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野史 第六十五回 雲貞女萬裡傳書
關燈
小
中
大
第六十五回雲貞女萬裡傳書
韓生文錦,字秋塘,泗州天長人。
肮髒不羁,落拓有大志。
仕元許州州判,在任以倔強,累與州牧有隙。
州牧銜之,而州牧後以贓敗,韓州判亦被議遣戍緬甸,萬裡投荒,家口未歸。
生母尚殡任所;嫡母楊氏在家,偏愛諸兄弟,膏腴沃壤皆不及秋塘。
諸弟傲狠在家,屢生枝節,欲以陷兄任所。
秋塘不以為意。
殊禍生不測,妻妾子女相向而泣。
秋塘曰:“我身生還無望,母老子幼,汝等能代餘侍奉甘旨,教育兒女,秋塘雖在煙荒,死亦瞑目。
”時秋塘一妻馬氏,二妾劉氏、吳氏,無不毅然應允,誓無二心。
秋塘喜曰:“如此吾複可憂,萬裡之行,其甘如饴。
”惟側室陳氏,默然不語。
秋塘問之曰:“雲貞何獨不語,甯以吾勢敗,将欲改适耶?”雲貞陳氏斂容答曰:“韓氏祖宗不各修德幾許,今一旦乃建無數貞節坊矣,自古迄今,間有改醮之命婦,甯有守貞之側室耶!”秋塘聞言,色慘神沮。
雲貞亦向隅而泣。
秋塘暗思,他日首先改醮者,必雲貞也。
遂勉強安慰一會,其妻馬氏諸事均肩其任,囑以勿慮。
秋塘歎曰:“家政綱紀,仍不離結發人也。
” 當夜置酒,與秋塘餞别。
次日,姬妾俱送至汜水,惟雲貞依依不舍,直送至襄城楓亭,掩泣而别。
秋塘猶以欲他适,故作此态也者,怏怏惜别。
秋塘既登長途,不勝凄楚。
雲貞自回許州,偕正室馬氏等收拾細軟,招集仆從,啟殡,望泗州迸發。
不日遂抵天長,至家。
将生母安葬,諸事停妥。
初時亦相安無事;久之,而五弟文秀,謂秋塘萬裡遠戍,妻妾在家,坐耗廪糧,令各自為計。
馬氏大怒,與文秀互相诟詈。
楊夫人左袒文秀,反杖馬氏。
馬氏且号且泣,恚怒欲死,雲貞勸止之。
六弟文钊,乃與秋塘一母所出。
繼而三弟文綿、四弟文華,皆欲驅逐雲貞,誣以不孝,構母訟之。
雲貞遂陷囹圄。
久之,縣令以無所驗白,得釋。
家中遂如水如火,全不相人矣。
有中表王生者,美少年也。
偶至家,而秋塘妾吳氏與之接談。
被文華所窺,大怒。
俟王生去後,立逼吳氏改醮。
吳氏披發号泣,指天誓日。
楊夫人亦醜诋備至,王生知之,以一書怒絕文華,其事遂寝。
自此秋塘長兄文鳳亦事事偵察,窺隙覓釁。
仆役使女多用買囑,而屋宇田産,文秀漸次吞并。
又累構與鄰人争訟,以傾陷之。
媒孽事端,已非一次。
馬氏、劉氏、吳氏皆不勝忿怒,惟雲貞不以為然。
婉勸之曰:“石卵之不敵明矣,且姑待之。
”楊夫人又責:“以每歲甘旨,非數百金不可。
” 雲貞皆委曲從之。
秋塘在緬甸,疊有家書,俱為雲貞所得。
雲貞意中早有把握。
至元間,江淮大饑,人不自保。
壽陽賊又不時擾亂泗州,徭役頻興,馬氏等漸次力不能支,又訛傳秋塘已在緬甸身故,于是妻妾數人自相魚肉矣。
馬氏每責劉氏,日日诮讓,鞭答随及。
劉氏久不能堪,亦恚曰:“夫人不過欲獨建貞坊,逼劉氏作再醮之婦而已。
”馬氏立命尋媒。
不數日,即将劉氏嫁于淮西,楊夫人及諸弟文秀等無不暗喜。
惟雲貞一女,名瓊兒,楊夫人鐘愛之,年雖沖幼,性最穎異,上及祖母諸叔,下及嫡母馬氏,往來調停,頗得其力。
馬氏欲加淩厲,無隙可尋。
