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中遊 第17回 忘夙仇孤嫠脫困厄
關燈
小
中
大
?”秋英答道:“以妾看來死後無仇,這個婦人老爺應該周恤他才是。
昔日他曾助銀五百,今日就該照數還他,以償前債。
外再助銀若幹,以盡友情。
問他若願意回籍,差人送去。
如此做來,就令王诠有靈應,亦感愧于地下矣。
”石生道:“二夫人言之有理,下官就依這樣做罷。
”這正是: 識起一切俗情外,發言盡歸款要中。
到了次日,石生同着三位夫人,把念氏叫到跟前。
說道:“夜日聽見太太們說,你是王诠的室人。
王诠與本院素系朋友,你可知道嗎?”念氏答道:“小婦人不知。
”石生道:“本院就是你對門住的石茂蘭。
”念氏聽說,跪倒在地磕頭,央道:“亡夫所為,罪該萬死。
小婦人但憑太太、老爺盡情發放罷。
”石生笑道:“娘子請起,本院并無别意。
”那念氏那裡敢動。
三位夫人過去親手拉起來。
石生說道:“從前的事再不提了。
本院念故人情腸,意欲周濟你還家。
或廣州或羅田,任從你便。
”念氏道:“大人額外施恩,小女人沒世不忘。
但廣州娘家無人,仍回羅田去罷。
”石生道:“你既願回羅田,少住些時,本院就着人送你去。
”自此以後,三位夫人,俱以客禮待念氏。
并不叫他在房裡伺候了。
石生衙内,有個長随,名叫張忠。
是羅田縣人。
甚是老成得托。
石生就叫他去送念氏回家。
還叫他路過襄陽,禀問胡員外的近安。
字請朱良玉、蔡敬符同來衙門照料些事務。
宅内設席給念氏餞行。
石生叫秋英封銀子五百兩整,交與念氏。
石生道:“王兄在日,曾助我銀子五百,這五百兩銀子是還前賬的。
”外又封銀子三百兩,說道:“這三百銀子,是本院分外相幫的。
有這八百銀子,老嫂盡可坐終餘年了。
”念氏謝道:“照數還債,已覺讨愧。
分外相幫,賤妾如何敢當。
”三位夫人,又各贈銀子二十兩,以作路費。
念氏起身,三位夫人親送出宅門,方才回去。
時人有詩,贊石生道: 夙怨不藏世所鮮,包荒大度肖坤乾。
幫金克仿贈袍意,遙送幾同棧道前。
格外施恩全友道,幽魂負慚在九泉。
莫雲偶爾恤孤寡,正為後昆造福田。
卻說張忠帶着幾封家書,同着一個老媽,扶事念氏,撲了正路。
當起旱處起旱,當坐船處坐船。
不多些時,來到襄陽。
張忠下船,各處投字去了。
念氏在船上偶一合眼,看見丈夫王诠走入艙中。
說道:“賢妻你回來了?我生前做的何事,石大人卻不記念夙仇。
還周濟你回家,真使我愧悔無及了。
但當異日相報罷。
”念氏醒來,心中怨恨王诠,感激石郎。
反來複去,甚是不快。
适張忠已經回到船來,走的與羅田相近。
那張忠雇了轎子,把念氏送還王宅。
他兩個小叔,見念氏回來。
愁無養膳,意味作難。
念氏道:“叔叔不必這樣,我自有銀子養生。
”兩個小叔驚問道:“嫂嫂的銀子,從何處得來?莫不是娘家給你的嗎?”念氏道:“非也。
”兩個小叔道:“既不是娘家給你的,是那裡來的銀子?”念氏就把自己賣身,并石生還債幫金之事,一一說了。
兩個小叔感泣道:“石大人何盛德若斯也!吾兄生平所為,叫弟等代為慚恧無地矣。
”兩個兄弟得了他嫂子這宗銀子,努力持家。
數年以後,家産恢複。
子弟亦有入泮發身者。
皆石生相激之力也。
此是後話,無庸多說。
卻說張忠從黃州複歸襄陽。
請了朱舉人、蔡副榜同來到衙門。
石生請入内書房相會,叙禮已畢。
蔡副榜進内宅看過了秋英。
朱舉人看過了春芳。
出來坐下。
蔡副榜道:“妹丈大人,吉人天相,近來的福氣,倍勝從前了。
”朱舉人道:“惠風善政,一入境來,如雷轟耳。
弟亦多為叨光了。
”石生答道:“小弟材不勝任,全賴二兄相幫。
”是夕閑談之間,說及送念氏回籍一事。
朱舉人、蔡副榜俱稱贊道:“如此舉行,方見大人的度量。
”石生又差人往廣州,請了王進士,來到衙門中一會。
彼此相見,自不覺暢懷。
這蔡副榜合朱舉人,石生俱留在衙中,照料些事務。
王進士在衙中,住了月餘,仍回廣州去了。
