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演義 第54回 釋前仇程咬金見母受恩 踐死誓王伯當為友捐軀

關燈
他國,又增一敵。

    勞吾心矣,烏乎可!”秦王道:“為什麼有恩于臣兒的這幾個人反不見?”唐帝道:“魏征已在這裡,朕知其有可用之才,将他撥在你西府辦事。

    如今聞說他有病,故此想未有來接你。

    ”說完,帝同秦王進宮去朝見了母後,謝恩出朝。

    他原是個撥亂之主,求賢若渴。

    況當年有恩于彼,怎不關心?一進西府,即問魏征下榻之處。

    魏征原沒有病,因李密要他同去接秦王,料必不妥,故此詐稱有疾。

    今聞秦王來問他,如飛趕出來拜伏在地道:“臣偶抱微疴;不可遠接,乞殿下恕臣之罪。

    ”秦王一把拖住道:“先生與孤,不比他人,何須行此禮?”忙扯來坐定。

    魏征道:“魏公失勢來投,望殿下海涵,勿念前愆。

    ”秦王道:“孤承先生們厚愛,日夜佩德于心,今幸不棄,足慰生平。

    李密匹夫,孤頃見俯伏在地,幾欲手刃之,因見衆臣在内而止。

    然孤總不殺他,少不得有人殺他的日子。

    ”因問:“叔寶、懋功二兄為何不來?”魏征道:“徐懋功尚守黎陽,他是個足智多謀之士,魏公自恃才高,與他言行不合。

    所以他甘守其地,亦無異志。

    秦叔寶往征蕭銑未回。

    魏公此來,亦未去知會他。

    ”秦王道:“他的令堂乃郎,孤多膳養在此。

    ”魏征道:“他于今想必也曉得了,但是這人天性至孝,友誼亦要克全其義。

    單雄信已降王世充,恐還有些逗留。

    ”秦王又問道:“那個粗莽賊于程知節,為什麼不見?”魏征道:“他因昔日開罪于殿下,故不敢來,到瓦崗拜母去了,人雖粗魯,事母甚孝,倒是個忠直之士。

    昨晤徐義扶,方知程母也在此,他還不曉得,若到瓦崗,知其母消息,是必奮不顧身,入長安矣;倘來時,望殿下忘其射鈎之仇而包容之。

    ”于是秦王與魏征朝夕談論,甚相親愛。

     如今且說程知節到了瓦崗,卻不見了母親,忙問尤俊達。

    尤俊達道:“尊堂陪秦伯母婆媳兩個去會親戚,不想被秦王設計賺入長安去了。

    ”程知節見說,笑道:“尤大哥,你又來耍我。

    ”尤俊達道:“程老弟,我幾曾說謊來?”便把當時賺去行徑一一說出,又道:“當時這班人,原隻要迎請秦伯母去,誰知令堂生生的要奉陪他走走,弟再三阻擋,他必不肯依,因此弟隻得叫連巨真兄送去。

    前日連巨真在長安回來,說尊堂與秦伯母在秦王那裡,甚是平安。

    兄如不信,到黎陽去問連巨真便知詳細了。

    ”程知節此時覺得神氣沮喪,呆了半晌,喊道:“罷了,天殺的入娘賊,下這樣絕戶計!咱把這條性命丢與他罷!”過了一宿,也不辭别尤俊達,跟了兩個伴當,竟進長安。

    可憐: 隻念娘親不惜軀,願将遺體報親恩。

     程知節恐怕大路上有人認得,卻走小路。

    曉行夜宿,未及一月,不覺早到長安。

    進了府城,就在西府左首借了下處。

    先叫手下人把一揭投進去,隻等帥府開門。

    秦王知程知節到來,傳令将士裝束威武,排列森嚴,粗細鼓樂,疊奏三通。

    秦王升殿,諸将參見過,捱班站立。

    隻聽得頭門上守門官報道:“魏犯程知節進。

    ”裡邊武衛接應一聲,如春雷一般。

    秦王坐在上面,見一個赤條條的長大漢子,背剪着,氣昂昂走将進來。

    到了丹墀,直挺挺的立定。

    秦王仔細一看,認得是程知節,不覺怒氣填胸,須眉直豎,擊桌喝道:“你這賊子,今日也自來送死了!可記得當年孤逃在老君堂,幾乎被你一斧砍死!孤今把你鍋烹刀碟,方消此恨。

    ”程知節哈哈大笑道:“咱當時但知有魏,不知有唐。

    大丈夫恩不忘報,怨必求明。

    咱若怕死,也不進長安來,要砍就砍,何須動氣。

    快快叫咱老娘來見一面,咱就把這顆頭顱,結識與你罷。

    ”秦王道:“你這賊到這地位,還要口硬,且緩你須臾之死。

    軍士們領他去見了他母親,然後來受刑!”衆軍士不由分說,把知節擁出府門。

     原來秦老夫人的下處,就在西府東首一所絕大的房于裡頭,與程母同居。

    秦母一到長安,秦王即撥一二十名婦女,進來伺候,又撥排軍二十名,看守門戶。

    不但供應日逐送進,每月還有許多币帛饋賜。

    秦母與程母,禮必兩副。

    所以這兩個老人家,起居安穩,甚感秦王之恩。

    當時衆軍士将程知節擁進秦母寓所,早有人進去報知。

    秦母與程母如飛走出堂來。

    程母見兒子這般行徑,即上前抱頭大哭,口裡咿哩嗚羅,不知哭許多什麼,惹得衆武士反笑起來。

    程知節焦躁道:“娘,你不要哭,兒子問你:你住在這裡,身子可安穩麼?可有人伺候麼?”程母隻是哭,那裡對答的出一句,反是秦母替他說道:“一到長安,秦王如何差人來伺候,每日如何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