友大有拉攏的必要。
可是斯蒂曼為了避嫌疑,難得上斯坦蔔克家,而他和克洛德-維尼翁那次上飛羽街,貝特又不在場,所以這一天貝特還是與他初次見面。
她把這個知名的藝術家打量之下,發覺他望着奧棠絲的那種眼神,很可能派他去安慰奧棠絲,要是文賽斯拉欺騙太太的話。
的确,在斯蒂曼心中,倘使文賽斯拉不是他的老朋友,這位年輕的伯爵夫人倒是一個挺可愛的情婦;但是朋友的義氣把這個欲望壓下去了,使他不敢多到這兒走動。
貝特注意到他那種拘謹的态度,正是男人見了一個不好意思調戲的女人的表示。
“這個青年人長得挺不錯哪,”貝特咬着奧棠絲的耳朵。
這樣,他一共花了十八個月方始完成這件他自以為的傑作。
澆好石膏以後,奧棠絲眼見丈夫花了那麼些精力,健康受了影響,把身體、手臂、手,都折磨夠了,當然覺得作品美極了。
父親根本不懂雕刻,男爵夫人也一樣的外行,都大聲叫好,說是傑作;陸軍部長被他們請了來,受了他們的催眠,對于那座配着适當的光線,襯着綠布幔的石膏像,也表示滿意。
不幸在一八四一年的展覽會中,這件作品在那般氣不過文賽斯拉爬得太快的人嘴裡,引起了一片嬉笑怒罵的批評。
斯蒂曼想從旁指點,文賽斯拉卻認為是忌妒。
奧棠絲覺得報紙上的指摘全是醋意作怪。
斯蒂曼這個熱心朋友,拉人寫了幾篇文章,駁斥那些批評,說從石膏翻成大理石的時候,雕塑家往往大加改削,所以将來還得拿出大理石像來展覽。
克洛德-維尼翁說:“在石膏翻成大理石的過程中,往往精華變成糟粕,腐朽化為神奇。
石膏像是手稿,大理石像是印好的書。
” 兩年半中間,斯坦蔔克造了一座人像和一個孩子。
孩子是美妙絕倫,人像是不堪入目。
親王的時鐘與蒙柯奈像,還掉了青年夫婦的債。
那時斯坦蔔克對于應酬、看戲、意大利劇院等等,都上了瘾。
他關于藝術的讨論出神入化,在上流社會心目中,他是一個高談闊論,以批評與說明見長的大藝術家。
巴黎自有一般靠清談過日子的天才,以博得交際場中的榮譽為滿足。
斯坦蔔克一味模仿這些迷人的太監,對工作一天天的厭惡。
想開始一件作品的時候,他先看到所有的困難,叫自己心灰意懶。
靈感、那點子創造狂,一看到這個萎靡不振的情人便溜之大吉。
雕塑和戲劇一樣,是一切藝術中最難而又最容易的。
隻消把一個模特兒依樣葫蘆的捏下來,便可成為一件作品;但是要給它一顆靈魂,把一個男人或女人造成一個典型,那簡直和普羅米修斯盜取天上的靈火一樣困難。
雕塑史上這一類的成功,是和大詩人同樣寥寥可數的。
米開朗琪羅、米歇爾-科侖、冉-古戎、菲迪亞斯、伯拉克西特列斯、波利克萊特、皮熱、卡諾伐、阿爾布萊希特-丢勒、和彌爾頓、維吉爾、但丁、莎士比亞、塔索、荷馬、莫裡哀等等①都是兄弟行。
雕塑的規模之大,隻要一座雕像就能造成一個人的不朽,仿佛費加羅、洛弗拉斯、和曼侬-萊斯戈,一個人物就足以使博馬舍、理查遜、和普雷沃神甫名垂千古。
②淺薄的人(藝術家中這種人太多了)說雕塑是隻靠裸體存在的,從古希臘滅亡以後它就消滅了,現代的服裝使雕塑根本不可能。
殊不知古代雕塑家的傑作中間,有的是全部穿衣的人像,如《波呂許尼亞》③,《朱麗》④等,而這一類的作品,我們發現的還不及原來的十分之一。
