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野史 第四十四回 周處台馬陵伏妖
關燈
小
中
大
第四十四回周處台馬陵伏妖
潛江二女子,長鸾英,次鳳英,姓許氏,有殊色。
父母俱逝,兄嫂猶存,遭亂相失,陷賊中,與玉奴親若姊娣。
得索通共夫人贖出,同至江右彭澤縣,小姑山北,買山築室。
為避亂之計,内有夫人做主,外有索通經紀。
玉奴三人,可以相安。
惟不時歎息夢蘭,不知竄離何所?夫人、玉奴每每泣下。
索通時以溫語安慰,謂必已同馬陵,量無他虞,索通又雇人不時各處探聽,并無音耗。
一日,夫人與玉奴正悲咽間,忽一人蓦然直入。
視之,非他,即公子夢蘭。
母子相逢,喜出望外。
索通急問:“馬陵何在?”夢蘭自言:“被賊沖散,一人逃至黃梅,竄伏數日,打聽母妹音耗,又至蕲州天門等處,足迹殆遍,近日方問道歸家。
”索通曰:“黃梅去賊巢不遠,如何不知?”且馬陵自言尋主不得,不歸,甯肯背主而逃。
心中狐疑不定。
誰知夢蘭與馬陵前時逃過建康,至上元備極辛苦,一日過周處台前少憩,夢蘭因奔走太急,兩鼻衄血不止,瀝紅滿地。
因過西州城,館于村南龐老之家。
歸家之夢蘭乃妖所托也。
周處台下,舊有蛇袕,自梁至宋,約五百餘年。
一蛇偶出,見夢蘭瀝血滿地,用舌舐之,遂化為夢蘭,托名歸家,竟至彭澤,為母子會合。
而真夢蘭所主之龐老名洪者,上元素封也。
有二子,延師課讀。
夢蘭主仆,正無家可奔,遂托足任為西席。
所居園亭幽寂,花木叢茂,夢蘭安心住下。
惟思念母妹,與馬陵太息而已。
住月餘,忽有一女子,眉目如畫。
月夜就之。
聞漏聲則來,及曉鐘乃去。
每去,夢蘭啟扉而送,複掩扉而寝。
龐氏二子,卧榻前月餘,夢蘭恐其覺,以微言試探,而毫不省。
馬陵獨卧一室,更不知就裡。
會一日龐老留他客同宿齋中,女子先一夕告曰:“暮有客至,妾不能來,當遣入迎子。
”夢蘭至是稍疑之。
是夜三更後,果有兩人自窗紙中入,皆衣青衣,貌極醜惡。
夢蘭不欲行,不覺被其扶掖出門。
行如駛,至元武湖,蹑浪而渡。
夢蘭大恐,然毫不沾濡,無異蜻蜒之點水。
既入門,則甲第連雲,俨王侯家。
女子貌益莊雅,服飾愈麗。
迎夢蘭于中門,慰勞甚歡。
席間绮繡錯陳,金玉羅列。
酒酣,攜手入卧内。
至其陳設之璀璨,尤人所未見。
帳前懸明珠十二顆,間有大于雞卵者。
雙金鴛鴦,口吐香煙,環繞衣袂間。
香不添而煙不減。
夢蘭至此時,目蕩神搖,不知置身何地。
榻前複設小酌,女子橫玉琴彈之。
捧紅玉-,滿斟香醪,自飲其半,以半進夢蘭。
将就寝,隔帷箫聲嗚鳴然。
夢蘭揭帷,忽見一女子,年十四五,姿态更妍。
不覺得隴望蜀,不能自持。
前女子急牽其袖曰:“小妹學箫,羞見生客,無煩竊看。
遂寝,女子攬被覆之。
被如輕煙,若不知有被者,以手扪之,惟輕溫貼體而已。
雞鳴,複呼二醜人送歸。
還至湖邊,醜人推之入水。
大驚,狂呼而寤。
客與二弟子俱問先生:“适夢魔耶?”夢蘭唯唯。