乃暗減刻其衣服飲食。
久而又與雲貞為難,而雲貞每俯首低眉,不稍露一辭色。
馬氏有子名丁郎,亦甚聰明。
至是馬氏生心,并其子亦苛遇之。
每不與食,而雲貞暗相保護。
丁郎反依戀雲貞若生母然。
馬氏益加憤懑,愈生風波。
不拘雲貞、吳氏、瓊兒、丁郎等,一罵便是四夜三朝,一打便是千紅萬紫。
文秀見此光景,正中其懷,又黨于馬氏,益加唆使,暗相謀陷。
吳氏、丁郎等度日如年,未及半年,吳氏不堪其苦,又被馬氏嫁去。
馬氏至此,專意雲貞,窘辱備至,俱難撼之,無可發洩,日日打雞罵犬,雲貞已窺其意,以言挑之,曰:“夫人經理家政,十分勞苦。
”馬氏怒曰:“若非賤婢等累我,此家業已交卸于丁郎矣!”雲貞又曰:“聞緬甸物故之信,乃系訛傳,夫人何言及此?”馬氏亦怒曰:“如此景況,漫道訛傳,即使秋塘尚在,餘已久不能堪,欲脫離此苦海矣。
但無人瓜代耳。
”雲貞曰:“夫人戲言耳!若果有此意,妾願撫孤成立,為秋塘立後。
” 馬氏遂回嗔作喜曰:“恐汝亦戲言耳!”雲貞曰:“妾何敢與夫人作戲?”馬氏一時不覺五體投地,再拜而起曰:“雲貞妹子,乃馬氏再造之人也。
自今以往,馬氏不複作韓家婦矣。
” 也不禀告楊夫人,竟自央媒,嫁與徐州邳縣趙進士為妾。
楊夫人見此光景,未免怏悒,從前念頭亦漸改三分之一。
而秋塘田園,被文秀侵奪去者,存亦無幾。
加以歲益荒旱,文綿、文華皆相繼而卒,而惟文秀搖唇鼓舌,啟釁生禍者,猶安然無恙。
文秀至此,猶時時謀陷雲貞,讒毀多端。
雲貞艱苦萬狀,百折不回。
上以承母夫人之歡心,下以供兒女子之朝夕。
早晚尚得瓊兒,稍一寫心,無何而瓊兒病故。
雲貞恸哭不已,目幾失明。
從此惟一子丁郎,
肮髒不羁,落拓有大志。
仕元許州州判,在任以倔強,累與州牧有隙。
州牧銜之,而州牧後以贓敗,韓州判亦被議遣戍緬甸,萬裡投荒,家口未歸。
生母尚殡任所;嫡母楊氏在家,偏愛諸兄弟,膏腴沃壤皆不及秋塘。
諸弟傲狠在家,屢生枝節,欲以陷兄任所。
秋塘不以為意。
殊禍生不測,妻妾子女相向而泣。
秋塘曰:“我身生還無望,母老子幼,汝等能代餘侍奉甘旨,教育兒女,秋塘雖在煙荒,死亦瞑目。
”時秋塘一妻馬氏,二妾劉氏、吳氏,無不毅然應允,誓無二心。
秋塘喜曰:“如此吾複可憂,萬裡之行,其甘如饴。
”惟側室陳氏,默然不語。
秋塘問之曰:“雲貞何獨不語,甯以吾勢敗,将欲改适耶?”雲貞陳氏斂容答曰:“韓氏祖宗不各修德幾許,今一旦乃建無數貞節坊矣,自古迄今,間有改醮之命婦,甯有守貞之側室耶!”秋塘聞言,色慘神沮。
雲貞亦向隅而泣。
秋塘暗思,他日首先改醮者,必雲貞也。
遂勉強安慰一會,其妻馬氏諸事均肩其任,囑以勿慮。
秋塘歎曰:“家政綱紀,仍不離結發人也。
” 當夜置酒,與秋塘餞别。
次日,姬妾俱送至汜水,惟雲貞依依不舍,直送至襄城楓亭,掩泣而别。
秋塘猶以欲他适,故作此态也者,怏怏惜别。
秋塘既登長途,不勝凄楚。
雲貞自回許州,偕正室馬氏等收拾細軟,招集仆從,啟殡,望泗州迸發。
不日遂抵天長,至家。
将生母安葬,諸事停妥。
初時亦相安無事;久之,而五弟文秀,謂秋塘萬裡遠戍,妻妾在家,坐耗廪糧,令各自為計。
馬氏大怒,與文秀互相诟詈。
楊夫人左袒文秀,反杖馬氏。