其次,真愛藝術的人不妨到佛羅倫薩去看看米開朗琪羅的《思想家》,到美因茲的大寺中去看看阿爾布萊希特-丢勒的《童貞女》,——在紫檀木上,在三重衣衫之下,雕出一個生動的女人,微波蕩漾的頭發,那種柔軟的感覺絕非人間的梳妝所能比拟。
外行人看過之後,都會承認天才能夠在衣服上、铠甲上、長袍上,留下一縷思想,給它們一個血肉之體,正如一個人在衣飾上能表現他的性格和生活習慣。
關于這一點,在繪畫上獨一無二的成就隻有拉斐爾。
而雕塑所要實現的就是拉斐爾這種成就。
要解決這個難題,隻能靠有恒的、孜孜——的工作;因為物質的困難要絕對克服,手要不辭勞苦,磨練得随心所欲,而後雕塑家方能和他所要表達的對象,那個不可捉摸的精神境界肉搏。
在小提琴上吐露心曲的帕格尼尼⑤,倘使三天不練習,他的樂器便會象他所說的,喪失他的音域:這是說明在琴、弦、弓,與他之間,有着極密切的關系;這一點關系破滅了,他就會突然之間變成一個普通的提琴家。
持續不斷的工作是人生的規律,也就是藝術的規律;因為藝術是最精醇的創造。
所以偉大的藝術家與詩人,既不等定貨,也不等買主,他們今天、明天,永遠在制作,從而養成勞苦的習慣,無時無刻不認識困難,憑了這點認識,他們才和才氣,才和他們的創造力打成一片。
卡諾伐是在工場中起居生活的,象伏爾泰在書齋中一樣。
荷馬與菲迪亞斯,想必也是如此—— ①以上提到的均為著名藝術家和詩人。
米歇爾-科侖(1430-1512),法國雕刻家;冉-古戎(約1510-1568),法國雕刻家、建築家;伯拉克西特列斯,公元前四世紀希臘雕刻家;波利克萊特,公元前五世紀希臘人像雕刻家、建築家;皮熱(1620-1694),法國雕刻家;卡諾伐(1757-1822),意大利雕刻家;阿爾布萊希特-丢勒(1471-1528)德國畫家、雕刻家;彌爾頓(1608-1674),英國詩人;維吉爾(公元前71-前19),拉丁詩人;塔索(1544-1595),意大利詩人。
②費加羅,十八世紀法國作家博馬舍(1732-1799)的名劇《費加羅的婚姻》和《塞維勒的理發師》中的人物,聰明機智的仆人典型。
洛弗拉斯,十八世紀英國作家理查遜(1689-1761)的小說《克拉麗莎-哈洛》中的男主角,一個卑鄙無恥的好色之徒。
曼侬-萊斯戈,法國作家普雷沃神甫(1697-1763)所寫小說《曼侬-萊斯戈》中的女主人公,美豔絕倫但生活放蕩。
③波呂許尼亞,抒情詩歌女神,其像呈沉思狀。
④朱麗,羅馬皇帝奧古斯特的女兒,以淫蕩著稱。
⑤帕格尼尼(1782-1840),意大利小提琴家。
偉大的人物都走過了荒沙大漠,才登上光榮的高峰;文賽斯拉-斯坦蔔克被李斯貝特幽禁在閣樓上的時節,已經踏上那一段艱苦的路。
可是幸福,借了奧棠絲的面目,教詩人回複了懶惰,回複了一切藝術家的常态:因為他們的懶惰是胡思亂想,照樣忙得很。
那有如土耳其總督在後宮中的享受:他們溺于幻想,醉心于智慧的遊戲。
象斯坦蔔克一流的大藝術家,受着夢想的侵蝕,可以名副其實的稱為夢想家。
這批自我麻醉的瘾君子個個以窮途潦倒收場;但在冷酷的環境鞭策之下,個個可以成為大人物。
而且這些半吊子的藝術家非常可愛,博得人人喜歡,個個恭維,比着有個性,有蠻勁,反抗社會成法的真正的藝術家,反而顯得高明。
