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野史 第四十四回 周處台馬陵伏妖

關燈
藥。

    馬陵忿然曰:“可笑紹虬髯,直爾無能,便束手待斃也。

    ”一日龐老謂馬陵曰:“汝能往信州一行乎?”馬陵曰:“何故?” 龐老曰:“信州天師張興才,乃漢道陵天師三十八代元孫,元主封與才為太素神凝廣道真人,領江南諸路道教。

    但往還千餘裡,汝若不辭,辛苦,往求符-,當必有效。

    ” 馬陵一心救主,毅然願往。

    龐老贈以資斧。

    馬陵次早,即離上元。

    不分星夜,數日遂達信州,直至貴溪。

    見山前兩石對峙,如龍卧虎踞,乃道書三十二福地之一,馬陵三次請谒,候至日晡,始入上清宮。

    見處處俱有神牌,十分嚴肅。

    少頃,天師出,馬陵參見畢。

    遂達來意,天師見白手求符,面有愠色。

     微曰:“此易與耳,汝速至茅山,可傳吾命。

    請猶是道人去。

    ”馬陵見天師羽葆星冠,執笏秉圭而退,遂不敢停留,又望集慶路奔走。

    往還半月有餘,始至句容。

    上茅山,至觀中間猶是道者。

    或曰:“在山下左側茅庵種菜而居。

    ”馬陵問至山下,果見茅屋數椽。

    叩門問之,内雲:“糞田未歸。

    ”馬陵暗暗叫苦。

    良久,果見一擔糞桶者。

    頭挽雙鬃,時已秋末冬初,尚穿麻衣,貌甚猥瑣。

    馬陵足恭問訊,答言即猶是道者。

    馬陵即拜懇伏妖,并達天師之意。

    道士笑曰:“天師終年賣符-,得金錢以千萬計,降伏妖孽,終必煩我擔糞人也。

    ”遂命之人,道士放下糞桶,坐謂馬陵曰:“汝主所患者,蛇妖耳。

    非吾符-,不能制也。

    建康故城西,舊有周處台,台下深袕,藏蛇甚多。

     自梁及今,魅人不知幾許。

    吾所持者,乃太乙神符。

    念汝義氣可嘉,将此符授汝,歸而盡之。

    無留種類,贻害他人。

    慎勿負予心也。

    ”道士遂口話指授,馬陵盡得其訣,拜謝而歸。

    回至西州城南村,則此妖已于三日前屏迹去矣。

    夢蘭病亦少瘥,逐日痊愈。

    馬陵深思妖蛇不除,此恨難消。

    遂偕龐老家健仆十餘人,多備雄黃藥水,種種毒蛇之物,直至周處台前,往袕中逐一注下。

    少傾,聞内喘聲如牛,衆人大歡。

    馬陵命衆少退,自伏劍以俟。

    不一會,果然袕内刮起一陣冷風令人毛發皆豎。

    竄出一蟒,身如吊桶,眼若金鈴,張開血紅大口,露出雪白齒牙。

     衆人一見,手足皆軟,退後便倒。

    馬陵手持神符,惡狠狠奮勇上前,妖蛇一見此符,果然不敢妄動。

    馬陵見路旁有大石,即用費長房飛石法,書符于石。

    石便飛空落下,此蛇粉碎。

    少時連出二蛇,微遜此蟒。

    馬陵如法治之,無不立斃。

    始信擔糞人不欺我也。

    馬陵呼衆人觀之,已心膽俱碎,遠遠立定,無不吐舌。

    馬陵候至半晌,俱無蛇出,始率衆歸。

    龐老得知大喜曰:“可笑前此法師,直兒戲耳。

    ”馬陵歎曰:“豈但各處巫師兒戲,即龍虎山廣道真人,亦裝腔做勢,圖騙金錢耳。

    向非遇擔糞人,此妖烏能伏哉。

    ”龐老亦笑曰:“今後遇賣菜傭,慎勿以為不足齒之伧也。

    彼裝模做樣者,直黔驢之技耳。

    ”馬陵主仆,深感猶是道者不置。

     夢蘭病已全愈,辭别龐老欲行。

    龐老不敢強留,命二子拜謝,厚贈之。

    主仆遂渡采石矶。

    由太平蕪湖以達池州。

    欲從安慶還江右九江,而回京湖。

    一日至東流縣黃花驿,偶遇一人問曰:“公子幾時至此?”夢蘭愕然,不識為誰。

    其人又曰:“某昨自小姑北山來,公子猶在家中,何迅速如此?”夢蘭益發不省。

    馬陵心知其誤,因私問曰:“汝所問者為誰?”其人曰:“鄭公子夢蘭,京山人也。

    家一母一妹,一老仆索通。

    如何不是?”馬陵大驚,因問:“家在何處?”其人曰:“此去百餘裡,彭澤縣小姑北山下是也,住此已數月矣。

    ”馬陵狐疑不定,催促夢蘭,速過彭澤縣小姑北山訪之。

    主仆兼程而進,三日遂抵小姑,訪至北山下,隻見索通一見馬陵,便大罵無義,棄主而逃,馬陵見不是頭,心内火起,揮拳便欲相打。

    索通忽又見一夢蘭相随,大驚不止,聲聲叫鬼。

    夢蘭喝曰:“索通不得無禮!”索通忙上前即見畢,急先奔回家中,則家内先來之夢蘭,已不知去向矣。

    連呼怪事。

    夫人問之,則雲:“又一小主至矣,先來小主,如何不見?”夫人叱之曰:“老奴何昏愦至此。

    明明公子散步而回,何得家中一公子,門外又來一公子?甯公子有身外身法耶?”索通一手指定曰:“馬陵來矣。

    ”隻見夢蘭與馬陵徐步而入,夢蘭叩見夫人曰:“兒不孝,失散後,不知母妹何所,幾乎骨肉不能聚首。

    ”言畢,嗚嗚而泣,又與玉奴兄妹叙禮。

    夫人十分駭異,細察形音無異,惟面目少覺消瘦,似從病後來者。

    玉奴在旁大疑,鸾英、鳳英滿面發。

    馬陵亦叩見夫人,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