而窗外鬼聲啾瞅,聞之始懼。
告于馬陵,馬陵視其面目形容,大與前異。
遂與偕寝。
迨女至,仍懵然與之歡狎。
馬陵無力可助。
從此日漸-羸,益懼。
告于龐老,龐老使健仆數人守之。
仍如故。
衆鹹以為滢魔,連請數巫,俱不能遣。
自此夢蘭終日,昏昏若夢,病轉增劇。
馬陵十分着急。
龐老又訪得天慶觀羽士楊真人,善能伏魔降妖。
不惜重禮,請羽士來,登壇作法。
穿戴星冠羽衣,拈香禮拜。
即念淨心神咒,一手執七星降魔劍,一手持五雷訣,步罡踏鬥。
用天蓬尺在案上,三敲四擊,口中唧唧哝哝,又念金光咒、淨天地神咒、北方真武蕩魔神咒。
念畢,敕符遣将捉邪。
龐老以為此妖定可伏矣。
誰知女子即附在夢蘭身上,至壇前斂衽言曰:“奴與鄭公子有夙緣,乃五百年前結好,何勞念咒書符。
”楊真人見此光景,老大作慌,急将法劍在案上一擊,揚聲喝曰:“都天大雷公,霹靂虛空,神兵千萬上,來降此壇中,敢有逆令者,雷部定不容。
吾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敕。
”念畢,随又燒符,召請龐、劉、苟、畢、鄧、辛、張、陶、馬、趙、溫、關十二天君,速來降妖。
女子在壇前,不覺撫掌大笑曰:“楊真人,汝滿身皆魔,自己心中魔,尚不能祛,焉能驅人魔也。
俺與汝同是一魔,若以魔治魔,豈有此理?”說罷,仍轉入書齋去,楊真人滿面羞慚,隻得收拾法器而去。
” 龐老無可如何,馬陵守定夢蘭,無可發洩,目中火出。
日泣訴于嶽帝廟前,而土偶無靈,夢蘭日憊一日,甚且不肯服
父母俱逝,兄嫂猶存,遭亂相失,陷賊中,與玉奴親若姊娣。
得索通共夫人贖出,同至江右彭澤縣,小姑山北,買山築室。
為避亂之計,内有夫人做主,外有索通經紀。
玉奴三人,可以相安。
惟不時歎息夢蘭,不知竄離何所?夫人、玉奴每每泣下。
索通時以溫語安慰,謂必已同馬陵,量無他虞,索通又雇人不時各處探聽,并無音耗。
一日,夫人與玉奴正悲咽間,忽一人蓦然直入。
視之,非他,即公子夢蘭。
母子相逢,喜出望外。
索通急問:“馬陵何在?”夢蘭自言:“被賊沖散,一人逃至黃梅,竄伏數日,打聽母妹音耗,又至蕲州天門等處,足迹殆遍,近日方問道歸家。
”索通曰:“黃梅去賊巢不遠,如何不知?”且馬陵自言尋主不得,不歸,甯肯背主而逃。
心中狐疑不定。
誰知夢蘭與馬陵前時逃過建康,至上元備極辛苦,一日過周處台前少憩,夢蘭因奔走太急,兩鼻衄血不止,瀝紅滿地。
因過西州城,館于村南龐老之家。
歸家之夢蘭乃妖所托也。
周處台下,舊有蛇袕,自梁至宋,約五百餘年。
一蛇偶出,見夢蘭瀝血滿地,用舌舐之,遂化為夢蘭,托名歸家,竟至彭澤,為母子會合。
而真夢蘭所主之龐老名洪者,上元素封也。
有二子,延師課讀。
夢蘭主仆,正無家可奔,遂托足任為西席。
所居園亭幽寂,花木叢茂,夢蘭安心住下。
惟思念母妹,與馬陵太息而已。
住月餘,忽有一女子,眉目如畫。
月夜就之。
聞漏聲則來,及曉鐘乃去。
