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中遊 第18回 建奇功全家受榮華
關燈
小
中
大
話說石生在廣州做巡撫。
忽有邊吏來報說:苗寇大發,搶奪人家的錢财,虜掠人家的妻女。
聲勢甚是洶勇。
石生不敢隐匿,據實奏知皇上。
皇上旨下:特加石茂蘭兵部尚書銜,令挂帥印前去平定。
石生接旨已過,退入内宅。
向秋英夫人道:“下官隻通文墨,那曉得軍旅。
一旦身任元戎,何以克稱厥職。
煩夫人代為平才,下官好再作道理。
”秋英答道:“朝廷旨無容抗違,臣子職分理應禦侮。
老爺一去,開國承家,端在此舉。
安可以英雄态故作懦夫狀。
戰陣之事,賤妾頗悉大略。
若不棄嫌,情願親躁旗鼓,随營辦事。
”石生大喜道:“夫人既有這番韬略,下官才覺放心。
” 次日,就在演武廳躁兵。
以秋英為先鋒,以左右二營為兩隊。
殷莫磐情願軍前效力,就以他為監軍。
率領馬步兵丁兩萬餘人,分下已定。
正是人馬強壯,器械鮮明,直往邊庭進發。
一路行來,俱是秋英究九了地勢,然後紮營。
來得與苗寇相近,擇了一個高埠去處,安下了營盤。
秋英向石生道:“苗寇依山靠海,出沒無常。
今日大軍初到,人困馬乏。
苗寇以逸待勞,夜間必來劫寨。
當預作準備。
”石生道:“号令全憑出自夫人,下官坐鎮中間而已。
”秋英就把兩隊人馬分為四路埋伏。
去大營不過二三裡許。
寨中隻留三二十人藏在一邊,候劫寨的風信。
苗寇來到營中,見是個空寨,必然搶奪東西。
就以放炮為号,四面殺來,必獲大勝。
分付停當。
寨旁有一座小山,秋英同石生躲在山上,遠遠料望。
是夜,苗寇見官兵紮下營寨。
商議道:“官兵方從遠來,必然疲倦。
今夜乘黑劫寨,是為上策。
”其中有一個頭目,叫做賽天王。
領了兩千人馬,暗地闖入官兵寨中。
四下一看,并無兵馬。
隻剩得許多器械,就下得馬來。
這個搶衣甲,那個搶弓箭,你東我西。
賽天王也約束不住了。
寨中的伏兵見其人亂,放了一聲号炮。
四面伏兵一齊殺來。
苗寇知是中計,出寨急走。
早被官兵緊緊圍住。
左右沖突,再不能出去了。
殺到天明,苗寇隻落得一二十人,乘間竊逃而去。
秋英石生下山回寨。
宰牛殺羊,犒勞軍士不題。
石生向秋英道:“今日之功,建自夫人運籌決勝。
苗寇平定應無難矣。
”秋英答道:“老爺休要矜張。
疆場之事,一彼一此,勢不兩立。
苗雖小蠢,斷難長甘退舍。
”石生閉口無言。
卻說賽天王領着一二十名敗卒,奔回本寨。
禀知寨主哪思哩說:“官兵神妙不測,難以争勝。
”哪思哩道:“我隻說石巡撫是個白面書生,不谙軍務。
那料想被他殺的這般盡絕,此仇不報,何以雄據一方,圖謀中原呢?”又差人來下戰書,石生批道:“約于來月十六日會戰。
”秋英向石生道:“苗寇再來,必然統領大衆,以圖報仇。
”少有疏忽,爾我恐為所虜。
”石生道:“這當怎處?”秋英道:“老爺放心,賤妾自有運用。
” 到得那月十六日,黎明時分。
秋英着守營寨造一樓車:高三丈有餘,坐在上面以便望敵。
石生領着左右兩隊大軍,一鼓而出。
走了不過十裡,望見敵壘了。
又向前走了三五裡路,已與苗寇對鋒。
從那陣前閃出一位苗王,身披铠甲,手執鐵矛。
厲聲問道:“來将何名?敢侵犯吾境?”石生答道:“吾乃巡撫石茂蘭。
奉命讨賊,速速下馬投降,免你一死。
”苗王大怒罵道:“好死囚,你前日折損我許多的人馬,今日又在陣前誇口。
看我拿你下馬,以報前仇。
”摧馬挺矛,直取石生。
石生終是個文字官,不會厮殺。
見苗寇上來的兇猛,料敵他不過。
撥馬便走,跑不半裡,就跌落馬下。
苗王急忙使矛刺來。
忽見一人,把石生背在身上,騰空而去。
苗寇一直追趕。
秋英在樓車上遙望,敗卒将近。
把兵符一擺,陡起了一陣黑風,對面看不見人。
那苗寇撤身轉回。
這邊金鼓齊鳴。
苗寇正摸路時,自相殘殺,早已血流滿地,屍橫遍野。
苗王哪思哩回到寨中,與衆首領商議道:“石督府營内,定有異人。
不可以智力相角。
莫若暫且投降為妙。
衆人俱不願意。
卻說石生被那個人背到寨後,把石生放在地下。
說道:“大人已脫敵難,請緩步回寨去罷。
”石生問道:“你是何人?幸蒙相救。
”那人答道:“我乃王诠,蒙大人不念舊惡,周濟念氏回籍。
無可圖報,故特來一救,聊當結草。
