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演義 第47回 看瓊花樂盡隋終 殉死節香銷烈見

關燈
詞曰: 興衰如丸轉,光陰速,好景不終留。

    記北狩英雄,南巡富貴,牙 樯錦纜,到處邀遊。

    忽轉眼斜陽鴉噪晚,野岸柳啼秋。

    暗想當年, 追思往事,一場好夢,半是揚州。

    可鄰能幾日?花與酒,釀成千古 閑愁。

    謾道半生消受,骨脆魂柔。

    奈歡娛萬種,易窮易盡,悉來一 日,無了無休。

    說向君如不信,試看練纏頭! 右調“風流子” 禍福盛衰,相為倚伏。

    最可笑把祖宗栉風沐雨得的江山,隻博得自己些時朝歡暮舞的歡娛,瓊室瑤基的賞玩。

    到底甘盡苦來,一身不保,落得贻笑千秋。

    如今且将唐公李淵起兵之事,擱過一邊。

    再說炀帝在江都蕪城中,又造起一所宮院,更覺富麗,增了一座月觀迷樓九曲池,又造一條大石橋。

    炀帝逐日在迷樓月觀之内,不是車中,定即屏中,任意滢蕩;譬如一株大樹,随你枝葉扶疏,根深蒂固,若經了衆人剝削,斧斤砍伐,便容易衰落;何況人的精力,能有幾何,怎當得這起妖妖娆娆宮人美人,時刻狂滢。

    炀帝到此時候,也覺精疲神倦。

     一日睡初起,正在紗窗下,看月賓、绛仙撲蝴蝶耍子,忽見一個内相來報:“蕃厘觀瓊花盛開,請萬歲玩賞。

    ”炀帝大喜,随即傳旨,排宴在蕃厘觀,宜蕭後與十六院夫人去賞瓊花。

    不多時,蕭後與十六院夫人俱宣到,袁紫煙在寶林院養病不赴。

    炀帝道:“瓊花乃是江都一種異卉,天下再無第二本,朕從來不曾看見。

    今日聞說盛開,特召禦妻與衆妃同去一賞,怎不見沙妃子來?”朱貴兒道:“妾今日出院時,沙夫人說趙王傷了些風,想是這個緣故不來。

    ”清修院秦夫人點點頭兒,炀帝道:“傷風小恙,瓊花是不易看見的,何不來走走?”朱貴兒道:“萬歲不曉得,若趙王身子稍有不安,沙夫人即吃緊的,相伴着他不敢行動。

    ”炀帝喜道:“此兒得沙妃愛護,方不負朕所托。

    ”遂命起駕。

    自同蕭後上了玉辇,十五院夫人及衆美人,都是香車,一齊到蕃厘觀。

    進得殿來,隻見大殿上供着三清聖像。

    殿宇雖然宏大,卻東頹西壞,聖像也都毀敗。

    蕭後終是婦人家,看見聖像,便要下拜。

    炀帝忙止住道:“朕與你乃堂堂帝後,如何去拜木偶?”蕭後道:“神威赫赫有靈,人皆賴其庇佑,陛下不可不敬。

    ”炀帝問左右:“瓊花在于何處?”左右道:“在後邊台上。

    ”原來這株瓊花,乃一仙人道号蕃厘,因談仙家花木之美,世人不信,他取白玉一塊,種在地下,須臾之間,長起一樹,開花與瓊瑤相似,又因種玉而成,故取名叫做瓊花。

    後因仙人去了,鄉裡為奇,造這所蕃厘觀,以紀其事。

    近來此花有一丈多高,花如白雪,蕊瓣團團,就如仙花相似,香氣芬芳,異常馥郁,與凡花俗卉,大不相同,故擅了江都一個大名。

     時炀帝與蕭後才轉過後殿,早望見高台上瓊堆玉砌,一片潔白,異香陣陣,撲面飄來。

    炀帝大喜道:“果然名不虛傳,今日見所未見矣!”正要到花下去細玩,豈知事有不測,才到台邊,忽然花叢中卷起一陣香風,甚是狂驟。

    宮人太監見大風起,忙用掌扇禦蓋,團團将炀帝與蕭後圍在中間,直等風過,方才展開。

    炀帝擡頭看花,隻見花飛蕊落,雪白的堆了一地,枝上要尋一瓣一片卻也沒有。

    炀帝與蕭後見了,驚得癡呆半晌,大怒道:“朕也未曾看個明白,就落得這般模樣,殊可痛恨。

    ”回頭見錦篷内賞花筵宴,安排得齊齊整整,兩邊簇擁着笙箫歌舞,甚是興頭;無奈瓊花落得幹幹淨淨,十分掃興。

     炀帝看了這般光景,不勝惱恨道:“那裡是風吹落,都是妖花作祟,不容朕見;不盡根砍去,何以洩胸中之恨?”随傳旨叫左右砍去。

    衆夫人勸道:“瓊花天下隻有一根,留待來年開花再賞;若砍去便絕了此種。

    ”炀帝怒道:“朕巍巍天子,既看不得,卻留與誰看?今且如此,安望來年?便絕了此種,也無甚事。

    ”連聲叫砍,太監誰敢違拗,就将儀仗内金瓜钺斧,一齊砍伐。

    登時将天上少、世間稀的瓊花,連根帶枝都砍得幹淨。

    炀帝也無興飲酒,遂同蕭後上辇,與衆妃子回到苑中去了。

    炀帝對蕭後道:“朕與禦妻們下龍舟遊九曲河何如?”蕭後道:“天氣晴朗,湖光山色,必有可觀。

    ”炀帝吩咐左右,擺宴在龍舟,去遊九曲。

    于是一行扈從,都迎進苑中。

    炀帝與蕭後衆夫人等齊下龍舟,一頭飲酒,一頭遊覽,東撐西蕩,遊了半日,無甚興趣。

    炀帝叫停舟起岸,大家上辇,慢慢的遊到大石橋來。

    時值四月初旬,早已一彎新月,斜挂柳梢,幾隊濃陰,平鋪照水。

    炀帝與蕭後的辇到了橋上,那橋又高又寬,都是白石砌成,光潔如洗,兩岸大樹覆蓋,橋下五色金魚,往來遊泳。

    炀帝因瓊花落盡,受了大半日煩悶,今看這段光景,竟如吃了一帖清涼散,心中覺得爽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