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演義 第54回 釋前仇程咬金見母受恩 踐死誓王伯當為友捐軀

關燈
月月如何饋送,還要時常差婦女出來候安。

    我與汝母親,蒙他恩典,相待一體,總無厚薄。

    ”程知節問母親道:“娘可是這樣的?”程母含着眼淚,點點頭兒道:“是這樣的。

    ”又将手指身旁兩個使女說道:“這兩個就是秦殿下賜來服侍我的。

    ”知節見說,便道:“娘,兒子差了,那曉得秦王這樣一個好人,兒今去死在他台下,也是甘心的。

    娘,你不要念我了,你去伴秦伯母終了天年罷!”竟要撒開身于走出來,程母那裡肯放。

    秦母對知節道:“你們不要忙亂,聽我說:當時秦王因要我的瓊兒歸唐,故假作羅家來賺我,不意你母親一團美意,陪我出寨,竟入長安。

    如今魏公亦已降唐,吾家瓊兒諒必早晚亦至。

    你家母親豈可因我出門,反作無子之母?”便對伺候的說道:“取我的大衣服出來,待老身自進西府,去見秦王,求他寬有。

    ” 正說時,隻見一個差官,跟着三四個校時,手裡托着冠帶袍服,口中喝道:“殿下有旨,恕程知節無罪,着即冠帶來相見。

    ”說完,校尉如飛将程知節綁縛去了,要替他冠帶。

    程母見說,如飛跪在地上,對天叩首道:“願殿下太平一統,萬壽無疆。

    ”引得衆人又笑起來。

    程知節着了衣服,穿好了袍帶,便要拜母親與秦伯母。

    程母止住道:“兒且不必拜我,快進西府去叩謝秦王,這樣寬恩大度的明主,你須要盡忠去報他,老身就死也瞑目的了。

    ”知節見說,不敢違命,如飛的跟了差官,來進西府。

    時秦王在集賢堂,與衆謀士談兵議論。

    隻見校衛來複命說道,秦叔寶母就要見殿下來,程知節母如何叩首謝祝。

    秦王笑向魏征與劉文靜道:“幸是孤先差人去赦他,若秦母到來,就不見情了。

    ” 話未說完,那差官進來禀程知節在帥府門首候旨。

    秦王道:“叫他到西堂來。

    ”西堂原是西府會賓之所。

    差官早引程知節站在階前伺候。

    隻見秦王踱将出來,程知節如飛跪向前垂淚說道:“臣有眼無瞳,以緻當年不識英雄之主,獲罪難逃。

    今雖蒙思赦,反黨生慚。

    ”秦王自下階來攙他起來道:“剛才試君之意耳,孤久知卿乃忠直之士,願卿将來事唐如事魏足矣。

    ”知節道:“臣蒙殿下豢母隆思,敢不捐軀以報!”秦王問起知節與王世充當日征戰之事,知節備細述了一遍。

    秦王又問:“可曾見叔寶。

    懋功?”知節道:“臣自戰敗之後,見魏公降唐,臣即往瓦崗。

    一聞母信,星夜至此,實未曾會着秦、徐二友。

    臣感殿下鴻恩,無由以報,臣有心腹部曲一二千,尚在北邙、偃師,待臣去招徕,并偕秦、徐諸弟兄來歸唐,未知殿下可容臣去否?”秦王見說,大喜道:“孤有何不容?如此足見卿之忠貞;但須朝見過了聖上,卿須奏明,看聖上旨意如何。

    ”知節領諾。

    秦王即命差官,引他進朝面聖。

     知節即便辭了秦王,出來朝見唐帝。

    唐帝見他相貌魁梧,言語爽直,即賜他為虎翼大将軍,兼西府行軍總管,所奏事宜,悉聽秦王主裁。

    知節謝恩出朝,重新又到西府來,謝過了恩,忙到寓所拜見老母,并秦伯母暨張氏夫人。

    秦懷玉也出來拜見了。

    一家歡聚。

    過了一宿,明早知節便辭别了秦王,束裝起行。

    前日進長安時,九死一生。

    如今出長安,輕裘肥馬,仆從随行,比前大不相同,一徑往東都進發。

    這是: 因感新知己,來尋舊侶盟。

     如今再說李密,自從被秦王羞辱之後,每日退歸邢府,坐卧不安,憂形于色。

    左右報程知節到來,李密心上指望他來探望,訪問一訪問東都消息。

    豈料知節竟不來見。

    未及三四日,報說唐帝封他爵虎翼将軍,又差出長安去了。

    李密心中氣悶,忙對王伯當與同來将士道:“程知節是孤舊臣,他到了兩三日,竟不來看孤一面。

    人情之薄,一至于此。

    今唐主賜了他官爵,又出長安去了,想必他此去收拾舊時兵卒,以來助唐。

    我們在此間坐守死,有何出頭日子?”李密諸将士,當時攻城掠地,倚着金帛來得易,也用得易,自入關來,也都資用不足,各不相安。

    今見李密有去志,大家計議道:“徐世-現在黎陽,張善相在伊州,叔寶、士信,想已平定蕭銑,必歸瓦崗;雄信諸人在洛。

    明公還可有為,何苦在此别人眼下讨氣?”王伯當也道:“正當如此。

    ”李密道:“還是奏知唐主,隻說要往山東,收故時部曲;還是各人私走到關外取齊?”賈潤甫道:“此事不妥。

    主上待明公甚厚。

    況國家姓名著在圖谶,天下終當一統。

    明公既已委質,複生異圖,盛彥師、史萬寶等雄守關外,此事朝發,彼必夕至。

    雖或出關,兵豈暇集?一稱叛逆,誰複能容?為明公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