但不知石生後來官到何處?要知端的,聽下回分解——
昔日他曾助銀五百,今日就該照數還他,以償前債。
外再助銀若幹,以盡友情。
問他若願意回籍,差人送去。
如此做來,就令王诠有靈應,亦感愧于地下矣。
”石生道:“二夫人言之有理,下官就依這樣做罷。
”這正是: 識起一切俗情外,發言盡歸款要中。
到了次日,石生同着三位夫人,把念氏叫到跟前。
說道:“夜日聽見太太們說,你是王诠的室人。
王诠與本院素系朋友,你可知道嗎?”念氏答道:“小婦人不知。
”石生道:“本院就是你對門住的石茂蘭。
”念氏聽說,跪倒在地磕頭,央道:“亡夫所為,罪該萬死。
小婦人但憑太太、老爺盡情發放罷。
”石生笑道:“娘子請起,本院并無别意。
”那念氏那裡敢動。
三位夫人過去親手拉起來。
石生說道:“從前的事再不提了。
本院念故人情腸,意欲周濟你還家。
或廣州或羅田,任從你便。
”念氏道:“大人額外施恩,小女人沒世不忘。
但廣州娘家無人,仍回羅田去罷。
”石生道:“你既願回羅田,少住些時,本院就着人送你去。
”自此以後,三位夫人,俱以客禮待念氏。
并不叫他在房裡伺候了。
石生衙内,有個長随,名叫張忠。
是羅田縣人。
甚是老成得托。
石生就叫他去送念氏回家。
還叫他路過襄陽,禀問胡員外的近安。
字請朱良玉、蔡敬符同來衙門照料些事務。
宅内設席給念氏餞行。
石生叫秋英封銀子五百兩整,交與念氏。
石生道:“王兄在日,曾助我銀子五百,這五百兩銀子是還前賬的。
”外又封銀子三百兩,說道:“這三百銀子,是本院分外相幫的。
有這八百銀子,老嫂盡可坐終餘年了。
”念氏謝道:“照數還債,已覺讨愧。
分外相幫,賤妾如何敢當。
”三位夫人,又各贈銀子二十兩,以作路費。
念氏起身,三位夫人親送出宅門,方才回去。
時人有詩,贊石生道: 夙怨不藏世所鮮,包荒大度肖坤乾。
幫金克仿贈袍意,遙送幾同棧道前。
格外施恩全友道,幽魂負慚在九泉。
莫雲偶爾恤孤寡,正為後昆造福田。
卻說張忠帶着幾封家書,同着一個老媽,扶事念氏,撲了正路。
當起旱處起旱,當坐船處坐船。
不多些時,來到襄陽。
張忠下船,各處投字去了。
念氏在船上偶一合眼,看見丈夫王诠走入艙中。
說道:“賢妻你回來了?我生前做的何事,石大人卻不記念夙仇。
還周濟你回家,真使我愧悔無及了。
但當異日相報罷。
”念氏醒來,心中怨恨王诠,感激石郎。
反來複去,甚是不快。
适張忠已經回到船來,走的與羅田相近。
那張忠雇了轎子,把念氏送還王宅。
他兩個小叔,見念氏回來。
愁無養膳,意味作難。
念氏道:“叔叔不必這樣,我自有銀子養生。
”兩個小叔驚問道:“嫂嫂的銀子,從何處得來?莫不是娘家給你的嗎?”念氏道:“非也。
”兩個小叔道:“既不是娘家給你的,是那裡來的銀子?”念氏就把自己賣身,并石生還債幫金之事,一一說了。
兩個小叔感泣道:“石大人何盛德若斯也!吾兄生平所為,叫弟等代為慚恧無地矣。
”兩個兄弟得了他嫂子這宗銀子,努力持家。
數年以後,家産恢複。
子弟亦有入泮發身者。
皆石生相激之力也。
此是後話,無庸多說。
卻說張忠從黃州複歸襄陽。
請了朱舉人、蔡副榜同來到衙門。
石生請入内書房相會,叙禮已畢。
蔡副榜進内宅看過了秋英。
朱舉人看過了春芳。
出來坐下。
蔡副榜道:“妹丈大人,吉人天相,近來的福氣,倍勝從前了。
”朱舉人道:“惠風善政,一入境來,如雷轟耳。
弟亦多為叨光了。
”石生答道:“小弟材不勝任,全賴二兄相幫。
”是夕閑談之間,說及送念氏回籍一事。
朱舉人、蔡副榜俱稱贊道:“如此舉行,方見大人的度量。
”石生又差人往廣州,請了王進士,來到衙門中一會。
彼此相見,自不覺暢懷。
這蔡副榜合朱舉人,石生俱留在衙中,照料些事務。
王進士在衙中,住了月餘,仍回廣州去了。
但不知石生後來官到何處?要知端的,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