因為大人物是屬于他們的作品的。
他們對一切的漠不關心,對工作的熱誠,使愚夫愚婦把他們當做自私;因為大家要他們和花花公子穿起同樣的衣服,過着随波逐流而美其名曰循禮守法的生活。
大家要深山中的獅子象侯爵夫人的哈巴狗一樣的梳理齊整,灑上香水。
這些很少對手而難得遇到對手的人,勢必離群索居,與世隔絕,在大多數人眼裡變得不可解了,而所謂大多數原是些傻瓜,愚夫愚婦,妒賢害能的人與淺薄無聊的人。
經過了這番分析,處在例外的大人物身旁,一個女人應該負起怎樣的任務,你們可以明白了吧。
她應當象五年中間的李斯貝特,再加上愛,又謙卑、又體貼、永遠在那裡侍候着、微笑着的愛。
奧棠絲鑒于母親的痛苦,受着貧窮的壓迫,終于後悔無及的發覺了她過度的愛情無意中所犯的錯誤。
但她不愧為她母親的女兒,一想到要文賽斯拉受罪,她就心疼;她太愛他了,不能做她親愛的詩人的劊子手,可是眼見悲慘的日子快要臨到,臨到她,她的孩子,和她的丈夫頭上。
貝特看見姨甥的漂亮眼睛含着淚,便說:“啊!啊!你不能絕望。
你哭出一杯子眼淚也換不到一盤湯!缺多少呢?” “五六千法郎。
” “我至多隻有三千。
此刻文賽斯拉在幹什麼?” “有人出六千法郎,叫他和斯蒂曼合作,替埃魯維爾公爵做一套點心盤子。
欠萊翁-德-洛拉和勃裡杜兩位的四千法郎,沙諾答應代付,那是一筆信用借款。
” “怎麼?你們拿了蒙柯奈元帥紀念像和浮雕的錢,還沒有還這筆債?” “唉,這三年中間我們每年花到一萬二,收入隻有兩千四。
元帥的紀念像,除掉一應開支,淨到手一萬六。
老實說,要是文賽斯拉不工作,我們的前途簡直不堪設想。
啊!要是我能夠學會雕塑,我才會拚命去抓粘土呢,”奧棠絲說着,伸出一雙美麗的手臂。
由此可見少女并沒在少婦身上變質。
奧棠絲眼睛發着光,依舊是那副剛強骠悍的性格;她的精力隻能用來抱孩子,她覺得委屈。
“啊!親愛的小乖乖,一個懂事的姑娘要嫁一個藝術家,必須等他發了财而不是在他要去發财的時候。
” 這時她們聽到斯蒂曼和文賽斯拉的腳聲和談話,他們送走了沙諾,又回進屋子。
斯蒂曼,這個在新聞記者、有名的女演員、和時髦的交際花中間走紅的藝術家,是一個漂亮青年,因為瓦萊麗有心羅緻,已經由克洛德-維尼翁引見過。
斯蒂曼剛和大名鼎鼎的匈茲太太分手,幾個月以前她嫁了人,到外省去了。
瓦萊麗和李斯貝特,從克洛德-維尼翁嘴裡聽到這個消息,認為這個文賽斯拉的朋友大有拉攏的必要。
可是斯蒂曼為了避嫌疑,難得上斯坦蔔克家,而他和克洛德-維尼翁那次上飛羽街,貝特又不在場,所以這一天貝特還是與他初次見面。
她把這個知名的藝術家打量之下,發覺他望着奧棠絲的那種眼神,很可能派他去安慰奧棠絲,要是文賽斯拉欺騙太太的話。
的确,在斯蒂曼心中,倘使文賽斯拉不是他的老朋友,這位年輕的伯爵夫人倒是一個挺可愛的情婦;但是朋友的義氣把這個欲望壓下去了,使他不敢多到這兒走動。
貝特注意到他那種拘謹的态度,正是男人見了一個不好意思調戲的女人的表示。
“這個青年人長得挺不錯哪,”貝特咬着奧棠絲的耳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