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演義 第55回 徐世勣一恸成喪禮 唐秦王親唁服軍心

關燈
詞曰: 淅淅凄風問沙場,何使人英雄氣奪?幸遇着知心将帥,忠肝義 魂。

    危澗層巒真駭目,穿骨利镞猶存血。

    喜片言,換得天心回,毋 庸戚。

    鳥啾啾,山寂寂。

    心耿耿,情脈脈。

    看王章炫熠,泉台 生色。

    一杯澆破幽魂享,三軍淚盡歡聲出。

    忙收拾,荷恩遊帝裡, 存亡結。

     調寄“滿江紅” 人到世亂,忠貞都喪,廉恥不明,今日臣此,明日就彼,人如旅客,處處可投,身如妓女,人人可事,雖屬可羞,亦所不恤。

    隻因世亂,盜賊橫行,山林畎畝,都不是安身之處。

    有本領的,隻得出來從軍作将,卻不能就遇着真主;或遭威劫勢逼,也便改心易向。

    皆因當日從這人,也隻草草相依,就為他死也不見得忠貞,徒與草木同腐,不若留身有為。

    這也不是為臣正局,隻是在英雄不可不委曲以諒其心。

    如今再說唐帝,将李密與王伯當首級,懸竿号令。

    魏征一見,悲恸不安,垂淚對秦王道:“為臣當忠,交友當義,未有能忠于君,而友非以義也。

    王伯當始與魏公為刎頸之交,繼成君臣之分。

    不意魏公自矜己能,不從人谏。

    一敗失勢,歸唐負德,死于刀鋒之下。

    同事者一二十人,惟伯當乃能全忠盡義。

    臣思昔日魏公亦曾推心緻腹于臣,相依三載,豈有生不能事其終,死又不能全其義乎?目今屍骸暴露荒山,魂魄憑依異地,迎風叫月,對雨悲花。

    臣思至此,實為寒心。

    臣意欲求殿下寬假一月,到熊州熊耳山去,尋取伯當與李密屍骸,以安泉壤。

    庶幾生安死慰,皆殿下之鴻慈也。

    ”秦王道:“孤正欲與先生朝夕談論,豈可為此匹夫,以離左右?”魏征道:“非此之論也。

    臣将來報殿下之日長,報魏之事止此而已。

    昔漢高與項羽鏖戰數年,項羽一朝烏江自刎,漢高猶以王禮葬之,當時諸侯鹹服其德。

    望殿下勿襲亡秦之法,而以堯舜為心,況今王法已彰,魏之将士正在徘徊觀望之際,未有所屬;殿下宜奏請朝廷,赦其眷屬,恤其餘孽。

    如此不特魏之将帥,傾心來歸,即鄭夏之士,亦望風來歸矣。

    臣此行非獨完魏之事,實助唐之計也。

    願殿下察之。

    ”秦王道:“容孤思之。

    ”次日秦王即将魏征之言,奏知唐帝,唐帝稱善。

    即發赦敕一道:凡系李密、王伯當妻孥,以及魏之逃亡将士,赦其無罪,悉從其志,地方官毋得查緝。

    因此魏征得了唐帝赦勃,即便辭了秦王,望熊州進發。

     今且說徐世-在黎陽,聞知魏公兵敗,帶領将士投唐,逆料魏公事唐,決不能終,必至敗壞。

    我且死守其地,待秦叔寶回來再作區處。

    不多幾月,叔寶與羅士信,殺退了蕭銑,奏凱回來。

    道經黎陽,懋功早差人來接。

    叔寶同士信,進城去相見了懋功,把魏公敗北歸唐一段,說了一遍。

    叔寶聽了,跌足歎恨道:“魏公氣滿志昏,難道從亡諸臣,皆不知利鈍,而不進言,同去投唐?”懋功道:“魏公自恃才高,臣下或言之總不肯聽。

    将來必有事變,今兄将安歸?”叔寶道:“家母處兩三月沒有信到,今急切要到瓦崗去。

    ”懋功道:“弟正忘了,兄還不知麼?尊堂尊嫂令郎俱被秦王賺入長安去矣。

    ”叔寶見說,神色頓變道:“這是什麼話來?”懋公道:“連巨真親送了去回來的,兄去問他,便知明白。

    ”叔寶便對士信道:“兄弟,你把兵馬,且駐紮在此,我到瓦崗去走遭來。

    ” 遂跟了三四個小校,來到瓦崗寨中。

    尤俊達、連巨真相見了,叔寶就問:“秦王怎麼樣賺去老母?”連巨真道:“秦大哥,你且不要問我,且把弟帶來的令堂手紮,與兄看了,然後叙話。

    ”連巨真進内去了。

    尤俊達便把秦王命徐惠妃假作羅家夫人,來賺伯母一段,說了一遍。

    隻見連巨真取出兩封書來,一封是秦母的,一封是劉文靜的,多遞與叔寶。

    叔寶接在手,先将老母的信禮來看,封面上寫“瓊兒開拆”。

    叔寶見了母親的手迹,不覺兩淚交流,從頭至尾,看了一遍,方才收了淚;又看了劉文靜的書,問連巨真道:“兄住長安幾日?”巨真道:“咱在長安住了四五日。

    秦王隔了一日,即差人到尊府寓中來問候,徐惠妃父女亦常差宮奴出來送東西。

    弟臨行時,令堂老伯母再三囑弟,說兄一回金墉,即便收拾歸唐,這還是魏公未去之日。

    今魏公已為唐臣,兄可作速前去。

    ”尤俊達忙将徐惠妃前日送來的禮物,交還叔寶。

    叔寶又問道:“程知節往何處去了?”巨真道:“他始初不肯随魏公歸唐,一到瓦崗聞了母信,他就擠命連夜到長安去了。

    ” 叔寶心中自思道:“若魏公不與諸臣投唐,我為母而去到無他說;如今魏公又在彼,我去,唐主還是獨加思于我好,還是不加思于我好?若将我如沈臣一般看待,秦王心上又覺不安。

    若以我為上卿,魏公心上隻道我有心歸唐,故使秦王先賺母入長安。

    如今事出兩難。

    且到黎陽去與懋功商量,看他如何主張。

    ”忙别了尤俊達與連巨真,如飛又趕到黎陽,見了徐懋功與羅士信,把如何長短,說了一番。

    懋功道:“若論伯母在彼,吾兄該急速而行;若論事勢,則又不然。

    魏公投唐,決不能久,諸臣在彼,諒不相安。

    況秦王已歸,即在早晚必有變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