每去,夢蘭啟扉而送,複掩扉而寝。
龐氏二子,卧榻前月餘,夢蘭恐其覺,以微言試探,而毫不省。
馬陵獨卧一室,更不知就裡。
會一日龐老留他客同宿齋中,女子先一夕告曰:“暮有客至,妾不能來,當遣入迎子。
”夢蘭至是稍疑之。
是夜三更後,果有兩人自窗紙中入,皆衣青衣,貌極醜惡。
夢蘭不欲行,不覺被其扶掖出門。
行如駛,至元武湖,蹑浪而渡。
夢蘭大恐,然毫不沾濡,無異蜻蜒之點水。
既入門,則甲第連雲,俨王侯家。
女子貌益莊雅,服飾愈麗。
迎夢蘭于中門,慰勞甚歡。
席間绮繡錯陳,金玉羅列。
酒酣,攜手入卧内。
至其陳設之璀璨,尤人所未見。
帳前懸明珠十二顆,間有大于雞卵者。
雙金鴛鴦,口吐香煙,環繞衣袂間。
香不添而煙不減。
夢蘭至此時,目蕩神搖,不知置身何地。
榻前複設小酌,女子橫玉琴彈之。
捧紅玉-,滿斟香醪,自飲其半,以半進夢蘭。
将就寝,隔帷箫聲嗚鳴然。
夢蘭揭帷,忽見一女子,年十四五,姿态更妍。
不覺得隴望蜀,不能自持。
前女子急牽其袖曰:“小妹學箫,羞見生客,無煩竊看。
遂寝,女子攬被覆之。
被如輕煙,若不知有被者,以手扪之,惟輕溫貼體而已。
雞鳴,複呼二醜人送歸。
還至湖邊,醜人推之入水。
大驚,狂呼而寤。
客與二弟子俱問先生:“适夢魔耶?”夢蘭唯唯。
而窗外鬼聲啾瞅,聞之始懼。
告于馬陵,馬陵視其面目形容,大與前異。
遂與偕寝。
迨女至,仍懵然與之歡狎。
馬陵無力可助。
從此日漸-羸,益懼。
告于龐老,龐老使健仆數人守之。
仍如故。
衆鹹以為滢魔,連請數巫,俱不能遣。
自此夢蘭終日,昏昏若夢,病轉增劇。
馬陵十分着急。
龐老又訪得天慶觀羽士楊真人,善能伏魔降妖。
不惜重禮,請羽士來,登壇作法。
穿戴星冠羽衣,拈香禮拜。
即念淨心神咒,一手執七星降魔劍,一手持五雷訣,步罡踏鬥。
用天蓬尺在案上,三敲四擊,口中唧唧哝哝,又念金光咒、淨天地神咒、北方真武蕩魔神咒。
念畢,敕符遣将捉邪。
龐老以為此妖定可伏矣。
誰知女子即附在夢蘭身上,至壇前斂衽言曰:“奴與鄭公子有夙緣,乃五百年前結好,何勞念咒書符。
”楊真人見此光景,老大作慌,急将法劍在案上一擊,揚聲喝曰:“都天大雷公,霹靂虛空,神兵千萬上,來降此壇中,敢有逆令者,雷部定不容。
吾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敕。
”念畢,随又燒符,召請龐、劉、苟、畢、鄧、辛、張、陶、馬、趙、溫、關十二天君,速來降妖。
女子在壇前,不覺撫掌大笑曰:“楊真人,汝滿身皆魔,自己心中魔,尚不能祛,焉能驅人魔也。
俺與汝同是一魔,若以魔治魔,豈有此理?”說罷,仍轉入書齋去,楊真人滿面羞慚,隻得收拾法器而去。
” 龐老無可如何,馬陵守定夢蘭,無可發洩,目中火出。
日泣訴于嶽帝廟前,而土偶無靈,夢蘭日憊一日,甚且不肯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