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野史 第四十三回 金山寺索通盜寶
關燈
小
中
大
第四十三回金山寺索通盜寶
雲夢賊賈-,既破漢陽,兵屯漢川,四出大掠,将犯黃州。
有倪雕兒、汪夜叉、姚太師、宋羅喉、趙閻羅等議曰:“此去蕲黃不遠,攻城掠地,不足介意。
惟兵饷不足奈何?”趙閻羅曰:“我兵目下雲集響應,不下十餘萬衆。
古雲:‘兵多将累,糧草不敷,決遭困憊。
’不如大加檢閱,精壯者留,其難民脅從者,用武安君長平之法坑之。
”汪夜叉曰:“不可,饑民脅從,用以沖鋒則不足,用以擄糧則有餘。
随從我軍,令自覓食,亦足以壯聲色。
即官軍截殺,亦無損于大隊。
豈不兩便?”倪雕兒曰:“二公議皆未盡善,某有一法,難民俱有用處。
”衆問:“何用?”倪雕。
兒曰:“我兵行處,并無辎重押後,全靠擄掠。
今将擄掠之法,分為三等:第一酷比缙紳,第二贖取婦女,第三搜刮富戶。
夫缙紳之家,即在任廉介者,薪俸之餘,豈無微積;若貪污官吏,日坐私衙,敲精吸髓,民膏民脂、橐辇歸,遂甲第連雲,膏腴萬頃,非我輩不能出所藏也。
至擄掠婦女,另置一營,不準男女混雜,以身分高卑,定貴賤取贖。
素封之家,累世蓄積,嚴加-掠,拷出私窖,糧饷自充矣。
” 衆人皆曰:“此計甚妙,比缙紳掠富戶二件,即令難民脅從者任之,為伊等平日吐氣,當有奇效,惟贖取婦女一事,非我輩自為稽查不可也。
”倪雕兒曰:“各委部下将校主掌,但紀律不可不嚴,擄來婦女決不可犯。
如有士卒奸滢者,立斬不赦。
如此則贖取日衆,而銀錢自廣矣。
”衆人如命,此令一下,縱兵四出,漢沔一帶,雞犬俱盡。
時有安陸縣鄭恒者,度宗時曾知紹興府。
其高祖毅夫,仁宗朝狀元及第,世代通籍。
鄭恒為紹興知府,抗疏力言襄樊不可不救,賈似道諷台臣奏劾之,罷歸安陸石柱鄉,不久遂卒。
宋亦随亡。
妻梁氏生一子一女。
子名夢蘭,才華秀美。
女名玉奴,姿容閑雅。
一兄一娣,讀書木蘭山房,而玉奴穎悟過分。
每相問難,夢蘭自歎弗及也。
年十五,工吟詩,善填詞。
七夕登樓,作《憶江南》二首,詞雲:七月七,瓜果設庭中。
乞巧穿針兒女技,在天在地誓深宮。
銀漢自空空。
其二雲:七月七,鵲渡訴離衷。
盡夜綢缪今夜裡,情魔難障太陽紅。
分手各西東。
夢蘭見之,長然曰:“字句雖然清新,聲口未免懊惱,恐有不祥。
”玉奴又題楊妃教鹦鹉,念心經一絕雲:春寒卵酒睡初醒,笑倚東窗小玉屏。
早悟眼前空是色,不教鹦鹉念心經。
又題綠珠墜樓雲:花飛金谷彩雲空,玉笛吹殘步障風。
枉費明珠三百斛,荊钗哪及嫁梁鴻。
夢蘭見之喜曰:“妹此二作,頗斂才就範矣。
一日木蘭亭前,池中芙蓉盛開,夢蘭有感,乃作《菩薩蠻》一詞雲:紅雲半壓秋波急,豔妝泣露嬌啼色。
住夢入仙城,風流石曼卿。
宮袍呼醉醒,休卷西風景。
明月粉香殘,六橋煙水寒。
玉奴觀畢,亦作行香子詞,二首雲:如此紅妝,不見春光。
向菊前,蓮後才芳。
雁來時節,寒沁羅裳,正一番風,一番雨,一番霜。
其二雲:蘭舟不采,寂寞橫塘。
強相依,暮柳成行。
湘江路遠,吳苑池荒,奈月朦朦,人杳杳,水茫茫。
夢蘭看罷,愀然不樂曰:“吾妹将來大有——,觀詩詞聲口可見矣。
”無何雲夢賊起,乃奉母梁夫人。
避兵京山縣莫愁村。
時盜賊縱橫,人情洶洶。
家中厮仆逃亡過半,餘者俱懷觀望。
惟老仆二人:一名索通,自稱賽昆侖;一名馬陵,綽号紹虬髯。
二人素有肝膽。
原本山東死囚,遇鄭恒生之,收為健仆。
後奉使淮西,夜宿蒙城。
賈似道遣人行刺。
被二人擒獲,竟免于禍。
鄭恒待之益厚。
景定間三使海道,頗得其力。
但二人積不相能,常睇目視,同食不交語。
睚眦小忿,辄奮老拳相毆鬥。
及聞漢陽已陷,縱兵四出,漸至近村,夢蘭已束手無策,忙與母梁夫人及妹玉奴,棄家逃竄,倉皇出走。
馬陵攙扶梁夫人,一步一跌。