馬氏且号且泣,恚怒欲死,雲貞勸止之。
六弟文钊,乃與秋塘一母所出。
繼而三弟文綿、四弟文華,皆欲驅逐雲貞,誣以不孝,構母訟之。
雲貞遂陷囹圄。
久之,縣令以無所驗白,得釋。
家中遂如水如火,全不相人矣。
有中表王生者,美少年也。
偶至家,而秋塘妾吳氏與之接談。
被文華所窺,大怒。
俟王生去後,立逼吳氏改醮。
吳氏披發号泣,指天誓日。
楊夫人亦醜诋備至,王生知之,以一書怒絕文華,其事遂寝。
自此秋塘長兄文鳳亦事事偵察,窺隙覓釁。
仆役使女多用買囑,而屋宇田産,文秀漸次吞并。
又累構與鄰人争訟,以傾陷之。
媒孽事端,已非一次。
馬氏、劉氏、吳氏皆不勝忿怒,惟雲貞不以為然。
婉勸之曰:“石卵之不敵明矣,且姑待之。
”楊夫人又責:“以每歲甘旨,非數百金不可。
” 雲貞皆委曲從之。
秋塘在緬甸,疊有家書,俱為雲貞所得。
雲貞意中早有把握。
至元間,江淮大饑,人不自保。
壽陽賊又不時擾亂泗州,徭役頻興,馬氏等漸次力不能支,又訛傳秋塘已在緬甸身故,于是妻妾數人自相魚肉矣。
馬氏每責劉氏,日日诮讓,鞭答随及。
劉氏久不能堪,亦恚曰:“夫人不過欲獨建貞坊,逼劉氏作再醮之婦而已。
”馬氏立命尋媒。
不數日,即将劉氏嫁于淮西,楊夫人及諸弟文秀等無不暗喜。
惟雲貞一女,名瓊兒,楊夫人鐘愛之,年雖沖幼,性最穎異,上及祖母諸叔,下及嫡母馬氏,往來調停,頗得其力。
馬氏欲加淩厲,無隙可尋。
乃暗減刻其衣服飲食。
久而又與雲貞為難,而雲貞每俯首低眉,不稍露一辭色。
馬氏有子名丁郎,亦甚聰明。
至是馬氏生心,并其子亦苛遇之。
每不與食,而雲貞暗相保護。
丁郎反依戀雲貞若生母然。
馬氏益加憤懑,愈生風波。
不拘雲貞、吳氏、瓊兒、丁郎等,一罵便是四夜三朝,一打便是千紅萬紫。
文秀見此光景,正中其懷,又黨于馬氏,益加唆使,暗相謀陷。
吳氏、丁郎等度日如年,未及半年,吳氏不堪其苦,又被馬氏嫁去。
馬氏至此,專意雲貞,窘辱備至,俱難撼之,無可發洩,日日打雞罵犬,雲貞已窺其意,以言挑之,曰:“夫人經理家政,十分勞苦。
”馬氏怒曰:“若非賤婢等累我,此家業已交卸于丁郎矣!”雲貞又曰:“聞緬甸物故之信,乃系訛傳,夫人何言及此?”馬氏亦怒曰:“如此景況,漫道訛傳,即使秋塘尚在,餘已久不能堪,欲脫離此苦海矣。
但無人瓜代耳。
”雲貞曰:“夫人戲言耳!若果有此意,妾願撫孤成立,為秋塘立後。
” 馬氏遂回嗔作喜曰:“恐汝亦戲言耳!”雲貞曰:“妾何敢與夫人作戲?”馬氏一時不覺五體投地,再拜而起曰:“雲貞妹子,乃馬氏再造之人也。
自今以往,馬氏不複作韓家婦矣。
” 也不禀告楊夫人,竟自央媒,嫁與徐州邳縣趙進士為妾。
楊夫人見此光景,未免怏悒,從前念頭亦漸改三分之一。
而秋塘田園,被文秀侵奪去者,存亦無幾。
加以歲益荒旱,文綿、文華皆相繼而卒,而惟文秀搖唇鼓舌,啟釁生禍者,猶安然無恙。
文秀至此,猶時時謀陷雲貞,讒毀多端。
雲貞艱苦萬狀,百折不回。
上以承母夫人之歡心,下以供兒女子之朝夕。
早晚尚得瓊兒,稍一寫心,無何而瓊兒病故。
雲貞恸哭不已,目幾失明。
從此惟一子丁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