”說罷,再看不見人了。
石生回寨,暫且不提。
忽有邊吏來報說:苗寇大發,搶奪人家的錢财,虜掠人家的妻女。
聲勢甚是洶勇。
石生不敢隐匿,據實奏知皇上。
皇上旨下:特加石茂蘭兵部尚書銜,令挂帥印前去平定。
石生接旨已過,退入内宅。
向秋英夫人道:“下官隻通文墨,那曉得軍旅。
一旦身任元戎,何以克稱厥職。
煩夫人代為平才,下官好再作道理。
”秋英答道:“朝廷旨無容抗違,臣子職分理應禦侮。
老爺一去,開國承家,端在此舉。
安可以英雄态故作懦夫狀。
戰陣之事,賤妾頗悉大略。
若不棄嫌,情願親躁旗鼓,随營辦事。
”石生大喜道:“夫人既有這番韬略,下官才覺放心。
” 次日,就在演武廳躁兵。
以秋英為先鋒,以左右二營為兩隊。
殷莫磐情願軍前效力,就以他為監軍。
率領馬步兵丁兩萬餘人,分下已定。
正是人馬強壯,器械鮮明,直往邊庭進發。
一路行來,俱是秋英究九了地勢,然後紮營。
來得與苗寇相近,擇了一個高埠去處,安下了營盤。
秋英向石生道:“苗寇依山靠海,出沒無常。
今日大軍初到,人困馬乏。
苗寇以逸待勞,夜間必來劫寨。
當預作準備。
”石生道:“号令全憑出自夫人,下官坐鎮中間而已。
”秋英就把兩隊人馬分為四路埋伏。
去大營不過二三裡許。
寨中隻留三二十人藏在一邊,候劫寨的風信。
苗寇來到營中,見是個空寨,必然搶奪東西。
就以放炮為号,四面殺來,必獲大勝。
分付停當。
寨旁有一座小山,秋英同石生躲在山上,遠遠料望。
是夜,苗寇見官兵紮下營寨。
商議道:“官兵方從遠來,必然疲倦。
今夜乘黑劫寨,是為上策。
”其中有一個頭目,叫做賽天王。
領了兩千人馬,暗地闖入官兵寨中。
四下一看,并無兵馬。
隻剩得許多器械,就下得馬來。
這個搶衣甲,那個搶弓箭,你東我西。
賽天王也約束不住了。
寨中的伏兵見其人亂,放了一聲号炮。
四面伏兵一齊殺來。
苗寇知是中計,出寨急走。
早被官兵緊緊圍住。
左右沖突,再不能出去了。
殺到天明,苗寇隻落得一二十人,乘間竊逃而去。
秋英石生下山回寨。
宰牛殺羊,犒勞軍士不題。
石生向秋英道:“今日之功,建自夫人運籌決勝。
苗寇平定應無難矣。
”秋英答道:“老爺休要矜張。
疆場之事,一彼一此,勢不兩立。
苗雖小蠢,斷難長甘退舍。
”石生閉口無言。
卻說賽天王領着一二十名敗卒,奔回本寨。
禀知寨主哪思哩說:“官兵神妙不測,難以争勝。
”哪思哩道:“我隻說石巡撫是個白面書生,不谙軍務。
那料想被他殺的這般盡絕,此仇不報,何以雄據一方,圖謀中原呢?”又差人來下戰書,石生批道:“約于來月十六日會戰。
”秋英向石生道:“苗寇再來,必然統領大衆,以圖報仇。
”少有疏忽,爾我恐為所虜。
”石生道:“這當怎處?”秋英道:“老爺放心,賤妾自有運用。
” 到得那月十六日,黎明時分。
秋英着守營寨造一樓車:高三丈有餘,坐在上面以便望敵。
石生領着左右兩隊大軍,一鼓而出。
走了不過十裡,望見敵壘了。
又向前走了三五裡路,已與苗寇對鋒。
從那陣前閃出一位苗王,身披铠甲,手執鐵矛。
厲聲問道:“來将何名?敢侵犯吾境?”石生答道:“吾乃巡撫石茂蘭。
奉命讨賊,速速下馬投降,免你一死。
”苗王大怒罵道:“好死囚,你前日折損我許多的人馬,今日又在陣前誇口。
看我拿你下馬,以報前仇。
”摧馬挺矛,直取石生。
石生終是個文字官,不會厮殺。
見苗寇上來的兇猛,料敵他不過。
撥馬便走,跑不半裡,就跌落馬下。
苗王急忙使矛刺來。
忽見一人,把石生背在身上,騰空而去。
苗寇一直追趕。
秋英在樓車上遙望,敗卒将近。
把兵符一擺,陡起了一陣黑風,對面看不見人。
那苗寇撤身轉回。
這邊金鼓齊鳴。
苗寇正摸路時,自相殘殺,早已血流滿地,屍橫遍野。
苗王哪思哩回到寨中,與衆首領商議道:“石督府營内,定有異人。
不可以智力相角。
莫若暫且投降為妙。
衆人俱不願意。
卻說石生被那個人背到寨後,把石生放在地下。
說道:“大人已脫敵難,請緩步回寨去罷。
”石生問道:“你是何人?幸蒙相救。
”那人答道:“我乃王诠,蒙大人不念舊惡,周濟念氏回籍。
無可圖報,故特來一救,聊當結草。
”說罷,再看不見人了。
石生回寨,暫且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