行不數裡,索通方負一橐趕上。
喘息未定,忽一隊賊兵蜂擁而至,主仆沖散。
梁夫人母女,慌做一處。
忽見一枯橋,内頗空闊,潛伏其中。
有倪雕兒、汪夜叉、姚太師、宋羅喉、趙閻羅等議曰:“此去蕲黃不遠,攻城掠地,不足介意。
惟兵饷不足奈何?”趙閻羅曰:“我兵目下雲集響應,不下十餘萬衆。
古雲:‘兵多将累,糧草不敷,決遭困憊。
’不如大加檢閱,精壯者留,其難民脅從者,用武安君長平之法坑之。
”汪夜叉曰:“不可,饑民脅從,用以沖鋒則不足,用以擄糧則有餘。
随從我軍,令自覓食,亦足以壯聲色。
即官軍截殺,亦無損于大隊。
豈不兩便?”倪雕兒曰:“二公議皆未盡善,某有一法,難民俱有用處。
”衆問:“何用?”倪雕。
兒曰:“我兵行處,并無辎重押後,全靠擄掠。
今将擄掠之法,分為三等:第一酷比缙紳,第二贖取婦女,第三搜刮富戶。
夫缙紳之家,即在任廉介者,薪俸之餘,豈無微積;若貪污官吏,日坐私衙,敲精吸髓,民膏民脂、橐辇歸,遂甲第連雲,膏腴萬頃,非我輩不能出所藏也。
至擄掠婦女,另置一營,不準男女混雜,以身分高卑,定貴賤取贖。
素封之家,累世蓄積,嚴加-掠,拷出私窖,糧饷自充矣。
” 衆人皆曰:“此計甚妙,比缙紳掠富戶二件,即令難民脅從者任之,為伊等平日吐氣,當有奇效,惟贖取婦女一事,非我輩自為稽查不可也。
”倪雕兒曰:“各委部下将校主掌,但紀律不可不嚴,擄來婦女決不可犯。
如有士卒奸滢者,立斬不赦。
如此則贖取日衆,而銀錢自廣矣。
”衆人如命,此令一下,縱兵四出,漢沔一帶,雞犬俱盡。
時有安陸縣鄭恒者,度宗時曾知紹興府。
其高祖毅夫,仁宗朝狀元及第,世代通籍。
鄭恒為紹興知府,抗疏力言襄樊不可不救,賈似道諷台臣奏劾之,罷歸安陸石柱鄉,不久遂卒。
宋亦随亡。
妻梁氏生一子一女。
子名夢蘭,才華秀美。
女名玉奴,姿容閑雅。
一兄一娣,讀書木蘭山房,而玉奴穎悟過分。
每相問難,夢蘭自歎弗及也。
年十五,工吟詩,善填詞。
七夕登樓,作《憶江南》二首,詞雲:七月七,瓜果設庭中。
乞巧穿針兒女技,在天在地誓深宮。
銀漢自空空。
其二雲:七月七,鵲渡訴離衷。
盡夜綢缪今夜裡,情魔難障太陽紅。
分手各西東。
夢蘭見之,長然曰:“字句雖然清新,聲口未免懊惱,恐有不祥。
”玉奴又題楊妃教鹦鹉,念心經一絕雲:春寒卵酒睡初醒,笑倚東窗小玉屏。
早悟眼前空是色,不教鹦鹉念心經。
又題綠珠墜樓雲:花飛金谷彩雲空,玉笛吹殘步障風。
枉費明珠三百斛,荊钗哪及嫁梁鴻。
夢蘭見之喜曰:“妹此二作,頗斂才就範矣。
一日木蘭亭前,池中芙蓉盛開,夢蘭有感,乃作《菩薩蠻》一詞雲:紅雲半壓秋波急,豔妝泣露嬌啼色。
住夢入仙城,風流石曼卿。
宮袍呼醉醒,休卷西風景。
明月粉香殘,六橋煙水寒。
玉奴觀畢,亦作行香子詞,二首雲:如此紅妝,不見春光。
向菊前,蓮後才芳。
雁來時節,寒沁羅裳,正一番風,一番雨,一番霜。
其二雲:蘭舟不采,寂寞橫塘。
強相依,暮柳成行。
湘江路遠,吳苑池荒,奈月朦朦,人杳杳,水茫茫。
夢蘭看罷,愀然不樂曰:“吾妹将來大有——,觀詩詞聲口可見矣。
”無何雲夢賊起,乃奉母梁夫人。
避兵京山縣莫愁村。
時盜賊縱橫,人情洶洶。
家中厮仆逃亡過半,餘者俱懷觀望。
惟老仆二人:一名索通,自稱賽昆侖;一名馬陵,綽号紹虬髯。
二人素有肝膽。
原本山東死囚,遇鄭恒生之,收為健仆。
後奉使淮西,夜宿蒙城。
賈似道遣人行刺。
被二人擒獲,竟免于禍。
鄭恒待之益厚。
景定間三使海道,頗得其力。
但二人積不相能,常睇目視,同食不交語。
睚眦小忿,辄奮老拳相毆鬥。
及聞漢陽已陷,縱兵四出,漸至近村,夢蘭已束手無策,忙與母梁夫人及妹玉奴,棄家逃竄,倉皇出走。
馬陵攙扶梁夫人,一步一跌。
行不數裡,索通方負一橐趕上。
喘息未定,忽一隊賊兵蜂擁而至,主仆沖散。
梁夫人母女,慌做一處。
忽見一枯橋,内頗空闊,潛伏其中。